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味最是家乡浓

  回老家毕节市双山新区响水乡新基村过春节,临走前就在贵阳把年货办好,便于腾出更多的时间走亲戚、访朋友、陪父母以及打量久违的故乡。

  

  三块车费钱

  去城里赶轿场

  在老家,“轿场”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赶场日,也是临近春节时继杀年猪、推豆腐、舂米面、蒸黄粑之外最热闹的活动之一。

  老家人赶轿场,主要有两个地方:十公里外的响水和四公里外的小坝。小坝镇属于七星关区,因为近的缘故,老家人对它情有独钟。

  回家的那天正好是小坝的轿场,刚把车停靠在路边,一只手便拍在了我的肩上,是邻居大哥吴秋林。

  “刚从毕节买菜回来。”秋林微笑着说,现在村里人流行赶毕节,“出村三里路,只要三块钱,就能坐上公交车。”

  晚饭后和父亲聊起赶毕节的事,父亲感慨地说,“以前赶毕节要累死人,早上去个天不亮,晚上来个月亮上,还要准备两碗苞谷花做干粮。”

  “今年公交车就要通到村里,村头的木桥边已经建起了公交站台。”村民的期盼得到了响水乡党委书记赵荣顺的证实,“新基这条路年后就要开工建设。”

  故乡,在童年记忆中变了模样。

  

  两张全家福

  看村庄大变样

  正月初一起个大早,村民付贤臣说要趁这个机会照张“全家福”。

  “老爷子今年87岁,身体不如以前硬朗了,儿子在毕节开了两家糕点店,平时忙得不可开交,姑娘在贵阳读书,只有假期才能回家。”贤臣说,最主要的是一个月前他又当上了爷爷,如今已是四世同堂。

  灯光闪过,一家人的笑容定格在一栋新建的楼房前。

  在他家里,记者看到了另一张拍摄于1984年的“全家福”。背景是土木结构的老房子,只是看上去还要比现在破烂得多。

  因为这老房子过去实在太简陋,还差点阻碍了他的婚姻。媒人提亲之后,女方家来人看“坐处”,一看那房子转身就走,理由是没法住人。幸亏媒人机灵,指着门前的一块水田说,“房屋到是差点,生活还过得去。”

  “好歹被忽悠来了,这一混也是20多年。”贤臣的妻子调侃说。

  “美丽新基是我家,农村不比城市差。”这是老家人对自己生存环境的由衷赞扬。

  村庄面貌的变化,紧跟着全市、全省迅速崛起的步伐。通电、通水、通路,每一项都凝结着乡亲们的心血和汗水;园区、产业、“家门口打工”,每一项都为他们的生活增添着微笑和阳光。

  故乡,在时代变迁中美丽转身。

  

  一条回家路

  做创业带头人

  大年初一刚过,村民付贤贵就坐不住了,提着锄头,整天泡在山坡上。葛根、草莓、金银花、猕猴桃……一片片种苗,凝聚了他近两年来的心血,成了他致富的最大希望。

  “如果试种成功,过两年我将让这几百亩偏坡地变成经果林。”贤贵满怀信心地说,扎根农村创业,大有“钱”途。

  几年前一直辗转于广东、四川等地打工,直到前年回家前都还在一个大型煤矿当会计。“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外漂泊已经很不现实,只有家乡,才是可以停靠的港湾。”对于家乡以外的生活,他有更深的体会。

  “目前最大的困难就是缺少资金和项目。”面对发展“瓶颈”,他没有退缩,“等毕节经济开发区的乌蒙制药厂建成投产,我想亲自和他们谈谈,相信一切都会如愿以偿。”

  “流转土地做大产业。”看着脚下那些撂荒多年的坡地,记者和贤贵异口同声。

  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才刚开启,就已经波及到了诸如新基这样偏远的农村。

  淳朴的民风、优美的环境、幸福的生活、和谐的村庄……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正徐徐展开。

  故乡,在期待目光中坚毅前行。(责任编辑/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