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学考博简论述汇总

1、论 19 世纪 60 年代中国的社会变化(南开2007年)

2、论国粹主义思潮(南开2007年)

3、论晚清新军(南开2007年)

4、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南开2007年)

5、20 世纪 30 年代国民党的政治制度的变化(南开2007年)

6、抗战前后中国经济崩溃的原因(南开2007年)

7、论梁启超与近代新学

8、论近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9、论科举制的废除过程与意义

10、康有为变法理论与今文经学的关系

11、试论近代社会转型

12、试论国民党党政体制

13、清初官制改革

14、清初教育改革

15、论民国初年的经济

16、试论孔子在近代中国地位的变化

17、论近现代三次留学热潮

18、论中国近代史上三次政治制度的变迁

19、墨海宿管,花华圣经书房(主要是出版史方面)

20、晚清军事留学

21、中体西用论

22、论解放时期的土地改革

23、各列举5本关于社会经济史方面国内、国外著作,并分别就一本进行评价

24、试论近代农村经济的变革

25、论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经济近代化的关系

26、论科举制废除的影响

27、论述国民党军政、训政和宪政的过程

28、论近代中国关税自主的过程及影响

29、论近代工商业和农业发展的关系

30、论历史档案的史料价值

31、论张之洞与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

32、评述近二十年抗日战争研究的新进展

33、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经济变动的基本特征

34、评述南京国民政府的货币政策

35、试述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6、评道光皇帝

37、太平天国经济政策

38、举例说明重大考古成果对中国古代史研究的推动作用

39、举例说明变法运动打破旧制、社会进步的历史贡献

40、试论中国传统社会的重农抑商政策

41、论道光皇帝

42、评洋务运动中官督商办经营模式

43、试评析清末立宪运动

44、试论战国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45、试论唐朝的历史地位

46、试评乾隆皇帝

47、秦朝的历史地位

48、中国历史上的改革

49、清朝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50、圣库制度

51、评盛宣怀

52、清末兵制改革

53、西汉与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特点

54、论中国社会经济在明中后期变化

55、秦以来君主专制政治至清朝的变化

56、论近代外人在华投资

57、评戊戌政变

58、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考

59、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特征

60、西方议会制度在中国

61、评张謇

62、中国古代史研究三个最前沿的话题(08年人大)

63、汉、唐、明宦官专权与当时政治制度体制的关系以及与当时政治格局的演变

64、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反响

65、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期,请以社会生活方式变迁为例说明

66、简述孙中山的民族思想

67、第三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68、评述抗日战争第二战场

69、建国后中共对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演变

70、评述孙中山《建国方略》的撰述语境,主要内容,意义,以及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71、简要评述马士、蒋廷黻、范文澜、费正清等人的研究方法,治史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差异,并应用革命史与现代化史范式对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说明。

72、结合近几年来的学术动态,对戊戌变法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一述评

73、论述佛教传入中国后的中国化道路及其影响

74、中国近代外资银行在晚清民国的发展、影响以及与钱庄的互动关系

75、中国现代化的启动背景及其内涵

76、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间党派的民主政治思想评析

77、试用历史长时段理论分析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78、评析至少五本有关二十世纪中国史的书(包括论文)

79、试析党史研究的范式转换问题

80、当代户籍制度述评

81、近代中国专题研究述评

82、浅析近代中国城乡关系

83、近代中国农民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

84、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带来了什么重要影响

85、论述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

86、论述孙中山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演变及其历史作用

87、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涵义,它有什么特征?你对此有何看法

88、论述1904年日俄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89、论述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措施及其成效

90、论述晚清财政收支结构的变动及其原因

91、论述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复兴运动并对其评价www.

92、结合史实论述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历程及其所呈现的特点

93、评价洋务运动中李、左、曾的政治行为

94、论述北洋军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化* u" W

95、述评洋务运动的发生发展过程、主要举措和历史作用

96、试论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成因、内容、历史作用及彼此关系

97、你对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哪个问题最感兴趣?为什么?有

何研究设想?

98、你认为1840—1949年的中国近代社会与1840年以前的传统社会相比,其最深刻的变化表现在那些方面,并论述之

99、你认为最近几年来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在哪些方面有较大的创新,并举例说明之

100、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主要特征和历史影响?

101、近代中国的革命是如何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102、清末新政有哪些主要举措?你有何评价?

10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考博,

104、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带来了哪些重要影响?

105、评述1927—1937年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

106、论述主要北洋军阀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影响 107、试论汉唐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108、试述明代中后期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的重大转变 109、简述自秦至清中国君主专制政体的演变

110、中国古代城市、城市经济发展及变化

111、春秋、战国的社会变迁

112、从农业、手工业、对外贸易和货币等几个方面分析南宋经济发展状况

113、论述近代两次中日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和国际地位的影响

114、分析雅典民主政体和罗马共和政体的异同

115、论述西汉时期的诸侯王国问题。

答题要点

(1)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为巩固汉王朝的统治,分封诸侯王,在西汉初期,诸侯国有利于于西汉王朝的巩固,有利于地方的稳定和中央的集权。但随着时间的发展,诸侯王权力日益扩张,逐渐与中央抗衡,不再听中央的号令,对汉朝中央集权构成了威胁,成了西汉王朝的不稳定因素。

(2)景帝时期,采纳了晁错的“削藩”建议,开始削夺王国的一部分土地,划归中央直接管辖,吴楚等七国在公元前154年举兵叛乱,爆发了“七国之乱”,这一叛乱最终被镇压,在评定七国之乱以后免除了各诸侯王的行政权力,规定诸侯王不再治民,诸侯王势力逐渐衰落。

(3)汉武帝时期,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左官律》、《附议法》削弱了诸侯王的权力,诸侯王再也无力抗衡中央了。诸侯王国问题最终得到解决。

116、论述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中国社会性质”论战。

答题要点

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讨论,始于三十年代初,中心议题是:中国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半封建社会、本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还是其他性质的社会。

(1)潘东周、王学文等新思潮派”在分析了中国存在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三股力量的相互关系后指出,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后,刺激了中国资本主 义的生长,但封建主义仍在中国农村经济甚至整个中国经济中占据优势地位。而且,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勾结着,用一切力量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是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不是资本主义社会。

(2)任曙、严灵峰等“动力派”认为,自帝国主义入侵以来,封建经济也即自然经济已经崩溃,商品经济已经深入全国城乡各地,资本主义关系在中国占了领导地位。因此,中国已经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国社会史资本主义社会。 ”动力派“的理论受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张闻天指出,在阶级社会中,离开了剥削关系与阶级关系,就无法了解这一社会的经济性质,商品经济本身并不能决定一个社会的经济性质。帝国主义在中国虽然造成了一些资本主义的关系,也扩展了商品经济的领域。

经过讨论,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论断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117、概述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欧亚大陆三大古典文明中心的思想特征。

答题要点

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时期,欧亚大陆三大古典文明中心中国、古印度、希腊时期思想文化都呈现出繁荣昌盛的局面。

中国在当时处于春秋战国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

118、论述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历史背景、性质及影响。 答题要点

(1)历史背景:兴起于19世纪中期,是随着日本的国门洞开和改革运动兴起的。日本国内成立了各类民权组织,爱国社主张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对自由 民权运动起到很大影响。爱国公党提倡“天赋人权,人民尽皆平等。针对上述自由民权运动骤然兴起的局面,明治政府一方面进行部分政治改革,在天皇发布逐渐建 立立宪政体诏书的同时,废除左右两院,设臵元老院和大审院;另一方面,劝诱自由民权派的中心人物板垣退助再度入阁,以达到瓦解运动的目的。尽管板垣重新担 任政府参议,爱国社也因此在1875年4月解散,但在社会各阶层的推动下,自由民权运动却持续发展。

(2)性质:自由民权运动是将日本建设成自由和人权国家

的运动。但在有一段时间内,日本国内的改革运动逐渐停滞,并陷入困境,因此,他们将目光转向国外,主张日本向国外扩张势力。

(3)影响:

自由民权运动导致民权运动者和政府和人民之间产生矛盾。 日本国内的改革运动逐渐停滞,并陷入困境。于是他们把目光转向国外,主张日本向国外扩张势力。1894发甲申政变,民权运动的报刊强烈指责中国,提出必须同中国决一死战的强硬论。

119、汉代历史文献学

120、古代目录分类,及对当代古籍分类的看法

121、汉代今古文经之争的缘起及其对中国学术史的影响 122、古代相权与君权之争及其影响

123、评清末保路运动

124.从天津教案看近代中国反洋教运动

125、试述“改组派”的主要活动

126、试述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原因及意义

127、何谓文化?何谓近代文化?何谓中国近代文化史?请予以分别说明并评析

128、以“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为视角,分析中国近代学科体系的建立

129、论述中国历史条件的特点和民族关系变化

130、以一部中国通史著作为例,谈谈通史体例和通史精神 131、阐释史书体裁、形式、产生和特点

132、论述中国史学近代化因素

133、梁启超、白寿彝关于中国史学史基本理论的观点并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