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课程标准下英语学业评价的调查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年总第473期

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科 教 创 新

新课程标准下英语学业评价的调查

杨国云1,2  田志雄1,3

(1.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2;  2.宁夏银川西夏区兴泾回中  宁夏银川  750021;

3.陕西神木县第四中学  陕西神木  719300)

摘 要:本文从学业评价的角度入手,调查英语课程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式,分析其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学业评价  英语教学  新课程标准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673-9795(2007)11(c)-0126-02

学业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新课程推进中的一个难点。但是新课程理念与现实情况反差太大,随着高中新课程实验2004年9月在广东、海南、山东、宁夏四省区的全面开展,近三年来英语教学中是否很好的开展了新课改呢?笔者调查英语课程学业成绩评价方式,分析其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全面地、科学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达到学业成绩水平,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依据之一。“过程性评价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对学生的动机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

[3]

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

3 调查分析与结果

3.1 调查对象、内容、工具与方法

2004年9月宁夏全省选用了人民教育出

表1

版社出版的的高中英语教材,本论文仅选择银川市展开调研。通过次调研,希望能窥视新课程改革后的变化。参加调查的是银川市的50名高中英语教师和2007届80名高三学生,访谈了该市个别教研人员;内容主要是针对学业评价方式;调查工具是自行编制的问卷(教师卷和学生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形式编制,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与抽样访谈的方

1 学业评价改革理论基础

学生评价改革要求多元化的评价,即评价指标、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的多元化改变。笔者认为多元智能理论、哈贝马斯的人类理性理论、和巴克曼(Bachman)提出的评价建议,以及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评估原则等理论是形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业评价合理性的理论基石,对建构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评价体系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2 构建新学业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学业评价的提出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进一步的要求,表明新课程改革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对象和主体多元、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英语学科性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其在评价方式上“提倡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即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他评与自评相结合,以自评为主;综合评价和单项

[1]

评价相结合,以综合评价为主。”2.1 学业评价内涵

“评价,evaluation,指事物价值的判[2]

断”。评价是从特定的目的出发,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特定的程序对已经完成或正在从事的工作(或学习)进行检测,找出反映工作(或学习)进程的质量或成果的水平的资料或数据,从而对工作(或学习)的质量或成果的水平做出合理的判断。学业评价依照一定课程目标对学生个体学习的进展和变化进行价值判断,并把判断结果反馈于教育实践以改进教学。2.2 学业评价体系

新课程背景下学业评价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基于课程模块的学业评价;二是基于学科的学业评价。每一层次中的评价都应包括过程性的评价和终结性的测验考试。模块的学业评价在于检查学生在该课程模块的学习所达到的水平;毕业水平考试在于检查学生所

126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2007年总第473期

科 教 创 新

式。

3.2 结果

3.2.1 对评价方式的了解程度

《教师问卷》中填空题1、2题做频次统计:该题答卷为10份,占问卷的20%,其它为空白卷,其中8份答卷是来自一般普通中学。这表明被试教师中约80%的教师不能达到对标准中提到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五个方面熟知的程度;对规定的应掌握的单词量和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量以及课外阅读量的标准也没有做到心中有数。正处在新旧交替的模糊时期,反而是一般普通高中的一线教师略强与重点高中的一线教师,这说明重点高中的一线教师更关注高考而非新课改。第3小题是开放式的填空题,但是空白卷仍然占82%。这说明教师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支撑,对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认识不清楚。就此访谈了个别教研员,笔者感觉到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评估缺乏主动性。

3.2.2 对常见评价方式的运用情况

表2中数据表明过程性评价形式开始以模糊的状态出现并应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在教学活动中会经常性使用,但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教育理念尚未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考试依然是以分数的方式来评判学生的学业成绩,虽然百分制分数与等级评定法、分数与描述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比较受学生们的欢迎,但评价并没有完全改变重量化的价值取向,因此,出现了学校和教师对评价理解不全面,推行不力的局面。

3.2.3 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评价的态度表3中的数据表明师生对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多纬度、立体式的语言教学模式尚未全面领会,虽然加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学习策略以及综合素养的培养、考查,但是评价并没有真正从重认知的发展转

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向重情感评价,目前只是在综合性评价中略有体现。对于语言技能的调查表明在学业成绩评价中其是占有一定比重的,听力测试和短文写作已普遍出现于各类主要的测试中,在英语教学与评价中也很受重视。但口试/答辩等口头测验形式在高中英语评价中欠缺。

3.2.4 学生对新课标评价方式的态度表4中的数据表明学生厌倦考试,不希望老师仅凭考试分数来评判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也不希望每次考试之后公布分数和排列名次。学生愿意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评价表,喜欢填问卷调查,学生不希望教师利用访谈、家长信息反馈、课堂观察记录等方式来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学期、学年的统考、高考等大规模考试倍受师生重视。平时测验只起到诊断性测试的作用,而学业水平考试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大多师生赞同进行英语口试,但有觉得英语口试的条件还不成熟。

用口试加纸笔考试的方式进行,纸笔考试重点要在开放性试题的设计和评分标准上有所突破。

(四)建立健全考试评价机制,出台与课改相适应的考试。落实学分制,建立与1-9级相配套的开放性试题题库与各种能力层次的题库,取消校内英语考试,参加社会英语等级考试。

(五)完善评价导向和激励机制。建立发展评价报告册,展示成长,记录成长,关注学生得个性发展和个体差异,全面鉴定一个阶段中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5 结语

为了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高考英语考试的方式和英语教学与评价的手段均需进一步改革,但是测试与评价的实施离不开教学过程,而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创造性活动。因此,多渠道、宽口径地实施教师职业发展计划,将是落实新课改任务的当务之急。

4 启示

(一)单纯对学生知识片面评价向对学生学业成绩全面评价发展。重视学业成绩测试的方式,恢复“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的基本功能。

(二)教学评价方法综合化。做到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相结合;评分和评语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价。加强对教师与学生的培训,提高评价者的水平;努力争取学生家长参与评价。

(三)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题型设计、内容选取、难度把握上要以课程标准相应的等级为依据,终结性评价的结果可以先以百分制的方式呈现,然后转化为等级制进行报告;过程性评价以自评为主,兼顾他评、小组评和教师评;终结性评价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课

程方案(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Z].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188.

[3] 高凌飚.普通高中新课程模块学业评价[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

[4] 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上接125页)

学习和自身发展的主体。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地点灵活多样,课堂也不仅仅局限于教室,可以任意到任何一个能够激发教学灵感的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地方。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也灵活变化,适应与学生的主动性学习需要。

生本教育认为,课堂的常规应该是讨论,课堂上的教学内容通过讨论探索的形式取得。而笔者所带的班级里,教学形式也是通过讨论探索的形式取得。通过全班学生的讨论、投票,决定了一个长期的符合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多元化的教学渠道。那就是课堂上,老师和学生轮流上讲台,每个人都有上讲台的机会,讲授的内容为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学生课外自学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课堂后,采用互助合作的协作学习形式,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由分组、自由组队学习。各个小组可以根据本组的情况,使用符合组员

实际情况的知识和信息获取形式。这些形式增强了教与学的结合度和凝聚力,教学效果非常好。

实践证明,在生本教育体系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求知主动性意识,自觉地从教材和知识源中索取知识,教师根本不用通过增加作业的方式来使学生掌握知识。这就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这一转变带来的是教学主观效应的实现,是学生对知识的更透彻地理解和更牢固地掌握。同时,生本教育体系能激励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减小学生学习心理负担的积极、欢乐的教学氛围,能有效地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05,18(5):113-115.[2] 王建坤.“以人为本”:当代教师应积极追求

的教育理念[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61-62.

[3] 兰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

科学论坛,2006,5:77.

参考文献

[1] 苏宝华,曾茂丽.重视生本教育,探索培养

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J].内蒙古师范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