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音乐学科三维目标的整合

如何有效实现音乐学科三维目标的整合

1、三维目标的内涵:

知识与技能:指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指知识发生、形成与应用的过程和知识形成与应用知识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对知识价值的理解和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提升。

2、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知识技能是基础 过程方法是桥梁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升华

3、音乐学科三维目标的内涵

通过一至六年级的音乐实践、体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做到爱音乐、能表演、会编创,从中培养音乐兴趣,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生动活泼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在自信的、有表情的歌唱、奏乐和综合表演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态度;加强合作与交流,形成团队意识;重视民族文化与人文精神,具有爱国情感及文化艺术包容态度,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为终生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音乐课程最核心的目标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是第一位。在每一节音乐课上,我们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教学,使学生在这样一个情境下体验情感、培养审美情趣。比如在上《春雨濛濛的下》、《小鸟小鸟》时,两首歌都是描述春天的歌曲,我们就利用这一点,围绕春天的特点展开教学,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相关音乐的欣赏给我和学生带来了享受。我觉得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音乐文化的拓展很重要,所以我在教学环节中出现了三位外国男高音演唱的《乘雪橇》,音乐好听极了,仿佛能把我们带入圣诞节,有圣诞老人驾驶的鹿车发出了铃当声,各种让人想入非非的好听的声音会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冬季,然后再来欣赏《铃儿响叮当》,把学生导入课题,效果很理想。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

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二)过程与方法

在听、动、演、赏、创多种形式的音乐学习过程中,通过模仿、体验、感悟、探究、合作等活动,提高即兴性、综合性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创造思维。

(1)体验

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学习用热烈欢快的情绪、活泼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巴塘连北京》。通过藏族舞蹈动作的学习实践,使学生感受藏族风格的音乐与舞蹈,体验藏族舞的美。

(2)模仿

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在低年级中,大多数学生都喜欢歌表演,而且一般的学生都能当堂学会。这是因为,他们有一定的模仿能力。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在怎么教的过程中,我常用童话先行导入,使学生明确自己所表演的角色、应做的动作和表演的顺序,从而使歌表演更加生动活泼。例如:在学习一年级唱游《大鹿》的歌表演时,老师编了下面一段童话:在一个美丽的清晨,森林里的花朵、小草、树木、小鸟、蝴蝶等许多动物、植物都醒来了,它们都在早锻练呢!瞧,大鹿站在门后边也在做健美操。突然,小兔蹦蹦跳跳地出场了,它跳到门口,慌慌张张地向大鹿求救。门开了,大鹿把小兔拉进“房”里,又把门关上。不一会儿,另一只小兔又慌慌张张地跑来敲门,也被大鹿拉进房里,大鹿手拉两只小兔的手,高举过头,表示从猎人手中脱险了,它们在跳跃欢呼,庆祝胜利。 讲完童话以后,我问:“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把刚才的情景 表演一下呢?”学生们齐声叫道:“想表演!”于是,学生们戴着头饰兴奋地边唱歌曲边表演起来,兴趣特别高。

(3)探究

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例如我们的老师在《上顽皮的杜鹃》时,同时播放了斯特劳斯的《杜鹃圆舞曲》片段,亨德尔《杜鹃与夜莺》片段,圣. 桑的《森林深处的杜鹃》片段,学生很安静地去聆听,很积极地想象音乐,去感受音乐,不只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更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三首乐曲一首比一首形象鲜明,聆听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分析,不断探究,不断肯定自我判断的过程。

(4)合作

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例如,我在上《巴塘连北京》的舞蹈创编时,先集体学习藏族舞的基本动作,然后分组为歌曲创编舞蹈,在小组创编舞蹈的过程中,有的设计动作、有的设计队形、有的设计服装道具。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但有了体验,而且能良好的合作。

(5)综合

将其他艺术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

(三)知识与技能

通过音乐学习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获得感知、表演、鉴赏、创造音乐的基

本能力,提高音乐实践的综合水平;知道并热爱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了解世界各国的多元音乐文化,学习并运用信息技术,以多种方式拓展音乐视野,沟通与相关艺术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提高文化修养。

(1)音乐基础知识

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和音乐常见结构(曲式)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对于音乐教育来说,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必要的,这既是人的整体素质中的音乐素质的一种需要,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以往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认识存在误区,过分强化了知识的理性色彩和技能的技术作用,从而导致了音乐知识与技能的片面化倾向,造成了学生对音乐知识与技能学生的恐惧与厌倦心理。所以,现在我们在教学方式上,要改变单纯传授音乐知识、改变机械训练音乐技能,应把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放在丰富、生动、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同情感、态度、兴趣、智慧等因素紧密结合,通过体验、比较、探究、合作等方式和过程来完成。

(2)音乐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的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

(3)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

以自由、即兴的创作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习浅显的音乐创作常识和技能。通过认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等,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初步识别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加深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要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及节拍概念更深刻,可以在教学中作改编曲调的练习。如:《北风吹》选段改编后的曲调有力量,与原来曲调风格气质反差较大,感受到节拍的不同,便会影响到音乐形象的变化。引导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来创造音乐的变体。

(4)音乐与相关文化

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特征,了解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联系。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技能这三个目标无论是在哪一学科,这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但不同的学科,他们三维目标的取向和内涵都是不一样的。

在音乐课程中,由于音乐课程的性质和价值所决定,必须突出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的目标,以体现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这一特点。对于音乐课程来说,其特制是情感审美;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其教育效应主要不在于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而是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震撼、顿悟等情感层面上。音乐课程最核心的目标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是第一位。在每一节音乐课上,我们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教学,使学生在这样一个情境下体验情感、培养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