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教师师爱理念研究述评

  摘 要:师爱,作为人类社会中一种特殊的爱, 是小学教育这个特殊领域里古老而永恒的话题。纵观古今,横看中外,年代可能不同、国籍可能不同、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方法也可能千差万别,各有千秋,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对学生的师爱之情。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已成为古今中外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关键词:小学教师 师爱理念   一、著名教育家的师爱理念   (一)孔子“仁者,爱人”的教育理念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仁者,爱人也”。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而“仁”的中心含义是“爱人”,所以孔子把它作为为人之道的标准。在教育学生方面,孔子更是以“仁”为主要依据,在《论语》中,孔子对弟子和时人谈到“仁”的地方就有一百零五次之多,足以证明孔子的教育思想完全是以“仁”为基础的,孔子“仁”的核心思想也是孔子爱的教育的指导思想。孔子用满腔的热情实施着他爱的教育,是师爱理念的提出者,更是伟大的实践者。   (二)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教育理念   陶行知“爱满天下”的师爱,是以爱学生为起点,又突破学校的门槛,进而去爱天下的劳动人民。陶行知在《第二年的晓庄》一文中指出,爱是一种力量,“真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 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陶行知的师爱,具体表现为他对教育对象的尊重、信任,并竭力保护他们,公正地对待他们。[1]陶行知先生更是以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名言表现了他对学生无私的、无限的爱,以至于能爱满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教育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说:爱孩子。”苏霍姆林斯基把爱作为打开儿童心灵、理解教育奥秘的钥匙,认为“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去爱护学生”。他认为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能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2]苏霍姆林斯基把“爱孩子”看作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品德,他尊重孩子,并把他整个心灵献给了孩子们,用其一生谱写了爱孩子的教育篇章。   二、当代教育工作者对师爱的阐释   (一)斯霞 ―“童心母爱”   全国第一批特级教师斯霞将自己七十多年教师生涯成功的经验概括为四个字:童心母爱。意思是说以平和、愉快、友好和鼓励的方式和孩子相处,能与孩子打成一片,并像母亲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热爱自己的学生。斯霞老师认为师爱是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教师的神圣职责。[3]斯霞时刻关心、爱护着她的学生们,一生矢志教育,默默奉献着她的爱。   (二)于漪 ―“爱”中有“严”   在教学生涯中,于漪体会到“教师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一个心眼为学生”。她认为教师要真正做到爱每一个学生,教师自己必须有仁爱之心,心地善良[4]。同时,于漪也提出爱不是姑息,不是迁就,“爱”是“严”的基础,要做到“爱”中有“严”。于漪用她的师爱不仅走进了学生的知识世界,而且走进了他们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走进了孩子们的心灵。   (三)魏书生 ―“想爱还要会爱”   魏书生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中提到“光强调教师要爱学生是不全面的,还应具体研究怎样去爱”,“想爱还要会爱,如果不会爱,原来想爱,后来也会变得不爱”[5]。他强调教师要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去,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师生之间要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和信任。魏书生在神圣的教育长跑中,始终传递着爱与奉献。   (四)李镇西 ―“爱心和童心”   李镇西认为当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随着教育实践的丰富,李镇西对“师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认为“师爱”除了要和孩子们一起玩儿之外,更要理解孩子的内心的世界,用童心去理解童心,和学生一起忧伤和快乐、激动和沉思。在李镇西看来,素质教育就是充满感情的教育,要想得到孩子的衷心爱戴,老师就一定富有人情味儿,他坚信“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6]。李镇西用他儿童般的心、用他的爱,浇灌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灵。   (五)孙云晓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   孙云晓认为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需要的一点就是要真诚地为孩子付出爱心。他认为如果教师不能用爱来对待孩子,就会被孩子敏感地认为教师对自己只是想训斥和说教,而不是真正为了他们的成长。孙云晓提出“教育的全部秘诀是爱”,并提倡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以满腔的爱心和热情来迎接那些淘气的、成绩不好的孩子,尊重孩子的不同特点,对不同的孩子进行不同的引导,用爱心对待孩子,感化孩子的心灵,“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向良性方向发展”。[7]   参考文献:   [1]徐明聪.陶行知德育思想[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141.   [2][苏]苏霍姆林斯基,赵玮等译.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44.   [3]斯霞.斯霞教育文集[M].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1985.262-263.   [4]于漪.语文教师的使命[J].全球教育展望,2008(04).   [5]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2.317.   [6]李镇西.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M].四川: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8. 23-24.   [7]孙云晓.教育的秘诀是真爱[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7.62.   作者简介:蔺晓康(1988.07-),女,河北唐山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