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数学教育心理学]学习体会

《数学教育心理学》学习体会

-----南顶张敏

非常有幸在丰台分院听了北师大朱文芳老师的《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课程。朱老师的课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不论是从学生数学能力方面入手探讨,还是系统地阐述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种种因素,其出发点都是和我们这些中学老师讨论如何教好数学,并启发中学生怎样学好数学。对我们的教学很有启发性。

朱老师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数学的本质、数学学习方法、数学教师的特征和数学学习的环境等方面来研究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因素,很有针对性,引起了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兴趣,搜集了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相关文章,也得到了一些教学方法问题的启发。

我们经常埋怨学生:“教过那么多遍的题目,你怎么又不会做了?”通过阅读有关教育心理学的书籍,我终于找到了答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实际上有三种原因。

第一层原因:“对某项知识的记忆弱(不熟悉)”。有三种表现第一种是“忘了”,表现为在学习了某一单元的数学知识之后,如果教师与学生在一定的时间限度内,同时看一道需要综合应用该单元知识才能解答的数学题,然后再回忆。可以发现,他们回忆的能力相差很大”,一些学生回忆不起来;另一种是“似曾相识”,例如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面对某个问题时,他就是想不起应该用哪个定理或公式。但是如果给他看解答,他又恍

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我应该会的呀!’也就是说知识还在脑海里但就是找不到;还有一种是“欲言难吐”,在完成某项作业时,学生确实是知道需要用到的知识,而且对它并不陌生,但一时就是讲不出来。过后,只要有某种提示(哪怕是十分微弱的暗示),有时甚至是自发的,突然就想到了该用的知识。

三种“记忆弱”都导致“信息提取失败”,“记不起、用不上”。怎样让记忆由弱变强呢?首先,出于良好组织结构中的、具有紧密联系的知识的提取,比那些只有松散结构的、随机联系的知识的提取要容易得多。也就是说,要对所学材料的意义进行充分的加工,通俗地说,就是要深刻理解知识的意义。这种深加工是学生对相应知识的意义以及它与相关知识之间联系性的一种深入、细致的思索,是对知识之间相互联系性的多方向、多途径的推敲。所以抓知识结比抓知识点效果会更好。

其次,“要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即通过深加工,使得抽象的东西获得具体内容的支持,使概括的原理建立在丰富的背景之上。使那些‘不可捉摸的东西’在学生的心目中变成‘看得见摸得着’而有意义的东西”。为何啰嗦的讲授和枯燥的题海效果不好?为何课改要提倡营造生动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究实际问题,原因就在这里。

再次,要从整体上把握信息,既要记忆知识的结果,也要记忆知识的过程。这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过程是情境性的,会产生前一条所说的好处;另一方面过程就是知识的推导过程即新

旧知识的联系,即使某个公式忘了,学生就可以依据这一加过工的结构,把已经忘记了的公式推导出来。这就是课改强调过程与方法的道理之一。

第二层原因:不教不学数学思想方法则是记忆弱的深层原因 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结论形成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它指引着数学学习活动的进程,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提取线索’,而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就是‘信息通道’”。这是因为数学思想方法是“程序性知识”,它告诉我们“做什么、从何做起、怎么做”,所以具有“线索”和“通道”的重要特性。人的长时记忆空间是无限的,每个学生实际上都“记忆”了非常多的知识,只是它们常常象藏在深山里的宝藏,没有“线索”和“通道”是找不出它们的。如果在教学中,过程与结果并重,并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放在首位,很好地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充分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结论的理解和掌握可以水到渠成,使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时找到有效的信息提取线索,形成最佳的信息提取通道,成功地提取需要的数学知识。这让我们从记忆的角度又一次认识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重要性。

第三层原因:学习目标不明、学习动机不良是最深层原因。部分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我为什么要学数学?我为什么要学这堂课的数学内容?我的数学学得怎么样?怎样才能改善我的数学学习?我的数学学习方法有哪些优势和不足?我离自己学好数学的目标还有哪些差距?怎样才能更快更好地达到我的数

学学习目标?”这些问题学生是糊涂的,也不愿意去想,我们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些问题了。只有这个原因解决了,才能更好的解决前两个问题。

朱文芳老师打开了我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大门,让我更客观的理解了学生的“难处”,为我下一步的教学找到了可以攻克的方向,我想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会更多的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教学,更好的将教育心理学融入到教学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