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实施的意义

第23卷 第4期2004年8月

理 工 高 教 研 究

JournalofTechnologyCollegeEducation

Vol.23 No.4 August2004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实施的意义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房欲飞

摘要: 提倡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首先是因为有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必要,本文试图在明确概念的基础上,对这种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和必要性进行了再审视。笔者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可以挖掘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的创业潜力,而且对于改革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就业问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另外,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还是我国大学校园创业热潮的呼唤以及顺应国际潮流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出现,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始受到关注,许多学者都撰文倡议我国在高校推行创业教育。勿庸讳言,大学生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一道新的风景。提倡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首先是因为有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必要,本文试图在明确概念的基础上,对这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和必要性进行再审视。

胆走向社会,自我创业”),可能是更多地从商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等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的,“素质说”则更多地与普通专业(如哲学系、社会学习、中文系)等相关联。对于商学院等相关专业来说,用创业型人才的标准要求学生是无可厚非的,但对于一般专业,则不免有点苛刻。鉴于本文所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主要拟针对一般专业,因而笔者更倾向于将创业教育定义为一种素质教育,但这种“素质教育”又与创业教育的“素质说”有所不同。在“素质说”中,素质的培养是一种目的,即仅仅希望培养的人才具有开创性的个性,至于这种人才走向社会后是去争取自主创业,还是一辈子甘于就业岗位,则没有特别的要求。而笔者所要论述的创业教育,则希望这种教育就像它的修饰词语“创业”所表明的那样,归根结底是催生创业型人才,只不过,由于创业者的产生还需要其它一些外部条件,不应该像“人才说”那样要求大学生毕业即创业。也正因为此,笔者才主张大学期间的创业教育应该通过将创业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内化成大学生自身的素质,来造就时机成熟时便有能力自主创业的人才。

因此,笔者姑且将本文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概念约定如下:所谓大学生创业教育,就是通过高校中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并将其内化成大学生自身的素质,以催生时机成熟条件下的创业人才。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界定

明确概念是研究问题的前提。但目前研究者对创业教育的概念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起来说,主要提法可以归结为两类:

一种可称为“人才说”。这种说法以培养创业者为指向,认为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能够创造工作岗位的人。这种说法以梁保国、乐禄祉的观点为代表:“所谓创业教育,就是要学生毕业以后,能够大胆走向社会,自我创业。他可能是发明家,同时也可能是企业家、管理者,能够组织、协调、生产新的产品和为社会服务。……开展创业教育,就要变学生被动接受就业指导为教会学生自我创业、自主发展。既要鼓励学生敢于到偏远地区、冷门行业去创业,也要支持学生敢于自主创业、学会自我发展,将被动的就业观念变为主动的创业,即自我就业。后一种创业形式更重要,更需要胆量、勇气和开拓精神”。另一种可称为“素质说”,这种说法以培养企业家精神为依归,认为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创业者的素质,特别是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工作的要求。这种说法可以1991年在东京举行的创业教育国际性会议上给出的创业教育的广义为代表:“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最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也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佣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大学生创业教育,顾名思义就是面向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为明确研究对象,首先有必要对这个概念进行界定。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

1.从知识经济角度看创业教育对挖掘大学生创业潜力的意

义。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这决定了我国要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面临着一种机遇,即充分利用后发国家的优势,实现我国经济的工业化和知识化的协调发展和转化,通过大力发展知识经济向发达国家迈进。这一观念的更新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通过发展知识经济来增强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首先要加速实现知识向产业的转化,这就需要尽可能多的创业型人,,

             房欲飞: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实施的意义             77

代里,谁掌握了知识,谁就掌握了最有价值的资本。而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接受者,是社会上素质最高的一个群体,掌握着最高级的知识,因此也就掌握了最有价值的资本,具有得天独厚的创业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他们进行创业教育,充分挖掘他们为发展经济做贡献的潜力,是顺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2.从人才培养角度看创业教育对于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应该说,改革开放15年来,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高等教育也正在日益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然而,也不可否认,目前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同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主要体现之一就是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素质普遍不高,对国家和社会的依赖性有余,开拓性和主动性不足;传承能力有余,创新精神不足。当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这种毕业生可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社会发展,但当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种人才规格必然局限社会的发展。因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更为激烈,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中小型高科技产业和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将具有更重要的推动意义,因此竞争的制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创业”,在人才质量上,特别强调重视人的创业能力和开拓精神。这说明,当人类跨入21世纪的时候,如果我们的高等教育还囿于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无异于故步自封,难以避免被淘汰的命运。那么,高校将如何面对这种严峻的挑战?笔者认为,关键是要转变我们的教育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此,我们要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及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探索、革新,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等,以此是他们成为弄潮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级人才。

3.从“知识失业”角度看创业教育对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意义。高等教育大众化既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也是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民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根据官方的权威提法,我国将于2005年提起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5%的预定目标,并在2010年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左右。由此看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在加快。但是大学生数量的急剧膨胀却给就业问题带来了巨大冲击。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了创纪录的145万人,2003年,将猛增至212万人,而到2004年,则将达到250万人左右。由于毕业生供给正倾向于超过社会需求,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失业”已经不再是一个空虚的概念,据统计,截止到今年2002年6月底,北京市登记在册的失业人数为4.02万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为0.21万人。另据媒体报道,深圳市劳动局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12月31日,深圳大专以上学历登记失业人数为2869人,研究生仅2人;但到了2001年5月9日,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失业人员总数达到3157人,占失业人员总数的12.34%。这些数字都包括那些没有在劳动部门登记失业的“隐性失业者”。有的专家甚至认为,西方发达国家、日本和许多发展中国家曾经出现过的“知识失业”问题正悄然登陆中国。特别是2000以后,关于知识失业的预警越来越多,大家开始用“小心知识失业”正在到来,“知识失业离我们有多远”“值得警惕的新现象:知识失业”、“中国就业市场出现知识失业现象”等标题来表述这一现象。本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极少数人“毕业即失业”在所难免,但就业率明显低于录取率时,就将成为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并对学校和政府产生压力。更为可怕的是,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对于高等教育实行收费的国家来说,如果大学生在接受了高等教育以后无法找到工作,从而使高等教育投资的个人受益无法得到补偿,就会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负面舆论影响,挫伤他人接受高等教育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实现。

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数量膨胀过程中的就业难问题,改善大学生的择业质量,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

三、加强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从上文的论述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是知识经济时代挖掘大学生创业潜力的必然选择,而且对于改革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就业问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值得一提的是,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还是我国大学校园创业热潮的呼唤。

近两年来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一个新热点。自1999年1月18日“挑战杯”全国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在清华大学落下帷幕后,各地的创业计划大赛一直此起彼伏。为了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引导到真正的创业实践中来,各地政府相继推出鼓励措施。上海市规定:2000年高校毕业生中,凡经营科技小企业的非上海生源申请留沪的,对其学历层次的要求可以放宽;通过市高新技术成果服务中心认定,由高校毕业生创办的科技小企业可享受注册、税收等方面一系列优惠政策。教育部也颁布了一项新政策:大学生、研究生可以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拟建立“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系统”;提出,政府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采取设立风险基金和小额贴息贷款等形式,为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启动资金。各高校也欣喜于大学生创业的激情,在政策上对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大加鼓励,如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纷纷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有的还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创办了高新技术孵化基地等。总之,对于大学生创业活动,政府在积极鼓励,高校在“大开绿灯”,莘莘学子跃跃欲试。

在各种鼓励政策的感召下,不少大学生走上了创业之路。上海交大2000届、2001届毕业生中就有35人选择自主创业;复旦大学从1999年到2001年,共有40多名毕业生自主创业,创办了30余家企业。而且,可以预见,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就业压力不断上升、学生自身要求创新等因素影响,今后选择创业的人数还将上升。然而,尽管各方面对大学生创业行为都给予了肯定和支持,时至今日,大学生创业的情况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与庞大的高等教育接受者基数相比,自主创业者的比例还比较小;就目前大学生办公司的实际状况来看,结果并不令人满意。据悉,上海大学生开办的公司有70%倒闭。一项权威调查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公司或卖或并,一半以上的公司由于资金问题根本无法投产。本科生创业成功率不到1%,研究生的成功率也仅达5%。即使在大学生创业已趋成熟的港台地区,创业计划实施的成功率也不到30%。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虽然我们一直在褒扬和鼓励,但我们并未理性地做好迎接大学生创业热的准备,我们目前的教育制度,还不足以成为推动大学生创业活动走向良性发展道路的“东风”!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倡导,不能一说了之,关键在于出实招,给他们创业需要的知识、技能等素质。正如中科院院士王选所说:“创业要成功,更需要一追到底的精神和长期忍受艰难困苦的准备。大家熟知盖茨・戴尔、杨致远,他们年纪轻轻就开始创业,但是不是创业就得像盖茨那样休学辍学呢?不是,创业更需要扎扎实实地积累知识和经验。”创业不能单凭匹夫之勇,心血来潮,需要扎实的创业知识和技能作基础,大学生创业最缺的也是最需要的就是系统的创业教育,试想,没有创业教育奠基,仅靠实践锻炼、自然生成,创业又能走多远呢?

在对毕业生创业的跟踪调查中也发现,不少人的创业理想愿望与实际的效果出现了一定的反差,他们均表示如果在创业前就能接受系统的创业教育、训练和有效的引导,创业过程就不会如此艰难。因此,专家呼吁高校要将创业教育融入课堂,作为本科学

第23卷 第4期2004年8月

理 工 高 教 研 究

JournalofTechnologyCollegeEducation

Vol.23 No.4 August2004

高校德育之心理功能探析

华中师范大学 邹 琼

人性观和人格的关系为基础,为德育和心理辅导的心理功能作了区分,并对高校德育的两项心理建设摘要: 本文以德育、

功能——培养大学生理想的人性观和健全的人格展开了论述。  道德教育不仅是哲学和伦理学所关注的焦点,而且也是教育

学和心理学的重点课题。但是研究者们往往只是在对德育的研究中寻求哲学和心理学的帮助,却忽略了德育对心理学研究的反哺。因此,本文仅就高校德育的两项心理建设功能——培养大学生理想的人性观和健全的人格展开分析。

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性问题,在中西方人性思想史上,许多睿智的头脑曾为之憔悴过。虽然中西方文化迥异,但是思想家们对人性的理解却是惊人地相似。他们对人性的理解不外乎三种:“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无不善论”。

3.人格。西方人格心理学对“人格”的理解颇有争议,其不同界定甚至有100多种。当“人格”一词进入中文后,我国的文化传

一、对德育、人性观和人格的诠释及其关系统赋予了人格不同的意义。这里所说之“人格”既不等同于西方的

1.德育。德育居五育之首,对此,学术界尚无异议。但对德育“人格”,也不是整合人的一切内外特征的哲学概念,而是肇始于的本质的理解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戚万学、杜时忠等人认我国儒家理想人格,由我国本土心理学所孕育的“人格”。在我国为,德育不仅是一种事实判断,而且是一种价值判断和现实超越。的本土心理学中,人格具有两个相互关联的含义:“一是指人所具德育总是试图营造一种教育环境,使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产生价有的独特品格,使人与兽区别开来;一是指人的品性所呈现的价值内化,从而形成个人品德。值等级,它使人与人区别开来。”在人格中,性格就是借助社会力

2.人性观。人性观是人们对人性的基本看法和观点,是个体量和教育环境所实现的那一部分。大赛、假期中的创业实践,就能给学生强烈的创业意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创业成功打下基础。2002年暑假笔者在参与上海市政协的一个课题时所作的相关题目调研9中,问卷统计结果也显示80%以上的答卷者都建议在大学生中间开展创业教育。然而,目前我国的高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做得很不够,不仅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而且即使大学生毕业前的职业指导教育中有关创业的内容也甚为缺乏,鉴于上文所述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有必要加强之。其实,从世界范围看,加强创业教育,鼓励自主创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普遍经验。如丹麦政府为了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采取了以下措施:(1)对创业者在一定时期内予以经济支持;(2)在职业性学院的课程中引入创业教育的内容;(3)议会1995年要求教育部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研究在大学教育中促进自主创业的策略,1996年该委员会已经提交了他们的报告,对推进自主创业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由于资料限制,我们难以获得该报告的具体内容)。近期关于日本高新科技企业现状的一个调查表明,近年来,无论是国立、公立还是私立大学,与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和科目都大幅度增加,特别是公、私立大学增幅明显。总之,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国外正在日

益收到重视并得到积极鼓励。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创业教育,也

是我国顺应国际潮流的必然选择。

通过以上理论分析,我们可以建立这样两个认识:一是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我国有必要予以重视;二是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还没有形成完备的体系,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之。

参考文献

1 梁保国,乐禄祉.开展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http://202.

121.15.143:81/document/1999-8/gj998-6.htm

2 通过教育开发创业能力——东京小组研讨会报告.教育情

报参考,1991年第2期,第10页转引自创业教育学.彭钢,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3 王效仿.知识失业:一个时代的来临?.http://www.bupt.

edu.cn/news/lou1/liaowangview.asp

4 详见菊本虔著,王庆玲译.日本大学高新科技企业.外国教

育研究,200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