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隧道不良地质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与原则

1、相关标准、规范和施工图

(1)彭水摩围山隧道施工图、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2)施工调查及现场勘察资料;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规范(JGJ462005) ;

(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6)公司拥有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成果、机械设备、管理水平、技术装备及多年积累的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2、编制原则

(1)严格遵守招标文件明确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验收标准。

(2)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经济适用性,安全可靠性与实事求是相结合。

(3)对施工现场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严密监控,动态控制,科学管理的原则。

二、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我部承建的摩围山隧道,隧道区所在地隶属重庆市彭水县靛水乡张家坝村。所在地地处山区,紧邻村落,交通情况较好。本标段起止里程为Kz0+416.483~Kz2+215.705,其地质特点为洞内围岩为灰岩,溶洞较多,渗水量较大,安全风险等级高,施工难度较大。为本标段的重难点工程,同时也是工期控制性工程。

2、地形、地貌

隧道进口段位于靛水新城片区,为构造侵蚀溶蚀峰丛地貌,标高360~

410m ,隧道出口段位于彭水县城乌江左岸,河谷侵蚀堆积地貌,标高248~300m ,地势西高东低。隧道洞身段为摩围山,为构造侵蚀中~低山地貌,地势总体东西两侧低中部高,地形陡峭,标高200~1251m 。隧道顶板最大埋深597m 。隧道洞身岩性主要有灰岩、白云岩、泥质灰岩、泥灰岩、岩溶角砾岩、生物碎屑岩、砂质泥岩、砂质页岩、页岩、砂岩等。

3、不良地质的预见

本隧道主要存在的不良地质现象为突水涌泥、瓦斯、断层和溶洞等。

三、不良地质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1、突水涌泥专项施工方案

我部施工的摩围山隧道,存在突泥、突水的可能;隧道通过断层,岩体破碎,易发生涌水,危急施工安全,同时也可能造成地表失水,拟采取如下措施:

⑴超前地质预测预报

岩溶地段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采用地质素描、地质调查、地质雷达、TSP 长距离超前地质预报、炮眼超前钻孔等综合方法进行预报,准确判定前方岩溶形态、地下水分布情况和储量,为制定施工方案提供依据。

⑵超前预注浆堵水

对可能发生大规模的突水、突泥的地段施工,需要维系岩溶水通畅时,上报监理和设计单位进行变更,采取预注浆加固措施,预注浆加固前先采取引排措施,然后进行注浆。

⑶开挖、支护、二衬

注浆结束后先施工超前管棚然后开挖,根据围岩级别采取三台阶法开挖,开挖后及时进行初期支护并封闭成环,仰拱和二衬及时紧跟,以“管

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 的原则组织施工。

⑷开挖后隧道周边情况探测

开挖完成后及时采用地质雷达对隧道的拱顶、边墙及隧底情况进行探测,当发现异常时采用5m 钻孔进行钻探验证,如发现隧道周边5m 以内有空腔必须进行填充和加固。

⑸隧道周边径向注浆

开挖后及时对隧道周边进行径向注浆,封堵地下水,控制地下水排量,如果隧道洞顶有住户,要严格控制地下水流失,采取“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

⑹地下水环境保护

对隧道洞顶,要严格控制地下水流失,采取“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施工中应根据地质超前预测预报及隧道环境监控实施情况,按设计采取相应的超前帷幕注浆堵水、开挖后径向注浆堵水、全环防水、抗水压衬砌等防堵水措施,以免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及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⑺综合评价

处理完成后进行综合评价,对处理效果和对隧道耐久性的影响,必要时再采取加强措施,确保不留隐患。

⑻应急预案

存在突泥、突水可能的地段,制定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配备安全防护及安全逃逸设施,明确逃逸路线,进行紧急逃生的培训与演练,施工中严格按照既定方案进行实施。隧道暴雨后不施工、连续降雨后观察施工。

2、隧道坍塌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隧道隧址区底层岩性较复杂,隧道洞室穿过破碎带时容易引起坍塌、冒落,施工时应引起重视。

⑴施工原则

断层段严格按“早预报、先治水、前支护、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步步为营,稳步前进”的原则组织施工。

⑵超前地质预报

采用开挖面地质素描、TSP203地震反射法、HSP 水平声波反射法、地质雷达、红外探水和超前钻探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对围岩的破碎和富水程度进行预测和验证。及时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反馈,以调整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

⑶施工方法

根据超前地质预报所揭示地质断层及地下水的水量情况按设计采取超前预注浆、局部注浆、开挖后径向注浆和超前小导管注浆等注浆方式,确定注浆的范围。注浆结束后,对注浆效果进行检查,是否进行补注浆,是否可以开挖。

①开挖

根据现有资料针对不同断层采取不同的开挖方法,在开挖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调整。断层及破碎带施工主要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台阶法开挖施工。

②初期支护

采用喷、锚、网、喷支护紧跟、钢架支护。喷射砼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加强监控量测工作,根据位移量测结果,评价支护的可靠性和围岩的稳定状态,及时调整支护参数,确保施工安全。

钢架紧跟开挖施作,及时封闭成环,对双侧壁导坑法、七步台阶法施

工地段,辅助钢架支护在衬砌前逐段拆除。

辅助支护施工措施根据实际进行设计变更以及现场施工安全需要进行施作。

③仰拱超前,衬砌适度紧跟

仰拱超前施工,衬砌适度紧跟,形成封闭结构,提高衬砌结构的承载力;施工缝、沉降缝作特殊处理,一方面为了防水,另一方面可减弱地层活动性对衬砌结构的危害。

3、煤层瓦斯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本隧道为无瓦斯隧道至低瓦斯隧道之间,但属于溶蚀破碎带中可能存在局部瓦斯聚集,所以该段施工的关键问题是瓦斯的防治。防治瓦斯的原则是超前预报、严格瓦斯检测、加强通风、防火防爆、排防、封闭相结合。

3.1揭煤防突施工方法

作业程序:煤层超前探测→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钻孔排放瓦斯→防突效果检验→石门揭煤→过石门坎→煤层掘进。

(1)施作超前钻孔,探明煤层位置和瓦斯情况

结合超前地质预报,上导坑开挖工作面掘进至煤层20m (垂直距离)时,打3个穿透煤层全厚的超前钻孔,并进入顶(底)板不小于0.5m ,详细记录岩芯资料,结合上导坑的超前钻孔和开挖,推测煤层是否有畸变。施作超前钻孔时直径为Ф75mm ,若发现地质构造变的复杂、岩体破碎,则必须在隧道开挖轮廓线外5m 范围内布置一定数量的超前钻孔,确保能准确掌握煤层厚度、角度变化及瓦斯情况等。

(2)施作预测孔,进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

考虑到测定瓦斯压力要达到原始压力值时间较长,并且单独用瓦斯压力并不能确切判明煤层的突出危险性,本设计揭煤前不测定瓦斯压力,以

节约施工时间。突出预测采用钻屑指标法为主,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法为辅的方法。隧道采用上、下导坑法开挖,突出预测孔主要控制上、下导坑断面(预测孔直径Ф50mm )。

(3)防治瓦斯突出技术措施

防治突出采用多排钻孔排放或抽放。结合突出预测情况,如煤层确存在较大突出危险,可将钻孔封孔接抽,达到加速和有效的消除突出危险性目的。钻孔控制范围:隧道轮廓外上方7m ,左右两侧6m ,底部3m ;钻孔孔径108mm ,并进入底板岩层不小于0.5m 。抽排半径取1.5m 。上导坑施作钻孔时工作面坑底距煤层顶板垂距不小于5m ,由超前钻孔确定,下导坑排放钻孔在上导坑排放完毕并揭煤后进行。

(4)瓦斯排放

排放孔进行瓦斯排放时,所有洞内掘进施工应停止,排放15天。排放瓦斯顺序:上导坑打排放钻孔(坑底距煤层不小于5m )→排放瓦斯15天→揭煤穿过煤层→下导坑打超前钻孔及预测孔。当判定有突出性危险→由下导坑底顺煤层施作扇形排放钻孔→排放瓦斯15天→下导坑揭煤穿过煤层。

(5)防突效果检验

瓦斯排放完成后,上下导坑分别打检查孔,确定瓦斯排放是否结束。检查孔布置在揭煤端面中部,并位于措施孔之间,终孔位置位于措施孔控制范围的边缘线上。若煤层不具有突出危险性,则结束排放。否则视排放效果应继续排放或采用水力冲孔等其它措施处理。

(6)放炮揭开和穿过煤层

通过排放效果检验,煤层无突出危险性后,封堵排放钻孔。采用自进式锚杆对开挖轮廓外岩体进行超前注浆加固,同时安装格栅钢架,而后采用震动放炮揭煤。揭煤时,掘进工作面与煤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岩柱,其最小垂直厚度应不小于1.5m 。遇岩石松软、破碎还应增加岩柱厚度。

3.2揭煤、防突及排放瓦斯具体设计

隧道揭穿突出煤层,即隧道自顶板岩柱穿过煤层,进入底板的全部作业过程,都必须采取防治突出措施。

(1)隧道防治突出措施包含下列内容。

a 、控制突出煤层层位的钻孔布置;

b 、突出预测方法及预测钻孔布置;

c 、防治突出技术措施;

d 、防治突出技术措施效果检验;

e 、安全防护措施。

(2)揭煤防突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

(3)预测瓦斯突出危险程度指标:

a 、解吸指标K1值

当f ≥0.35,K1>0.4 或f0.3时,有突出危险;

b 、瓦斯瞬间解吸压力>0.03MPa;

c 、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4L/min;

d 、瓦斯压力P >0.74MPa 有突出危险;

e 、打钻期间动力现象:喷孔、顶水、顶钻、卡钻。

当具备a 或d 时,有突出危险,同时具备b 、c 、e 时,有突出危险。

(4)控制煤层层位的钻孔布置

在隧道瓦斯设防段掘进过程中,必须连续施作超前钻孔,以探明施工前方地质情况,防止误揭煤层。工作面掘进至距煤层20m(垂距) 之前,沿隧道前进方向打一个穿透煤层全厚且进入底板不小于0.5m 的前探钻孔;在隧道工作面掘至距煤层10m(垂距) 时,打三个穿透煤层全厚且进入底板不小于0.5m 的前探钻孔。

钻孔布置见“探测孔布置图”。

所有探孔要求详细记录岩芯资料,以利于探明突出煤层的相对位置。 若隧道工作面掘至距煤层20m(垂距) 时,发现地质构造变得复杂、岩石破碎,则必须在隧道断面四周轮廓线外5m 范围煤层内布置一定数量的前探钻孔,以保证能确切地掌握煤层厚度、倾角变化、地质构造和瓦斯情况等。

(5)突出预测方法及预测钻孔布置

突出预测采用钻屑指标法为主,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法为辅的方法。

1)钻屑解吸指标K1的测定

a 、钻机一钻进煤层就取一次钻屑,以后每钻进1m ,取一次钻屑作解吸指标测定。取样时,把秒表、筛子准备好(Φ1mm 的筛子在下,Φ3mm 的筛子在上) 。钻孔钻到预定深度时,用组合筛子在孔口接钻屑,同时启动秒表,一面取样,一面筛分,当钻屑量不少于100g 时,停止取样,并继续进行筛分。

b 、把筛分好的Φ1~3mm 的煤样装入WTC 瓦斯突出参数仪的煤样杯,将盛满煤样的煤样杯放入煤样罐中,盖好煤样罐,将阀门转动到煤样罐或煤样瓶与大气相通的位置。

c 、当秒表计时到预定时间t0(通常规定t0为1~2min ),转动阀门使煤样罐或煤样瓶与测量系统接通、与大气隔绝,启动仪器开始测量钻屑瓦斯解吸量。

2)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 的测定

a 、钻进煤层后每钻进1m ,测定一次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 。

b 、当钻孔钻进至预定深度后,立即用秒表计时。随后迅速拔出钻杆,把封孔器送入孔底进行封孔。全部封孔操作应在规定进行流量计读数的时间以前完成。

c 、在封孔操作的同时,应及时将流量计与导气管口连接好,待封孔完成后即可进行测定。采用的流量计读数为瞬时流量时,在秒表走时至2min 时读数,即为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值;采用的流量计读数为累计气体流量时,则应在秒表走时至1.5min 时读出流量计数值。当秒表走时至2.5min 时再读一个流量计数值,后一数减去前一读数即为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值。

两种类型流量计,使用时只能确定一种而不能混用,以免造成较大的测

量误差。

如果因封孔操作不及时等原因,测定瓦斯流量的时间已超过了规定的时间时,该测定结果不能作为判定工作面无突出危险的依据。

3)突出预测指标临界值

根据揭煤点的实际情况,取煤样进行实验研究,确定钻屑解吸指标K1临界值。每次揭煤都应作好钻屑解吸指标K1、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 及其临界值考察。总结分析,为下一次揭煤突出预测提供可靠的依据。

(6)防治突出技术措施

防治突出技术措施采用多排钻孔排放或抽放。由于隧道开挖断面大,为防止煤层突然揭开时大量涌出瓦斯,需实施多排钻孔预排瓦斯。从防治突出的角度来看,多排钻孔预排瓦斯是一种防治突出措施。结合突出预测情况,如煤层确实存在较大的突出危险,可将钻孔封孔、接抽,以达到加速和有效地消除突出危险的目的。

钻孔控制范围:隧道轮廓线外上方7m ,左、右两帮6m ,底部3m 。排(抽) 放钻孔孔径90~110mm ,排(抽) 放半径取1.0m 。

钻孔布置见“排放孔位置布置图”。

排放瓦斯顺序:

上导坑打排放钻孔(坑底距煤层不小于5m )→排放瓦斯→揭煤穿过煤

层→下导坑打超前钻孔及预测孔。

当判定有突出性危险→由下导坑底顺煤层施作扇形排放钻孔→排放瓦

斯→下导坑揭煤穿过煤层。

(7)超前支护

隧道放炮揭开和穿过煤层时,为防止煤层垮落诱发突出,需采用超前

小导管对开挖轮廓外岩体进行超前注浆加固。注浆加固措施在排(抽) 放孔

实施后,放炮揭煤前实施,控制隧道拱部及拱脚1米范围。

(8)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执行防治突出措施后,按突出预测相同的方法和指标检验措施效果。

一个效果检验孔布置在揭煤断面中部,并应位于措施孔之间;其它效果检

验孔位于隧道上部和两侧。终孔位置应位于措施孔控制范围的边缘线上。

如检验结果的各项指标都在突出危险临界值以下,则认为措施有效;反之,

认为措施无效,必须补充防治突出措施,再进行效果检验。直至措施有效,

方可放炮揭煤。

(9)放炮揭煤及穿过煤层爆破设计

通过排放效果煤层无突出危险性后,封堵排放钻孔,采用超前小导管

对开挖轮廓外岩体进行超前注浆加固,同时安装钢架,而后采用震动放炮

揭煤。揭煤时,掘进工作面与煤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岩柱,其最小垂直厚

度应不小于1.5m ,遇岩石松软、破碎,还应增加岩柱厚度。

1)石门揭煤

采用“低爆力震动放炮部分露煤揭石门”方法。

露煤揭开石门及过石门坎图如下:

A 、揭开石门

a 、刷斜面或台阶

b 、石门钻眼及爆破,石门爆破的炮眼长度按一次揭开石门长3~3.5m

确定,顶部露煤长度不大于1.5m ,在岩石段装药(普通爆破) 采用矿用安全

炸药和矿用安全电雷管。

c 、支护,斜面顶板设临时支护,揭开石门进行锚喷支护后立即进行斜

面部分的顶板扩挖进行支护。

d 、石门必须一次揭穿。

B 、过石门坎

施工原则:勤检验、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快喷锚。

a 、勤检验

揭开煤层后,检验工作面前方10m 地段有无突出危险性,若指标合格

掘进5m 。然后再检验10m ,掘进5m ,如此循环。指标不合格,停工进行钻

孔排放。

b 、短进尺:每次爆破掘进1.0m ,防止冒顶。

c 、弱爆破:多打眼少装药,只打岩石眼。煤层打眼使用电煤钻,采用

矿用安全炸药及五段电雷管。

d 、强支护:安装锚杆、钢架。

e 、快喷锚:爆破后立即进行锚喷初期支护。

C 、煤层掘进

a 、钻眼放炮:采用电煤钻钻孔,坚硬煤层炮眼数较岩石爆破多一倍,

使用矿用安全炸药和五级矿用电雷管。

b 、开挖支护:同石门坎。

c 、正洞下半断面煤层掘进:采用简易台架,电煤钻水平打眼,眼距60~

80cm 。单位药量0.6kg/m3,五段起爆,及时喷锚封闭。

2)爆破设计

A 、为了安全起见,不管有无瓦斯突出,隧道进口端掘进施工爆破作业

均采3#矿用硝氨炸药、1~5段毫秒延期电雷管、电力起爆器。最后一段的

延期时间不得大于130ms 。

B 、电路设计:

a 、同一串联网路中,必须使用同厂、同批、同牌号的电雷管。

b 、一个开挖工作面不得使用两台或多台起爆器,起爆器必须经检验,

电流、电压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c 、必须使用爆破专用仪表进行雷管的电阻值测量和网路的导通检查。

d 、采用单一的串联网路

3)有关技术要求:

a 、在瓦斯浓度不大于0.3%的石质坑道内,可采用非电雷管常规爆破。

b 、在有瓦斯突出地段的煤层中,必须使用3#硝氨炸药。

c 、采用电力起爆时,最后一段雷管延期时间不得超过130ms 。

(10)安全防护措施

为防止突出预测失误或防突措施失效而发生的突出,在隧道揭穿煤层

的整个施工阶段,都必须采用安全防护措施。安全防护措施包括隧道揭穿

煤时的震动放炮或远距离放炮、避难所和压风自救系统等内容。

在采取有效的防突措施,经措施效果检验,确认无突出危险时,可采

用远距离放炮揭开煤层。否则,应采用震动放炮揭穿煤层。远距离放炮比

震动放炮可以少打眼、少装药,其它安全要求(如通风系统、停电等)则

相同。远距离放炮时,人员必须撤到洞外或避难所。

a 、揭煤前的准备工作

1) 保证最小垂厚不小于1.5m 岩柱的前提下刷斜面;

2) 封堵排(抽) 放孔;

3) 实施超前锚杆注浆;

b 、有关要求

1) 揭煤时,掘进工作面与煤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岩柱,其最小垂厚

应不小于1.5m ,遇岩石松软、破碎,还要适当增加岩柱厚度。

2) 岩眼不得打入煤层,眼底距煤层应保持0.2m 的距离。如果岩眼已打

入煤层,必须在眼底的岩石中充填0.2m 的炮泥;

3) 炸药必须采用煤矿许用安全炸药。

4) 所有炮眼都要在炸药与封泥间装1~2个水炮泥,封泥都必须密实地

装至孔口;

5) 装填雷管炸药时,应按设计将雷管炸药分组。炮眼编号挂牌,凭牌

取雷管炸药。记录员检查对照,记录校核数据。

6) 震动放炮必须采用铜脚线的毫秒雷管。最后一段的延期时间不得超

过130ms ,并不得跳段使用。电雷管使用前必须进行阻值测定,选用阻值相

近的。电雷管的联接采用串联方式,但都必须使通过每一电雷管的电流达

到电雷管的引爆电流的两倍。放炮母线必须采用专用电缆,并尽可能的减

少接头,以减少放炮母线的电阻(建议采用遥控引爆器)。

7) 震动放炮时,回风系统内电气设备必须切断电源。

8) 工作面必须有独立可靠的回风系统,必须保证回风系统中风流畅通。

9) 放炮地点设在地面,左、右隧道同时停止施工并停电。全部人员撤

至洞外,且人员和机电设备均不要正面对洞口。

10) 放震动炮由总工程师统一指挥,并由救护队在指定地点值班。放炮

后至少经30min ,由救护人员进入工作面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确定采取恢

复送电,通风及排除瓦斯等具体措施。

11) 如放炮未能一次揭开煤层,在掘进剩余部分时,必须采取预防突出

措施。

12) 在隧道揭穿煤层和煤层掘进的全过程中,应对围岩进行超前注浆加

固。

3.4.3瓦斯检测

瓦斯监测采用人工监测,配置了四个便携式瓦检仪对工作面的CH4、CO 、

CO2等气体进行监测。洞内设固定瓦斯检测仪,并人工手持瓦检仪,对作业

面、开挖台车、衬砌台车处及洞内其他部位跟班检查。坚持一炮三检制度,

作业前,作业时,下班前都须检查到位,保证瓦检数据的可靠性。

(1)瓦斯检测人员要求

1)瓦检员属于国家规定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是经培训考核合格并取

得了相应上岗证之后持证上岗,对工作认真负责,有高度的责任心,且无

妨碍从事本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担任。

2)瓦斯隧道瓦检员必须专职,其配备数量为每班至少有一名专职瓦检

员。

3)瓦检员必须严格按照检测要求,及时准确检测出各检测部位的瓦斯

浓度,不得出现空班、漏检、少检、假检等违规情况,并且严格执行现场

交接班制度。

4)当隧道内瓦斯超限时,瓦检员有权要求立即停止工作、撤除人员,

同时立即向上级反映。

(2)瓦斯检测设备的配置

1)瓦斯隧道每个作业区域至少配置两台便携式瓦斯检测仪,并配备固

定瓦斯检测仪。

2)为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瓦检员必须定期对便携式瓦斯检测仪及

固定瓦斯检测仪进行检验、校验。

(3)检测要求

1)隧道瓦斯检测必须执行“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连锁放炮机制”。

在装药前、爆破前和爆破后,爆破工、领工员(工班长)和瓦检员都必须

在现场,装药前由瓦检员对爆破地点20米范围内的瓦斯浓度进行检测,确

认可以装药时,通知领工员(工班长)安排爆破工装药。装药完毕后,由

领工员(工班长)安排警戒工作,瓦检员对爆破地点20米范围内和回流风

中的瓦斯浓度进行检测,确认可以起爆后,通知爆破工准备起爆,当人员

撤离至安全区域后起爆。爆炮结束持续通风15分钟后(瓦斯突出工区30

分钟后)由洞口往掌子面逐步检测。

2)瓦斯检测地点及范围:

a 、开挖面及其附近20m 范围内;

b 、断面变化交界处上部、导坑上部、衬砌与未衬砌交界处上部及衬砌

台车内部等易积聚瓦斯的地方;

c 、局扇20m 范围内的风流中。

d 、总回风流中;

e 、各洞室和通道;

f 、机械、电气设备及其开关附近20m 范围内;

g 、岩石裂隙、溶洞和采空区瓦斯溢出口;

h 、局部通风不良地段;

i 、坍塌、冒顶区域;

j 、技术负责人指定的检测地点。

3)开挖掌子面的每个检测断面至少应检测5个部位,即拱顶、两侧拱

脚和两侧墙脚各距岩边垂距20cm 处,同时对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进行检测。

4)瓦斯隧道检测频次:

低瓦斯区域每班检查2~3次,同时对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进行检测,

异常情况加密检测频次。

5)瓦斯检测工作必须坚持测点正确,没有遗漏,每个检测点检测3次,

取其最大值作为测定结果和处理标准。

6)安检人员、分队长、领工员、工班长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抽检,当发

现异常时,及时将异常数据反馈给瓦斯检测员。

7)当隧道内瓦斯浓度达到下列限值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隧道内瓦斯浓度限值及超限处理措施

8)瓦斯浓度超限处理后,在复工前必须进行瓦斯浓度检测,检测时至

少两人一前一后同时进行,并保持一定距离,边检测边前进。

9)瓦检员必须认真填写“瓦斯浓度检测记录表”,字迹公证,易于识

别。检测结果必须经当班负责人签字确认,同时将检测结果告知现场安全

管理人员。

10)瓦斯检测结果报告:

a 、瓦检员每次检测后必须及时将检测结果报安检负责人及总工程师

处。

b 、当瓦斯浓度或二氧化碳浓度小于0.3%时,由安检人员于每周五下午

向经理报告本周瓦斯最大浓度。

c 、当瓦斯浓度或二氧化碳浓度达到或超过0.3%时,由安检人员立即向

主管领导及局项目部报告。

4、溶洞处理施工方案

摩围山隧道岩层主要为灰岩,隧道洞身内存在裂隙和溶洞不良地质情

况。溶洞溶腔内一般夹杂有黄泥,有流水迹象,偶尔有的还存在掉块现象。

按照设计院给的处理方案,将隧道洞身Ⅱ、Ⅲ级围岩地段溶洞及小型溶洞

地段分为溶洞A 型衬砌;将隧道洞身IV 、V 级围岩地段溶洞及大型溶洞地

段分为溶洞B 型衬砌。

1)溶洞A 型处理措施

a 、□14格栅拱架(1.2m/榀),拱部φ25中空注浆锚杆间距1.2m ×1.2m

长3.0m, 边墙φ22砂浆锚杆间距1.2m ×1.2m 长3.0m, 本段二衬采用C30钢

筋混凝土,配筋4φ22。

b 、洞内采取沿溶腔壁实施锚、网、喷防护(开挖轮廓线外2m 范围),

喷射C20混凝土8cm 厚,φ6.5钢筋网25×25cm 设置,φ22砂浆锚杆2.5m

长,1.2m ×1.2m 梅花形布置;每个溶腔内,沿两侧溶腔侧壁各预埋2根φ

100HDPE 透水盲管,并于衬砌外缘加设3根φ50环向盲沟道,待锚网喷、

排水设施及初期支护施作完毕后,对溶腔采用泵送C20混凝土回填密实(开

挖轮廓线外不小于2m 厚),并在C20混凝土拱部外侧施作吹砂缓冲层60cm 。

c 、如果拱顶和仰拱贯通,现场监理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轮廓线(钢

架间距内)外挑槽约0.4m*0.8m排水,φ150波纹管绑扎成束埋入槽内。

d 、二衬混凝土加抗渗剂。

e 、加强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及时反馈围岩变化、岩溶和地

下水发育及结构变形、收敛等相关情况。

2)溶洞B 处理措施

a 、I18钢架(1.0m/榀),拱部φ25中空注浆锚杆间距1.2m ×1.0m 长

3.5m, 边墙φ22砂浆锚杆间距1.2m ×1.0m 长3.5m, 本段二衬采用C30钢筋

混凝土,配筋4φ25。

b 、洞内采取沿溶腔壁实施锚、网、喷防护(开挖轮廓线外2m 范围),

喷射C20混凝土8cm 厚,φ6.5钢筋网25×25cm 设置,φ22砂浆锚杆2.5m

长,1.2m ×1.2m 梅花形布置;每个溶腔内,沿两侧溶腔侧壁各预埋2根φ

100HDPE 透水盲管,并于衬砌外缘加设3根φ50环向盲沟道,待锚网喷、

排水设施及初期支护施作完毕后,对溶腔采用泵送C20混凝土回填密实(开

挖轮廓线外不小于2m 厚),并在C20混凝土拱部外侧施作吹砂缓冲层60cm 。

c 、如果拱顶和仰拱贯通,现场监理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轮廓线(钢

架间距内)外挑槽约0.4m*0.8m排水,φ150波纹管绑扎成束埋入槽内。

d 、二衬混凝土加抗渗剂。

e 、加强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及时反馈围岩变化、岩溶和地

下水发育及结构变形、收敛等相关情况。

四、 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1、综合保证措施

a. 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安全生产逐级负责制,制度明确,责任

到人,奖罚分明。

b. 坚持安全学习和教育,加强对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和管理。

c. 编制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细则、制度及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分发至工班,组织逐条落实。

d. 特殊工种都配备专业培训过的人员,并持有专业主管部门签发的合格证上岗。

e. 建造符合安全要求的易燃、易爆危险品保管仓库,配备有足够的消防设备,24小时专人值班。

f. 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不安全的事故隐患。

2、 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

a. 施工现场的布置符合防火、防爆、防洪、防雷电等安全及文明施工的要求。

b. 施工现场设立安全标志。危险地区必须悬挂“危险”或“禁止通行”、“严禁烟火”等标志,夜间设红灯警示。

c. 加强爆破器材领用、运输、使用、退库管理,严禁爆破器材流失。 d. 施工场地的油库、料库、变电站、通风设施及其他所有临时设施均设置防雷设施,定期检查接地电阻,防止雷击。

3、 施工机械的安全保证措施

a. 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和车辆驾驶员必须取得操作合格证,对机械操作人员要建立档案,专人管理。

b. 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机械说明规定,严格执行工作前的检查制度和工作中注意观察、工作后的检查保养制度。

c. 保持机械操作室整洁,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不酒后操作机械,机械不带病运转,不超负荷运转。

d. 进洞所有设备都进行防爆改造。

4、 高空作业安全保证措施

a. 所有高处作业必须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工作人员应戴安全帽,栓好安全绳,严禁重叠作业。

b. 高挖路基地段防护工程施工人员应按规范施工,防止坡顶危石下落造成伤害。

c. 吊装设备、提升系统由专人定期检查,操作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5、 隧道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a. 加强监控量测,及时反馈信息,通过量测指导施工,确保安全。

b. 隧道开挖过程中配备有专业值班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及时发现地质变化,监控指导现场施工。

c. 在洞口安设“进洞安全须知”标牌:所有进洞人员必须戴安全帽。施工人员,尤其是电工、电焊工、混凝土喷射手等严格按规定佩戴好防护用品。

d. 加强洞内通风。

e. 加强突水涌水的超前预探预报。

6、隧道不良地安全保证措施

a. 投入有突泥突水隧道、瓦斯隧道、深埋隧道施工丰富经验、能征善战的专业化整建制队伍;

b. 配备地质超前预报、监控量测、瓦斯检测、隧道通风、隧道注浆专

业队伍及相应设备和仪器;

c. 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加强教育培训和技术交底;投入先进高效配套的机械设备,提高施工速度。瓦斯段采用防暴设备,洞内配备双回路电源,并自备应急发电机;

d. 配备大功率风机,进行专业化的通风设计,配备专业人员进行通风管理,确保通风效果。

e. 制定突发事故应急预案,配备应急设备和物质,明确逃逸路线,加强抢险救援及安全逃逸演练;

f. 岩溶地段在开挖前必须先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超前探水、超前预注浆堵水,开挖后及时进行径向注浆、溶腔封堵、及时支护和二次衬砌;

g. 隧道深埋段施工要加强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加强监控量测、硬岩段加强围岩应力监测、软岩段加强隧道变形监测,如发现岩暴或隧道变形过速过量,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h. 断层、软质岩地段施工,加强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加强监控量测、先采用大管棚或小导管注浆对围岩进行超前支护,然后采取三台阶台阶法分步开挖、控制开挖进尺、及时支护并封闭成环、仰拱二衬及时紧跟,防止坍方,确保安全。

7、 防洪与防火

a. 防洪

① 坚持“加强检查、消除隐患、以防为主、积极抢险”的防洪原则。 ② 现场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防洪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协调本工程的防洪工作。

③ 防洪期间加强与地方政府、水利部门、气象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汛期气象预报和防洪动态。

④ 进入雨季后,对所有排洪设施进行检查,对排洪沟渠进行疏通。

b. 防火

本工程防火遵循“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方针,采取以下防火措施: ① 工程开工前,对全部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和演习,制定消防专项措施。

② 定期进行消防检查和宣传教育。

③ 施工期间的生产、生活营地及靠近山林草木的地方均设置高压水管等消防设施,配备足够的灭火器及其它消防工具,设置醒目标牌。

④ 林区及易燃品堆放处严禁带入火种,消除火灾隐患。

五、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文明施工是一个施工企业综合素质的缩影。我们将坚持文明施工,并把文明施工作为强化企业管理,不断提升企业素质和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内容。摩围山隧道任务艰巨,要出色地完成好施工任务,必须坚持科技领先,以人为本,文明施工。

制定文明施工分片、分区、分工负责制并制定详细的文明施工保证措施。建立专门的文明施工督查小组,每月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各项施工、各个场所和对周围环境(自然、人文)的影响进行检查考核,每月评分总结,设立文明施工流动红旗,并加大奖惩力度,保证规范施工、文明施工、杜绝蛮干,使整个施工队伍和施工现场体现出本投标人的精神面貌。

1、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按当地环保的要求精心设计,合理布署施工总平面,充分考虑环保,保护生态与环境。

现场的临建房屋必须安全牢固,满足抗风防震要求;

施工现场的生产房屋及设施布局合理,整齐化一;

临时便道合理规划,尽量减少便道数量,路面平整,两侧排水通畅。 保开展文明施工,证现场管理有序,有条不紊。场地布置统一规划,施工区材料堆放整齐,场地平整,道路畅通,排水畅通;施工快速有序,配合精密协调;各种物资材料储放安全并按ISO9000标准标识正确、醒目;场区内管线布置线条整齐化一、卫生、悦目。

强化施工现场管理。严格包保责任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做到突出重点,分批落实,规范施工,注重实效。坚持施工人员挂牌上岗,现场施工统一着装,统一行动;施工现场设置鲜明的标牌,主要有责任划分牌、工艺流程牌、形象进度牌、质量标准牌、安全警示牌、环保警示牌、成本控制牌等。

2、施工过程中的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保护生态,保护环境,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文明施工的一项重要内容,人人皆知,成为自觉的行动。

混凝土采取集中自动计量拌合,砂浆采用机械拌合,搅拌运输车运输,杜绝人工拌制。

混凝土拌合站、预制厂等高噪音作业项目尽量避开人员宿营区。车辆通过住所、村庄时减速慢行。

施工生产和生活废水,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不得超标排放,也不得随意排放。

施工期间,经常对施工运输道路进行维修保养,确保晴雨无阻,寒暖畅通。对扬尘地段,采用洒水车经常洒水,减少扬尘。便道两侧插旗立杆,防止车辆随意下道乱跑。

车辆在运料过程中,对易飞扬的物料用篷布覆盖严密,且装料适中,不得超载;车辆轮胎及车外表用水冲洗干净,保证国道的清洁。

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在靠近宿营区,夜间不安排噪音大的机械施工。如施工,须采取加快进度和采用隔音、缓冲垫等措施减少噪音。

认真进行现场调查,避免破坏地下设施。施工中发现文物或重要的矿物时,及时报告并做好现场保护工作。施工作业人员必须统一穿着,配戴上岗作业标志。

定期或不定期对厨房、餐具、住房、衣物进行消毒,必要时对空气进行紫外线或喷剂消毒。

3、 创建美好的生产与生活环境

创建美好环境。在工地现场和生活区设置足够的临时卫生设施,每天清扫处理,同时,在生活区周围设置防风防沙围墙,外用安全色书写醒目的、激励健康的标语。

生活垃圾集中封闭置放,适时统一搬运至指定地点掩埋;不得成为蚊蝇滋生和诱引鼠群的食源。

组织开展创岗建家活动。条件许可时,尽可能设简易文体娱乐场所,使职工能及时了解国家大事,得到愉悦身心的锻炼,促进施工生产。

4、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创造宽松的外部社会环境

服从当地公安部门规定,加强施工全面管理,积极同当地公安部门联系。所有施工人员办理暂住证,服从当地管理,严禁三无盲流人员窜入,同时做好防盗工作;积极主动地取得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便民、爱民活动,搞好与驻地政府、群众之间的关系,为工

程施工创造有利条件。

尊重当地风俗,施工人员树立尊重少数民族同胞的思想意识;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知道他们的喜怒哀乐,在日常生活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当地居民遇到困难时,尽力帮助解决,与他们建立起融洽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