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丝绸之路的发展对中阿交流的影响

论丝绸之路的发展对中阿交流的影响

摘要;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在历史上,以丝绸为代表的丰饶的中华物产,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艺术民俗等等,曾经沿着这条大道通过精明的阿拉伯商人不断地流传到了中亚、西亚乃至更远的欧洲。从汉朝时期的张骞出使西域,唐朝阿拉伯使节抵达长安,中阿建交开始,直到如今,许多个世纪以来,作为中阿之间联系的关键纽带,丝绸之路发挥了重要作用,就算是一度衰败,也保留了无数重要文物古迹来证明中阿历史上的亲密交流。在新时代的契机下,中阿关系在商贸、文化、政治方面展开广泛的交流合作,巩固与发展了紧密团结的友好关系,也带动了丝绸之路的重新发展。

关键字:丝绸之路;中阿关系;纽带;巩固与发展 早在2000多年前,世界闻名的丝绸之路就把中阿两大文明联系在一起。丝路不仅是一条中阿双方互通有无的商旅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交流传播之路丝绸之路作为中阿几千年文明往来的重要桥梁,经历过盛世汉唐时的辉煌,也遭遇过明清之后的衰败,又将在这个崭新的时代获得新生。这条瑰丽的历史之路,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在未来,都一定会是中国与阿拉伯世界之间绚丽而坚韧的纽带,将中阿关系连接得更加紧密。

一、日渐频繁的商业往来促成古丝绸之路的形成 为了促进西域与长安的交流,汉武帝招募大量商人,由政府供货,前往西域各国经商。这些具有冒险精神的商人中大部分成为富商巨贾,从而吸引了更多人前往丝绸之路开始经商,极大地推动了中原与西域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为了加强对西域的控制,打击匈奴与丝绸之路上的强盗,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作为汉朝直接管辖西域的机构设立,以汉朝在西域设立官员为标志,这条东西方交流之路开始进入繁荣的时代。

东汉时期将军班超在重新建立汉朝在中亚地区的主导地位后,派甘英携带大量丝织品到达条支(今日土耳其的安条克),而当时安条克以南正是埃及和安息国争夺的国土。因而中国与埃及最早的官方沟通应该就是在这个时期。

从公元前十五世纪到公元前一世纪,历经漫长的岁月的不断努力,往来的商旅团队和后来的各国使节终于把这条纵贯世界几千年文明发展史的“丝绸之路”踩了出来。从此以后,“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无数来去匆匆的旅者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二、古代历史上丝绸之路对中阿文明交流以致世界文明的影响

(一)、唐时丝绸之路发展到最繁盛,中阿开始通过此互通使节 中国在唐代时商业发展迅速,为了重新打通这条商路,唐王朝击败突厥,控制了域各国,设立安西四镇,重修玉门关,再度开放沿途各关隘,并将丝绸之路打通至中亚。这样一来丝绸之路上新的商路支线被不断开辟,这一时期,除了大唐王朝的繁荣安定外,丝路上重要的东罗马帝国与波斯王朝也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令这条商路再度迎来了繁盛时期。

唐朝时实施开明的对外政策,鼓励中外平等交往,尊重外国人员。而且对外交往形式多样,范围广,政府与民间并行,既有人员往来,也有经济文化交流。唐时著名的法师玄奘游历西域十七年,根据他在旅行中的丰富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同时很多波斯、阿拉伯的商人也开始在中国定居,他们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都受了到应有的尊重,在唐朝的外国人,可以有自己的礼拜寺、专用墓地,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授予相应官职,甚至亡国的波斯国王和王子也得到应有的礼遇。,在唐太宗执政期间,无数的商旅使节来来往往,各色新奇的商品与文化在这里频繁交流,丝绸之路在这个时候进入历史上最繁盛的阶段。

(二)、伊斯兰教进入中国,回鹘,畏兀儿人出现,新的民族萌芽 生活在丝绸之路区域的古代西北少数民族有匈奴、乌孙,突厥、回纥、党项、塔里木盆地西域三十六国土著民族和哈萨克等民族。其中有些名族在此地区很早就建立起文明的部落或国家,如突厥汗国,回纥的回纥汗国等。但从张骞出使西域开始,在与中原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在丝绸之路的舞台上汇聚,内附,才逐渐融合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在中阿交流的历史上,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必然是件大事情,唐贞观五年(631年)即先知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半岛的那年开始,阿拉伯、波斯商人通过海路到达广州、泉州、杭州等地。来华的穆斯林带进《古兰经》等伊斯兰经典的手抄本。公元八世纪以后,中亚伊斯兰化浪潮波及到我国西北,回纥(即以后的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成为伊斯兰信仰民族;一部分通过丝绸之路移居我国西北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和中亚民族与当地民族融合,形成回、东乡、撒拉、保安族等后伊斯兰化民族。

(三)中西方文化通过阿拉伯商人开始进行频繁交流 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是有史记载的中国与欧洲直接交往之始。东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罗马皇帝遣使来中国献象牙等礼品,这些更直接增进了中国与欧洲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经济文化交流。

公元 751年怛逻斯战役中,高仙芝军为大食所败,中国战俘把造纸法带入撒马尔罕,此后造纸术又由中亚传入阿拉伯国家,穆斯林在萨马尔汗、埃及的杜姆亚特、北非建立了造纸厂。造纸术由此传入安达卢西亚(西班牙),并由西班牙传入欧洲,从而为世界文化发展

进程带来了一次革命。与此同时,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铸铁技术、井渠法传递到更远的西亚与欧洲,并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从汉朝至明代的几千年间,丝绸之路一直承担着中国与欧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重要职能。以丝绸为代表的丰饶的中华物产,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艺术民俗等等沿着这条大道先后通过精明的阿拉伯商人不断地传到了中亚、西亚乃至更远的欧洲。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丝绸之路曾是西方罗马帝国与古代中国之间唯一的商业通路。商人们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丝绸、贵重金属、玉器以及其他商品的贸易,艺人和工匠们在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启发下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外交使节通过丝绸之路寻求政治联盟和传播宗教信仰。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作用。

三、丝绸之路的衰败 丝绸之路作为西域的交通要道,经过的楼兰、且末、精绝、渠勒、于田、莎车等地曾经都有着很发达的农业。古楼兰王国以楼兰绿洲为立国根本,历经好几个世纪,曾经繁盛一时。然而在今天,曾经浩瀚的罗布泊已经干涸,古代的大片良田已只剩下满目流沙,丝绸之路上的碉堡和王国皇宫都成了深埋其下的古城废墟。西北丝绸之路的东端几乎已经荒废,西域各古国大多已不复存在,丝绸之路沿线的古文明已消失在荒漠之中,成为流沙之中见证丝路往日辉煌的遗迹。

丝绸之路沿线的环境变迁和古文明消失,无疑与气候干燥、降水减少、河流水系改道等自然因素有关;实际上,人为对土地的过度开垦,对生物资源的过度索求利用加剧了土地盐碱化和水资源的损耗,盛唐以后民族纷争不断、西域边境一代一直战火弥漫,农业遭到摧残,自然平衡被破坏。人为因素推动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产生了剧烈影响,综合起来才是这里古文明消失,丝绸之路荒废的主要原因

四、新中国建国后,丝绸之路复兴,中阿文化重新开放交流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中阿关系源远流长。一些阿拉伯国家中的共产党组织在新中国刚一诞生即开始同新中国交往,中阿间在政治、经贸以及文化教育领域频繁的合作交流。

(一)建国后中阿迅速建交,恢复双边合作交流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中阿关系源远流

长。一些阿拉伯国家中的共产党组织在新中国刚一诞生即开始同新中国交往。1949年10月,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摩洛哥共产党曾先后致函毛泽东主席,祝贺新中国的成立,并强调中国人民的斗争和胜利具有巨大的意义。

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期间先后与埃及、叙利亚、也门和沙特阿拉伯等国代表团负责人进行会晤,以万隆会议为起点,新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开始进入全新阶段。1956年5月,中国率先与埃及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埃建交是中阿关系的突破性进展,并由此掀起了从万隆会议到50年代末中国陆续和叙利亚、也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苏丹等阿拉伯国家建交的第一次高潮,由此揭开了新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关系新的一页。半个多世纪以来,中阿关系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相似的历史、共同的利益和一致的发展目标,使中阿之间一直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尤其是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及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国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阿各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走上了全面发展的道路。

(二)中阿间在政治、经贸以及文化教育领域频繁的合作交流 阿拉伯国家十分重视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和加强双方贸易往来与经济合作关系。同时阿拉伯地区具有重要战略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和独特的历史文化,这三大因素注定阿拉伯国家在现代国际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国同阿拉伯国家自古以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阿拉伯国家对中国的兴趣的日益增强,中阿友好合作关系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阿之间围绕着政治、经贸以及文化教育展开了频繁的合作交流。

(三)中阿合作论坛为中阿双方交流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 2004年1月,《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宣言》和《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行动计划》两个文件发布,中阿合作论坛正式启动。中阿合作论坛的启动是新形势下加强中阿关系的重要举措,它的宗旨在于加强中阿双边对话与合作、促进和平与发展。论坛的成立为中阿集体对话和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经过几年的实践,中阿合作论坛已形成以政治、经贸、文化合作为主,兼顾其他的合作框架,通过这种合作,给双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造福于各自的人民,并对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作出贡献。

今年5月13日至14日将在中国天津举行的中阿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以“深化全面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为主题,会议将对中阿友好关系发展和中阿合作论坛的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四)丝绸之路复兴,带来更多全新的领域与发展机遇

丝绸之路的开辟,曾经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唐的兴盛和阿拉伯帝国文化与商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它有可开发的新价值,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并被时代赋予了新的使命。丝绸之路复兴,带来更多全新的领域与发展机遇。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步伐,丝路旅游的开发,被惊醒的丝绸之路作为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地理上最接近的地域,将会成为中阿之间一座新的桥梁,继续为中阿之间的商业与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 总之,中华民族与阿拉伯民族一样,既有引以为豪的灿烂古代文明,也有近代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遭遇,更有探索适合自身发展道路的追求与实现民族复兴的憧憬。中阿合作论坛的成立与影响力不断提升、中阿人文外交的日益频繁、中阿贸易额的不断增长、阿拉伯世界“中国城”的兴起都是中阿友好的见证。新时期,中阿双方应进一步提升对方在自己全方位外交中的地位,在中华民族与阿拉伯民族之间,尤其在双方青年和民众之间重新构筑起一条理解与沟通的“丝绸之路”,共同应对新形势下双方战略合作面临的挑战

结 论 丝绸之路就像是一条绚丽而坚韧的纽带,沟通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和经济繁荣的象征,它见证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几千年来的友好关系和频繁交流,见证了无数人为了地区和平与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的努力与牺牲。

昔日,古老的丝绸之路曾把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如今,我们又面临建设新的丝绸之路的良好机遇。况且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和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加强中阿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不仅是中阿双方的共同需要,也是中阿两国人民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贡献。可以预见,在中阿双方共同努力下,双边关系一定能够不断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 司马迁,《史记·卷十三·赵世家》[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10.

[2] 武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历史规律》[R].沈阳:故宫博物院,2008.5.30.

[3] 范晔,《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01.

[4] 王溥,《唐会要·卷八十六·关市》[M].上海:中华书局,1955.06.

[5] 余太山,《“魏略·西戎传”要注》[J].北京:《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02.

[6] 范晔,《后汉书·卷四·和帝纪》[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01.

[7] 慧超,《往五天竺国传笺释》[M].上海:中华书局,2006.04.

[8] 班固,《汉书·卷九十六·西域传》[DB/OL].

[9]王铁铮,《中阿关系的演变与发展》[J].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