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于今:谢谢水

  前几日看到报纸上说,北京人很快就能喝上淡化海水了,心中不由得有一些异样的感觉。

  人类确实是进步了,天不下雨,可以人工降雨;水弄脏了,可以净化;没有淡水了,可以搞海水淡化;北方没水了,可以从南方调水…但人类终究还没达到离开水可以生存的地步,所以就无法摆脱自人来到地球上即开始的与水的博奕。各民族的创世史诗透露的秘密几乎无一例外,在原始先民心灵深处,挥之不去的是关于大洪水的痛苦记忆。但正是在水中,生命和文明喷薄而出。洪水冲毁了辛苦营建的家园,也沉积了肥沃的土地,尼罗河、恒河、长江、黄河…人类的文明无一不是在水边诞生。

  

  中国人与水的渊源似乎更深,治水简直是中国历史永恒的主题。疏与堵,破坏与重建,五千年的人力与物力,流淌着一代代中国人无奈的叹息,也造就了无数象大禹治水一样的神话般的英雄传奇。就连中国人的图腾(龙)也是生活在水中,虽然它有时会跑到天上,也离不开云(云从龙),云不也是水汽所积吗?

  读书人对水更怀着异样的感情。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由水看破了人世的无常;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开篇即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此句是杨慎所作,罗氏只是引用),从水道尽了历史的苍凉,但终究是悲观的意味太重了点。还是苏东坡说得达观而大气:“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水流走了,但它还会变成水蒸汽,变成云,变成雨,借着大气环流,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水,给人的不只是伤感,还有无尽的希望。

  原始的“五行”学说,把水、火、木、金、土称之为“五行”,水在五行之中为北方壬癸水,火无水不热,木无水不生,金无水不洁、土无水不和;在中医阴阳五行看来,世间万物都可以用“五”来划分:在五常为贞,在五德为智,在五色为黑,在四季为冬,在五味为咸,在五戒主酒,在人体主肾、骨、耳,在天为雨露,在地为泉源。

  作为中国五千年历史中最聪明的人之一,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滋养万物,万物因它得益。水却不因此居功,不与万物相争,并能始终保持谦卑的精神。这样的品质,当然是最优秀的品质。人们若都能具有水的品质,利他而不相争,社会怎能不和谐?国家若都能具有水的品质,世界又怎会不太平?

  我不理解中国古人为什么把“水性”与不良的女子联系在一起,饱受长江黄河水滋养的中国人体现着最充分的“水性”,他们温和、谦让如涓涓的细流,他们坚韧、刚毅如穿石的水滴,他们的“水性”也从未淹没血性,虽然他们也有过污浊,有过腐坏,甚至恶臭,虽然他们也受过阻碍甚至隔断,面临着干涸的威胁,但他们总能积聚起巨大的能量,以波涛汹涌之势,奔腾咆哮,摧枯拉朽,振本清源。正因为此,古老的中华文明才得以硕果仅存,绵延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