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培养阅读兴趣

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在当今信息量剧增的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刻不容缓。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爱好是关键。《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每一学段的课外阅读都做了具体要求,第一学段“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40万字。”第三学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相当的比重。那么,如何来培养孩子的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一、创设氛围诱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良好的读书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老 师可以再班级中积极的创设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

1. 以讲故事诱发兴趣。

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个个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欣喜的目光,嘴角

露出甜蜜的微笑。所以每当我在班级时经常会利用自习时间或者学生写完作业以后,拿出童话书或者故事书大声有感情地读给孩子们听。久而久之孩子不但喜欢听故事,他们也尝试着自己读书。

2. 已入境诱发兴趣。

每当双休日休息或者节假日时,我号召家长带领学生

去市图书馆,任他们随意翻阅,让他们感受那浓郁的读书氛 围,从而激发阅读的兴趣。

3. 以设奖激发兴趣。

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每星期开放两次,有专人管理好做记录,并定期对阅读记录进行检查,对借阅次数多的同学 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家庭作业应该是不留书面作业,只留一些口头作业。我就利用好每天学生放学时间,让他们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看的课外书,每天读1到2个小故事,要多读,读熟练。第二天早自习,不论哪位同学来到班级都可以主动到前面来,大声读自己的故事,只要到前面读的同学都可以得到一个小粘贴,以此激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以上的途径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唤醒学生的阅读意识,引导他们开始漫步书林,引发阅读热情。

二、加强指导便能保持阅读的兴趣。

要使孩子们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短,很多的孩子都只有“三分钟热度”。因此,必须加强指导,并“授之以渔”—教给读书方法。

1. 指导学生选择读物。

阅读是一项反映个性和人格的活动,而读物的选择是个性的表现。只有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读物,他们才能深入理解读物的内容,受到读物的感染。但是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和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要注意避免放 任自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阅读读物。

鲁迅曾说过:“看书必须同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后,才能酿出蜜来。”所以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广泛的阅读文学、数

学、天文等各种通俗可读物,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

2. 阅读方法的指导。

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创设“发挥空间”。各个学段都应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当今学科事业突飞猛进,如果小学生们只会字勘句酌地读,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老师应教学生略读法,指导学生

读书先看序言、后记、目录内容提要等。任何一次课外阅读都是多种读书方法的综合运用,应略读中穿插精读,才会取得最佳效果。

阅读与记录相结合。人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阅读的读物里摘录精彩的语句语段便成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常用的阅读积累方法之一。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本摘抄本,读书是一种创造,“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书笔记应该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了什么书,在读书笔记上记下篇名、作者、出处及阅读日期,这是日后考核读量的依据。读到好文章,及时摘录好词佳句,并写上自己的感受,发现的新问题,新知识。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是阅读的收获。阅读累了,在本子上描描画画,或花草树木,或虫鱼鸟兽,给课外阅读增添无限的情趣。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灵动的思想自由的翱翔于“血海”“书山”之间,稳定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