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秋专题]课本没有,且必考的2首中秋唐诗,一定要收藏!

导语:

中秋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逢佳节也是诗人们佳作频出的时候,中秋的文化常识以及诗歌鉴赏历来颇受出题老师的喜爱,下面就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中秋节,又称八月节、拜月节,时日在农历八月十五,恰值三秋之半,故名。它不仅仅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同样在“儒家文化圈”中具有深刻的文化影响。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主要包括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

中秋节是典型的表意文化节,由月圆而引申为渴望家人团圆,由月圆而引申为思念远方亲人,所谓“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所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所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都寄托着人们强烈的情感。

中秋节时,有团圆,有欢笑,也有思念,有伤感,这让无数文人诗情大发,似乎开了“伤痕文学”之滥觞!

下面就让大家鉴赏两首著名的赏月诗歌。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点评】:李白,有“诗仙”之称,其文“翩若惊鸿,矫若游龙”,其思“纵横天地,浪漫九州”,其行“放荡不羁,洒脱自然”,“谪仙人”之名号,名副其实!这一首诗,充分体现了李白不羁的性格。不是文学家喜欢孤独,而是缺少同类。他在没有知己相伴之时,邀请明月来饮酒,加上自己的影子,一共“三人”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欢聚”——人、月、影,互相交融,难分彼此,就像多年老友,畅叙幽情。此种意境,除了诗仙,何人才能营造得出?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点评】:白居易的诗词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其语言通俗易懂,能够在平淡之中体现新奇意境,充分显示了其遣词用字手段之娴熟。他之作品在韩、日流传甚广,除了其诗词的魅力之外,主要是通俗易懂,更容易被外国人所理解和接受。如果翻阅有“日本红楼梦”之称的《源氏物语》,白氏风格的诗词俯拾皆是,由此可见一斑。本诗通篇没有一个典故,没有一个生僻词,并且连用两次“八月十五夜”,可就是没有给人累赘之感。“池畔”、“水馆”、“望乡”、“月圆”、“秋风”、“清光”,词虽浅显,意境已出,无愧“诗王”、“诗魔”之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