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成因及趋势

经济视野

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成因及趋势

李荣植

辽宁振隆特产股份有限公司辽宁阜新123000

【摘

要】改革开放30余年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一直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最重要促进因素之一。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及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以及工薪阶层在

成本

上升

劳动力价值观上的觉醒,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自2004年以来持续上升,已成为我们继续推进改革,发展经济的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

【关键词】劳动力

一、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

在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交错状态下,影响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原因有诸多方面。劳动力成本不仅是生产领域的四大主要成本之一,同时也是社会产业链当中的一种变量,其商品属性决定了我们需要从市场环境和国家宏观制度环境中寻找价格上升的动因。

1、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性短缺

既然劳动力成本是建立在产业链上形成的一种变量,那么供求关系就成为其价格变动的重要影响因素。自2004年以来,随着出口贸易的持续攀升,对劳动力消耗最大的制造业经历了大规模的产业升级与常态规模扩张。

一方面,基础性产业的常规劳动力需求持续走高;另一方面,技术含量较高的制造领域也同样需要大量具备高素质的人才。这就从质和量上对市场上的劳动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与此同时,市面上能够提供的劳动力却出现结构性短缺的状况。随着计划生育的持续推行,我国有效劳动力的输出持续呈现下降趋势。不仅高新技术制造领域难寻拥有专门技术的劳动力,常规的低技术性劳动力岗位也同样出现短缺情况。从2007年至今,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制造业的用工荒一直延续。这种供求不平衡的关系直接导致了劳动力成本的持续攀升。

2、劳动力的生存成本

作为个体的劳动力不仅是劳资协议下的行为主体,同时也是存在于社会网络中的活动体。因此,经济环境变动对劳动力个体生活成本支出产生了重要影响。尽管国家一直通过政府调控确保通货膨胀处于正常水平,但仍旧无法抑制各类生活物资的价格增长。与此同时,医疗、教育成本的提高,同样对作为生存个体的劳动力提出新的挑战。

劳动力生存成本的大幅提高,迫使雇主必须提升劳动力报酬的资金投入。在生产总额不变的情况下,对劳动力直接物质投入的增加,无疑也提高了劳动力成本。

3、有形的手:政府的调控力量

以上我们讨论劳动力成本之时,更多的是针对直接的劳动力工资成本而言。但劳动力成本还有另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社会福利成本的提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工薪阶层社会福利保障意识的增强。国家越来越注意从制度设计上确保落实劳动力的社会福利待遇。

一方面,党和政府通过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而不断的提升,确保了工薪阶层的基本权利。而这种硬性制度的推行,要求企业必须根据标准调整薪酬体系,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在劳动力成本上的投入。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要求企业必须对员工的社会保障进行配套。若从个体角度观察,社会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障费用数量并不是很大,但从整体上观之,则形成了数量巨大的支出。

政府力量的介入,促使企业必须根据宏观政策的变化而调整劳动力成本的投入。在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的今天,企业必须承担起落实社会保障制度的重任,确保员工权益的实现。

求、新增农民工数量综合预测,这3000万左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在2017年左右转移完毕。2010~2017年问,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年均将下降6.4%左右。按照剩余劳动力下降速度与农民工工资实际增长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推算,这一期间农民工工资年均实际增速将达10.8%。如果再考虑物价水平上涨因素,并假定这一期间CPI年均涨幅为3%,则这一期间农民工名义工资年均将增长14%左右。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未来5年,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将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由于农民工工资主要由最低工资和加班补偿构成,从政策层面来看,未来农民工工资实际增速不会低于13%。由于农民工工资与制造业、低端服务业、农业雇工工资高度相关,因此,从“十二五”到“十三五”期间,这些行业普通劳动力工资名义增速也将保持在14%左右。我国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趋势可能会持续到“十三五”中期。

三、积极应对劳动力成本趋势性上涨的对策建议

劳动力成本上升会增加行业成本,对行业竞争力和产品价格产生一定影响。但同时,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会改变生产要素投入比例,增大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相对重要性,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品附加值提升;对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和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有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消费增长。因此,面对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的趋势,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这一趋势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进一步采取措施改善劳动者社会保障和福利水平,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在提高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让劳动者充分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另一方面,也要加大教育和培训的投入,提高劳动者技能和素质,增强农民工在城镇就业居住的稳定性,鼓励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减轻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负面影响。

1、加强员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质量

在继续做好在岗员工技能培训的同时,更加重视对农村富余劳动力、“两后生”的技能培训,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高级技术工人,从源头上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素质,适应和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推进农民工融入城市,形成稳定的产业队伍和中产阶层从农民工的现实需求、地方政府的财力基础等实际情况出发,鼓励各地通过降低落户门槛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并行,推动农民工市民化,使农民工成为稳定的产业工人和城市中产阶层。对于已在城镇稳定就业、稳定居住的农民工,应进一步降低落户门槛,使之成为市民并享受市民待遇;对于市民化能力较弱的农民工,以及市民化成本较高的地区,应以农民工最关注的住房、子女教育等基本民生需求为重点,使相关福利与户籍脱钩,让农民工部分享受市民待遇。

3、鼓励设备和技术投资,用资本和技术替代劳动

面对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涨,国内很多企业已经开始用设备替代劳动,各级政府应适时适度地支持企业的这种替代行为。一方面,要建立有利于企业用资本替代劳动的财税政策体系,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税收支持,落实好结构性减税政策,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另一方面,要制定差别化的监管政策,引导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增加对企业设备和技术投资活动的融资,注重发展设备融资租赁行业,加

(下转第461页)

二、我国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趋势可能会持续到

“十三五”中期

目前,我国农村有效剩余劳动力已不到3000

人,根

农民工的需

2014.2EconomicVision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