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动机转子动平衡工艺的设计

迫札再柱制应用2∞8,35(10)

下艺与材科EMCA

电动机转子动平衡工艺的设计

万军红

(上海电机学院,上海200240)

摘要:对电动机转子进行动平衡检测和校正是降低电动机运行噪声的有效方法。在转子动平衡校正工艺设计中,确定电动机转子总的剩余不平衡肇和将总的剩余不平衡量分配到若干个校正平面是转子动平衡工艺设计的关键。

关键词:转子动平衡;动平衡精度;允许剩余不平衡量中图分类号:TM30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6540(2008)10-0055-05

TechnicalDesignofDynamicBalanceforAutomobile

WANJun.^o,w

WiperMotor

Rotor

(ShanghaiDianji

Abstract:Balancingmeasurementand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0,China)

rotor’8

adjustment

tothemotor

sub—assembly

are

effectivemethods.

which

can

decreasethenoiseofrunningmotor.Indynamicbalancingandadjustmenttechnicaldesign,confirmingthe

to

overall.specificationofresidualunbalancedanddistributionthetotalresidualunbalancedneed

to

several

adjustment

planes

be

adjustment

are

keysin

motor’srol;or

technicaldesign.

Key

words:dynamicbalanceofrotor;balancingaccuracy;specificationofresidualunbalance

引言

支承轴承的位置设置为转子动平衡校正的支承面。根据电动机转子的结构特点,可将其看作为刚性转子。对于刚性转子的任意不平衡革的分布,只要取两个校正面进行动平衡校正,就能将转子的剩余不平衡量校正YU4',于或等于转子的允许不平衡量。按照电动机转子的设计和制造工艺特点,可将两个校正面u叫和u伴正设置在转子铁心附近。转子结构、动平衡校正的支承面及校正面的设置如图l所示。

1.2平衡精确度和允许不平衡量的确定

确定转子的允许不平衡量是一项很复杂的工

电动机运行噪声主要由机械噪声、电磁噪声和空气动力噪声构成。实践研究表明,三类噪声中机械噪声占65%~75%,电磁噪声约占25%,空气动力噪声约占10%以下,而引起电动机机械噪声的主要原因是电动机转子不平衡。电动机转子的不平衡在电动机运行过程中将产生周期性机

械振动,在转子轴承上产生附加的动压力,降低轴

和轴承的寿命。

降低电动机转子不平衡,除了提高零件的设

计精度、制造精度外,最有效的方法是对电动机转

子进行不平衡校正,其实质是调整转子部件的质量分布,使转子在转动时的离心力系达到平衡,以减少轴承上的附加动压力,降低电动机运行的机械振动和机械噪声。1

1.1

作,因为在转子批量生产的条件下,必须同时兼顾

工艺的必要性,工艺的可行性(因为涉及转子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和工艺成本等诸多方面的因素。目前,国际上还没有权威的确定旋转机械允许不平衡量的理论计算方法,而确定转子的允许不平衡量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耐心的试验,作统

转子动平衡工艺的设计

平衡支承面和校正面的设置

旋转机械动平衡的品质是以旋转机械支承轴

计和分析,但仅靠试验的方法显然不能满足大批

量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因此,根据国家标准GB/

T9239.1

idtISO

1940推荐的要求和多年的实践

承的单位承压大小为依据的,所以将电动机转子经验,本系统按G2.5的精度对转子进行动平衡

一55—

工艺与材料EMCA

迫扎与粒制应用2∞&35(10)

①左轴承挡圈;②右轴承挡圈图l

转子结构、支承面及校正面的设置

工艺设计。

如某小型电动机转子的最高转速设计值为

1400

允许不平衡量分配到两个校正面u刚和u雕正的工作比较关键,分配转子允许不平衡量与转子结构(形状、重心位置等)、支承面及校正面的设置位置有很大的关系。当电动机转子不对称时,即转子的重心面不在两校正平面的中心位置(图1中,B—M≠M—A)时,转子的校正面设置与支承面之间的距离较远,而且对运行噪声的要求比较苛刻,不能随便地将转子允许的不平衡量u。,直接一分为二地分配到两个校正面U刚和U弦以上,分配原则应该是两个校正面上的允许不平衡量upen与upel2之和必须不大于转子总的允许不平衡

r/min,则由式(1)可计算出转子在最高转

1940中,动平衡品级相应

速下允许的不平衡度e。,。该值也可根据国家标

准GB/眄239.1

idtISO

的允许剩余不平衡度对照图直接查取。

‰=瓦Su=去以55鲁(1)5瓦2丽刊・"i¨)

8妒r

式中:S。——不平衡烈度(mm/s);

∞。——转子最高角速度(rad/s);‰——转子最高转速(r/min)。

转子允许的不平衡量U啤按式(2)计算:

Upe,=epe,。m

量叱。。

如图1所示,转子为重心与两支承面不对称

(2)

转子,所以左右两支承面的动载荷分别为:

式中:m——转子的质量。

电动机转子的部分数据及动平衡校正工艺参数如表l所示。

表1转子部分数据及动平衡校正工艺参数

u。=(1一警)-U咿

以:了M.‰,

(4)

(5)

为了保证两支承面的动载荷不超载,两校正

面的允许不平衡量‰,。与uper2还必须满足式(6)

和式(7)的约束条件。

根据式(1)、(2)和表1,该电动机转子允许不平衡量设计值为:

1%l・(1一iA)+‰吐I・(・一罢)≤“(6)%小鲁圳一・詈≤%

(7)

根据式(4)~(7)的约束方程,可得出两校正面的允许不平衡量U刚与U∞吐的取值不是惟一的。图解法可直观地反映这点,用图解法可求出

Um=eper・m=9.55詈m=9.55

’…U

2.5/1400×

1490=25.4

(3)

idt

式中,S。一2.5mm/s(根据国标GB/T9239.1

ISO

1940)。

当转子的允许不平衡量确定以后,将转子的

1.3允许剩余平衡量的分配

两校正面分配的允许不平衡量‰,。与u畔d的取值

范围,如图2所示。

一56一

迫扎乃控幸J应闭2008,35(10)

图2图解法求两校正平面的允许不平衡量

从图2可明显看出,位于OXGR四边形内的

任意点均满足式(6)和式(7)的约束。因此,两校

正面的(,刚和U旷也的解不惟一,如取G点,则左右两校正面U刚与Uper2也可同时达到其允许不平衡量,但此时的U刚与u"拉不相等,不利于大批量生产,同时左右两支承面U。与u:的动载荷也将出现在不利的相位上。根据实践经验,在图2中取直角坐标的平分线与OXGR四边形的交点G’,此时的u刚等于u。+r2。从图2可以看出左右两支承面U。与u:的动载荷与其允许值可能出现微小的差别。

上述旋转机械动平衡的品质是以旋转机械支承轴承的单位承压大小为依据的,所以设图1中的左支承u。为基准,则转子允许的不平衡量U。,在左右两支承点u.、U:(左右支承轴承)上产生的动压力F。、F:分别为:

E=u严,(1一芋)∞2

(8)R=up,・孚∞2

(9)

式中:∞——电动机转子的工作角速度(tad/s)。

两校正面允许的不平衡量U叫和U计r2在左右两支承点U。、u:(左右支承轴承)上产生的动压力■以分别为:

^=h(,一百A)±Up,a(t—iB)】∞2(・o)

五=h,iA±‰罢】∞2

(11)

式中,“+”表示1校正面允许的不平衡量(,。,与2校正面不平衡量U。也的相位相同;“一”表示l校正面允许的不平衡量u刚与2校正面不平衡量U。正的相位相反。

根据上文分析,按Z≤F。Z≤F2,消去式(8)一(11)中的tO得:

工艺与材料EMCA

u畔,(t一警)=u刚(・一鲁)±‰正(・一iB)

(12)

u即iM=u刚会±u即正罢

(13)

针对图l所示的转子结构,按一定比例对两校正面的允许不平衡量进行分配,设U刚/Up正=D,则D可按式(14)计算:

D=糍

(14)

将U叫/U畔r2=D代入式(12)、(13)解得:

‰。=‰面考寄苦酉

(15)U严正=u畔,正M面

(16)

式(15)、(16)即为图1转子中两校正面分配

的Uperl和UpPr2。

由式(14)及表1的数据,计算电动机转子两校正面允许不平衡量的分配比率D值为:

D=糍=黼=1.632(17)

由式(3)、(15)、(16)、(17)及表l的数据计算出转子两校正面的允许不平衡量u刚和U严电为:

%。=‰面者‰=25.4×

103—5l

(103—20)±1.632×(103—70)

上文提到,根据两个校正面上的允许不平衡量

%,。与u严正之和必须不大于转子总的允许不平衡量‰,的分配原则,取‰,。=9.651g・toni,而

U删的另一个解45.319g・nlln已经大于转子总的

允许不平衡量%,,与分配原则矛盾,故舍去。则

Ur,r2=D×Ups,l:1.632x9.651=15.75g・mnl。

针对图l的转子结构,也可根据以下方法分配UF,l和UPel2:

潜:等BB—A一

A=z7黑0

20:糕70一……。。

20.0.38:o.62

则:

Upc,1=0.38×c,咿=0.38x25.4=9.652UPef2=0.62×Upe。=0.62x25.4=15.75

针对图1所示,电动机转子利用这两种方法进行分配u刚和u,以,其分配结果一致。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方便人员操作,将两校

一S7一

工艺与材料;E№A正面的允许不平衡量U刚和u畔吐进行变换,由于电动机转子两校正面上配重位置半径约为

18.5

mm(见图1和表1),所以将两校正面的允

许不平衡量分别表示为521.7mg和851.4

mg

(用%刊和u畔正分别除以18.5mm),考虑到操作

方便最终将电动机转子两校正面的允许不平衡量分别设计为522mg和851mg。

动平衡的校正

2.1校正方式的确定

转子两个校正面的动平衡校正,校正量可以

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所以转子动平衡的校正方式一般分为去重法和加重法两种。根据转子结构、动平衡工艺性、可返工性等多方面因素,电动机转子的校正方式采用加重法。这是因为转子体积比较小,对于部分初始不平衡量较大的转子,不需要去除较多的转子材料(一般去重法基本上都是去除转子铁心材料),避免影响电动机的磁路结构;其次是去重法的工艺比较烦琐,每次去除的材料不易准确掌握,只能逐步逼近,因此平衡效率不高;另外一旦出现某处去除的材料过多,就必须在上一次去重的地方继续去重,这样不利于保持转子的设计外形和质量(重量),影响电动机的运行精度。而加重法平衡合格后,将平衡校正量硬化后就可以了,如果发现硬化后的转子动平衡不合格,可以将加重过多的材料适量去除,在不改变转子设计外形和质量(重量)的前提下,可以比较方便地将转子返工至合格。

2.2平衡胶泥的制备与转子动平衡校正

电动机转子的动平衡利用BM-3242CN型号的软支撑卧式动(双面)平衡机检测,校正材料使用J852环氧树脂平衡胶泥。每次检测结束后动平衡机自动分离显示两校正面的初始不平衡量或剩余不平衡量。如果两校正面的初始不平衡量或剩余不平衡量超过设定的允许不平衡量,动平衡机将报警(显示红色信息),此时操作人员根据动平衡机显示的两校正面的初始不平衡量或剩余不平衡量与允许值间的差额和相位,将适量的平衡胶泥分别粘贴在两校正面的相应位置,然后重新检测、加重(包括减少上一次过多的加重量),直至转子平衡合格为止。

动平衡校正过程中,平衡胶泥的调制比较重一58~

迫札与才宜制应用2008,35(10)

要,调制好的胶泥要软硬适中,过硬不利于与转子的粘贴;过软则在转子旋转结束后,由于离心作用胶泥容易产生飞边现象,飞边的平衡胶泥硬化后不仅可能擦碰电动机的机壳磁钢,同时会增加电动机的空气动力噪声;如果在平衡胶泥硬化前整形(消除飞边),已经处于动平衡的转子的平衡准确度会发生变化。

平衡胶泥对转子的校正面(粘贴胶泥的位置)有一定的要求,被粘面应干燥无油污,需要时可用酒精擦净。平衡胶泥混合制备时,取等体积的甲、乙组份胶泥混合均匀,在冬季气温较低的环境下,可将胶泥预热(25—30℃左右)变软后再使

用。混合方法以重复“位伸一绞合一折叠”的重

复绞麻花法最为简单,有效。校完平衡的转子在高于5℃的条件下24h内平衡胶泥将自行硬化。J852平衡胶泥在硬化时无重量及外形变化,硬化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J852平衡胶泥甲、乙组份混合后的硬化时间与环境温度之间的关系(硬化特性)如表2所示。

表2

J852平衡胶泥的硬化特性

结语

电动机转子的动平衡检测和校正不完全取决于工艺技术,也属于质量管理的范畴。因此,产品工程师、工艺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和操作人员要共同制订合适的检测和校正监控程序,并严格执行。

动平衡机的精度和检测效率在转子动平衡工艺中起比较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保证转子动平衡的校正质量,除了按国家标准《平衡机的描述检验与评定》(GB/T4201-2006/1S02953.1999)对动平衡机进行周期检验外,还应对其进行日常性的简化检验(GB/T4201-2006/1S02953—1999中也推荐了动平衡机简化检验的方法和要求)、维护和保养。

另外,转子初始不平衡量不宜过大。对于初始不平衡量较大的转子,虽然可以通过校正将其平衡到允许不平衡量范围以内,但是转子的整个质量(重量)的增加量也相应较多,将影响电动机的运行精度(如复位的准确度等)。因此,应注意

电札再控制应用2008,35(10)

控制转子零件及转子本身的制造精度(如转子主轴的直线度,铁心及换向器的同轴度,齿槽的等分度,转子线圈排列的均匀程度,轴承挡圈的开口应尽量安装在相反的位置上等)。

[5][4]

下艺与材料tEMCA

[3]周骏,潘晓铭,周哲为.转子动平衡的技术研究[J].机械没计与制造,2007(4):151.152.

唐善华.刚性转子动平衡测试原理与实现[D].武汉:武汉工业学院。2007.

GB/T9239.1-2006.机械振动恒态(刚性)转子平衡品质要求[S].2006.

【参考文献】

[1]

[6]

黄国治.中小旋转电机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陈世坤.电机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6.

周仁睦.转子动平衡——原理、方法和标准[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

收稿日期:2008-06-03

(上接第39页)

一800毛600

E400

转矩能迅速跟踪负载的变化,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动态响应性能优良。

专200

【参考文献】

[1]

RuqiLi,Alantion

of

Wallace,ReneSpee.Dynamicsimula-

r/s

brushlessdoubly.fed

on

machines[J].IEEE

Transactions445.452.

Energy

Conversion,1991,6(3):

[2]

图7转速变化时动态响应

8O

64

WilliamRBrassfield,ReneSpee.Directtorque

trol

for

corl-

bmshl∞8

on

doubly.fed

machines[J].IEEE

Transaction1098.1104.

Industry

Applications,1996,32(5):

0O

[3]Zhou

D,SptSe

speed

R,WallaceAK.Modelreference

controlfor

a-

OOO0

daptive

bmshless

doubly・-fed

on

ina・-

chines[C]//IEEEIntemational

lectronies,Controll175.1180.

and

ConferenceIndE・

Imtrumentation,1993(2):

一E.弓、o∞∞∞∞OO加卯如m

[4]Izaskun

fed

Sarasola,JavierPoza,MiguelAngelRodrign-

既.eta1.Directtorquecontm]forbrushlessdoubly—

图8负载变化时动态响应

induction

on

machines[c]//IEEE

InternationalCon-

ferenceElectric

Machines&Drives,2007(2):

结语

1496.1501.

[5]崔江霞,杨战社,赵燕云.感应电动机模型参考自

应用于BDFM直接转矩控制的模型参考自适应算法,很好地解决了控制绕组磁链辨识受电阻影响的问题,实现了较为精确地辨识定子磁链,以及准确地计算转矩,达到了BDFM直接转矩控

[6]

适应辨识及其应用[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6,26(2):263-267.

刘晓鹏,张爱玲,樊双英.无刷双馈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策略的研究[J].微特电机,2006(3):25-28.

制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在最容易受定子

电阻影响的低速区,动态响应平滑且迅速,减小了定子电阻的影响;而且系统调速过程平稳无超调,

[7]Ynshihiko

Control

Miyasato.A

designmethod

ofuniversal

modelreferenceadaptivecontroller[C]//American

Conference,1998(1):609-613.

收稿日期:2007-08-06

—59一

电动机转子动平衡工艺的设计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万军红, WAN Jun-hong上海电机学院,上海,200240

电机与控制应用

ELECTRIC MACHINES & CONTROL APPLICATION2008,35(10)0次

参考文献(6条)

1.黄国治 中小旋转电机设计手册 20072.陈世坤 电机设计 2006

3.周骏.潘晓铭.周哲为 转子动平衡的技术研究[期刊论文]-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7(4)4.唐善华 刚性转子动平衡测试原理与实现 2007

5.GB/T 9239.1-2006.机械振动恒态(刚性)转子平衡品质要求 20066.周仁睦 转子动平衡--原理、方法和标准 1992

相似文献(10条)

1.会议论文 王树林.王贵成.沈春根.浦洪良 高速转子动平衡精度的修正 2003

高速转动机械的动平衡精度对其工作性能影响很大.本文针对目前高速转子的动平衡精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高速转子实际工况中的变形和所受离心力的分析与计算,提出了高速转动的的原始动平衡精度修正方法.

2.期刊论文 刘占生.黄森林.唐炳照.LIU Zhan-sheng.HUANG Sen-lin.TANG Bing-zhao 轴表面误差对转子动平衡精度的影响 -热能动力工程2000,15(4)

在利用电涡流非接触式位移传感器测量汽轮发电机组的轴振位移时,测得的信号中含有因轴加工误差和轴表面缺陷形成的表面误差成份.直接用这些测量信号进行动平衡,平衡精度将会降低,甚至不能将转子平衡.本文根据转子的振动特点, 提出了消除轴表面误差的矢量相减法,通过实验验证,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动平衡的精度.

3.期刊论文 卫建婷.董为民 小型透平膨胀机机械故障原因分析及处理 -深冷技术2002(4)

介绍Q303A制动风机叶轮松动故障产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及设备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对如何保证透平膨胀机长期稳定运行提出了较为实用的解决办法.

4.期刊论文 岳峰杰.安婧红 矢量合成法在转子动平衡中的应用 -风机技术2004(4)

详细介绍了用矢量合成法提高转子动平衡精度的原理,结合实际阐述了如何解决由于平衡机偏差而使转子动平衡精度降低的问题.

5.期刊论文 王书茂.焦群英.Wang Shumao.Jiao Qunying 农机转子动平衡的新方法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9,4(4)

多数农机转子属于挠性转子,其动平衡应该在工作转速下进行多平面矫正.传统的低速补偿两端面矫正方法,难以保证挠性转子的动平衡精度.针对农机转子特点提出的3级转速多平面矫正法,既简化了挠性转子复杂的动平衡步骤,又提高了转子实际工况的动平衡精度.所研制的全自动农机产品动平衡机,具有动平衡精度高、效率高和操作简便等特点.

6.期刊论文 李玉英 发电机转子动平衡精度选择 -辽宁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1(6)

论述了发电机转子的不平衡种类、动平衡精度的选择,并阐述了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7.学位论文 胥杰 高速转子动平衡方法研究 2003

该文基于机械振动和转子动平衡理论,通过建立软支承动平衡机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平衡机系统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并讨论了支承滚轮偏心等干扰因素对平衡结果的影响规律.以影响系数法为基础,提出了两种转子动平衡方法.并进行了试验验证.具体完成工作如下:□阐述了课题的工程背景以及研究转子系统动平衡技术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讨论了动平衡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并指出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综合考虑了软支承动平衡机系统动力学参数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针对一类喷漆涡轮非对称转子,建立了精确的动平衡机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和模拟仿真.具体讨论了支承滚轮偏心等动力学系统干扰因素对平衡精度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消除方法,以期进一步提高平衡精度.□在讨论已有转子影响系数法平衡方程求解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系数法的缺陷.由于标准遗传算法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因此该文参考有关文献,编制程序实现了改进的实数遗传算法,并将其应用于平衡方程的求解.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证明了利用遗传算法求解这一问题效果非常好,且相对于其它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转子动平衡的实质是建立不平衡量和振动响应之间的复杂函数映射关系,而用人工神经网络拟合此类函数映射关系具有非常好的效果.由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在非线性函数逼近方面,具有逼近效果较好和训练速度快等优点.因此,该文通过构造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建立了求解平衡问题的神经网络模型.提出了平衡过程的具体实施方法.最后结合仿真算例对神经网络应用于转子平衡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平衡机系统上进行了动力学试验以及平衡方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平衡机系统动力学分析过程以及平衡方法是合理的,模拟仿真结果是正确的.该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转子动平衡精度和效率,丰富动平衡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重要实用价值.

8.学位论文 徐岩 多级离心泵转子动平衡在线测试系统研究 2006

近年来,随着现代旋转机械向着高速化、精密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对转子动平衡精度的要求也愈加严格,因此研制开发方便、快捷、高精度的动平衡测试系统是当前的研究重点。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虚拟仪器(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虚拟仪器对大数据量的实时处理成为可能,也使得仪器硬件成本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本文将虚拟仪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在线动平衡技术结合起来。以石油化工、能源动力等领域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多级离心泵转子为研究对象,利用图形化编程软件LabVIEW开发了多级离心泵转子动平衡在线测试系统。 本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信号采集,信号处理分析,以及动平衡计算与数据管理三部分。系统采用美国NI公司数据采集卡采集数据;利用LabVIEW提供的信号处理分析模块,实现对数字信号的频谱分析,幅值和相位的计算;利用MATLAB完成动平衡的校正计算,实现了LabVIEW和MATLAB的混合编程;利用LabVIEW提供的数据管理模块,完成平衡数据的管理。 通过动平衡机和动平衡在线测试系统分别对锅炉给水泵进行动平衡校正试验。经过试验验证比较,说明该系统设计可靠

,具有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平衡精度达到在线动平衡的技术要求。

9.期刊论文 范立民.杨跃龙.陈明.钱吉东 二重催K101烟机轴振动分析 -设备管理与维修2003(4)

对二重催K101烟机轴振动大的现象进行诊断,诊断结果为转子与定子碰摩和转子动平衡精度变差.在烟机检修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消除了因动静件碰摩和转子动平衡精度变差引起的振动问题.

10.学位论文 沈春根 高速加工工具系统动平衡及其应用基础的研究 2004

高速加工是集材料科学、工程力学、信息科学、控制理论和制造技术为一体的综合加工新技术,它与精密加工、高能束加工、柔性自动化加工一起,构成了当今机械制造中的四大先进制造技术。工具系统在高速加工机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结构特性、静动态特性、动平衡稳定性等对高速加工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动平衡技术也是目前高速机床和精密机床研究的四大技术难点之一(主轴精度、动平衡、温升冷却、热变形)。因此去研究高速加TT具系统的动平衡及其工程应用,对推广高速加工和精密加工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配套在高速机床的HSK工具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转子动平衡原理,确定工具系统动平衡类型及其相应的平衡方法,在综合分析工具系统不平衡因素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揭示工具系统不平衡量和加-FT艺系统之间的一些规律,详细探讨了工具系统动平衡精度等级的选用原则,阐述了国外高速加工工具系统先进平衡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工具系统的设计、制造和使用提供理论指导。 全文由七章组成。第一章绪论,第二章高速加工工具系统动平衡的基本原理,第三章高速加工工具系统动平衡分析,第四章高速加TT具系统动平衡对机床和加工的影响,第五章高速加'FT具系统动平衡的精度,第六章高速加工工具系统的先进平衡技术,第七章研究工作结论及其发展展望。本文研究的主要贡献有: 1.在研究刚性转子动平衡原理和挠性转子动平衡原理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区分工具系统是刚性转子还是挠性转子是实施动平衡技术的必要前提。 2.系统地分析了在HSK工具系统的设计、制造、装配、使用等一系列过程中,各种不平衡因素产生的原因,并且将各种因素分为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两种,为工具系统的设计、制造、装配和使用提供理论指导。 3.系统地分析了工具系统各种平衡方法的特点和性能,提出了正确运用工具系统各种平衡方法的途径,为工具系统的设计和合理确定工具系统动平衡工艺提供理论指导。 4.通过实验方法,初步揭示工具系统不平衡量与高速机床主轴振动和加工工件表面质量之间的一些定量关系和结论,为确定合理的高速加工切削参数和确定合理的工具一主轴系统动平衡精度等级提供依据。 5.探讨了高速加3232具系统动平衡精度等级选用的各种方法,提出了设计高速加工工具系统时,其平衡精度等级合理确定的原则。同时研究了工具系统视作挠性转子时,由不平衡量所引起的变形对平衡精度等级的影响,提出了对其原始不平衡量和平衡精度等级进行修改的计算方法。 本研究的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高速加工工具系统的设计理论和应用技术,对正确实施高速加2232具系统动平衡技术和提高高速加工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研究得到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高速加21232具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编号:2001BA205805)的资助。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xxdj200810013.aspx

下载时间:2010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