首页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Excel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Excel 2003》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摘 要: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 “任务”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的“任务”。通过任务驱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本文介绍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Excel 2003》教学中的实践体会。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计算机基础课程;Excel;应用

“任务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以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技工学校各专业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包括Windows的基本操作、Internet基础、word、excel、powerpiont等内容。基础性、实用性、操作性很强。因此,很具有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和条件。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 “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学生不仅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风格有所创新,符合“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理念,学生由原来“被动接受、模仿再现”变为“主动参与、探究发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在《Excel 2003》中的实践

Excel是办公自动化教程中的一个重要组件,是一种以“表格”形式管理和分析数据的软件。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是必学内容,在计算机办公软件技能鉴定中也是必考内容。

以下是本人采用任务驱动法在《Excel 2003》教学中的具体实践过程:

(一)确定任务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笔者在课前让学生分组去收集感兴趣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相关的数据表,讨论该表应实现哪些功能。例如:个人工资表、家庭收支表、汽车销售表、学习成绩表等。

最后选出与学生自己学习息息相关的学习成绩总表为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设计 “学期成绩总表”任务,内容包括学号、姓名、科目、总分、平均分、排名、评优等级等,人数为本班人数。任务要求详见表1。

1

表1 “学习成绩总表”的任务书

(二)任务分析

1、该任务有以下特点:

(1)学生们都想知道学习成绩总表中的分数和排名是怎么得来的,对该任务有很大的参与热情。

(2)“学习成绩总表”的统计用到了教学内容的大部分函数。

(3)在制作过程中,既要用到排序、筛选、函数等新的知识,又要用到单元格格式化、设制条件格式等已学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4)该任务要求学生把零散的知识应用于一个实际的项目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

(5)通过学习,学生能利用有关功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统计考勤表、计算个人工资表等,进一步了解Excel的实用价值,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知识的兴趣。

2、任务总体实现步骤分析为: (1)打开“成绩表.xls”文件,完善表头,添加“总分”、“单科最高分”等字段名,格式化单元格。

(2)公式函数计算的应用。计算出总分、平均分、排名、评优等级、单科最高分、最低分等,其中,“评优等级”要用IF语句的嵌套,熟练运用自动填充柄。 (3)对表格各字段名的数据筛选。显示“英语”成绩为85分以上且“总分”大于700分的记录。在实现过程中,引导学生选取不同科目为条件进行筛选,并把筛选结果复制到其它位置。

(4)排序。学生在实操过程中要灵活使用按字段进行升序、降序排序。

(三)实施过程

在实施“学期成绩总表”任务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主设计格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条件格式时,笔者提出问题:整张表格的数字密密麻麻,班主任都想知道全班不及格的成绩与及格成绩有所区别,该如何操作呢?让学生选择处理方法,如把不及格的数字设置为红色字体、黄色底纹。由问题的创设入手,激发学生学生兴趣的做法,不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效应,而且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需要,唤起学习的动力。

2、因材施教,照顾整体

由于差异,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理解能力特强,电脑操作水平也熟练,可能很快就完成了学习任务,可以布置一些难度深一些的任务,使他们更有挑战性。在学习公式与函数时,就因为有些同学鼠标操作不熟练而选错函数区域,导致计算结果出错。可以让学生互相帮助,让学习好的同学指导落伍的同学,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引导探索,拓展知识

教学活动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与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给出现成的答案,要适当引导学生,为学生的探索和发展提供机会与帮助。学生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为了获得答案,会努力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例如:在运用筛选的方法时,除了自动筛选外,还有高级筛选,在实施的过程中有学生提问高级筛选怎么用?这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利用帮助系统主动去探究高级筛选的实现方法,并让学生归纳出“与”和“或”关系的区别。找出满足更多条件记录的方法,达到创新 3

的目的,也体现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变换自段名显示满足条件的记录。

4、教学的评价

任务的评价应以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是否真正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是否对新的知识和技能深刻理解、灵活应用为标准。评价要特别注意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励学生的热情和成就感。所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应以任务完成的情况来评定。表2为学生完成任务绩效评分标准与评价表。

表2 学生完成任务绩效评分标准与评价表

二、实践的体会

在将近一年多四个班级的实践中,笔者初步看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所带来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明显提高。并且在完成自己的任务作品后,很有成就感。学生学过的知识不再是零散的,而是系统地串记起来,并能举一反三,灵活应用。

主要体会如下:

1、教师要做好角色的转换,注重巡回指导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站在讲台上讲授,而是走到学生中间巡回指导,发现有问题的学生并作指导。例如:在学习求总分时,笔者发现有一名同学把所有科目的成绩用公式加起来,每条记录的成绩都加一次。当然,他的结果没有错,但对于用函数来求总分时,他却没有真正掌握并应用,也没有利用自动填充来求结果。这种情况,教师要耐心指导,使学生能理解并灵活运用知识。

2、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做好课堂的控制

每个班的学生都有差异,根据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一般可分为好、中、一般三个层次。教师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要准备大量的素材和实例,难度适中,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于接受能力一般的同学,教师要多关注,多指导,可安排学习好的、又乐于助人的同学坐在他旁边。

例如:在“学习成绩总表”中,用IF语句在“评优等级”中求出“优、良、中、差”时,用到IF三重嵌套,有小部分同学感觉有点难度,理解不了。这时,教师应该作出适当调整,可更改为:求出平均分大于等于60分的显示“通过”,否则显示“不及格”。

4

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适时运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的效果虽然好,但并不是所有班级都能运用,对于理解能力较差,学习态度不认真或者计算机操作不熟练的学生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行不通的。笔者曾在某班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效果并不理想,该班大部分同学平时接触电脑比较少,计算机基本操作不熟练,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必须由教师广播演示知识点后,学生才能操作。

总的来说,任务驱动法应用于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之中,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叶昌元,李怀康.职业活动导向教学与实践.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 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

[3] 陈宇.技能振兴:战略与技术.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