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意义

  ◆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上海作为目前国内经济、贸易、金融等方面发展最具潜力的城市,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首选之地。然而上海要从国内金融中心走向国际金融中心,面临来自国内外的诸多挑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人民币资本项目不可兑换,这制约着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制约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起步。可见加快资本项目开放,是促进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一个基本条件。   关键词:上海 国际金融中心 人民币 资本项目可兑换      2008年下半年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当今国际金融体系的缺陷暴露无遗,这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挑战,也对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如何发挥与本国经济地位相适应的作用或贡献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中国已基本完成经济市场化转型,经济实力及大国地位已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并在国际经济交往中越来越展示出世界大国应有的影响力。这使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化经济发展轨道,提高国际分工层次,与发达国家分享更多利益和责任成为可能和必要。上海作为目前国内经济、贸易、金融等方面发展最具潜力的城市,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首选之地。   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国务院于2009年4月公布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 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明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定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立对于提高中国的国际金融地位、摆脱对美元的依赖、争取要素市场的定价权、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以及优化国际储备投资结构等都有巨大的现实意义,长远来看这也对未来国际金融格局有积极影响。然而,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更重要的是国际市场的选择,显然,开放性是首要条件和特征。这说明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即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对于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至关重要。      资本项目开放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意义      上海作为中国国内金融中心,金融结构较完善,但整个金融市场还处于基本封闭的状态。若资本项目开放不能有突破,不管上海金融市场如何发展,国际金融中心永远是“梦想”而已,所以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最大制约因素正是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没有时间表”的问题,可以说中国资本项目开放是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起点。而其他诸如法律法规、信息平台、人才资源等所谓尚不具备的条件正需要以国际接轨的市场为基础逐渐完善。所以从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角度来说,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促进金融市场对外扩展   国际金融市场是国际资金的供需中心,需要有充足的国际资金来源,而资本账户管制成为资金流动性的障碍。上海金融中心可以借鉴新兴国际金融中心的经验,如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市场都是依靠高度开放建立起来的。上海已具备良好的金融机构体系,到2008年6月底,有375家各类外资和中外合资金融机构汇聚上海,占在沪机构总数的44%(谢卫群,2009)。外资银行全面被获准办理对国内的人民币业务,外国金融机构不但给上海的金融机构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而且增加了上海金融市场外资数量的市场比重,是金融市场对外扩张的良好基础。因为资本项目尚未开放,所以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和业务量受到严格的限制,制约着金融市场进一步扩展。期望摆脱束缚和追逐利润是资本的内在动力,所以一个自由的金融环境才是金融中心得以孕育和诞生的重要基础。很显然资本项目开放会解除金融抑制,促进上海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发展。   (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的基础   纵观各大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其形成与市场所在国货币的国际地位是有关系的,虽然不一定是世界货币,但一定是自由兑换货币。一国货币的国际地位取决于其发挥国际货币职能的程度,根据国际货币理论,货币可以分为不可兑换货币、可兑换货币、自由兑换货币、国际货币和世界货币等层次。货币的自由兑换是提高一国货币国际地位的基础。因为只有完全自由兑换的货币才有可能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中被使用,从而形成国际市场对这种货币的需求,且只有经得起国际市场考验的货币才能得以被国际社会认可并有机会逐渐巩固其国际地位。这样,作为本币的发行国(即本币的供应者)依靠本币的国际供需,通过为国际交易提供各种国际金融服务,才能建立起国际金融中心。一国货币国际地位与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及其发展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自由兑换是货币成为国际结算与国际投资货币的基础,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基础。而随着货币国际地位的提高,其与国际金融中心发展间的互动将会日益增强。      (三)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促进金融市场功能发挥   金融市场除了具有融资功能外,还具有资源配置、风险分散、财富成长、资产定价等功能,并且后面的四大功能对金融市场而言更加重要,要想发挥金融市场的这些功能,需要与国际接轨的资本市场。然而目前国内资产价格与国际价格仍然严重脱离,这使得中国企业只能被动接受国际价格,失去了定价权和有效避险能力,而且风险意识差,对金融创新需求较少。资本项目的开放可以加强上海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宽度,也有利于金融市场功能的充分发挥。2009年4月上海已被确定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城市,这不仅为上海本地金融机构提供了新的业务发展空间,提升其竞争力,也有利于上海逐渐成为人民币结算清算中心。可是人民币结算业务开展情况并不理想,而资本项目没开放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因为这严重影响着人民币的流动性。   (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推动金融监管的国际接轨   当前国际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任何一个国家依靠单个国家的力量是不能抵御风险的,依靠外汇管制更不是长久之计。所以今后国际监管合作和监管力度会加强,而资本项目管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国金融监管进一步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由上可知,资本项目管制制约着上海金融市场国际化的起步、功能健全及上海金融中心监管效率的提高。这也充分说明了资本项目开放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条件是否已经具备了呢?对此问题国内各界仍然有分歧,事实是 1996年实现经常账户开放以来的改革已为资本账户的开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动态的角度结合当前的国民经济状况及国际金融环境来综合考虑可以看出,目前已进入以开放推进发展的阶段,本文认同“资本账户进一步开放的条件已基本具备”这一观点。      加快资本项目开放的可行性策略      (一)建立“上海金融特区”,解除制度障碍   国际金融格局在日益趋于变革的今天,中国欲将人民币推向国际舞台并寄希望于上海国际金融市场的建设上,可因为制度缺陷,上海金融市场功能的宽度和深度的拓展受到严重制约。依据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要想将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是可行的,那就是需要将上海划到“实验田”里,建立一个“上海金融特区”,给予上海充分的金融政策自主权,从而可以扫清非市场因素的障碍。

  (二)开放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支持人民币流动性   债券市场是货币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的自由化和开放是金融自由化的重要内容。在“上海金融特区”应该推出新型公司债券,并取消发行审批制和利率限制;推进信用债券市场建设;将中小企业打包捆绑,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为中小企业开创新的融资模式;允许财务公司在银行间市场发行金融债;允许外商在上海购买或发行人民币债券,为境外人民币供需提供场所。   成熟、高效的外汇市场在一国汇率形成机制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而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滞后已成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真正走向市场化的障碍。因此亟需解决外汇市场存在的结构性缺陷,增加市场主体的类型、丰富交易品种;这要依靠“上海金融特区”外汇市场对内外开放,加快汇率市场化,改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促进资本项目开放和汇率制度的协调性。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还能拓展上海国际金融业务,可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奠定基础。   (三)开放资本市场,健全金融市场功能   从目前已有的政策和经济环境来看,今后较长一段时期上海经济将处于快速增长时期,此时的上海需要金融创新去对冲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波动。从金融创新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正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金融自由化和资本项目开放促进了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目前在纽约、伦敦等发达的国际金融中心已有诸多成熟的创新产品,如期权、期货、互换类产品等,我国可以通过资本项目开放引进或直接接轨来丰富国内金融市场,促进金融创新。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不景气时,企业融资环境恶化,在这种情况下,上海要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种类齐全、金融机构体制健全、金融发展环境良好的优势,在“上海金融特区”率先推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先行建立国际板股票市场和衍生品交易市场,发挥区域金融政策执行方面的示范效应。   (四)重视国际合作,有效防范外来冲击   随着上海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中国对国际经济的融入度将会进一步提高,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必然会增加。中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国际清算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都有广泛的合作,截至2009年4月,中国中央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韩国、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等签订了金额达6500亿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这些都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有力保障,在目前已有的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基础上,中国可多渠道参与国际金融联合行动机制及争取国际金融领域更多的话语权。      结论      综上所述,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需要,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也是保障我国金融安全的需要。经过多年的建设,上海金融中心的集聚和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其金融市场体系日益完善,金融开放力度逐步加大,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能力逐步加强,金融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可是要想建成真正的国际性的金融中心,还有诸多制约因素存在,其中最重要的制约因素是中国资本项目开放“没有时间表”,这使得上海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无从谈起。中国的改革开放经验表明,以“实验田”的方式先行先试是可行的,所以可以将上海划进一个“圈”里,建立一个“上海金融特区”。20世纪末中国实现经常项目自由兑换和加入WTO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增长,为资本项目开放奠定了基础,而金融危机又为中国带来了开放资本项目的机会。所以可以利用“上海金融特区”实现资本项目开放,提升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参与全球化竞争,促进建立和利用全球治理机制。      参考文献:   1.许少强.试论人民币向国际货币过渡的顺序和评估.上海金融,2003(1)   2.斯琴图雅.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相关问题研究.金融论坛,2009(6)   3.谢卫群.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为什么选择上海[J].金融博览,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