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学介绍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所电子信息特色突出,经管学科优势明显,工、理、经、管、文、法、教、艺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是浙江省与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是国防科工委共建高校中第一所信息技术类高校,学校位于浙江省杭州市。

学校先后隶属于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信息产业部等中央部委,2000年实行浙江省与信息产业部共建、以浙江省管理为主的办学管理体制,2007年成为浙江省与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共建高校。

截止至2015年9月,学校建有下沙、文一、东岳、下沙东及信息工程学院临安新校区共五个校区,占地面积2500余亩。学校拥有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设有21个学院及教学单位,有本科专业57个,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8000余人,教职员工2300余人。

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更名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5年被列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1]

截止2014年5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5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213人, 46.4% 以上教师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50%以上 。学校拥有共享(双聘)院士5 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中组部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3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工程人才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含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8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十一五"国家 863 领域专家组成员1人、总装备部科技委专业组专家1人、国家级三大奖获得者20余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9人(其中副主任委员 1 人)、拥有浙江省特级专家3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浙江省"千人计划"特聘专家11人、浙江省特聘教授 6 人、浙江省高校教学名师5人、浙江省" 151 "人才119人次,博士生导师 33 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42人,学校有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1]

截止2014年5月,学校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53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9个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拥有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资产评估硕士专业学位(MV)和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BA)授予权及同等学历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1个国防特色主干学科、2个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2个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19个浙江省重点学科、7个原信息产业部重点学科。[1]

学术性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术性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统计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统计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数学、软件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6]

国防特色主干学科(1个):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7]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中药为主,医理工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高校。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中医药研究生、获得港澳台地区招生权、免试招收香港学生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是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国家重点学科的高校,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工作基地。

浙江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3年6月,时名为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6月成立浙江中医学院,正式开展全日制本科教育,校址位于杭州市庆春街原浙江大学旧址;2000年3月整体迁至杭州市滨江高教园区办学;2006年2月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2015年9月滨江学院迁建工程(富春校区)竣工并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9月,学校占地千亩,总建筑面积逾47万平方米,设有滨文校区和富春校区。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526人(含独立学院),其中本科生11288人、硕士生1795人、博士生178人、学历留学生265人。

截至2014年,学校有教职工及医护人员4518人(含直属附属医院),其中正高职称262人;专任教师847人,其中正高职称170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浙江省特级专家1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30人、浙江省"千人计划"人选5人、卫生部和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浙江省教学名师7人、浙江省名中医37人、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有国家教学团队1支、浙江省教学团队5支。

截至2014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44个,其中浙江省"十二五"重中之重学科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5个。有3个博士后科

研流动站;博士点14个,覆盖中医、中药2个一级学科和中西医结合临床二级学科;硕士点49个,覆盖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6个一级学科和生物化工二级学科,以及自主设置的听力学、中医药卫生事业管理、中医药信息学、中药市场营销、中医药生物工程学、实验动物与比较药理和口腔修复重建医学等7个目录外硕士点;具有临床医学(中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临床医学、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截至2013年,学校有中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浙江省重点专业8个、浙江省"十二五"优势专业6个,中医学、中药学入选首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有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国家精品课程4门、浙江省精品课程22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护理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

省级重点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药物制剂、护理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生物科学、生物工程

省级优势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护理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生物工程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是教育部、商务部确定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商务部和教育部共建的重点大学。学校以经济学、管理学学科为主,法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已建设成为一所商科特色鲜明、全国一流的财经类大学。

前身是创建于1911年的杭州中等商业学堂,是近代中国最早培养商业专门人才的学校之一。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杭州商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浙江工商大学。学校先后隶属于原国家商业部和国内贸易部等中央部委,1998年从原商业部直属院校改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百余年来学校一直秉承商科办学传统。

截至2015年9月,学校现有教职工2210人,其中专任教师1719人,博士生导师71人,正高职称280人,副高职称701人,博士720余人。拥有共享(双聘)院士、浙江省特级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省“千人计划”人才、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省级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5]

截至2014年12月,学校拥有一批高层次科学研究平台: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4个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8个浙江省重点学科,6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行业创新平台,1个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示范基地”,1个浙江省统计科学研究基地,1个浙江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同时还拥有6个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6个浙江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

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会计学、工商管理、统计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工商管理、会计学

省级优势专业(11个):会计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电子商务、法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市场营销

省级重点专业(15个):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统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食品科学与工程、金融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英语、经济学、电子信息工程、电子商务、法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技术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软件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网络与通信技术实验教学中心、食品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执业技能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

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个):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拥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硕

士专业学位门类(覆盖21个招生领域);学校有1个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4个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级学科,8个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

重点学科

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1个):食品科学与工程

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级学科(4个):统计学、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法学

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8个):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行政管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英语语言文学、计算数学、计算机应用技术

学科排名

浙江工商大学在2013年浙江省教育厅综合评价中名列省属高校第3位;武汉大学邱均平榜中名列全国普通高校第46位。浙江工商大学在2013年网大版大学排行榜中名列第109位(浙江高校第二位)。浙江工商大学在各大排行榜中(武书连、网大、校友会、武汉大学邱均平、山东省教育厅),稳居全国财经类大学前7位。

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第三轮)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如下:

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学校的统计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理论经济学等一级学科列浙江省参评高校第一,平均得分列浙江省属高校第一;是浙江省属高校(除中国美术学院)唯一有一级学科实力超过浙江大学的省属高校,统计学也是全国财经类大学7个进入学科评估全国前十并且进入学科前10%的一级学科之一。[11]

浙江财经大学

浙江财经大学是一所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特色明显,办学优势突出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省属财经大学。

学校坐落在浙江省会城市杭州市,前身是创建于1974年的浙江财政银行学校,1987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浙江财经学院,原隶属于浙江省财政厅,后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主管。2006年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浙江财经大学 。

截至2015年10月,学院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25000余人(其中独立学院学生近万人),教职工143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56人,正高职称150人、副高职称317人,高级职称教师占师资总量的50%;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占师资总量的85%。学校有下沙、文华和长安3个校区,占地2300亩,总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

截至2015年10月,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43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56人,正高级职称教师150人,副高级职称教师317人,高级职称教师占师资总量的49%,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专职教师总量的50%。学校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1人,浙江省特级专家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20人(其中包括重点资助2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2人,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4人;拥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8人,省高校教学名师5人,省教坛新秀7人,省师德先进个人7人。另聘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100余人。

截至2015年10月,学校有6个省级“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8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校重点建设学科(特色支撑学科),10个校级重点学科(新兴和基础学科)。

●省级

省级“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6个):

截至2015年10月,学校建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1个省级重点专业、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5个省级精品课程、3个校级实验中心。

国家级

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财政学、会计学、经济学、金融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4个):财政学、产业经济学、基础会计、中国税制

省级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现代金融实验教学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ERP实验教学中心、信息实验教学中心、人文艺术实验教学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实验中心、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实验中心

省级重点专业(11个):行政管理、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外国语言文学、工商管理、税务、英语、财务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审计学、统计学

省级精品课程(25个):会计学、货币银行学、管理学、投资银行学、高级财务会计、西方经济学、大学英语、经济法、综合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市场营销学、审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人力资源管理、税务管理、财务管理、数据库应用基础、大学体育、公债经济学、国际经融、统计学、摄影基础、外国文学、数据库原理、管理会计

校级

校级实验中心(3个):公共基础实验中心、法律实验中心、工商管理实验中心

中国计量大学

中国计量大学(China Jiliang University),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业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是一所计量标准质量检验检疫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普通高校,2011年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中国计量大学始建于1978年,初名杭州计量学校;1983年,更名为杭州计量测试专科学校;1985年,升格更名为中国计量学院;2016年3月,更名为中国计量大学。

截至2016年4月,中国计量大学占地669.96亩,共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9亿元,纸质图书220万册;设有19个学院(部),举办1所独立学院,开设有52个本科专业;共有专任教师1257人,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6382人,独立学院本科生6148人。

截至2016年4月,中国计量大学共建有机电工程学院、计量测试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光学与电子科技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质量与安全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法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与传播学院、标准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量新学院、成人(继续)教育学院、体育军事部、工程训练中心等19个学院(部)和1个独立学院(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开设52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经济学、医药学、农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

截至2016年4月,中国计量大学共有专任教师1257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675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占92.5%;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

截至2016年4月,中国计量大学共有共享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浙江省特级专家3人、浙江省“千人计划”4人、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浙江省教学名师6人。

截至2015年4月,中国计量大学共有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1个、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学科9个、国家质检总局重点建设学科4个。

截至2016年4月,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5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4个[1]。

重点学科

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1个):仪器科学与技术

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学科(9个):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应用数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计算机应用技术、光学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食品科学、安全科学与工程、机械电子工程

国家质检总局重点建设学科(4个):仪器科学与技术、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光学工程

截至2015年4月,中国计量大学共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浙江省优势、特色专业14个,3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5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和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23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各1个;2014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产品质量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

浙江省优势专业(5个):工商管理、产品质量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具有计量、质量、标准化特色的机电类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

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质量管理学》(宋明顺)、《传感器技术》(李东升)、《大学生学习指导》(李丹青)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质量管理学》(宋明顺)、《传感器技术》(李东升)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计量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质量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食品质量安全及检测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检测与控制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网络通信实验教学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计量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生物测试实验教学中心、检测与控制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行业院校办学特色拓展与深化的路径研究及实践

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Zhejiang A & F University),简称浙农林大,位于浙江省临安市,是浙江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时称天目林学院,1966年更名为浙江林学院,2010年更名为浙江农林大学。学校是浙江省唯一的省属本科农林类高校,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林业局共建高校。

截至2015年5月,该校有东湖、衣锦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5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90余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逾2.3亿元。设有16个学院(部),62个本科专业,面向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有各类在校生3000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0000余人,研究生1200余人,留学生、农民大学生、继续教育学生9000余人。

截至2015年5月,学校共有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26人,高级职称617人。拥有共享院士6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3人、国家“千人计划”2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1人、农业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1个、浙江省特级专家1人,浙江省“千人计划”7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省政府特聘教授(钱江学者)9人、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及一、二层次培养人员33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5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高校创新团队1个,省级重点创新团队9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1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2人。

截至2016年3月,该校建有省“重中之重”学科2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3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培育)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3个,授权领域15个。

博士点

竹资源与高效利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林学)

一级硕士点

生物学、生态学、林业工程、风景园林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学、林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农林经济管理、设计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

农业硕士、工程硕士、风景园林硕士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

林木遗传育种、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林学[4]

国家林业局重点(培育)学科植物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林业经济管理学科

省“重中之重”学科

林学(一级学科)

木材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

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园艺学(一级学科)

林业经济管理(二级学科)、土壤学(二级学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动物营养与饲养科学(二级学科)

截至2015年5月,该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优势专业2个,国家卓越农林教育人才培养项目2项,省级重点专业12个,省级优势专业5个,省级新兴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23门。建有浙江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及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年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

国家级特色专业:木材科学与工程、园艺、林学、园林

国家级精品课程:森林经理学、土壤学、动物生物学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多校联动共享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与实践

省级重点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会计学、广告学、植物保护、木材科学与工程、园艺、林学、园林、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林经济管理、生物技术

省级精品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林业经济学、平面构成、植物学、花卉学、森林生态学、森林培育学、林业财务与会计、微生物学、林木遗传育种学、木材学、动物学、环境科学概论、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学、设施园艺、无机及分析化学、大学英语、园艺植物栽培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机械原理、广告学概论、数据库原理与技术等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艺术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林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植物生产实验教学中心、语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温州大学

温州大学是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办学历史可追溯到温州近代著名爱国爱乡人士黄溯初先生1933年创办的温州师范学校。1987年升格为温州师范学院。温州教育学院、温州幼儿师范学校、瑞安师范学校、平阳师范学校先后并入温州师范学院。2006年,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专科)合并组建新的温州大学。

温州大学位于浙江省南部沿海城市温州。截至2015年10月,该校占地总面积2352亩,分茶山校区和学院路校区。校舍面积114.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51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43.1万册,电子图书约162.2万册,各类中外文电子期刊和资料数据库59个。下设17个二级学院,举办有55个本科专业。校本部有全日制在校生31038人,教职工1695人,其中专任教师936人。

截至2014年3月,该校共有教职工1755人,其中专任教师106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职称教师168人、副高职称教师363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336人,硕士和博士生导师310人。有国家、省、市级各类人才工程入选者481人,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培养)计划"人选(3人)、浙江省特级专家(1人)、浙江省"千人计划"人选(12人)、"钱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浙江省教学名师(5人)、浙江省21个产业集群首席专家(3人)、浙江省突出贡献科技人才(3人)等一批高层次人才。[1]

截至2014年3月,该校有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音乐与舞蹈学),3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本科专业涵盖了文学、理学、工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

门类。有机化学与皮革化工学科为省重中之重学科,民俗学、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文艺学、应用数学、凝聚态物理、生态学、电气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等9个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生态学和汉语言文字学为市级重点学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