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有影响的环境要素叫生态因子。

生存条件:在生态因子中,决定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必不可少的外界因素 生态环境:所有的生态因子构成了生物的生态环境。 生境:特定生物体活群落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趋同进化:指生物亲缘关系较远,但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并产生了相似的外貌及其他的特征称为趋同进化。

环境:是指生物有机体或生物群体所在空间内一切事物和要素的总合。它控制和塑造着生物的全部生理过程、形态构造和地理分布。

特有种: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不同,一些珍稀、特有、庞大的对其他物种具有与生物量不成比例影响的物种,它们在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它们消失或消弱,整个生态系统就可能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样的物种称为 生物群落:是指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环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并具特定的功能的生物集合体,它是一个生态系统中具有生命的部分。

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和作用。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成分(生物群落)和非生物成分(物理环境)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形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适应:生物体能够因环境的变化形成新的遗传性状而使自己顺应环境,称为适应。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趋异进化指起源相同或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二产生不同的形态结构特征。

趋同进化 指生物亲缘关系较远,但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并产生了相似的外貌及其他的特征称为趋同进化。

耐性定律 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即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其中包括最适生存区,最适生存区生物活动处与最佳状态。 生态幅度 自然界中每种生物对各种生态因子都有不同的适应范围(耐受范围和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成为生态幅度。

险道 相似的生境彼此距离遥远, 或者被截然不同的环境包围,对大多数生物来说穿越都十分困难,穿越者不能在途中正常地度过它们的全部生活史。( 岛屿生物的分布途径) 孔道 联结地带上的生境十分有限,尤如筛子一般,只有少数能在这些生境中存在的生物,并通过它散布。

甬道 包含多种多样的生境,大多数物种都可以穿越

自然保护区 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生物种群的天然生境地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层间植物 森林中的某地植物 它们附着或攀援,在直立支柱的不同布冯 本身不构成一个层次

草甸 是一类生长在中等湿度条件下的多年生中生草本植被类型。

苔原:又称冻原 ,是寒带植被的代表,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洲北部,形成一个大致连续的地带。

生物地理学发展史

生物地理学于19世纪早期产生并迅速发展。

1.达尔文关于物种形成和生物演化的理论促进了生物地理学的发展。 2.洪堡被誉为植物地理学的创建人,华莱斯用自然选择和演化的理论,综合了动物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出了著名的“华莱斯线”。 3.孟德尔、摩尔根学派的新达尔文主义者认为,“突变”是生物种内遗传变异的基本来源,导致形成亚种和新的物种,而且生理学和细胞学的差异与自然条件有关,说明了物种形成、系统发育和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4.板块

构造、海底扩张理论的兴起和魏格纳大陆漂移说的复活,促进了生物地理学的发展。

5.麦克阿瑟和威尔逊的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说明了岛屿生物群落的平衡点与拓殖和灭绝速度的关系。 生态因子的作用

1) 综合作用

① 环境中的每一个生态因子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② 任何一种因子的变化,都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 ③ 多种生态因子形成复杂的整体,综合地对生物发生作用

2) 主导因子

① 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生态因子并非等同

② 对某些生物来说常常是一种或几种生态因子起主要作用。这种起主要作用的因子成为主导因子。

3) 阶段性作用

由于生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对生态因子的需求不同,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具有阶段性。例如:鱼类的洄游。

4) 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在某一生态因子的数量不足时,可以依靠相近生态因子的加强得以补偿,从而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

5)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① 对生物起直接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等 ② 间接作用是通过影响直接因子而间接影响生物,如地形因子中的坡向、坡度、海拔高度等。生物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遗传信息多样化;物种多样性:物种有机体的多样化;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群落、生境、生态过程的多样化。 多样性的含义

通常的生物多样性具有两个含义:丰富度和均匀度

物种丰富度:群落中物种的数目、物种数目相同,均匀度高多样性高 物种均匀度:群

落中物种的相对多度。

试简述生物群落的地域分异规律 生物的全球性地域分异规律

(一)全球生物的海陆分异规律 (二)全球生物的热力分带规律 生物的大陆和大洋的地域分异规律 (一) 生物的大陆地域分异规律

(1) 大陆生物群落的纬度的纬度地带性规律( 2) 大陆生物群落的经度地带性规律(二) 大洋生物的分异规律

(1) 生物的大洋表层自然带规律 (2) 生物的大洋底层区域规律 大陆生物的区域性地域分异规律( 一)生物群落的水平地带段性规律( 二)生物群落的地区性规律( 三)生物群落的垂直带性规律 陆地生物群落的地方性分异规律 (一)生物群落的系列性规律 (二)生物群落的组合性规律

名词解释:

1、多度:每个种在群落中个体数量的多少,它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可分为稀少少见常见多见很多。

2、优势种: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一般处于每一层中个体数量最多,并且有最大的盖度的种类

3、生态因素:在环境因子中给予生物影响的直接或间接因子,可分为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

4、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

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5、环境:生物有机体或生物群体所在空间内一切事物和要素的总合。它控制和塑造着生物的全部生理过程、形态构造和地理分布。

6、特有种: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不同,一些珍稀、特有、庞大的对其他物种具有与生物量不成比例影响的物种,它们在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它们消失或消弱,整个生态系统就可能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样的物种称为特有种。

7、生物群落: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环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并具特定的功能的生物集合体,它是一个生态系统中具有生命的部分。(指生活在某一地段上的各种生物有机体的有规律组合)

8、生态演替:在一定区域内,群落随时间而变化,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的生态过程。

9、分布区:某种生物所占据的地理空间,在此空间内该种生物能够充分的进行个体发育,并留下具有生命力的后代,是生物对外界环境特殊适应的表现形式。

10、生物地理学:是地理学与生物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研究生物的分布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

11、盖度:可分为投影盖度和基部盖度。投影盖度是指植物枝叶所覆盖地表的面积,基部盖度是指植物基部所占的面积 12、生物区系:主要包括植物区系和动物区系。广义的生物区系是指许多不同生物种的总和。狭义的生物区系是指不同的生物种在一定是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生物总体。

简答题:

1、什么是生物地理学?有哪些分支?

2、生物种是怎样命名的?植物与动物有什么区别? 3、哺乳纲动物有那些主要特征?

又分为哪些类型? 4、生态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组分间关系如何? 5、试简述世界生物群有哪些地域分异规律?

6、简述世界动物区系区和中国植物区系区各是如何划分的? 7、群落的季相变化、年际波动和演替有何区别? 8、生物群落的地域分异规律有哪几级? 9、简述生物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1)远古时代,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就注意到地球上不同种类的生物。 (2)《诗经》,对植物的分布有了比较详细的描述

(3)亚里斯多德记载了520种动物,并把动物分为有血动物和无血动物;

(4)林奈《自然系统》问世以后,生物的记载才有了科学的基础,生物学形成了很多分支学科; (5)B.B.道库恰耶夫,“自然地带性”学说被确立; (6)贝尔格,在自然地带性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景观学说; (7)现代生物地理学主要研究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10、生物种是如合命名的?生物界是怎样分类的?

命名:双名法和三名法

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

11、鸟纲动物有那些主要特征?又分为哪些类型?

特征:本纲动物的身体流线型,颈长;具角质喙,无齿;体表被羽,皮肤薄而干,缺少腺体;前肢变为翼;具气质骨和发达的龙骨突及胸肌,用肺呼吸,具气囊,为双重呼吸;心脏完全分割为4室,血液为完全双循环;恒温;体内受精,产生大型羊膜卵。类型:平胸总目,企鹅总目,突胸总目 12、简述生态系统?

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3、试简述生物群落的地域分异规律? 生物的全球性地域分异规律 (一)全球生物的海陆分异规律 (二)全球生物的热力分带规律 生物的大陆和大洋的地域分异规律

1生物的大陆地域分异规律:1大陆生物群落的纬度的纬度地带性规律2大陆生物群落

的经度地带性规律 2大洋生物的分异规律:1生物的大洋表层自然带规律2生物的大洋底层区域规律

大陆生物的区域性地域分异规律:1生物群落的水平地带段性规律2生物群落的地区性规律3生物群落的垂直带性规律 陆地生物群落的地方性分异规律:1生物群落的系列性规律2生物群落的组合性规律 14、世界动物区系区和世界植物区系区各是如何划分的?

世界陆地植物区系区 世界陆地动物区系区 泛北极植物区 古北界 旧热带植物区 新北界 新热带植物区 古热带界 澳大利亚植物区 东洋界 好望角植物区 新热带界 南极植物区 澳大利亚界 15、简述生物界的主要门类。

1.植物界(1)低等植物:原核生物、藻类植物、黏菌门、真菌门、地衣门(2)高等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2.动物界(1)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门、多孔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们、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苔藓动物门,棘皮动物门、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2)脊椎动物: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

16、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有何异同。

双子叶植物:种子常具两枚子叶,主根发达,为直根系,叶多为网状脉,无叶稍,花常为4或5基数,花粉常为三

沟孔,茎内维管束呈圆筒状排列,具有形成层,次生组织发达。

单子叶植物:种子常具1枚子叶,植物多有须根,叶常具平行脉或弧状脉,叶具鞘,花常为三基数,花粉常为单孔,

茎内维管束散生,无形成层。

论述题:

1试谈人与生物的关系。

2温带落叶阔叶林生物群落与亚热带常绿林生物群落有何异同?

3热带雨林生物群落与寒温带针叶林生物群落有何异同?

4试谈你对青藏高原生物地理分布的认识。

5温带森林与温带草原生物群落有何差异?

6亚热带常绿林生物群落有何特征?大陆东西部有何差异?

7试谈你对青海生物地理分布的认识和体会。

8温带夏绿林地带生物群与温带草原地带生物群有何异同。

9热带雨林地带生物群和寒温带针叶林地带生物群有何异同

10试谈你对青海生物地理分布的认识。

11试论述热带雨林地带生物群。

1、林奈的《自然系统》。亚力三大.洪堡是植物地理学奠基人。

2、生物环境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大环境是指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和地区环境。 3、地球环境是指大气圈中的对流层、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又称为全球环境或地理环境。

4、耐性定律:影响生物的各种生态因子都有一定的变动范围,而每种生物所能适应的范围却有一定的限度。生物不仅受生态因子最低量的限制,而且也受生态因子最高量的限制。也就是说,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即

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其中包括最适生存区,最适合区生物活动处于最佳状态。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表现为:行为上的适应、形态上的适应和生理机能上的适应。

6、生物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发展趋势,

趋同进化:又称趋同适应,指生物亲缘关系较远,但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并产生了相似的外貌及其他特征称为趋同进化。

趋异进化:又称趋异适应,指起源相同或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而产生不同的形态机构特征。

7、植物光合作用中红光、橙光主要被叶绿素吸收,对叶绿素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并有利于生成碳水化合物,蓝紫光在光合作用中也能被很好的利用,但主要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所吸收。而绿光很少被吸收利用,称为生理无效辐射。

8、有效积温法则:是指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生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

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公式为: )

-(0ttNK

式中:K——生物所需的有效积温(总热量)

N——生物发育所需的时间(天数)

t ——生物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 t ——生物生长发育最低临界温度。

9、陆生植物根据植物对水分的需求状况可分为: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 10、动物食性按食物的性质划分:①植食性动物,②肉食性动物,③腐食性动物,④寄生性动物,⑤杂食性动物。按食物种类多寡划分:①单食性动物,②寡食性动物,③广食性动物。

11、植物在动物生活中的意义:1.植物是动物的直接或间接食物,对草食性动物是直接,

而对肉食性动物是间接的关系。2.植物为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隐蔽所。

12、动物在植物生活中的意义:1.动物协助植物授粉,2.动物传播种子和果实,3.动物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4.动物影响植物群落的成分和存在状态。

13、寄生的三种形式:1.外寄生,2内寄生,3.巢寄生。

14、共生的形式:1.偏利共生,2.原始合作,3.互利共生。

15、优势种: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一般处于每一层中个体数量最多,并且有最大的盖度的种类。

16、建群中:指群落主要层中的优势种,它在个体数量上不一定多,但有最大的盖度和最大的生物量而且在形成群落的环境中起着最主要的作用。 17、什么叫层间植物? 答:依附于各种植物上,本身不能构成一个层次,如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寄生植物。 18、在裸地上,群落形成的三个步骤:侵移、定居、竞争。

19、群落变化的基本形式:季节性变化、年际变化和演替。

20、群落演替模式:原生演替、次生演替。 21、原生演替分为:旱生演替系列:裸岩——地衣群落——苔鲜群落——草本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水生演替系列:湖泊——沉水植物群落——浮水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湿生植物群落——陆地中生植物群落。

22、植物群落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①群从,②群系,③植被型。

⑴群从:是植物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⑵群系:是植物群落分类的中级单位。⑶植被型:是群落分类的高级单位。

23、热带雨林生物群的基本特征:1.动植物种类组成丰富多样,动植物科的优势现象代替了种的优势现象。2.群落的生活型组成决定群落外貌,热带雨林的生活型特征,是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外貌季节性变化不明显,动物周期性变化也不明显。3.机构,植

物的成层现象比较复杂,基本上分为乔木,灌木和草本三个层次。

24、举例说明荒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答:荒漠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的干旱地区,气候比较干燥,降水稀少,动物群以小型齿类和爬行类占优势。对于植物,有些植物,它们在干旱时保持其营养器官干枯状态而不受损害,一旦有水,它们又重新变得新鲜和有生气。有些植物扎根很深,有的还有短命速生的习性。夏眠是动物对荒漠气候的一种适应方式。荒漠动物大都善于利用洞穴或把身体埋入砂内。

25、岛屿生物群组成的基本特征:①岛屿上生物总数比大陆上少。②较大的岛屿比较小的岛屿种类多样性高。③移入的高速度和消亡的高速度是岛屿生物组成的重要特征。④温度制约和影响岛屿生物种类的多样性。⑤生物对岛屿环境适应有许多形式。25、岛屿生物群组成的基本特征:①岛屿上生物总数比大陆上少。②较大的岛屿比较小的岛屿种类多样性高。③移入的高速度和消亡的高速度是岛屿生物组成的重要特征。④温度制约和影响岛屿生物种类的多样性。⑤生物对岛屿环境适应有许多形式。

26、什么是岛屿生物地理学?

答:研究岛屿生物群落生态平衡的学科。即

岛屿上的物种数取决于岛屿的面积、年龄、生境的多样性、拓殖者进入岛屿的可能性及丰富性,以及新种拓殖速度与现存种灭绝速度的平衡。

27、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①生物种数与岛屿面积成正相关。②生物种数与岛屿距大陆或其他的生物源地的远近成负相关。③岛屿在生物种类上出现连续的种类流通,但种类数量保持大致稳定。指出栖居在岛屿上的生物种数表现出拓殖与消亡之间的对抗速度的平衡,称为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 28、分布区的制图方法:1点图法2周界法3涂斑法。海洋植物区系的三个区:北方海洋区、热带海洋区、南方海洋区。

29、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称。

30、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三个层次。

31、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它的重要的社会经济、伦理和文化价值无时不在经济、宗教、艺术、文学、兴趣爱好以及社会各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解支持方面反映出来。

3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使用价值和选择价值。使用价值又包括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直接使用价值:生物资源的直接价值在生物物种被直接用作食物、药物、能源、工业原料时体现出来。间接使用价值:指生物多样性所具有的间接地支持和保护经济活动和财产的环境调节功能,通常又称为生态功能。选择价值:即为后代人提供选择机会的价值。32、趋向进化:又称趋同适应,指生物亲缘关系较远,但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并产生了相似的外貌及其他特征称为趋同进化

33、趋异进化:又称为趋异适应,指起源相同或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而产生不同的形态结构特征。

34、欧亚大陆生物群水平分布规律性: A(东)苔原—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夏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季雨林—雨林 B(中)苔原—针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亚热带荒漠

C(西)苔原—夏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亚热带荒漠—热带疏林—稀树草原—热带草原

35、简述欧亚陆地生物群的水平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答:欧亚大陆根据生物群类型和分布特点,可分为三个主要的纬度地带系列:大陆西部

的大西洋沿岸系列:大陆东部的太平洋沿岸系列以及大陆内部的西西伯利亚—中亚—阿拉伯系列。①大陆东部太平洋沿岸系列生物由北向南的更替顺序:苔原—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夏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季雨林—雨林。夏绿阔叶林由于冬季受到盛行大陆极地气团的作用,以及沿岸又有寒流经过,气候干燥而寒冷,因此,是由较

耐寒旱的栎类等组成,且不能向内陆伸展,迅即歼灭。②大陆西岸的大西洋沿岸系列生物群由北向南更替的顺序:苔原—夏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亚热带荒漠—热带疏林—稀树草原—热带草原。大西洋暖流和盛行西风的影响使这里为海洋性气候,再加上地形的影响,这里的山脉多为东西走向,使得带有丰富水汽的气流伸入内陆。在地中海地区,由于气候冬季湿润、夏季干燥,形成了能适应干旱的常绿阔叶林。而在亚热带,由于副热带高压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燥,形成了荒漠。③大陆内部西西伯利亚—中亚—阿拉伯系列生物群由北向南更替顺序:苔原—针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亚热带荒漠。因为海洋气团难以抵达大陆内部经过长远距离运动后也成为大陆气团、气候显著大陆性、干旱少雨等因素使出现温带草原与温带荒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