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双创基地工作方案20**年0810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双创基地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6‟35号)文件精神,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17‟28号)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学院近年来推动“双创”工作的基础和成效,探索高校大数据“双创”基地建设模式,完善大数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服务体制机制,挖掘学院人才和创新资源优势,促进科技创新与技术应用推广,成为省内创新创业阵地,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基础条件

(一)学院基本情况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学院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成绩显著,在河南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先后被评为河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职院校就业“星级示范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学院位于郑州市极具发展潜力的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占地面积1240亩,建筑面积471650平方米,固定资产近7亿元,目前各类在校生共有1.9万余人;在职职工738人,有教授、副教授200余人,享受国务院津贴4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省级

学术技术带头人14人,技师、高级技师150余人,还从行业企业聘请了200多名能工巧匠和技术能手作校内兼职教师。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为河南省机器制造技工学校,创建于1954年12月。1999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改制为新型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国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首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省级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示范基地、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河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海尔人才培养基地等。

办学理念及定位方面,学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学生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坚持“质量立校、全面提升、追求卓越、跨越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围绕内涵建设为中心,强化专业建设,强化产教融合,深入推进“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工程和创新创业教育引领工程”等三项工程,注重教育教学改革以提高育人质量,注重教学团队建设以提高教学水平,注重内部管理优化以提高管理活力,注重办学条件改善以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专业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办学特色方面,学院与海尔集团、富士康集团、宇通客车、德国工商协会等200多家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建有“校中厂”和“厂中校”,实施工学结合具有订单特色的“2+1”人才培养模式,

开设“德中机电班”等近20个订单班;与企业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出版100多本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探索实施“讲—演—练—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近三年学生平均“双证书”获取率达95%以上,师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国家级大赛上获得一等奖110多项,是河南省高职院校中获奖规格最高、数量最多的院校。

就业创业方面,学院始终把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不断创新就业工作机制和思路,建立院系两级就业服务机构,对各系就业工作进行量化评估;设立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市场郑东新区分市场,开办河南猎头职业介绍所,举办和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被河南省人社厅指定为“河南省创业培训定点机构”,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中国中原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联合河南机电职业学院等10所院校成立就业联盟,与郑州海尔工贸有限公司等200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目前,在引导学生到境外就业领域,也取得了新的突破,已经成功输送27名学生到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就业,成为学院工作的一个亮点。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创业率达到5.5%,连年被评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被河南省人事厅和教育厅联合授予“河南省普通大中专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被中国青年报评为首届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星级示范校”。2009年在教育部首届大学生就业评比中被评为“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荣获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

单位,并获得省政府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奖励资金。

(二)双创工作基础

1. 双创机构和制度建设情况

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成立了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的岗位职责,下达了工作任务书,为保障各项工作落到实处,2016年将“创新创业教育引领工程”作为学院重点推进三大工程之一,出台了《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引领工程实施方案》、《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帮扶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施办法》,从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育教学改革、资金支持、实践及科技转化平台建设、学生管理机制、服务与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地给予大学生支持。

为解决大学生创业的最大瓶颈—资金问题,为此学院自2008年就出台了为创业毕业生实行小额贷款担保的政策,为保证资金合理高效使用,又专门出台了《大学生创业体系建设引导资金扶持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同时还派专职老师帮助学生完善贷款手续,争取小额贷款。至今已有数十位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拿到了创业小额贷款从而顺利创业。

2. 双创教育情况

学院将创业课列入教学计划,确保每一名在校生都能接受不低于8个学时的创业知识课堂教育,掌握系统的创业理论知识。创业指导课程开设以来,20000余名学生接受了系统培训,很多学生有了创业意识和计划。学院与河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

合作开设“SYB ”创业培训班,聘请创业实践和授课经验丰富的教师,采用小班授课的方式 ,利用多种不同形式对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学生进行强化培训。学院定期举办优秀毕业生创业典型汇报会,用身边的成功案例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建立专家创业大讲堂,先后邀请武汉理工大学雷五明教授、中南大学杨芳教授等知名专家开办讲座10余次。学院还聘请了30名具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成功创业者、技术创新专家到学院担任兼职教师。学院创业指导咨询室全天对学生开放,安排专业创业导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创业指导,帮助学生制订、完善创业计划,解答创业问题。

为加大力度促进创业,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成长平台,培育和提升学生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学院每隔一年举办一次“创新创业大赛”。即有创业实体的法人代表,也有尚未进行实体运营阶段的创意项目,通过项目成长介绍,项目发展构想、阶段成果等展示,经过专家指导、公开答辩等环节,有数十个创业项目脱颖而出。在全省第一届创新创业大赛上,我院学生创业项目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在全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上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学院也多次被评为“创新创业大赛”优秀高校组织奖。

为了精准提升创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学院举办首届创业训练营。本次训练营把确有创业意向的学生组织到一起,通过创业者素能培训、创业者技能培训和创业实战等进行强

化创业训练,开展创业者沟通力、领导决策力、极限表达力、执行力等能力训练,创业商机的识别与选择、创业团队的组建、目标市场的定位与选择、商业画布、资金链管理、成本核算等多个创业技能训练。通过训练,学员们学会了自信、信任、合作、感恩,坚定了创业的信念,提高了心理承受与调节能力;学会了表达、倾听、分享、执行,提高了计划、组织能力,增强了决策能力和应变能力;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创业项目选择、团队组建、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成功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学院开办创业大讲堂,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创业成功人士,树立信心,积累知识。“阿五美食”董事长樊胜武、“南北公馆”创始人许爱丽等一批创业精英被邀至创业大讲堂,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创业热情。

3. 双创服务载体建设情况

学院自2008年就建造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为学生创业提供场地和服务,由专职老师负责全程指导与服务。从项目的选择、证照的办理、人员资金的组织以及管理和运作,学院都会给予了大力支持,近几年已成功孵化20家公司。2016年6月学院同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启迪孵化器有限公司签订了三方战略合作意向书。大楼由政府出资,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委托启迪公司建中国中原大学创业孵化园,并把四楼(1910㎡)用于我院建专用的创客空间。至2017年底学院将建一个集

苗圃区,咖啡区,公共服务区,培训区,展示区,加速区,休闲区,办公区为一体1910㎡的多功能创客空间,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并达到省级以上创业平台的要求。

(三)大数据专业建设基础

2015年9月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将大数据行业定位到国家战略层面;2016年10月国家同意河南省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我省成为全国8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之一;2017年4月,河南省政府印发了《河南省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力争试验区大数据创新应用和产业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根据IDC 研究预测,2018 年全球大数据技术和服务市场规模达到415亿美元,大数据相关专业人才远远不能满足企业日益增加的需求。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作为100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之一,多年来高度重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紧密对接产业发展设置专业,紧密对接行业企业标准设置课程,努力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学院在“十三五”规划就对设置大数据技术相关专业进行了规划部署,国家优质校建设中还列出专项经费和项目支持相关专业建设。为了寻求大数据合作企业,学院领导带领信息工程系和有关处室多次考察相关企业,最终确定了与国际IT 巨头微软公司合作,建设大数据技术应用体验中心和大数据实训室,同时校企合作建设我院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共同开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经过多次协商,现在已经启动建设。此外,为了奠定大数据专业建

设基础,信息工程系在2016年开始专业建设调研,加强师资培养和人才引进,安排教师参加各类会议和学习培训,拓展建设思路;2017年组织学生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数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了省赛一等奖和国赛三等奖。

二、总体思路

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开放合作、强化支撑、政策协同、凝聚合力”,以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新创业活动的实施为契机,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全面落实上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决策部署。

以2017年4月河南省政府印发的《河南省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为指导,在河南省落实“推动试验区发展和网络经济强省建设,力争试验区大数据创新应用和产业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引领下,建设大数据双创基地。选择以微软(中国)公司为主的一批大数据企业入驻学院开展合作,创新大数据人才的培养;选择具有较好市场前景和社会效益的创新创业项目进入基地,由企业工程师、骨干教师和优秀学生组成专业技术创新团队共同参与项目实施,逐步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全面提升学院科技创新、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为我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将大数据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与发展纳入学院整体规划,制

定政策,促进建设高质量创新创业基地;明确基地以培养创新意识、塑造团队精神、学习创新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强化创业实践的建设方向,突出基地培训、创意、竞赛、培育、孵化的链条特色;满足实现基地各项功能定位的基本条件,建立健全基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开放基地的各种资源,鼓励师生和社会力量到基地创新创业;完善服务设施,为双创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市场、交流等基本服务;加强建设,完善功能,到2020年,与微软(中国)公司合作建设的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正常运行,在校生人数保持在200人左右;建成开放型的“微软大数据技术应用体验中心”并投入使用;创建“大数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完善创新中心管理运行制度,以此为创新服务平台,集聚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培育2支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创新团队,独立或合作研究的项目在6个以上。

总之,将充分挖掘学院优势,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建成以创新型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型人才创新创业为支撑的双创基地。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双创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

以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通过创建并优化大数据专业课程体系和培养过程,探索产学研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机制。围绕创新创业精神、意识、知识、能力、品质等五个核心要素,培养德才兼备、基础扎实、

善于实践、勇于创新、综合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的高技能人才。邀请杰出校友、国内外优秀企业家和社会知名人士开设创新创业型和实践型课程,优化课程结构,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类与实训类课程比例。

探索“项目化教学”、“产学研协同育人”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企业行业对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执行的参与度。将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纳入通识教育,将专业知识教育、素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修订完善符合高技能人才成长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双创人才培养规律,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双创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

(二)加强双创政策落实和双创组织体系建设

跟据国家出台的各项双创政策,落实与创新双创人才流动的政策举措,建立双创主体在学校和创业平台上的双向流动机制。制定并落地可操作的鼓励师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带科技成果在职或离岗创业,破除现有机制体制障碍,释放创新创业活力。选派符合条件的教师到企业挂职或者参与项目合作,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的重要举措。改革学生成绩评价及学籍管理制度,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鼓励学生注册公司,或依托创业实体、社会实践基地等多种形式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利用大数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平台,吸纳有创业想法的学生进入创新中心,通过精心培养与指导,为创新创业打下技术基础。“创新创业教育引领工程”是学院重点推进三大工程之一,进一步落实《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引领工程实施方案》,成立创

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的岗位职责,保障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落实《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帮扶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施办法》,从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育教学改革、资金支持、实践及科技转化平台建设、学生管理机制、服务与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地给予大学生支持。

(三)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体制创新

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为引领,依托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及协同创新中心,瞄准大数据技术应用前沿,整合吸收多方资源,推进协同创新研究及应用。以“中国中原大学创业孵化园”为载体,围绕政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创业平台,引导和推动创业孵化、创业投资与成果转化的有机结合。

健全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建设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技术转移中心,推动科技成果处置权改革;分类改革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按合同约定加大横向项目经费自主支配额度和权限,项目结题后,结余经费按照成果转化收益按比例用于科研团队的绩效奖励。

(四)完善双创孵化平台功能和双创生态体系

大数据双创基地依托于龙子湖智慧岛、微软(中国)公司和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可充分利用多方资源资源,为基地建设提供支撑保障。基于中原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微软大数据技术应用体验中心、大数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载体,以构建“创新创业服务生态圈”培育机制为目标,积极推进孵化平台建设。建立校校、校企、校政协同机制,引入更多资源,形成一个校企政等共同参与、良性互动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着力构建从“创新能力”、“创

新项目”、“创业人才”到“创业企业”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

基地不定期举行各种创业讲座,为创客提供创业培训;入驻双创基地的单位可共享校内大数据实训室、大数据技术协同中心和创新团队等平台资源,为创业人员创新提供技术支撑,满足基础技术研发、大数据使用需求,解决初创企业设备资金投入方面的困难。同时基地将与社会投融资服务机构保持密切合作,为创客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和投融资服务。不定期邀请优秀企业主管、经理、创业成功人士和资深创业导师开展创业讲座、创业培训指导活动,基地每年开展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大力支持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竞赛,提升广大师生及创业人员思维战略高度、创业能力和视野。千方百计做好双创孵化服务,打造可持续生态体系。

四、政策举措

(一)加强双创文化建设

通过校内外双创文化推动、创业资讯传播、社区交流,双创平台宣传推广、创业系列讲座、创业公开课等形式,加强以创新为核心的创业教育,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弘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百折不挠、勇于创新”的创业精神和" 不唯所有、但求所用、协作共赢、开放包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的互联网文化,凝聚智慧和力量,奋力开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落实国家及学院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改革措施,赋予项目负责人更大自主权,并督促指导其切实用好资金。落实国家鼓励双创的各项优

惠政策,支持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活动。建立健全技术转移市场导向机制,促进技术转移的组织创新和模式创新。开展以市场为导向,多渠道多层次的技术转移服务,构筑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发明和成果转化环环相扣的服务链。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强化尊重知识、尊重创新,充分体现智力劳动价值的分配导向,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让科研人员在创新活动中得到合理回报。探索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

(三)促进创业创新人才流动

制定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吸引制度,建立健全科研人员双向流动机制。研究制定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政策,对经同意离岗的可在规定年限内保留人事关系。大力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引进计划,加快培养造就一批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高端人才。加强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加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为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技术公共服务、融资服务和政策服务。着力营造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让高层次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四)加强协同创新和开放共享

不断发展和完善产学研用有机结合推动自主创新的机制,统筹大数据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平台,深入推进与科研院所、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发展多个主体、多个项目、多头资本共同参与的新业态,培养行

业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与复合型人才,发挥双创基地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开放大数据技术应用体验中心,开放加大双创基地内的科研基础设施、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各类专业软件、数据库、标准库等资源向社会开放力度,加强创业创新资源共享与合作,构建开放式创业创新体系。

五、重点工程

(一)创新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大数据的趋势已逐步从概念走向落地,无论是拓展大数据业务的互联网公司,还是专业提供数据服务的大数据服务商,以及拥有大量数据的传统行业,对专业大数据人才都有着迫切的需求。据专业机构的调查预测,中国未来3-5年内的大数据人才需求总量将达到180万人,目前的人才缺口现状至少有150万人。

为促进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发展,学院已经确定与微软(中国)公司合作,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6年增补专业》,共建“高职-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专业代码:610215)”,根据大数据人才的社会需求和职业岗位要求,校企共同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引入微软 IT 学院大数据专业学位认证计划课程(MPP :Microsoft Professional Program,即:微软专业学位认证计划),通过建设软硬件平台、课程资源、MPP 考试认证中心等实施大数据专业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预计到2020年,该专业在校生人数达到200人。大数据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的相关内容如表1所示。

(二)建设开放型大数据技术应用体验中心

学院提供2000平方米场地,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共建“微软大数据技术应用体验中心”。通过建设体验中心,完善国际先进标准的人才培养平台,引进微软最新的技术、产品及教学理念,将微软全球最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及服务与高职院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势相结合,为高校教师、学生以及 IT 人员系统学习业界前沿技术、掌握实践技能,获得工作应用能力提供支持,树立高职院校与微软深入合作的样本,努力将体验中心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真实工作场景、融实训教学、职业能力培养、新技术培训、创新能力培养和职业技能鉴定以及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大数据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

体验中心旨在通过“感知大数据、体验大数据、应用大数据”的直观演示,多角度诠释大数据及产业链,全方位展示全面描述大数据发展历程、大数据经典案例,让观众真正感受到大数据的神奇魅力。并以大数据产品体验为主线,从“科技大数据”、“市场大数据”、“民生大数据”、“生活中的大数据”等方面,全面展示大数据的精彩应用。展现大数据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创新和改变,使观众真切地体验到大数据就在我们身边。以此为基础,

逐步开展大数据发展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的战略研究,开展基于大数据监测预测研究和决策咨询服务。为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三)创建大数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大数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将以大数据产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转化为主导,依托大数据技术产业发展,按照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原则,解决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校校、校行、校企等合作,围绕行业、企业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协同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创新攻关与开发。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组建创新团队,鼓励学生开展技术性探讨、应用性创新、创业计划和创业模拟活动,培养一批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杰出技术技能人才。

1. 构建规范高效的组织管理办法

大数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管理机构由中心主任和技术委员会组成,中心主任负责全面工作,技术委员会负责制度建设和技术指导工作。中心具体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组织结构图

协同创新中心具体部门由管理中心、项目技术部、人才培养研究部等组成。管理中心负责中心的日常运营与管理工作;项目技术技术部下设专业技术创新团队和创业孵化团队等,负责协同中心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对接、技术服务与技术支持、项目研发任务实施、技术集成、技术发展规划与咨询等,是协同创新中心人才、技术、任务、成果、资源的汇集地;人才培养研究部负责协同中心人才培养标准研究及校企行协同人才培养工作。

2. 技能素质提升与创新创业相融合,培养“双创”人才 以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通过教师带学生的“师生协同”、学生团队间的“生生协同”,将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融入到教学活动、教学项目和实际项目中,实现“做中练”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3. 创新人才管理办法

骨干教师、企业工程师、优秀学生等应用技术人才作为协同创新的核心要素,按照市场机制,根据项目任务需要组建技术攻关团队,探索固定与流动人员相结合的聘用办法,逐步形成以服务企业贡献和成效为主要内容的考核、激励办法。

六、保障措置

(一)加强组织领导

学院高度重视,将大数据双创基地建设作为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将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创新创业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由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任组长,校内外专家、海内外创业精

英共同参与指导和规划学校的创新创业工作。成立大数据双创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副院长担任组长,信息工程系和校内相关职能部门作为小组成员共同实施基地建设。

(二)狠抓责任落实

学院各相关职能部门统一思想,认真制订工作方案、根据工作任务、制定工作推进计划,明确设置主要任务、政策举措和3个重点工程的负责部门和具体负责人,工作落实到岗、任务落实到人,确保大数据双创基地建设各项工作按计划保质保量顺利完成。

(三)强化督查评估

成立由校内外专家和相关部门领导组成的专家组,及时对基地建设状况开展督查评估和跟踪分析,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严格实行问责机制,根据各平台的工作计划和进度表实施考核,对影响大数据双创基地建设的行为进行问责。重大问题及时提请大数据双创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解决,确保各项建设任务顺利推进。

(四)确保经费到位

学院拟在高技能人才大楼中,提供2000平方米的场地,并给予2500万元的建设资金支持,确保基地建设经费充足和及时到位。学院争取通过校企合作,众筹资源、快速推进大数据双创基地建设,争取早见成效,努力建成河南省一流的大数据双创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