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陈香梅:太平洋上空的使者

  今年恰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华儿女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中美双方对二战期间并肩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一段战斗情谊都很怀念,而陈纳德将军领导的飞虎队更具有传奇色彩。为此,双方决定合拍一部30集的电视连续剧《二战飞虎队》。该片的荣誉出品人就是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将军的遗孀、著名美籍华人、太平洋上空的使者――陈香梅。

  

  跨国之恋

  在南京市档案馆和南京市文化局联合举办的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史料展上,参观者被一本《新闻天地》杂志所吸引。这本出版于解放前夕的杂志封面上刊登了一张醒目的照片,乍一看有点像《乱世佳人》的电影广告,仔细一看却是名记陈香梅与飞虎将军陈纳德蜜月热吻的大照片。

  陈香梅,1925年6月23日生于北京。父亲陈应荣年少出国,在英美接受教育,获英国牛津大学法学博士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当过教授、编辑、外交家。母亲廖香词也曾在英、法、意读过音乐和绘画。陈香梅的外祖父廖凤舒与廖仲恺是亲兄弟,当过驻古巴公使和驻日本大使。

  陈香梅从小喜爱文学,英文基础很好。她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战乱中度过的。1944年,陈香梅加入中央通讯社昆明分社,成为中央社的第一位女记者。凭着熟练的英语和良好的素质,她被派往采访飞虎将军陈纳德。

  当时的陈纳德担任美国第14航空队的总司令,声名满天下。他是“飞虎队”的创始人。1893年9月6日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1937年7月初抵达中国考察空军。几天之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陈纳德接受宋美龄的建议,在昆明组建航校,以美军标准训练中国空军,训练了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飞虎军。在他的带领下,“飞虎队”驾着美国制P-40战斗机,屡战屡捷。在整个抗战时期,立下了赫赫战功。

  抗战期间昆明地处要冲,冠盖云集,诸多军政要闻盖出于此,是记者们追逐抢手新闻之地。当时的陈香梅正当豆蔻年华,青春美丽,似蝴蝶般飘忽往来于人群之间,惹人注目。陈纳德虽身负重任,既要保卫中国领空,又要抗击日本侵略,但对于像陈香梅那样美丽而温柔的记者也不敢怠慢。每次光临,总会热情接待。更何况,惯于交际的陈香梅本人还有其特殊的背景。自此两人接触增多,渐生好感。有道“英雄难过美人关”,尽管陈纳德已经是有妻室的人了,两人还有年龄差距,但他们终于还是无可遏制地爱上了对方,坠入了情网。

  1945年夏,当8年抗战即将结束时,陈纳德却因突然事故愤然解甲返美,临别时,他与前往送行的陈香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陈纳德依依惜别,他对陈香梅深情地说:“我们将会再见!”从此,挥手自兹去,两地共相思。

  就在第二年的元月,陈纳德不堪相思熬煎,践诺重睹芳华,与陈香梅相会于上海,恩爱如初。陈纳德索性就留下陈香梅在身边担任新闻联络工作,这样更促进了感情的深化。陈纳德爱慕陈香梅倾国倾城的美丽和温柔;陈香梅则敬重陈纳德的毅力与人格,愿以终身相托。陈纳德认真地同前妻办了离婚手续,自信他同陈香梅的婚姻会给两人带来幸福和快乐。出于世俗舆论非议和为对方家庭考虑,陈香梅优柔寡断,但经过两年的认真思考,她终于打消了种种顾虑,并取得家长同意,在上海完成了他俩的隆重婚礼。

  婚礼举行于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正是惨烈的反法西斯战争孕育了这朵灿烂的爱情之花,使这场乱世姻缘轰动了全中国和全世界。第二天,中美各大报刊杂志均以显著版面报道这则具有轰动效应的特大新闻,这也是当时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中美友谊结硕果”的花边新闻。

  抛开世俗陈见,陈香梅与陈纳德的结合堪称完好,她本人也反复说:“我们的结合有说不尽的蜜意。”陈香梅曾在写给陈纳德的信中一往情深地倾吐道:“我们的生命好似两条溪水,相互集合,流成一条江河。我们根深蒂固地愿偕白首,只为我们的爱,不只是展现上的美妙,并且是魂灵的真实,这是彼苍可以为明证的。”

  

  中美使者

  陈香梅是一位坚强的女性,她虽然以自己是陈纳德将军的夫人为傲,却不愿只是依仗于陈纳德的名声,而要开创自己的天空。1958年陈纳德将军不幸病逝,陈香梅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于1960年移居美国华盛顿。在那里,她从头开始,孤身奋斗,站住了脚跟。

  她曾进入乔治亚城大学工作,并师从特别教授学习演讲;她以个人经历和中国问题为题,在全美巡回演讲;她的英文版《一千个春天》在纽约出版后成了畅销书,一年之内销了20版。作为华裔的杰出代表,陈香梅在美国政界和商界都大获成功。30多年来,从肯尼迪到克林顿,先后有8位美国总统对她委以重任。1972年,她当选“全美七十位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之间隔绝了近30年。其间,怀有浓厚故土情结的陈香梅依然关注着中国的发展,她通过报刊杂志了解中国的情况,并保持和国内亲友的通信,特别是和舅舅廖承志常有书信往来。书信中,她常常向家人介绍美国的情况;而在美国,也常常和老友尼克松讨论中国的情况,做一些穿针引线的工作,为尼克松访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80年11月,里根当选美国总统。一个月后,曾为他竞选总统铺路的陈香梅就被委以重任――作为总统特使带上他写给邓小平的一封亲笔信前往北京。同行的还有曾是“飞虎队”成员的美国参议员史蒂文斯。

  1980年12月30日,陈香梅在离开北京30年后第一次踏上了故土。当天下午,邓小平就会见了陈香梅一行,陈香梅转交了里根关于发展美中关系的亲笔信。第二天,邓小平又在人民大会堂宴请了他们,并安排陈香梅坐在第一贵宾席,史蒂文斯坐在次席。邓小平风趣地说:“陈香梅坐第一,史蒂文斯先生坐第二。因为参议员在美国有100个,而陈香梅嘛,不要说美国,就是全世界也只有一个。”美国主流报纸纷纷在头版刊登了邓小平和陈香梅握手的照片。那次访问,陈香梅在北京和上海呆了10天左右,3次受到了邓小平的接见。上到政府官员,下到黎民百姓,陈香梅用记者独特的视角观察着刚刚开放的中国社会。

  此后,陈香梅经常奔波于中美两国之间,被誉为“中美民间大使”。她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所感也成了她在全美进行中国问题巡回演讲的第一手素材。在不少美国人眼中,陈香梅就是他们的“中国字典”。她还向美国参议员介绍中国的经济、教育、民生等各个方面的情况,让美国人对中国有了更加真实、更加详细的了解。

  

  两岸“媒人”

  陈香梅不仅利用她的影响力奔忙于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在台湾与大陆的关系上,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她曾向当时的台湾当局领导人蒋经国提议让台湾退役老兵回大陆探亲,仅仅几个月,就得到了蒋经国的同意。海峡两岸的民间往来自此开始。当被问到如何看待两岸关系的将来时,她总会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说:“我始终坚定不移地相信,台湾一定会回归。”改革开放以后,她又开始充当介绍台商到大陆投资的“媒人”角色。

  1980年,她作为里根的亲善大使到中国大陆和台湾访问,在两岸之间积极沟通,促进了两岸交流。她说:“中国早该统一了,中国人的事情应该由中国人自己来管,不能依靠外国人,更不能依靠美国人。中国近百年来依靠外国人的教训太大了。”在大陆,她多次受到高层领导的热情款待,每到一处都受到热烈欢迎,人们盛赞她为祖国统一大业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她说:“只要中国人能扬眉吐气,我余愿已足。”2005年,时值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陈香梅女士受邀来华。来大陆之前,她在台湾分别拜会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表示“愿意做两岸交流的开路先锋”。她是中国海外交流协会顾问、中华全国妇联名誉顾问、中国国家旅游局特别顾问、陈香梅教育基金会董事长,还是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的客座教授。

  她十分关注中国的教育,她觉得一个国家人民教育的水平提高了,这个国家的前途就有希望。“陈香梅教育基金”30年来为中国教育投入了数百万美元,用于兴建学校、提高教师待遇等。每年“教师节”期间,该基金都在人民大会堂向300多名全国的优秀教师颁奖。

  自1979年以来,陈香梅几乎每年都到中国访问。她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对中国的快速发展深有感触。她青年时期起就树立的振兴中华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光阴冉冉,岁月易逝。进入耄耋之龄的陈香梅女士却依然幽香如故,她还是像往昔那样频繁穿梭于中美之间和海峡两岸,为两国和两岸人民的和平与福祉劳碌奔波,依然活跃在公众的视野之中。由于她的杰出贡献,这位担任美国国际交流委员会主席的杰出女性在香港获得由世界华商投资基金会颁发的“2005世界杰出华人奖”,以表彰她对世界各地华人社会所作出的贡献。而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里,当中国人民缅怀中美两国空军战士并肩作战、以血肉之躯抗击日寇、捍卫正义与和平的那些难忘的岁月时,人们忘不了陈香梅夫妇为抗战作出的贡献,忘不了陈香梅女士为中美外交的发展作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