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学校社会工作与学校心理咨询的关系

论学校社会工作与学校心理咨询的关系

◆马林芳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学校社会工作与学校心理咨询是两个不同的专业领域,它们有各自的功能,但也可以相互配合以实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最终

目标。从学校社会工作与学校心理咨询的相似之处、区别点以及学校社会工作对学校心理辅导体系的拓展三个方面,阐述了二者的

关系。

【关键词】学校社会工作学校心理咨询关系

似。二者在成员的构成。活动的性质、内容.活动的带领等方面均有相似之处。

二、学校社会工作与学校心理咨询的区别1.两者的工作侧重点不同

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任务是围绕学校的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人员的主动性和专业技能.为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改善学校的心理社会环境服务。并积极承担心理偏常学生的或转介工作.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学校心理咨询侧重于个体心理素质的培养,侧重研究微观的个人生存、适应与发展问题.主要从个体人格发展的内在变化层面进行心理咨询。

学校社会工作虽然也会涉及学生个体心理层面的培养.但它更强调在教育环境和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对应措施。学校社会工作不仅关注学生的个体变化.而且更侧重于研究宏观的学生成长的内外环境与社会政策倡导等层面,学校社会工作主要关注的是教育公平问题、每个学生的生态系统是否完善、能够提供每个不同孩子适当学习机会的教育融合问题、社会资源联结等。学校社会工作者不仅仅是介入学生及其家庭.而且也会对学校体系和社区进行介入。

2.两者的介入理念不同

学校心理咨询较注重分析个体的心理机能.并专注于寻找其病理学原因.以此作为咨询治疗的依据。学校心理咨询在干预个体的人格社会化构建中更为专业化.它重视对个体内心深层次介入;学校社会工作则主要关注个体与其环境的互动。即强调人在情境中.希望通过环境变量.外因影响的原则.帮助个体产生有利问题解决的内因转向。透过调整改善已经定型的不良互动模式.以积极干预案主的自我发展及社会适应能力。

3.两者介入服务的主动性不同

学校心理咨询提倡来访者自愿的原则.学生通常是主动寻求帮助的。有时学生是因为教师或家长的要求而被动接受咨询。学校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场景是心理咨询室。随着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发展.现在提出了以社会影响为特征的理论取向。强调重视社会因素在建立咨询关系和处理咨询问题时的作用。并主张利用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帮助学生解决个体问题.增进社会适应。虽然这种理论取向突破了以往单纯以求助个体心理、行为调整为重心的局限性,但它还没有在实践中普遍推广。一方面。学校社会工作会动员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求帮助;但另一方面.它会主动地与学校相关人员接触.了解特殊学生的处境.较主动地寻找需要服务的学生。由于学生的问题可能涉及到家庭、社区等外在环境因素.所以.学校社工需要走出工作室。寻找可利用的社会资源.通过链接并整合社会资源而给予学生及其家庭切实的帮助。

三、学校社会工作对学校心理辅导体系的拓晨

鉴于学校社会工作与学校心理咨询之间存在着若干相似之处.二者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它们是学生辅导团队中的两个重要力量。在目前中小学学生工作中融入学校社会工作元素可以适当地弥补现有学校心理辅导体系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

一般来说.在学校领域.学生辅导工作并不是单纯由哪个人或哪个专业来担任.而是一个辅导团队。在国外。通常一个较大规模的学校.学生辅导团队的成员包括:学校心理学家、学校咨商人员、学校社会工作者。有些学校也将学校护士和查勒人员纳入辅导团队之中。学校社会工作和学校心理咨询之间是一种合作关系.它们有各自的功能。但也可以相互配合以实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最终目标。在内地.学生辅导工作主要由班主任、德育教师、心理教师组成.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比较受到重视,因此。在学校社会工作自身发展不足的情况下,社会大众经常把学校社会工作混同于学校心理咨询。

从学校社会工作和学校心理咨询的概念界定角度看.学校心理咨询虽然也存在不同学者的理解和定义。但其内涵比较统一.基本形成了共识:学校心理咨询是由专业咨询人员运用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对普通全日制在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择业等问题给予直接或间接帮助。并对轻微障碍进行诊断、干预和预防.以促进其适应和发展的过程。

对比之下.学校社会工作的内涵由于其历史演变过程中的问题需求和功能扮演的差异.还没有一致的定义。较常引用的是C06tin在美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中所撰写的定义:学校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以实现学校的主要目的。学校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教与学的场所.使学生能为现在所居住的世界与未来面对的世界准备他们自己。

一、学校社会工作与学校心理咨询的相似之处1.二者所遵循的理论模式相似

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其理论发展深受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多种学科的影响.其中心理学理论对于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影响是最大且最为持久的。20世纪20年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开始对社会工作理论产生影响.并于20世纪60年代成为临床社会工作的主导。随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崛起.社会学习理论、认知行为理论等逐渐成为社会工作者修正个体不良行为的重要理论。此后人本主义取向的社会工作模式吸取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观点,提出社会工作工作中的几个基本原则。如温暖、真诚、尊重、同理等。个案社会工作与学校心理咨询的理论模式彼此之间基本一致。

2.二者所遵循的工作理念相似

学校社会工作与学校,D理辅导.都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强调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帮助服务对象实现自我成长、完善其人格。二者对人的理解和助人的目标是一致的。另外。二者均强调在助人过程中.倡导服务对象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以及对社会的关怀。

3.两者所遵循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则相似

学校社会工作与学校心理咨询在工作的一般步骤上是相似的.首先强调相互依鞍关系的建立.然后注意收集信息。祷清问题的大致范围和可能性质。接下来检查评估。明确工作目标.之后实施具体的帮助.最后反馈、巩固和发展工作成效。二者将服务对象看威是独特的个体.重视其对待困难和问题的个人感受与看法。

4.两者采用的工作方法相似

学校心理咨询最常采用的工作方法是面谈法、团体活动法、测量法和治疗法。学校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是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其中。咨询中的面谈法和个案社会工作不仅在工作程序上相似.而且均强调工作者的谈话技巧和表达艺术。由于社会工作受心理学的影响比较大。所以.个案会谈技巧与咨询面谈技巧非常相近。团体活动法与小组工作方法也很相170

12/20ll

第一,学校社会工作可以补充现有的学生工作人力资源。目前。中小

学的普通任课教师工作压力繁重.来自学生学业成绩、升学率、学校升级等因素的制约.教师更关注与学生学习活动有直接联系的事件.一般没有太多时间处理学生个人心理层面的需求.如情绪困扰.人际交往等。在本研究调查的一所农民工学校,研究人员了解到.校长每周(下转第174页)

万方数据

每净净《参

礼貌的出发点。礼貌是一种素养.是关系到人之为人的重大问题,因此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I<论语・季氏)J也就是说,学习礼仪。懂得礼貌规范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基本要求.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条件。只有懂礼的人才能立足于社会。事业才能成功.才能威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苟子又说:‘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成。国无礼则不宁。。I‘苟子・修身>)教学生明善恶、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使学生达到道德品质与礼貌言行的表里一致,这才是大学礼仪课程的根本之义。也应该成为礼仪课程教材编写、设置和授课的基点.高校及教师们应致力于以礼仪教育带动学生素质教育。以全面培养、提高学生道德水平为旨归。而不是过分强调礼仪作为一种交往技能和手段的实用性。

误区三:不做“讨人赚”的老师

尽管许多老师面对学生的不礼貌行为内心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不满甚至愤慨.但并不是每个老师都愿意当面指出来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这时候老师们的,己、态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自己也觉得无关紧要。觉得在一些小事上教育学生有点小题大傲,显得自己气■狭小、婆婆妈妈。有一些老师则比较宽厚。觉得年轻学生犯点错误很正常.遇到这种情况更多的是像父母亲一样去包容他们;也有一些老师自己比较不拘小节.会不大在意一笑了之。第二种就是懒得去管。反正每个年级每个班总有那么些学生迟到选课.随意进出教室。对老师同学说话不客气没礼貌.有些是明知道不好就是改不了,有些根本无所谓.还有些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所以讲他们也是白费唇舌.以后等他们吃了亏就知道后悔了.反正都是成年人了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所以老师只要上好自己的课就行了。

在这个问题上.我始终认为.学生可以无知.但老师不能糊涂。学生的许多不良习惯如果不及时纠正。将来可能就在他人生的关键时刻造成巨大伤害。作为一个高校教师。如果不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对他们加以提醒、批评和教育,让他们带着隐患走出校门进入社会。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礼貌教育无小事,应该对学生严格要求.不避讳傲。讨人嫌。的老师。随时随地指出学生在文明礼貌方面的瑕疵和错误。督促他们改正。而事实上。只要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教育方法得当.不仅能帮到学生,自己也不见得会。讨人嫌。。甚至还能因此而赢得学生的尊重和支持。许多学生虽然

参考文献:

是非观念不是很明确.但哪些人、哪些话是真正对他们好。他们还是具有基本的判断能力的。

在这方面,我自己就深有体会。我无论上哪门课。总会在学期初观察了两到三次之后.在第三或第四次课上。占用一定的上课时间.把授课班级的不良现象一一列出。结合一些实例分析了。为什么错。和。有什么危害。的问题.并把对他们往后表现的要求明确地提出来。经过这么一次有的放矢、严肃认真的交谈之后.下次再有学生迟到.他们就会低着头忽匆匆地小跑进教室;学生在课堂上说话的时候我只要停下讲课注视他们。他们就会回过神来。这样.课堂纪律慢慢好转.课堂教学才能顺利进行。只要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做的事是错误的.而且应该为做了错事而感到脸红.就已经是迈出了一大步。因为正如古人所说.人要有知耻之心,它是个体形成良好品德素质的一种内在机制和动力。改正错误的习惯本来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人在旁时时点醒.只要一开始把道理说清楚。学生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用来指导行动.慢慢就会将养威良好的习惯。提升个人的修养和素质。

综上所述.许多大学生对礼貌待人存在诸多误解.把讲礼貌看作虚伪矫情,在平酎生活里不讲礼貌现象严重;正是基于这样的误解.在他们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在关于各种职场礼仪的功利主义教育影响下,他们又把礼貌当作一种获利的手段,转身一变成为虚伪的人。大学生礼貌素养教育工作中存在着诸如此类的误区。产生了巨大的危害性.高校应该予以重视。摒弃陋习。教授正确的礼貌、礼仪基本知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高校教师更应明确自己的责任.对学生加以教育和引导,在大学生礼貌素养培养的工作中发挥主动、积极的作用。

[1】约翰・洛克.教育浸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2】申继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7.

[3]谢洋.官场礼仪进入大学就业指导课[N】.中国青年报,2011—05

-21.

(上接第170页)有一天的时间主要用于检查教师的作业批改情况。对于批改不认真或出现错误的教师会根据情况采取大会批评或扣奖金等方式进行处分。教师除了教学时间基本上没有其他时间去找学生聊天、帮助他们解决心事。该校超过一成的教师或多或少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斑主任的工作任务尤为繁重.除了教学、批改作业外、还要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尽管班主任相对比于其他教师,有一定的时间和责任去解决学生的各种心理及行为问题.但他们的工作手法也只局限于行政管理方式.很少以一种平等、接纳、非批判的态度去理解学生。

尽管学校心理辅导体系已比较成熟.但并非每一所学校都配备,b理教师.也并非每位心理辅导教师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大部分中小学的任课老师都不是心理辅导专业出身,通常只是在大学师范教育中修过心理学课程通过相关考试而已。专业技能的缺乏.使其在心理辅导工作中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心理辅导教师属于学校教师编制.教师岗位的一般性特点也适用于心理教师。因此.心理辅导教师主要是以心理

第二。学校社会工作可以提供多元化的青少年服务内容和方法。生态社会学观点。是学校社会工作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该理论观点认为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很大。学生只是社会环境中的一员.学校社会工作者要关注学生和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包括家庭、社区和社会。学校心理咨询主要是针对于学生个体层面上的辅导.而学校社会工作者则需要更多透过家访的形式了解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家庭阶层特点、社区背景等.将学生的个体行为放置于其生活背景中进行解释分析。学校社会工作者不仅仅要做个案辅导,还需要进行学校内部系统的协调以及社区层面上的影响。这些工作是目前学校心理咨询所不能涉及到的。

第三.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立场不同于学校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教师易受钶于学校的氛围与教师的角色。心理辅导教师已被纳为学校教育体系中的成员.学校心理咨询也被视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种形式,由于

受制于学校的行政管理.心理辅导教师面对学生的问题必然是从学校教育的立场出发,这样便容易忽视学生个体行为背后的环境因素.无法领会‘人在情景中。的理念.找出问题症结.也不可能站在学生的立场去为学生争取最大的利益。尽管心理辅导教师比起普通教师具有以人为本的理念.但教师的角色还是容易使得其与学生的关系往往限于师生的传统关系之中.难以建立专业的辅导关系。随着社会工作的发展.学校社会工作者往往是政府购买项目或购买岗位的成员.是独立于学校教育体系之外的。因此。学校社会工作者相对不受制于学校行政管理的束缚。更容易站在受助学生的立场来分析学生的问题行为.可以更多考虑如何优化学生的发展。

第四.学校社会工作业务范围更广泛。学校社会工作开展服务的对象不仅是学生。也包括教师、学校其他工作人员。教师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也会出现情绪烦躁.他们往往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工作的情绪带到课堂上、家庭里.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一定程度的影响自己的家庭生活。学生特别是住校学生.他们接触的人也包括生活老师、食堂工作人员等。这些人员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所以他们也是学校社会工作者服务及沟通的对象。通常心理辅导教师的辅导工作仅限于运用校内资源.对于如何运用家庭、社区等资源则显得无所适从。而学校社工的出现。则可弥补其不足。学校社会工作者除了运用校内资源外,他们还会充分调动家庭、社区、社会等多方面的资源。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寻求最大的效用帮助学生。

参考文献:

[1】林胜义.学校社会工作理念与实务.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7.28.

[2】郑日昌.学校心理咨询.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3.5.

本文为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一五。瘦划。08920。的阶段性成果。

174

12/2011

万方数据

论学校社会工作与学校心理咨询的关系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马林芳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CHINA AFTER SCHOOL EDUCATION2011(z3)

参考文献(2条)

1. 林胜义 学校社会工作理念与实务 20072. 郑日昌 学校心理咨询 2010

引用本文格式:马林芳 论学校社会工作与学校心理咨询的关系[期刊论文]-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11(z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