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体育课程标准

新日期:2009年5月30日

《体育》课程标准

(适用三年制高职各专业)

一、制订体育课程标准的依据

本标准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教高〔2000〕2号《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和各专业标准对公共基础课程的要求而制定的。

二、体育课程的性质 《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基本保障;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材的重要途径,该课程凸显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三、体育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为公共基础课程,主要是为各专业学习提供良好的身心素质条件。

四、体育课程的教育目标

为全面贯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其达到基本目标或发展目标。

1.基本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分为五个领域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基本形成锻炼习惯和意识,能编制个人锻炼计划,有一定体育欣赏能力。 (2)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身体健康目标:能简单测试和评价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和方法;能合理选择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能自觉通过体育锻炼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5)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2.发展目标:是针对部分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确定的,也可以作为大多数学生的努力目标,分为五个维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形成主动锻炼的习惯;能独立制订适用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 (2)运动技能目标:积极提高运动水平,发展自己的运动才能,在某项目上达到或相当于国家等级运动员水平。

(3)身体健康目标:能选择适宜运动的环境,全面发展体能,具有科学锻炼的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5)社会适应目标: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关心他人,积极参加学校体育的组织工作

五、体育课程设置、内容、学时、学分、

1.身体适应能力课的教学内容与学时

2.篮球课的教学内容与学时

3.排球课的教学内容与学时

4.足球课的教学内容与学时 5.乒乓球课的教学内容与学时

6.羽毛球课的教学内容与学时

7.健美操课的教学内容与学时

8.形体课的教学内容与学时

9.武术课的教学内容与学时

六、体育课程教学设计(9个项目教学设计-----见附表)

七、教学基本条件 1. 教师基本要求

(1)教师必须具备体育课程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基本技术、技能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

(2)具有体育教学经验;有较强的语言表达、示范指导及运用职业教学方法的能力;能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注意收集师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反馈信息,力求在自身的教学中做到知己知彼并不断地改进本课程教学。

2.体育课程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质,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发展,促进身体素质和人体活动能力的提高,增强身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全面发展学生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素质和跑、跳、投掷、攀登、爬越、支撑等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培养终身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并具备走向社会开展体育活动的能力。

(2)通过体育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念,逐步提高专项的运动技术水平。

(3)在体育课程教学以外,有计划地开展课外辅导,代表队训练和校内外的各种体育竞赛活动,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独立地进行锻炼、比赛,更有效地增强体质。

(4)通过体育课程和各种体育活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勇敢顽强、团结进取、开拓创新、拼搏向上的精神风貌。 (5)贯彻实施《全国高等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促使更多的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合格等级。

3.教学硬件及软件环境基本要求

八、其它说明

1. 学生学习基础要求

1)具有一定的体育能力

2)具有一定的力量、速度、柔韧、耐力等素质

2.实施要求

1)将“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紧密结合、将“知识”与“应用” 相结合;以健康为本,实现“三维的体育目标”,即增强体质;改善心理;健全人格。

2)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在意识、能力、习惯上塑造学生,并力求达成终身效果。把学生推入自觉体育人口的行列。

体育新课程标准

2011-06-13 13:08:38| 分类: 教育教学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体育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

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课程价值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

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 的主体地位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二、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一)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 (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三)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四)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五)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 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一)运动参与目标

(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二)运动技能目标 (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 (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三)身体健康目标 (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2)发展体能;

(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学习领域一:运动与参与

(一) 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水平目标】 水平一

对体育课表现出学习兴趣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乐于参加各种游戏活动;

水平二

乐于学习和展示简单的运动动作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向同伴展示学会的简单运动动作; 向家人展示学会的运动动作。 (二) 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水平目标】

水平一

合理安排锻炼时间,掌握测量运动负荷的常用方法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知道合理安排锻炼时间的意义;

合理安排锻炼时间;

运用脉搏测定等常用方法测量运动负荷。

水平二

根据科学锻炼原理制订并实施个人锻 炼计划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知道科学锻炼的基本原理; 知道如何设置锻炼的目标; 根据自身情况,制订个人锻炼计划;

按计划坚持体育锻炼。 学会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主要方法

学习领域二: 运动技能 (一)获得运动基础知识 (二)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三)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四) 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学习领域三 身体健康 (一)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二)发展体能

(三)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四) 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目标

(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 心发展的关系;

(2) 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3) 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 (4) 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何伟文 潘辉杰 刘庆盛 徐翔 莫铜林 王清华 刘扬聪刘文炉 朱伟浩 黄尧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