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党内监督体系的科学化_陈建华

政治

论党内监督体系的科学化

陈建华

摘要:党内监督体系科学化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党内监督体系科学化是党内监督结构优化、功能最大化、程序规范化、工作制度化、手段现代化的总括。改革开放以来党对党内监督体系科学化作了许多有益探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从完善党内监督的相对独立体系、合理界定党委领导班子成员的监督职权、健全党员群众参与监督的机制、构建党内监督的技术体系着手提升党内监督的科学化程度。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体系;科学化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09)01-0060-04

著标志。而党内监督就是在从严治党方针指导下党的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实践活动。它对党内错误行为是制约,对正确行为是激励,对正当权利是保障,对党的领导和党的统一是维护。党内监督体系科学化是党的工作监督有力、科学运行的保证,科学的党内监督体系能够更加有力地保障党组织和党员自觉以党规党纪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实现党内监督体系科学化既是党的先进性的表现,又

党内监督体系科学化是党成熟的重要标志。党内监督体系是我们党最基本最关键的工作运作体系,党内监督体系科学化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对于执政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党内监督体系科学化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需要。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党的基本特质。在战争年代,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原则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问题,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发展的新时期,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结合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发展实践,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不同时期,党的建设也在不断发展,党内监督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决定了党完全能够依靠自身力量去解决党内矛盾,发展与完善自己。这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

能更有效地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

第二,党内监督体系科学化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具有执政权、领导权。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处于权力的核心位置,手中都掌握着一定权力,而权力本身具有两重性,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加强监督,首先是加强党内监督,是执政党自身建设最基本的要求。党内监督体系是否完善、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监督是否有效,是否有力。党的执政地位的取得和巩固,是全体共产党人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和强化党的监督中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公正、正确地运用权力的结果。有力的监督必须有科学的监督体系作保障。我们的党内监督史就是一部监督体系创立到形成、完善到向科学化迈进的历史,根据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践和党的建设实际,不断优化党内监督体系的历史。正是由于高度重视党内监督体系科学化建设,我们党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党的执政地位才不断得到巩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加强了党内监督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党的纪律检查机构和党内监督体系也达到了相当完善的程度。如何使党内监督体系向科学化迈进,则是当今全党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一些探讨,提出个人的一些想法。

一、党内监督体系科学化的意义

J200.1

第三,党内监督体系科学化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需要。

“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

从以上理解中,我们不难看出,党内监督体系科学化作为党的建设极为重要的方面,具有独特的内容。

第一,科学的制度安排是党内监督体系科学化的基础。作为一个组织特别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其执政和领导地位、历史使命要求它是一个组织严密的党,一个高效率、高要求的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工作、没有私利的党,一个作风优良、廉洁自律的党,必须有一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规定,否则,不可能达成全党行动的一致,不可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制度安排是一项基础工程,其实质具有监督性,其功能具有制约性,其效用具有规范性。制度安排合理,是监督体系规范科学的基础。

第二,合理配置监督资源是党内监督体系科学化的核心。党内监督由许多要素构成,每一要素都是资源。党的组织、党员、制度、机制、体制、教育、廉政和监督意识等等要素或资源的优化排列组合,直接关系到党内监督体系的科学与功效。这些资源合理配置利用,将每一资源的单一功用与体系的整体功效结合起来,实现系统或体系整体功效大于系统或体系各部分单个功用之和,这也是系统科学揭示的规律性的认识③。换句话说,这是个监督机制的科学性问题。

第三,运用科学技术是党内监督体系科学化的条件。党内监督具有政治性,也具有技术性,传统监督手段尽管仍然有效,但对于复杂多变的监督形势有许多不适应,

“人为操作”有其局限

性。科学技术的规范性可以避免“人为操作”的随意性。将科学技术手段运用于监督是大趋势。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财会审计技术、影像技术已越来越多地运用于监督,规范监督程序和监督行为,为党内监督提供了诸多方便和快捷的途径。

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党内监督体系建设

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工程,反腐倡廉工作越深入,越需要科学的党内监督体系。新时期,我们党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问题上旗帜鲜明,措施有力,取得了反腐倡廉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但是,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很严峻,某些消极腐败现象呈蔓延趋势,党政机关中大案要案呈上升态势,腐败形式、手段呈多样化的状态,腐败行为也越来越隐蔽,反腐败的成本也越来越大。这一方面表明,反腐败斗争是一项更加繁重、更加长期的任务;另一方面也为我们提出了加强党内监督体系科学化建设的长期任务。这是因为,党内监督体系如果更科学,控制力就会更大,腐败现象就会更少。现在腐败现象依然严重的事实,说明我们党内监督体系仍然有缺失,科学化程度仍然有待提高。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着力加强党内监督体系建设这一基础性工作,形成更加科学的监督体系,会使我们的党内监督工作、反腐倡廉建设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党内监督体系科学化的内涵

党内监督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由监督者对被监督者进行的监督活动,它实际上是党组织为了通过正常运行来实现党的目标,规范党员及党员干部、党组织行为的一切规范的总和。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更是如此。

“党内监督

的实质是党从人民利益出发,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主要是监督党的组织和党员是否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地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是否严格地遵守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

党内监督体

系是党内监督法规制度、监督结构、监督机制、监督行为等的综合体。党内监督体系既是多因素、多层次、多途径、多系统相互作用的综合性的开放体系,又是一个相对独立、自成体系、自我调控能力强劲的科学系统。因此,党内监督体系在党的活动系统中是一个全局性、结构性、开放性、调节性、控制性的概念。党内监督体系科学化是指党内监督法规制度的健全、监督结构的合理、监督机制的科学、监督行为的协调等的总称。换句话说,党内监督体系科学化是党内监督结构优化、功能最大化、程序规范化、工作制度化、手段现代化的总括。

我们党自建党伊始就十分重视党内监督工作,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办法,在党内监督体系建设上做了很多有效的探索性工作,但也有挫折,党内监督体系建设的进程曾一度被“文化大革命”所冲断。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致力于党内监督体系及其科学化建设,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党内监督体系。

第一,党内监督的组织系统逐步形成。党的

三、改革开放以来党对党内监督体系科学化的有益探索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大力加强党内监督组织建设,一是加强了各级党的委员会建设,发挥党的各级委员会对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监督工作的领导作用;二是改革开放初期恢复党内专门监督机构即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和机关纪律检查组,发挥党的各级纪检机构对党内监督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作用;三是本世纪初根据党内工作需要建立了中央和省市党委巡视机构,发挥巡视机构对领导班子工作的检查督促作用。

第二,党内监督法规制度系统逐步健全。改革开放以来,党多次修改《党章》,完善党内根本大法,强化党内监督。在此基础上先后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中

《中国共产党党员权

进家庭活动。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党内监督意识、党员干部自律意识大大增强,党内监督主体和客体的监督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第四,党内监督机制逐步完善。长期以来,我们党致力于监督机制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突出各方监督责任,建立了党内监督的领导责任机制。主要是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主要领导亲自抓,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党员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的领导和支持系统,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二是突出监督的制约特点,形成了党内监督联动机制。主要是党内上下监督、相互监督,党的组织监督,党员群众监督,纪检机构专门监督以及党的新闻舆论监督和党外对党的监督。三是突出监督重点,健全了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我们党提出,

“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

阳光下运行。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利保障条例》等一系列条例法规,尤其是2004年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把制度建设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对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信访处理、巡视、谈话和诫勉、舆论监督、询问和质询、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等十种监督制度作出了具体规定④。在这些制度中,巡视、述职述廉等是对现有办法和经验作了系统化的归纳后上升到党内法规的层次;询问和质询、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其处理等则是借鉴了党外一些有效的监督形式,进行了大胆的创新。监督条例还凸现了各级党代会代表的监督职责,取得了在党内监督制度设计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与此同时,还完善了党内民主集中制、组织生活会制度,创造性地制定了干部任期制、工作民主评议和考核制度、举报申诉制度等。这些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基础性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大大提升了党内监督体系的科学化程度。

第三,党内监督的宣传教育力度逐步加大。

集体领导和

分工负责,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已成为党的工作规范和程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已成为全党的共识和实践。

第五,党内监督的方式不断创新。进入21世纪,党根据党内监督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党内监督的方式不断探索,适时提出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改革党内选举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建立健全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向委员会全体会议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推进党务公开,实行重大问题决策和重要干部任免票决制,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及民主监督多种实现形式。这些新的制度规定、方式方法,使党内监督方式更多样,更有创新性。

30年来,我们党十分重视党风廉政建设的宣传

教育,把宣传教育作为党内监督体系科学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来抓。一是在各级党校、各类干部学院对党员干部培训经常化、规范化,使党员干部集中时间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党内法规制度。二是每年集中一个月时间,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使党员和干部认识党内监督的大趋势、重要性和必要性。三是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开展经常性宣传教育,如在报纸杂志开专栏,制作电教片等,开展党的纪律、党风廉政教育,使党员和干部受教育。四是近年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组织专题研究,举办研讨会,大张旗鼓地开展廉政文化进课堂、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

四、提升党内监督体系科学化程度的几点思考

从以上论述可知,我们党的党内监督体系科学化已达到了一定程度。但从实践看,党内监督体系科学化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党内监督体系中,纵向体制相对独立性不强,相互监督不力,监督手段科技应用不多,党员群众参与监督

J200.1

的程度不高,监督资源的配置还有欠合理。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党内监督体系科学化程度及其运行效率。我们认为,针对这些问题,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进一步提升党内监督体系的科学化程度。

第一,完善党内监督的相对独立体系。根据有关法律,我国司法检察机关有自己独立的工作体系和领导体系,体现了司法独立性。对于党内专门监督机构来说,也应有自己独立的领导体系和组织体系。列宁最早提出要保障监督机构“最大限度的独立性”思想⑥,并创立了党内监督领导体制的“平行制”。列宁的这一思想和具体实践,对我们今天党内监督工作仍具有指导价值。党内监督的独立体系的设立和完善,有助于解决监督主体受制于监督客体的问题。具体地说,应从党规党法上规定党内监督专门机关受选举产生它的党的代表大会领导并对其负责,下一级的党内监督专门机关还应同时受上一级党内监督机关领导并对其负责,党政机关内负责党内监督的纪律检查机构直接受本地方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领导并对其负责。党内监督的纵向独立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提高党内监督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第二,合理界定党委领导班子成员的监督职权。邓小平曾经指出,对领导人最重要的监督来自于党委会本身,或者书记处本身,或者常委会本身。这一思想说明了班子成员相互监督的重要作用。现实中,班子成员相互监督的力度不够,批评与自我批评往往流于形式,班子成员监督的责任弱化。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班子成员监督职权没有硬化,监督权力结构失衡,

“一把

手”权力过大。应该明确规定包括“一把手”在内的班子成员具有同等的监督权,同时建立相互监督制约机制,整个班子成员监督不力,出了问题,追究“一把手”的监督责任,须引咎辞职;

“一把手”必

“一把手”监督不力,出了重大问

时,加大事前信息公布深度和公布面,广泛听取意见,讨论研究中规定邀请部分党委委员或党代表列席,事后如果相当多的党员群众有不同意见,常委会应该重新讨论研究,并提请全委会表决。二是在监督信息的处理中,应有党员群众参与,避免监督信息在加工整理中变味失真。三是充分发挥党代表的作用,强化党代表收集党员民意的义务和职权,并给予他们时间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党员群众选举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管理权的落实,才能增强党员群众监督的有效性。

第四,构建党内监督的技术体系。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条件改善及生活质量提高发挥了关键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党内监督体系科学化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可利用的资源。党内监督的程序、运行、数据处理都需要科技手段。当前尽管科技在党内监督中已有运用,但运用还不是很多,因此,必须加大科技应用力度,为党内监督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一是要依据系统科学的整体性原则,控制论和信息论的信息及信息反馈的控制模型规范党内监督的体系结构。二是扩大计算机在党内监督管理中的应用范围,建设党内监督管理的软件系统和数据信息库。三是进一步加大通讯技术、财会审计技术、影像技术在党内监督中的运用,规范党内监督行为。要通过充分运用科技成果,来增强党内监督体系的科技含量。

注释: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9页。

②《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载《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1998年版,第368页。

——基础、③参见[美]冯·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发展和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6页。

题,追究班子成员的监督责任,班子必须改换,将他们的监督制约责任与他们的切身利益和政治前途挂钩。

第三,健全党员群众参与监督的机制。党员群众能否发挥有效监督作用,是党内监督体系科学化程度高不高的一个重要标尺。党员群众有监督热情,党也提出了明确要求,但他们监督的途径还不是很顺畅,说明党员群众监督机制不完善,致使党员群众监督的反馈信息损耗大。鉴于这一情况,我们认为有必要建立党员群众监督直通渠道。一是各级党委常委会讨论研究重大问题

④参见《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2-13页。

⑤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

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日),

(2007年10月15

《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第1版。

⑥参见《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33页。

作者简介:陈建华,男,1958年生,湖北黄冈人,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纪检组长、研究员,湖北武汉,430077。

(责任编辑刘龙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