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1冷热不均l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学案

主备人:张玉霞 时间:2013年10月

【学习目标】

1 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 通过实验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并且能够用事实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 3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

【课前预习】

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1. 大气的热源:源; 是近地面大气最主要、直接的热源。

2. 为什么说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答: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图中A 吸收较少。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大气对图中的B 吸收较多,地面辐射放出的绝大部分能量能够被大气截留下来。 二 热力环流

1.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 成因:地面。

3. 形成过程:冷热不均→大气运动→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形成

热力环流。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1. 三种作用力

⑴如图中A 是 ,其特征是 于等压线,并由 指向 ,是形成风的 。 ⑵如图中B 是 ,其作用是使风速 。

⑶如图中C 是 ,其特征是始终与风向垂直。 2. 作用效果

⑴若只受A 作用:风向 ,由 指 。

⑵若只受A 和C 的作用:风向最终与等压线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出现在 。 ⑶当A 、B 、C 三力共同作用时:风向与等压线之间 。

读右图,分析回答3~5题。

3.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B.温度:A>B>C>D C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D.气压:D>A>B>C 4.如果此图是城市热岛环流侧视图,在②处进行植树造林,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

A.增温和增湿 B.净化和增温 C.净化和增湿 D.减湿和减温 5. 根据城市环流原理,上海市今后的造林重点区应在( ) A 、农村 B 、近郊 C 、郊区 D 、市区

6. 下列辐射中波长最短的是 ( ) A. 地面辐射 B. 太阳辐射 C. 大气逆辐射 D.大气辐射

7.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公共作用下,风向最终 ( ) A. 于等压线垂直 B.与等压线斜交 C. 平行于等压线 D.成涡旋状

8. 近地面风向不完全于等压线平行的原因是 ( ) A.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 B.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C. 惯性离心离的影响 D.摩擦力的影响 9. 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将图中①-④所代表的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 ,② ,

③ , ④ 。 ⑵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序号是 。

⑶运用上述示意图,说明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课内探究】

探究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实验一 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取两个相同的玻璃箱,在甲玻璃箱底部放一层土,同时将两个玻璃箱放在阳光下照射,15分钟后测量玻璃箱内的气温,测量结果显示:有土的玻璃箱气温高比无土的玻璃箱温度高出2℃。

1 甲

【自学自测】

1. 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 )

A.地面辐射 B.大气辐射 C.太阳辐射 D.大气逆辐射 2. 同一经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 )

A.气压低 B.空气稀薄 C.到达的太阳辐射少 D. 到达的地面辐射少

思考一: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 ,为什么?

思考二:太阳辐射先经过大气,为什么没有被大气大量直接吸收而升温?

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知思考:

夏季的白天,晴天和阴天气温有何不同,为什么?

实验二: 准备两支温度计(初始温度相同),其中一支放在透明的塑料袋中。 将两支温度计同时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5分钟后记录两支温度计的读数。重复实验两次。

迁移应用一:

下面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大气逆辐射的数码代号按顺序依次是( )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②① C .④③②① D .②③④①

(2)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 ( )

①离太阳近 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小 ③云层厚而且夜晚长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 ⑤白天太阳辐射强 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②⑤⑥ D .①⑤⑥

思考:为什么两只温度计的读数会不同?瓶内的温度计读数为什么会较高?

结论:

① 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②大气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 辐射。 ③概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热力作用

④从哪些方面分析某地气温日较差的大小?

探究二 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的形成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结论:

①概括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②温度、高度与气压的关系

一般情况是:在不同高度上,越往高空,气压越 。近地面和高空气压 。 在同一高度上,气温高,气压 ;气温低,气压 。 (1)在垂直方向,气压总是下面 ,上面 。

(2)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的地方等压面就向 弯曲,气压低的地方等压面就向 弯曲。热的地方近地面等压面向 弯曲,高空向 弯曲。冷的地方近地面等压面向 弯曲,高空向 弯曲。

2

(3)近地面是低压的地方其高空一定为 ;而近地面是高压的地方其高空一定为 。 2.完成P 30活动:

试用该原理来解释海陆风的形成(绘制示意图)

其他常见的热力环流 山谷风

城市风

知识拓展:等压面图的判读

1.概念

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同的点组成的面,等压面图是表示气压的垂直分布状况; 2.等压面凹凸与气压类型

等压面向上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可简化为“上凸高压.下凹低压”),因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类型相反,故同一地区近地面与高空的等压面凹凸方向相反;在同一高度上,气流是从等压面上凸的地方水平流向下凹的地方。

3.等压面的分布

(1)在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越低(如图A)

(2)若地面海拔相同、冷热均匀,等压面与等高线重合且与地面平行。(如图A )

(3)若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等压面向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向下凸的地方为低压区。即“凸高(气压)为低(气压),凸低为高”。(如图B )

(4)近地面的气压与高空气压高低值相反。(如图B )

迁移运用二:右图为北半球某地区上空等压面状况图,

读图,分析回答问题。

(1)a 、b 两个等压面中数值较大的是 , 理由是 。

(2)在近地面,陆地与海洋比较,气压较高的是 。

(3)仅考虑热力因素,在图中画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 (4)此时,北半球为 季(节),判断理由是 。

探究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1.三力比较

3

32总结:

①风速大小的比较: ②风向的画法 第一步:

第二步:

迁移运用三:

3、读右面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是:

① , ② , ③ , ④ 。

(2)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其方向是 。

(3)若无④,只受①③影响,则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此时①与③的关系是 。 (4)实际大气中的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此图表示的地区在 (南或北)半球,理由是 。

(5)图中M 、N 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地,原因是 。

【课堂检测】

1. 如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判断( ) A、顺风飞行 B 、逆风飞行 C 、风以南侧吹来 D、风从北侧吹来

2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 、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 、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 、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3、下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等压线与风向关系的图是

下图为不同地形的气温日变化图,读图回答4--5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谷地 B.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

C.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 D.谷地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日温差 5.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

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 B.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 C .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 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 读右图,回答6—7题。

6.若a 、b 、c 、d ,e 为不同温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比较是( )

A .甲>乙>丁>丙 B .乙>甲>丁>丙 C .甲>乙>丙>丁 D .乙>甲>丙>丁

7.若a 、b 、c 、d 、e 为不同气压值,则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 )

A .甲→乙→丁→丙→甲 B .丁→丙→甲→乙→丁 C .乙→甲,丙→丁 D .乙→甲→丙→丁→乙

8、等压线是某一水平面上气压相同各点的连线。下列四幅等压线图中,P 点所在位置风力最大的是 ( )

二、综合题

下图为某一等高面。M 、N 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 M 、P N ,M 、N 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 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回答9~11题。 9、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 M >PN ,则O 点风向为

A 、⑥或⑦ B 、②或⑥ C 、④或⑧ D 、③或④

10、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 M

A 、③或④ B 、②或⑧ C 、③或⑦ D 、⑥或⑦

11、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

A 、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0角 B 、与空气运动成900角

C 、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0角 D 、与气压梯度方向成1800角

12.读北半球因热力原因造成的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如图所示,回答:

(1)在A 、B 、C 、D 四处用箭头表示出热力环流的方向 (2)B 地的气温比A 地 。 (3)C 处气压比D 处 。

(4)高空的气压高低往往与近地面 。

(5)若A 在B 的西方,则AB 之间的地方吹 风。

【课后作业】完成《学案》中的习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