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与适应性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与适应性研究

开题报告

题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与适应性研究

姓名:张 品

职称:中学一级

专业:政治学

课题组成员:司俊峰 任志刚 司明科 张克莉 张明慧

单位:郑州电子信息中等专业学校

2009年9月27日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与适应性研究

开题报告

一、开题依据和背景情况

目前,对普通中小学生学习特点与对策的研究已广泛开展,并取得诸多研究成果,对高等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研究也被许多教育工作者所关注。但本项目——针对中职生(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下同)学习特点做专门的研究,国内还未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研究成果。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教育的春天已经到来,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也逐渐彰显出来。目前由于国内中等职业教育水平相对较低,而各行各业的发展亟需大量中等专业技术人才,所以中职教育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等职业教育的对象和以往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中等职业教育的对象是初中阶段学习成绩出类拔萃的学生,而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初中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针对这种巨大变化,老一代教育工作者感触颇多。“要办适合学生的教育,不要去找适合教育的学生”,我们必须要调整心态,适应学生的这种变化,研究如何教好管好他们,培养其成为有用之才。为此本课题不仅要从理论角度广泛深入地研究,更重要的是将研究成果在实践中推广应用,以期对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指导和促进作用。

二、文献综述

从目前搜集的资料看,我国不少中职学校也在尝试这种行动导向的教学法,各具特色,但基本处在探索与研究阶段,尚未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可供推广的模式。另外中国区域广阔,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也极不平衡,从操作层面上也很难形成全国统一的模式,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结合常熟经济发达地区的特点,区域经济社会中等职业教育现今模式下的课程教学改革,形成具有我校特色、能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以行动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技能本位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思想,回归职业教育类型的本源特征。构建技能本位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就是研究并建立一种按照工作过程顺序编制的课程体系和以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主角,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组织者、咨询者和协调者,在学习过程中师生互动,让学生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手脑结合的行动过程,掌握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从而构建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同时使自己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借鉴德国的以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的核心理念和成功经验。其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行动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与协调者,学生的培养过程是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地计划、独立地实施与独立地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综合职业能力为评价标准。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应该是生本教育理念及其方法论在职业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郑州电子信息中等专业学校,校园环境优美,现代化设施先进,有大型的图书馆和阅览室,报刊品种齐全,教学和科研条件极其优越;学校的许多都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直接的生动的第一手研究资料。我们课题组成员都战斗在教学第一线,教学过程是最好的研究过程,这使我们的研究更客观更真实更有针对性。同时我们还会利用节假日和其它业余时间进行理论学习资料整理、比较研究、分析总结,这些都有利于课题的最终完成。

课题组以一级教师2名,二级教师4名。我们整体上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显著,研究能力较强强。

三、主要研究内容

1、课题研究目的

现今中等职业学校学学生的学习数学意识不容乐观,他们对学习数学的意识都较淡漠,超过三成的学生几乎是放弃数学学习。淡漠的学习意识带来不良的学习态度与习惯。本文阐述了如何通过恰当的思想引导和心理辅导,唤醒沉睡的学习意识;如何采用恰当的教育及教学措施,使学习数学的意识逐步得到强化;如何采用动态的教学模式,调动开发中职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总之通过提高中职生的学习意识,开发主体内在潜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真正地体现学生为主体的需要,不仅是教学生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而中职生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学不得法,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数学学科的特征及中职生的实际特点进行指导。通过开设学法课先向学生介绍一些学习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但针对不同层次的中职生指导学法,不过侧重点应有所不同。此外还应进行方法训练(即实践),使之达到自动化、技巧化的程度。总之,只有让中职生懂得如何学习数学,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数学,从本质上增强他们的学习意识。

2、课题研究假设、

如果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改变学习方式,把现实生活和学习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探究性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运用和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态度,及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果教师能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使各个教学资源和信息要素和教学过程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是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

3、课题研究创新点、

1)、中职生“十差”:学习基础差、学习方法差、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差(厌学)、学习兴趣差、学习自主性差、学习自信心差、学习意志力差、学习氛围差、学习效果差。

2)、中职生“二强一高”:动手能力强、可塑性强,对新鲜事物兴趣高。

3)、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的关键是找到适当的方法与对策,核心是因材施教。

4课题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解决办法和措施

5课题研究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通过普遍观察和对主要对象的重点观察,对学生学习现状有一个初步印象。

2).调查法:在一定范围内开展调查,定性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

3).统计法: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得到绝对数和比例数。

4).分析归纳法:对调查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学生学习特点的现状。

5).讨论法:运用头脑风暴法,对归纳的总体情况进行讨论,得出一

系列对策或方法。

6).实验法:对讨论出的对策与方法进行实验。

7).总结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8).反思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并及时调整,使对策和方法更为有效合理;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总结得失。

9).文献法:查阅文献资料,借鉴前人的研究经验和成果,找到理论依据。

6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1本着自愿主动的原则,经认真筛选,在高一分别挑选了班主任工作认真、积极,具有较丰富的班级管理及业务素质的两个班为实验班,对这两个班的全体教师及学生进行了动员发动,让其明确实验研究的目的、目标,取得相关方面的积极配合。

2利用班会的时间,由业务小组带头会同两个实验班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对班上学生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并大致进行分类,由专业教师针对不同学习特点学生从各个方面提供初期指导意见。

3对实验班的同学进行学习特点与适应性调查测试,了解学生在学习特点与适应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将结果由专业老师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辅导意见,形成书面材料移送给实验班任课教师,以便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进行心理素质、学习方法上等方面的指导。

4、对实验班经上述确定的需要进行个别辅导的学生,由专人进行集中辅导跟踪进行个案研究,设立档案。同时每两周利用2节课外活动时间对实验班同学进行学习适应性指导及学习方法训练,并因人而宜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

7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特点、适应能力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心理健康的学生通常具有以下学习适应能力:良好的学习特点,较好的学习方法,明确的学习目的,较强的学习自觉性,沉着、灵活地应对考试。近年来,随着中职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中职学校生源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为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特点和适应性提出新的课题。而教学实践表明,中职生的学习特点与适应性有着紧密联系,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可行性,通过分析提出相关建议,期望能对学生学习提供指导与帮助。

8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学习特点与适应性前测、后测对比,班级总体成绩和个人成绩对比、实验过程观察总结等方法,实验效果应明显,具有相当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2、根据实验经验,总结出来一些关于中职生学习特点与适应性的有关理论,这对学生的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都应该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3、形成了论文和调查报告以及成果,有的可以参加评比。 四、拟采用的实验手段,研究工作进度计划

1).确定总体思路:先在师生中进行广泛的调研,并结合项目组成员教育教学体会,总体把握中职生学习特点,然后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分类(如文化课与专业课,文科与理科专业课)研讨,找到适应不同门类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对策,最后分别进行教学实践、总结,找出规律。

2).确定研究步骤与时间

(1)2009年6月之前,进行广泛的校内外调研,统计调查结果并进行理论分析,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2)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讨论对策与方法,分子项目设计出一系列对策、方案并进一步实验。

(3)2010年3月至4月,各子项目归纳总结实验结果,形成文字材料,集中讨论。

(4)2010年5月之前,汇总子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理论总结,形成研究报告。

五、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梁星乔编著《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9

2.齐健 等著《活动构建:创新教育的教学革新》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3.王如才著《主题体验:创新教育的德育原理》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4.(美)M·希尔曼著;陆怡如译《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

5.(美)Barbara L. McCombs James E. Pope著;伍新春等译《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5

6.Shirley R.Steinberg Joe L.Kincheloe 主编 易进译《学生作为研究者——创建有意义的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

7.(美)Claire Ellen Wdinstein Laura M.Hume著 伍新春 秦宪刚译《终身受用的学习策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6

8.(美)Linda Campbell Bruce Campbell Dee Dickinson著 霍力岩 沙莉等译《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第三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

9.L·A·巴洛赫著 曾守锤 吴华清译《合作课堂:让学生充满活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

10.(美)Susan Winebrenner著 刘颂 刘巧云译 《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侧略》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

11.裴玲编著《给心灵洗个澡全集》中国长安出版社2006.4

12.论文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在技能课教学中的尝试 吴丽文《职业教育研究》2004.3 课题组相关论文论著:

1.论文《如何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获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我的执教艺术”征文比赛二等奖李竹贤(河北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2006.11

2.论文《风雨彩虹》获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我的执教艺术”征文比赛一等奖李竹贤(河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河北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2007.9

3.论著《前厅与客房细微服务》ISBN 978-7-5032-3034-9/F.374第一副主编李竹贤 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 2007.1

4.论著《旅游饭店细微管理》ISBN 978-7-5032-3218-3 副主编李竹贤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 2007.8

5.论文 增强主体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刘炳海 《吉林教育》2007.7

6.论文 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方法初探 刘炳海《科技资讯》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