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校教师学术_不端_的表现及学术道德建设探究_尚德峰(1)

高校教师学术“不端”的表现及学术道德建设探究

尚德峰

[摘要]要加强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建设,就要能了解问题的表现形式与其产生的根源。文章深入研究与分析了学风“不端”的主要成因与形式,并希望有针对性地探讨学术道德建设,提出具体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教师学术道德(河南

新乡453002)

学术“不端”

[作者简介]尚德峰(1978-),男,河南新乡人,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经济学和高校教德建设问题。[课题项目]本文系2008年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高校教师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

[中图分类号]G525.1一、学术“不端”的表现

根据重庆大学的何跃、袁楠老师的定义,学术不端是指“在科学研究与评价过程中,为骗取科学共同体和社会承认而出现的伪造和剽窃行为”。这一说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总结而言,高校教师学术道德与学术“不端”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造假。高校教师在学术上造假表现有:其一,抄袭剽窃。据2010年3月26日的《东方早报》报道,一篇发表于20世纪90年代的医学论文遭到16个单位25人的6轮抄袭,涉嫌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医生达70余人。可见,抄袭剽窃是学术造假的主要表现。过去是青年教师抄老教师的,现在是老教师和青年教师都抄袭剽窃,过去是用剪刀胶水,现在是靠网络电脑复制粘贴。其二,编造篡改实验数据。剽窃抄袭是最常见的一种学术“不端”行为,更为隐蔽和“高明”的手段是在实验室阶段编造、篡改实验数据。200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该学院药理实验室主任吴理茂和自己的学生贺海波(第一作者)共同署名的文章发表在德国《NSA药理学》杂志,在引用的实验数据上与别人文章的实验数据完全一致,造成极坏的国际影响。其三,伪造履历、文凭。随着近几年高考扩招,各高校为解决教师紧缺问题,以优厚物质待遇为条件大量引进“双高”教师。在此过程中,某些老师虚报伪造学历,骗取高校的工作机会。

2.学术交易。学术交易使学术同普通物品一样可以自由买卖、交换,具体包括:其一,权学交易。北京师范大学黄安年教授在《当前学术领域值得注意的官僚化倾向》一文提出“目前中国学术领域中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学术官僚化甚至是官学一体化的倾向”。官学一体的现象在中国学术界尤为严重,领导等于专家,许多“学术巨匠”头戴多个“乌纱帽”,官位越高学问越大。大学教授与官员结成的“师生关系”更是“双赢合作”,有了这层“师生关系”,导师不仅可以顺利拿到很多科研项目,而且能借助官员的行政权力获得诸多社会资源。其二,钱学交易。当前我国学术杂志数量共有九千八百多种,已经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科技期刊大国,这为我国高校教师发表论文提供了条件,中国的论文数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有国际影响的学术论文却寥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24-0077-01

寥无几。究其原因,在于出钱买版面,钱学交易,低水平重复发表科研成果。

二、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

造成学术不端行为频发的原因有多种多样,分析其核心根源大致有如下几点:

1.评估体系僵化。现如今多数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业绩考核指标主要采用计工分,不同职称分别规定一年要达到的分数,达不到就扣薪水,超过也不能积攒到下一年。事实上,无论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研究都是只能计划、不能预期和确保其结果的,如果能预期和确保其结果,就无探讨和发现可言了。这种“不管耕耘,只问收获”的体制对卓越的学术成果的产生造成极大的阻碍。

2.缺乏超越集团利益之上的行业权威和舆论力量。过低的违规成本,固然缺乏震慑力,但如果学界能形成一种缺乏超越集团利益之上的行业权威和舆论力量,也能对涉事单位造成巨大的社会压力。然而,眼下学界的实际情形是这样,一有学术不端行为曝光便喊冤声四起,总有人从体制和各方面的原因来替当事人辩护,仿佛学术不端行为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

3.不当的奖励方式造成片面追求数量、争当学术明星的风气。各大学都有自己的奖励标准,开列出在不同等级学刊发表论文的奖金数额,甚至工资浮动一级,故而经济效益极为可观,这必然会刺激起学者写作论文的热情,造成片面追求论文数量的风气,同时不择手段地谋求发表,学术泡沫由此而来,学术腐败很大程度上也是在钻营—发表—奖励这一利益再分配的过程中滋生的。

4.犯规成本低,缺乏有力的惩处措施。正像我们日常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犯规成本偏低一样,学术界的犯规成本也低到不具有威慑力的地步。在媒体频频曝光的大量抄袭、剽窃案中,很少听到当事人被降职甚至革去教职或主动辞职的,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若采取严厉的惩罚手段,以儆效尤,将对学术造假行为起到很好的威慑作用。

三、学术道德体制建设措施探讨

1.建立日常的监督和惩戒执行机构。为防止高校为了学校名誉,即使发现学术“不端”行为也遮掩不报,可借鉴国外做法,

试论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服务修复

刘潇

[摘要]我国各级各类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服务,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过程,即是培训机构为其提供培训服务的过程,服务过程难免存在着过失和不足。文章分析了造成服务失败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服务修复采取的策略,以期提高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服务的满意度,从而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教师培训中小学

服务修复

广州

510040)

[作者简介]刘潇(1967-),女,四川简阳人,广州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广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及成人教育管理。(广东

[中图分类号]G65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24-0078-03

些服务失败难以避免,服务失败是服务本身具有的特性,服务修复不容回避。

一、概念的释义

服务是指或多或少具有无形特征的一种或一系列活动,通常发生在顾客同服务的提供者及其有形的资源、商品或系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便解决消费者的有关问题。服务具有无形性、异质性、生产和消费过程同时发生、顾客参与的过程等特性。服务失败是指不按照顾客的期望进行的服务,当服务提供公认的踏实敬业、严谨的学风。在区分研究型和教学型大学的基础上,可进一步确定高校教师的岗位类型,研究型的岗位以研究为主,教学型的岗位则以教学为主。

5.避免行政权力过多介入学术活动。高校完全独立于社会和行政不可能,但绝对不能依附,特别是在学术上。《河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试行》规定:今年年内至明年年底,河南省的全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都要完成;事业单位岗位将分为管理、专业技术、工勤技能等三类,高校教师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任职;高校现行的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和办事员等行政级别将取消,依次改为管理岗位三至十级职员。改革之后,管理人员或专技人员,如果没在相应的岗位上,就不能享受相应的待遇,原来的“双肩挑”现象将不复存在,“官本位”将被直接打破,这就可有效避免行政权力过多地介入学术活动,让我们看到了高校学术独立的曙光。[参考文献]

[1]何跃,袁楠.高校教师学术道德与学风“不端”的区别及其区分意义[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3).

[2]钟梅.学术道德与科研管理[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5(18).[3]吕群.学术不端的网络舆论监督[J].科技传播,2009(2).[4]杨玉圣.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J].社会科学论坛,2005(8).

[5]黄安年.当前学术领域值得注意的官僚化倾向[J].政协天地,2003(4).[6]蒋寅.治理学术腐败和学术不端行为的思路与对策[J].社会科学论坛,2009(9).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世界经济已步入了服务经济的时代,服务质量以及顾客关系中的服务因素正在成为创造各行各业部门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升,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提高,教育具有服务业的特征和属性。20世纪末,我国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系列规定,各级教师培训机构为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做了大量的培训工作,教师培训机构在提供培训服务的过程中,由于教师个体需求的差异及其对服务质量评价主观性等因素,使得一设立全国性的学术行为监察机构,专门接受举报、调查和处置,如美国公共卫生服务部下设的“研究诚实办公室”,又如丹麦的“反科学欺诈委员会”。

2.重视网络舆论的监督作用。以辽宁大学副校长论文抄袭为例进行分析。《东方早报》独家曝光陆杰荣和杨伦论文涉嫌抄袭,并发布于其新闻网站,几个小时内被其他新闻网站转载,网民于论坛、BBS、博客等留言、跟帖、讨论引起当事人回应,再到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并对处理结果进行后续报道。由此可见,要发挥网络舆论的监督作用,网民个人、民间舆论监督网站和传统媒体的新闻网站三种力量必须互相配合、互相补充。

3.立法惩戒。制定有关学术惩戒的行政法,加重法律责任和强化刑事立法尤为重要。许多国家对学术道德与学术“不端”都有刑事制裁,在德国进行学术欺骗,或者按照德国人的说法有“科研中的错误行为”,相关司法条例不仅要涉及民法,而且还会涉及刑法。韩国首尔大学教授黄禹锡,在造假被查实后,被迫向国人“谢罪”,辞去首尔国立大学教授和世界干细胞研究中心主席之职,韩国政府也取消了其“最高科学家”称号。同时,首尔地方检察厅以欺诈罪、挪用公款罪及违反《生命伦理法》等罪名对黄禹锡提起诉讼。高校教师学术道德与学术“不端”中的某些行为已经具有极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剽窃他人作品也可视为犯罪。

4.改革高校学术评价制度。现今我国教育界的职称评定单纯以科研成果为评价依据,客观上迫使高校教师炮制学术泡沫、产生学术“不端”行为。国外大学的职称晋升主要是看年资和教学水平,只对研究性大学的教授评定,才强调科研,才要求科研成果。例如日本高校老师晋升职称以年资和教学业绩为主、研究成果为参考,这种评估和考核制度培养了日本大学教师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