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省语文中考试题分析和复习应考策略

2010年安徽省语文中考试题分析和复习应考策略

前言

语文天天学,中考年年考,提高语文成绩依然困难重重,面对新一年的中考,广大教师要继续研究中考试题,探寻命题的规律和走向,是至关重要的。除此之外,分析学生前一年考试的典型错题,找出失误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再进行针对性训练,更为有效 ,对备战中考大有裨益。我们对安徽省2010 的中考试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摸索出安徽省中考试题的一些特征,以期在2011年中考备战复习有所帮助。 讲座内容提纲:一、安徽省中考语文命题的特点及考情分析

(一)守正:返璞归真,注重考查基础

(二)科学:把握特点,尊重认知规律

(三)求新:联系生活,注重考查应用

(四)合理:结构稳定,体现导向作用

二、2011年中考备考思路

三、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计划

四、复习资料的遴选建议

一、安徽省中考语文命题的特点及考情分析

安徽省体现了其一贯的风格——“以稳为主,稳中求变”的命题原则,大格局照旧,小枝节变化,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和精神,突出语文学习的规律和特点,科学地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应用能力,有明确的导向功能。

安徽省中考的命题规律与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守正:返璞归真,注重考查基础

安徽省中考试题中语文学科的注重考查基础性和综合性特征已经深入人心,表现为:

其一、回归本真,体现综合性。

安徽省中考试卷中均有综合训练题,命题形式为一个材料下设有多个问题,综合考查考生的字音字形、结合语境解释词义、关联词的使用、语序的调整以及句子的仿写、修辞手法等诸多方面的能力,且常与名句默写、名著阅读、名篇赏析等内容相结合考查,连续几年为语文综合运用专列一个大题进行了考查,突出了安徽中考命题综合性的特点。

其二、注重积累,突出基础性。

是安徽省近几年中考试题的又一大特色:汉字是语文学科最为基础的单位,对汉字相关知识点的考查,成了历年中考试题的必考内容。古诗文名句默写,也一直是安徽中考考查的重点,分值为10分,占整套试卷总分的6.7%,是相当高的比例,其内容全部出自新课标推荐的50篇必背优秀古诗文,来自语文课本中最基础的一部分内容,也是最基本的能力要求。正因为安徽省中考试题具备基础性的特征,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就必须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落实,强化积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中考中迈出扎实的一步。

近三年的安徽省卷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运用能力,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阅读感悟。每年的试卷考查的知识点有些许变化,学生答题的差异却很大,具体分析如下:

1.“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板块

安徽省卷关于“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这一板块,出题形式灵活多样,纵观这一大项,总体较之往年变化不是很大,不过今年首次出现了默写词和散曲,这在以往没有出现过。学生出现失误重要表现: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题型为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对绝大多数的考试来说,是应该很好的掌握,其实不然,本题的问题主要有两处:

①审题不清,题目明确说了8选6,但是很多同学都是全做了,并且在前六句中出现了错误,直接导致了不必要的失分。

②错别字现象依然很严重。

如:将“会当凌绝顶”中的“凌”写成“临”;将“绝”写成“决”;将“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渐” 写成“贱”、“浅”;“将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炬”写成“距”;将“赢得生前生后名”中的“赢”写成“嬴”。

从这些错误中可以看出学生平时书写汉字态度不够端正,随意性很强,基础不牢,教师应从初中的起始阶段狠抓基础。

③默写李煜的《相见欢》或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以往多是默写绝句,今年来首次出现的词,可能老师和学生没有太多的关注,所以这一题失分较重,很多同学出现了张冠李戴、错句漏句的现象。

我们在整首默写的时候不仅要背诵古诗文,更要熟读那些较短的词和散曲,给我们的老师和同学敲个警钟。

(2)语段阅读

共四小题,第一、二两小题因允许带新华字典,因而学生得分较高。出现的错误主要集中在第三小题和第四小题上,很多同学将“世界共襄”的解释成“土壤”、“友好”,正确答案为“成就,完成”。第四小题很多同学将画线的两处文字,运用了一种相同的修辞手法“对偶”写成比喻、拟人、说明、议论等,五花八门,常识性的知识,居然出错,说明学生语文学习太过薄弱。

(3)名著阅读

从2009年的6篇增加到8篇。考查的内容并非很难,想拿满分也不容易,学生出现的错误不少。 如:(1)根据《水浒》的叙述,梁山好汉议事的大厅,原来称“聚义厅”,宋江任寨主后改为“忠义堂”,80℅的同学都没有做出来,很多同学可能是看题目中说“好汉议事的大厅”,所以他们在第一空就填上了“好汉厅”,第二个空填 “宋公馆”、“聚义分赃厅”。

(2)高尔基的《童年》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主人公在父亲去世后寄住在外祖父(或“外祖母”) 家中的生活历程,这题主要错在第1空上,因为同学都知道本书的主人公是阿廖沙,所以他们都认为是第三人称。显然学生没有认真阅读,更谈不上读原著。

(4)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共15分。词语解释4分,都是课下注释,在课堂上教师不可能不讲解。两句翻译看似简单,但学生会忽略关键字词的解释。如:“沙鸥翔集”中的“集”。17、18两题集中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于这两篇文章是名篇,所以学生对此类题型并不陌生。

(5)语文主题系列活动

为了阐述更清楚些,结合原题来分析:

①同学们纷纷在“师恩似海”留言簿上给老师留言。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您不是建筑师,却构建着我们知识的大厦;您不是音乐家,却演奏着我们心灵的乐曲;———— ,———— 。衷心感谢您,我敬爱的老师!”请你仿照前两句,为画线处补写一个句。

老师比作“建筑师”、“音乐家”后面补上的句子也应将老师比作这一类,而很多同学将老师比作“蜡烛”、“春蚕”……这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与原句的内容是不相符的。

②为参加以“辛勤的园丁”为主题的演讲活动,一位同学搜集了下面三则材料,其中有一则不符合要求。请你帮他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材料一:明代文学家宋濂,自幼刻苦学习,乐以忘忧,求学时十分尊重老师,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虚心求教,最终学有所成。

材料二:北京实验二小霍懋征老师,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一直工作在第一线,80岁的时候还上讲台进行示范教学。

材料三:甘肃会宁县汉家岔乡教师王建林,坚持在贫困山村任教22年,他把自己比喻为山上的树,时日越久,扎根越深。

这一题同学基本上都能找出“材料一”不符合要求,但在具体说明原因的时候阐述不够简洁、精练,说明我们平时在这方面训练的还不够到位。

③班委会倡议每位同学以“老师,我要对您说”为题,给老师写一封信。下面是三位同学信中正文的开头,你认为哪种开头更好些?为什么?

A、初中三年很快过去了,我有太多的话要向您说。老师,您要我说什么呢?

B、三年来,我与您有过多次交流,但今天我仍有些心里话要对您说。

C、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老师,既要教书,也要育人。

本题的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同样,学生在具体阐述理由的时候表述条理不清,扣不住要点,不知道围绕“开头要扣题、开门见山、表达得体”这几点来答。

从上面的详细分析来看,试题难度较以往降低了不少,学生却得高分不多,既然难度有所降低,学生理应更好把握,但答题的准确率不高,出现的问题真不少,归根结底,打好基础,有效训练,务本求实,实乃关键。

(二)科学:把握特点,尊重认知规律

安徽省的中考试卷在现代文阅读方面体现的尤为明显:

1、文本的选取注重文学性。都是语言优美、感情真挚、脍炙人口的美文。考生在阅读和答题中,无疑会受到美的熏陶。

2、命题意图关乎人文性。试题的命制处处都能体现出鲜明的人本意识,以考生为本,尊重考生的情感,注重引导考生关注生活,培育考生的人文精神,充满人文关怀,也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3、考查内容注重阅读欣赏,强调整体感知,着眼语言品味,彰显个性化解读。

这使中考试题中固定不变的记叙文阅读的文学性特征格外突出,尤其是当代名家的散文,备受我省命题专家的青睐。

阅读(一)

选自沈致远的《科学不怕挑战》 ,是一篇较为典型的议论文,此文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培养学生科学精神。阅读材料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语言形式,都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题型设置合理,但与往年考查说明文相比,难度增大。大到考查论点、论据及文章结构、语言品味,小至结合文意理解双引号的用法,都是学生所必须了解的,总共设置了五个考题,分别考查中心论点的寻找提炼、事例的概括、文章结构(思路)的梳理、分析重要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与作用、判明句子所用修辞及其表达作用,选取考点合理,设题也比较科学。

其中5、6两题考查了议论文的基本要素,而第7题是分析论证思路的,第8、9两题则是考查语言品位和表达作用。

初中议论文也是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适当考查是有必要的,增强学生的文体意识是可行的,但学生掌握的相关知识还是不容更乐观的,下面逐题分析:

第5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文章论点的提炼,本题得分率较高,近98%的学生均能准确概括,总体来说本题难度不大,考生的得分率很高,只有少数学生由于大意,找错论点,或因答题不规范,多答或把一些不相干的句子也写出来了,这样不必要的失分着实可惜。

第6题考查学生对于文章段落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求找出事例论证的两个实例及其效果,关键在于事例为观点服务,部分学生相当一部分考生能够找出事例,并能概括出事例,但未能指明事例的作用(或意义),阐述事例的效果往往答不全,造成失分,因阅卷是踩点得分,概括事例占了4分,文中有两个事例,概括出事例、指明事例的作用各占1分;也有部分考生注意到了以上两个得分要点,然而对事例的主体与侧重点表述不清,因而失分。正确的是“量子力学接受爱因斯坦的挑战,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可大部分考生都表述成“爱因斯坦挑战量子力学,虽败犹荣……”,这样的表述就不能有力地证明“科学不怕挑战”这一中心论点了,在答题中强调“爱因斯坦虽败犹荣”就甚为荒唐可笑了。此外,概括事例表述用语一定要精炼准确,然而答题语言罗嗦、邋遢冗长的考生竟然占到了一半以上,如此触目惊心才更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第7题考查学生对于作品语段作用的理解,“第⑤段中两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这一考题的用意在于考查考生对文章结构(思路)的梳理、判断材料与观点的关系,对此广大考生并没有能够领会,因而该题失分的情况也比较多。若考生应答出这个句子在结构上是过渡句(承上启下),并指明承上或启下的对应段落,能分析出承上或启下的具体内容也可得分,如果学生能够明确把握过渡段的作用,得分即不成问题,但近半数学生没有抓住关键点造成失分,较为可惜。

第8题考查学生联系语段对于标点符号的作用掌握情况,“第⑥段中„科学‟一词为什么加上引号?”这一题意在让考生分析重要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与作用。问题在于多数考生知道双引号中的内容是本词的相反意,但却不知用合理的语言去表述而造成失分,本题得分率不高。大多考生都能回答出“这里表明不是真正的科学”之意,然而此题还涉及到对引号作用的考查,只有答出“有特殊意义(或:为了表示否定)”该题才能得满分。这是典型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错误,属于语法知识掌握不够。还有学生答案只是回答了使用这两个词语的用意,没有对每个词语进行分析,因而失去两分。这种情况非常可惜,学生得不到分,是不懂得词语分析这一类题的解题思路,折射出考前训练中教师指导的软肋。

第9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语言的赏析能力。“大浪淘沙,沙不除金不现”,这是个比喻句,正确答案为“通俗形象地说明科学接受挑战正是为了实事求是。”考题要求考生“说说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该题意

在让考生判明句子所用修辞及其表达作用,然而三分之二的考生在答这一题时都“回避”了比喻的修辞作用,对表达作用的分析或浅尝辄止或不知所云,这种流于表面的分析分明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该题丢分现象尤为严重就不足为怪了。这也是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较为重视,也是训练较多的内容。但从学生的答卷看,多数能够答上一些,但无法命中题旨,总是由于答不全而失分,非常可惜。学生理解文章,却不知道对于句子的分析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应抓住哪些方面的要点,这仍体现了专项复习时不到位。

综上所述,本次中考阅读(一)透露出来的中考阅读命题趋势主观性试题大为减少,诸如“让考生结合生活实际谈阅读体会”之类的,对文章内容、谋篇布局、语言表达、修辞运用等语文味更足的因素,将更多地进入以后中考的考题中。

长期以来,语文中考考题“太活”,以至于广大语文老师“不知道语文应该教什么”,整个语文教学现状可谓是纷纷扰扰,没有方向;学生学语文也是学得晕晕乎乎,到头来他们越来越觉得“语文成绩靠天收,语文老师不靠谱”。 不过,今年语文中考阅读透露出来的信息令人振奋,在这样正确的导向作用下,我们广大语文老师和学生“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想必就可以得到解决了。

阅读(二)

是每年必考的,此类型的考查内容涉及到的考点,学生应该再熟悉不过了,然而,分析学生答题情况,有诸多的不足,令人忧虑。请看下面错题情况:

第10题:第一个空失分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颠倒主宾,回答成“大白马对我的印象”。(“大白马给“我”的印象”)

2、概括不完整,如“大白马的叫声”,“我看见大白马”,“大白马的外貌”。第二个空得分率极低,主要原因是陈述对象不对,多为“我与大白马作别”。(大白马与“我”作别)

第11题(6分):答案要点虽然为三个,每个2分。但改卷时每个点又分成两个小的要点,即共六个得分点,每点1分。以答案要点1为例,“个头高,与另外八匹马相比,神采和英姿更显得昂然”。大多数学生只写“个头高”,这样只能得到1分。有的同学表述不严谨,如答案要点三“吐露”“作别”都是为了突出大白马有人性,有的同学概括为“大白马的响亮的叫声”“不停地打着响鼻”,这样的答案不能得分。

第12题(4分):多数答案只是回答了使用这两个词语的用意,(为了表现这些马失去自由,境遇可悲)没有对词语“狭窄”、“死寂”进行分析。不懂得词语分析这一类题的解题思路,不能结合语境来理解词语的意思,一定要落实到具体词语去分析。

第13题:答案要点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直接原因,原文“我说不出话”后面紧接着解释了这一原因;

二是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很多学生顾此失彼,只答出一个得分点。

第14题:答出“不好”给2分,原因分析一个点一分,“改换后没有这些效果”占一分。失分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少数人回答“好”,这样只能得零分。

2、大多数学生围绕感情色彩回答,却没有答出“对得到利刃的目的作了强调”。

3、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回答“改换后的句子没有这些表达效果”,失去一分。总之,学生理解文章,不深入,阅读停留在浅表层次。

谈几点建议:

鉴于以上情况,结合明年中考现代文的复习,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重学生对几种常见文体基本常识的强化训练。我们发现许多学生连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都不会提炼出来,着实让人扼腕叹息,其实答案在文本中已多次出现,议论文、说明文的基本常识平时肯定要求学生了解,还需要多训练。

2、要注重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答题中很多学生普遍存在语言不简练,答题要点不全。加强学生概括提炼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要加强学生汉字书写基本功的训练。阅卷中我们发现书写工整、字迹清楚、卷面整洁的试卷得分情况就是好一些,书写不规范,字迹拥挤,密密麻麻,让人难以分辨,这绝不仅仅是卷面分5分的问题。

4、要增强题型辨析意识。首先要搞清楚题目问的是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回答;然后再用语文术语回答,简练明确。

5、要强调审题的重要性。阅读题目整体看来难度适中,但因学生审题意识不强,往往审题不清、表述不明等原因,使得阅读成为每次语文考试的落分点,高分与低分差距颇大,失分情况严重,导致语文成

绩不甚理想。

文言文阅读

2010年的文言文阅读为传统篇目《醉翁亭记》与《岳阳楼记》的比较阅读,沿袭了09年的试题样式,总分值为15分,选文回归到2005年的老路。

文言文阅读很多教师和学生存在误区,认为死背硬抓即可,未必有效。如阅读共设四题,第15题解释加点词语和第18题填写表格,因是不变考点,考题形式也与往年相似,完成情况较好。

失分较多的是16题翻译语句和17题概括景物描写的内容。翻译的问题主要在于关键词的把握不准确,如“晦明”被理解成“阴晴”,“翔集”被理解成“集中飞翔”。

第17题为整个语段阅读中得分最低的题目,很多考生不是概括而是摘抄语句或是词语,少数考生概括不全,这些都反映出目前学生的信息提炼能力和概括能力不强,这一点在表格的填写上也有所反映。 一点启示:

这给今后的文言文教学一点启示:

1、要抓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到位,

2、是对于文本内容的提炼和概括能力有所欠缺,要注重培养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

3、缺乏整体意识,对于作品脉络的把握不够清晰,对古文理解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三)求新:联系生活,注重考查应用

纵观安徽省在作文的命题上,进行了创新,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对学生生命体验和人生价值的深刻唤醒和引导,写作的生活化性和开放性是亮点,材料紧扣时代脉搏,热点时事入题鲜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成为中考命题自觉追求的价值取向。

从近几年作文题的命制来看,各种命题方式都有所涉及,并且每年在形式上变换,但命题作文与半命题作文仍占主导地位,也具有开放性,有效地检测了学生的真实写作水平。

尽管作文的命题指导思想是正确的,命题的思路是清楚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力求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写出真情实感,写出有新意的文章。但针对中考的考场作文,从批阅大量的学生的文章来看,现实并非如此,也是长期以来令人困惑和焦虑。下面来看题目:

写作(55分)

19.水,有时是雪,有时是露,有时是冰凌,有时是雨珠……变的是形态,不会变的是晶莹;日子,有时是甜,有时是苦,有时是幸福,有时是酸楚……变的是感受,不会变的是真实。生活中许多变化着的人、事、物,都有不变的地方。

请以“不会变的是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在横线处填写一个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2)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

(3)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5)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6)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我们来分析一下题目:

作文题是半命题形式,题目为“不会变的是—— ” ,朴实无华,贴近考生生活,学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审题难度不大,以“不会变”为关键词,但是如果不能够注意把作文“重心”放在“不变”上,大写“变”,那就容易偏题。

写作内容避免了以往作文内容过于凝重、过于成人化的倾向,写童真,写欢乐,写温暖,写幸福,当然,也可写庄重的内容。考生可以以小见大、小题大作,倾吐自我、传情达意。

注重个性化表达,如何不能够将题目补充成为具有个性化的题目也容易流于平淡,与人雷同。 如果不能够注意选取典型的、“唯我心中有”的材料进行细节刻画就写不出真情实感从而以情动人。 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语言上,过于通俗,口语化严重。

词汇量少,词语重复使用过多,句式单一,缺少书面语色彩,几乎未使用任何修辞手法,不能灵活运用各种表达方式,文字运用缺乏技巧,不能做到学以致用,更不用说创新运用。常用的技巧有反义词的对举、比喻手法的运用、疑问句反问句的使用、整句散句的组织配合、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等,我们还

要讲究语言的修饰,要有修饰语言的意识,掌握语言修饰的基本技巧,尤其要重视语言锤炼。

2、素材上,过于匮乏,事例不典型。

无材料可写,就将生活中的闲事拿来凑数,东拉西扯,七拼八凑,有的作文通篇都是废话,重复啰唆,空洞无物。有的内容过多依赖于题目中的材料,或是重复引用。以“不会变的是 ——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绝大多数文章取材局限在“亲情”“友情”范围之类,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细。考生的写作材料主要来源于考生学习的书本和所感知的现实生活,应该说是比较丰富的。考生感到无材料可写,究其原因是平时对材料积累得少,只有平时多阅读,多积累资料,写作中多使用典型的材料,在各类材料之间架起了桥梁,才会达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文思泉涌的写作境界。

因此平时要在训练中熟记一些名人名言、诗词名句、一些典型事例,关注并记录社会大事,留心并描写生活细节,这样才能做到旁征博引,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3、结构上,随意松散,思路不清晰。

文章结构要完整,要连贯,要紧凑。开头要精巧,结尾要收束有力,主体部分要做到层次分明。例如:很多考场作文的段落层次都不尽合理,有的作文只有两三段,笼统死板,有的作文五六百字却分了十几段,显得零碎不集中,一般来说,五六百字的文章设置5~8个段落为宜,结构显著的外在体现是文章段落的设置。我欣喜的看到有的文章采用小标题或段首中心句的写法,突出文章的结构特点,有的给文章添加题记或后记,使文气充盈,结构合理。

4、立意上,平淡无奇,低俗无深度。

文章的意蕴指文章中的情感与思想,表现为情感的丰富与纯正、思想的严肃与深刻,文章中的情感与思想应与社会的主流意识保持一致。有些考生在文中表现出的一些不够阳光,不够纯正的思想感情,诸如对游戏的迷恋、对亲情的漠视、不知感恩、缺乏社会责任感等,亲情、友情、感恩情缺失,情感近乎麻木。教师要指导学生写作时,既要深入挖掘情感,又要通过蓄势渲染强化情感,使所要表现的情感厚实而有底蕴。

6、构思上,入笔平庸,选点不精巧 。

学生写文章要尽量做到:思想要深刻,立意要高远,内涵要具有思辨性。或从人生成长角度着笔,或从道德品质角度着笔,或从国家民族角度着笔,或从历史社会角度着笔,都要有时代气息、人文气息,体现出考生较高的思想境界与个人修养, 努力追求“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的境界。

中考作文只是考查写作的基本能力,并非以创作者的标准来衡量,中学生作文更多的是广泛读书,涵养文化,提高表达能力。

(四)合理:结构稳定,体现导向作用

安徽省卷的试卷模式延续了几年了,由“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阅读”“写作”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分值、比重均无变化,试卷结构合理,具有稳定性和科学性 。

1、选文力求在精选传统、经典的名篇基础上,选取了有具有现代气息、贴近生活、科学与人文的时文,题目设计灵活、新颖,有局部变化和创新。

2、题型相对固定,从题量上看,近三年安徽省卷全卷总题量均为19道题,比较固定,主要变化在于语文积累与阅读这两部分稍有调整。

3、作文总以不设审题障碍,有利于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著称,平实并不平庸。

安徽省坚持把考试评价改革与语文教学改革结合起来,着力在体现语文传统教育、母语教学规律、探索课程改革与创新等方面有所突破。

二、2011年中考备考思路

语文学科考什么?如何有重点地复习?在考前的复习指导就尤为重要。

第一,加强基础知识积累和基本技能训练。

打好语文基础的关键在于积累与运用,必须认真地抓紧抓实,备考中要注意在生活中学语文,联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要注重语言表达的规范训练。

古诗文要认识到背诵是基础、默写是关键、赏析是提高的复习原则。

名著阅读以中考纲要规定的八部为主,结合课本后的名著导读,掌握作品的作者、内容主旨、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大概的故事情节等。

仿写、病句修改、语序的调整、句式的变换等方面的训练也不可少。

综合实践活动要以课本规定的综合活动为主,搜集资料,关注生活,关注热点,专题训练,特别是向生活拓展延伸题,一定要引起重视。

第二、重视阅读方法指导和精选题型训练

阅读在中考中占较大比重。做现代文阅读时一定要能分辨文体,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写法,然后再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答题,要精选典型试题精练。

针对记叙文、散文、小说、议论文、说明文等文体,要全面复习,重点掌握。散文阅读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知难而上,针对学生的难点,加强这一块的有效训练。只有做到高瞻远瞩,才能下笔有神、有效。

文言文复习以《考试纲要》规定的篇目为主,做到“四会”,即会背,会默,会翻译,会分析,要把必考文言文的问题研究分析透彻,做好整理,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第三、写作树立求新意识和进行科学训练

从2010年的作文来看,结构、材料、立意新颖的作文往往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可。因此要注意加强写作基本功的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的求新意识。

平时也要多进行一些片段写作训练,也可根据中考作文在立意、内容、语言上的要求,进行一些单项性训练。如语言训练,可以对作文进行补充修饰语的修改,变换句式的修改,运用修辞方法的修改,使作文的语言更灵动。

在抓好写作基本功的基础上,要关心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善于挖掘、提炼生活的“动情点”,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努力凸显个性风格和亮点,才能抒写具有真情实感的佳作。

第四、注重专题性复习和综合性训练

复习备考的过程,是一个由整体—专题——综合、或由点到面不断完善强化的过程。单就安徽中考试题来说,可以制定可行的计划,先专题或板块复习,稳扎稳打,逐一突破,再系统地、全面的、综合的训练,为中考的最终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毋庸置疑,学生的语文学习是需要积淀的,语文能力是长期历练的,综合素养的形成是要付出艰辛和汗水的,提高语文成绩是需要教师下苦功夫去指导学生的。学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规范的答题思路,较强的理解表达能力,方能取得良好的成绩,定能达到理想的目标。

三、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计划

根据各个地区初三课程的预估,可在三月初结束新课,从三月份起就可进行初三中考复习的计划统筹。我们该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最后阶段的复习呢?该怎样才能做到充分彻底地复习初中语文呢?

在订出计划之前,毕业班的教师要了解我省中考总体趋向和特点。以考纲为准,强调考点,中考试题以基础知识立意,强调覆盖面;以能力立意,强调运用点;以素养立意,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 ,在中考语文复习课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巩固初中阶段所学的知识,并重新组合知识系统,着重提高学生应用、迁移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此要求故作以下建议:

第一轮,回归课本,用筛选法。

以教材为本,帮助学生过好课本关,掌握好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着落“实”的原则,采取知识点覆盖复习的方式,筛选重点课文,注重平时渗透。

1、写作:①命题作文:抓审题 ②半命题:抓填词 ③材料作文:抓拟题。

2、阅读:①文言文:实词、句子翻译、理解、运用、感受 ②现代文阅读:抓中心材料、中心句 ,要点概括、文意把握、词句理解、内容探究、作品感受。

3、综合性学习:主题类、活动类、口语类

因为这一轮新课刚刚上完,本轮复习的重要目的是牢固掌握文言文、古诗以及书本上的相关系统知识,为下一轮复习打好基础。

第二轮:专题复习,用归纳法。

这一阶段重点是归纳核心知识,分项复习。

1、语文积累与运用。识字与写字;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病句的辨析与修改;名篇名句的积累与运用;句子的选用与仿写;语段的概写;对联、广告、标语等的拟写;图表、图片、漫画的研习;名著导读与文化文学常识;口语交际;材料探究;综合性学习等。

2、古诗文阅读。①文言文的断句②解词翻译③内容赏析④技法赏析。

3、现代文阅读。记叙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意、概括要点;重点词、句、段赏析;品味人物形象与写作手法;记叙文阅读之个性表达等。说明文:说明的对象及特征、说明的方法及作用、说明的顺序和结构、说明语言的品味、说明文阅读之个性表达。议论文包括:整体感知与论点归纳、论据的理解与运用、论证方法与论证语言、议论文阅读之个性表达。

4、写作。基础: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技巧:装点凤头、修饰豹尾、精选材料、创新立意、巧妙构思、创新文体、扮靓语言等。

作文训练,定位准确,多写精评。

写作训练不但作为一个专题,而且贯穿初三整个复习的过程。所谓厚积薄发,源于平常的不断的训练。首先要求学生平时多注重积累,积累写作素村和写作的创意,其次将写作的训练纳于复习的全过程,其三老师要把握命题的要求和方向,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训练。近几年的作文试题能看出,命题、半命题作文是中考的作文题型首选。先按文体训练,选好题目,一题三练,集体批阅,挑选好作文和典型的病文印发或及时点评让学生进行比较、评价,并对病文和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选择一些的优秀的文章让学生进行比较、赏析,从中学习他人独特的技巧和积累丰富的素材。再把握今年中考命题的新方向,及时发现学生复习中存在的问题,调整复习的策略,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来应对中考。

第三轮:小综合复习,用提炼法。

(5月) 在专题复习之上,再系统提炼,进行全面复习。

1、复习内容精讲、讲透彻。

2、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全面检测第二轮复习效果。模拟考试过后,作好认真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练习强化,作好下一轮复习安排。

3、 针对学生自己的实际,用3-4节课出3套以上的模拟题,学生互相检测,以便掌握中考命题方法,灵活化用。

第四轮:大综合复习(5月—6月初)

(查漏补缺、巩固深化、模拟考试)

在进行完模拟训练后,然后2-3套精选的中考真题,利用课堂考试,学生互改,找出存在的问题,逐一分析原因,再进行单独强化。这样循环训练,狠抓难点和疑点,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前两轮模拟考试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再作弱项集中复习。

以提高学生综合答题的能力,教给答题的技巧和方法。这一阶段,任务较为艰巨,学生的心理变化很大,一定要作好学生的心理工作。

四、复习资料的遴选建议

1、选择典型的教辅书很重要。

要看此书是否以课标为依据,以考纲为准则,以教材为基础,以近年来安徽省中考试题为参考,以强化复习效果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中考成绩为宗旨,直击中考,提高成绩。

既适合毕业班教师的教学,又有助于学生提高复习的效率。注重基础,强化提高,结构清晰,板块优化,高效实用,专门针对九年级毕业班教师和学生,迎接中考复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科学性、高效性、综合性、前瞻性、权威性、实用性和原创性。

2、模拟试卷题情况:

a、以中考的眼光审视课标和教材,分析近几年来中考试题对知识、能力的要求,以讲助练,以练助考。

b、把握编写的重点,力争内容完整、举例鲜活以及内容独具特色的品牌用书。

c、严格遵照我省语文中考的要求,并按照我省中考试卷的结构板块设置复习模块,所编内容既要涵盖必考内容,又不超出考纲的范围,更加聚焦我省“中考纲要”,更能贴近中考命题思路,毕业班复习的精品。

d、认真研读课标、考纲和教材,深入思考,反复推敲,精心编写,确保全书内容具有科学性、准确性、时效性、实用性。

e、总结每年中考时试卷中的易错题、较难题的答题情况,分析失分的原因,列举阅卷过程中发现的学生答题的不足之处,告诉学生考场答题时应该注意的地方,应避免哪些失误。

f、除“典型试题”部分为安徽省近年中考原题之外,其余所有内容均须原创,绝对不能有网上照抄照搬。 g、自己命制模拟试卷的说明

“考纲解读”:以纲为本,纲举目张。安徽省《初中学业考试纲要》是安徽省各学科中考命题的依据和根本,自然也是毕业班教师、学生进行复习迎考的准绳。本栏目主要帮助广大师生“吃”透考纲,明确考试内容,把握复习重点,确定复习策略。

“考点聚焦”:如果说“考纲”为本,对考点的归纳与梳理能直接使得师生明了中考命题的落脚点,找准得分点,有的放矢,强化重点,提高得分能力。

“典型试题”:通过研究近年来安徽省中考试卷中的典型试题,进一步对考纲、考点进行具体化、细致化的解析,并通过对命题意图、考点设置以及对参考答案的条分缕析的解读,让师生对题目的套路能够了然于胸,做到“知己知彼”。

“解题指导”:吃透了题目,要想得到高分,还需一定的答题技巧。针对“典型试题”中的中考原题,通过“错题分析”,帮助学生规避常见的答题误区,再通过“规范答题”,让学生确定答题思路、找准答题角度,并学会运用恰当的表述方式。

“提升能力”:结合多年对安徽省中考试题的研究,原创而成的模拟试题。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考纲、考点以及对中考试题的理解与认识,将之融会贯通到实实在在的答题技巧与能力中,切实提高得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