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41-1课程改革先进经验及做法)

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经验及做法

刘海涛

在课程改革新形势下,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就是通过不断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教师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一种教育教学改革,如果没有触动教师,没有带来教师观念的更新、教师角色的调整,方式方法的改变,这种改革很有可能是外在于学校,外在于课堂从而外在于学生的。

我谈一下半年来在教学中对课程改革的一点点认识和个人见解:

一 、新体育课程无论是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采用,都要将增进学生的健康作为体育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

二、新体育课程重视整体健康观的确立,力图通过体育与健康教学不仅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新体育课程重视将身体练习和健康教育的学习相结合。这样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意识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整体健康水平,因为仅仅靠身体练习活动是不可能承担学校教育中贯彻和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全部任务。

四、新体育课程在课程目标方面的发展和创新首先体现在课程目标体系方面:

包括课程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具体目标又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的目标以及水平五和水平六的目标(以高中为例)。其次,就课程总目标而言,新体育课程所提出的目标比较全面,强调新体育课程的健身育人功能。第三,新体育课程所提出的目标比较具体、可操作性强,不但包括课程总目标,而且在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

五个方面两个水平的目标,这样就使教师和学生的实践更具方向性和目的性,也有助于新体育课程总目标的实现。

五、新体育课程非常重视利用和开发多种课程资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人力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方面,新体育课程重视在发挥体育教师的重要作用外,还要注意发挥班主任的作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活动。此外,还要发挥有体育特长学生的骨干作用,例如请他们示范、辅导等。

2、在体育设施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方面,新体育课程强调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并重视合理布局、使用和改造学校原有的场地器材,如降低篮球架、排球网的高度,以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活动的成功感和愉快感。

3、在课程内容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方面,以丰富新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

4、在课外和校外体育课程资源的利用方面,新体育课程强调要学生积极参与诸如课前、课间的体育活动等等。

六、新体育课程在课程结构体系方面的发展和创新主要体现在:新体育课程将课程结构体系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采用了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体育课程改革的结构体系。采用按体育功能划分学习目标和内容的结构体系,即设置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及其相应的内容标准,从而更加重视发挥体育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独特功能。

七、新体育课程在体育学习评价方面的发展和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评价的内容方面,新体育课程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不但重视对体能、运动知识和技能的评价,而且重视对学习态度、

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的评价。特别是在运动技能的评价内容方面,允许学生有一定的选择权。

2、在评价的方法方面,新体育课程强调评价方法多样性,如观察、口头评价、测验、技能评定、展示、成长记录、量表评价等,提倡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

3、在评价的主体方面,新体育课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既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鼓励学生参与整个的学习过程和评价过程。

八、新体育课程在学习内容方面的发展和创新主要体现在下面:

新体育课程强调目标统领内容的选择,换言之,学习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它强调统一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所谓统一性是指课程目标和内容框架对各地各校的要求是一致的;所谓灵活性是指具体的学习内容让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这有助于教师创造性地教学,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学习,有助于课程目标更好地实现。其次,新体育课程强调学习内容的多样化,所谓学习内容的多样化就是继续保持传统体育课程中的田径、球类、体操、武术等竞技运动项目外,还鼓励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新兴运动项目引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之中。

总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不断掌握教学的艺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树立学生“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等等方面,都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如果体育教师不再靠威严、靠强制来要求学生,而是靠自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纪律性缺乏了,但教师却在不断进步,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我们也就能够灵活驾驭课堂了

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经验及做法

刘海涛

体育课程改革是当前社会极为关注的话题,传统的体育课程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指导思想,重视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能,培育学生的体格,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新体育课程强调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重视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在指导思想方面继承了传统体育课程中“增强学生体质”的指导思想,继续重视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

一、新体育课程在学习方法方面的发展和创新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新体育课程强调教师要营造活泼、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力图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提高体育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体验体育学习和活动的愉快感,有效地掌握运动知识和技能。

2、新体育课程提倡给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学习留有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给予有效的指导,但非包办学习,更不是“放羊式”教学。

3、新体育课程关注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通过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努力实现新体育课程的多方面目标,以充分体现新体育课程的多种功能和价值,特别强调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新体育课程强调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此基础上,切切实实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使每个学生体验到体育学习和活动的成功感和愉快感,树立体育学习和活动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

5、新体育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转变角色,树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思想,

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以教促学、互教互学、相互尊重,与学生一起加强对新体育课程的理解。

6、新体育课程重视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但不排斥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学会体育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运动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7、体育教师的威严不能理解成“凶狠”和“严厉”,这样的威严只能使学生怕你,远离你,甚至恨你,并造成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压抑,师生关系紧张,学生不可能有愉快的体验,学习效果也不可能提高。众所周知,只有在愉快的情境中,在舒畅的心情下,才能有好的学习效率。新体育课程强调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友好的关系,强调愉快的、积极的课堂教学气氛,就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愉快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体育的兴趣和学习效果。不能将体育课等同于军事训练课。诚然,体育课堂纪律是需要的,但我们不能以课堂纪律为借口,来“居高临下”地对待我们的学生,来强制学生进行学习。只要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而不是不参加或消极地参加,课堂组织形式可以多样化一些,课堂气氛可以轻松、活跃一些,学生可以自由一些,这就是课堂纪律。对课堂纪律的理解也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不能将教师“一言堂”、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教师脸色发青、学生脸色发白”这样的状况理解成是课堂纪律。

8、传统的体育课程提出了“全面锻炼身体,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陶冶学生情操”。新体育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学会体育学习及其评价,增强体育实践与创新能力。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

意识;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由此可见,新体育课程的课程目标继承了传统体育课程有关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等方面的课程目标。尽管这方面表述有些不同,但精神实质基本相同。

9、在教学中我们体育教师应该首先了解学生最需要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给予要求,这可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在体育课上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纪律,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但并不是说老师讲什么,学生老老实实地跟着做就可以了,我们要的是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一堂无生气的课。

俗话说:不进则退,不能沉迷于过去所取得的成绩而不思进取,更不能因循守旧,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以积极、健康的态度对待体育课程改革。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是得到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充分肯定的,几年来的部分实验地区的课程改革也已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广大体育教师主动、积极参与体育课程改革的热情前所未有地高涨,这些都是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有力保证。当然,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肯定会碰到一些的问题,遇到一些困难,这都是正常的,但不能以继承为借口,不求发展;不能因噎废食,以偏概全,否定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和取得的丰富成果;更不能以体育课程改革中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为由就要重蹈覆辙,走回头路,那将是历史的倒退。发展才是硬道理。应该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加强学习、勤于实践、善于反思,不断总结,解决体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以便促进体育课程改革健康地向前发展。 。

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经验及做法

刘海涛

随着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课堂面貌焕然一新。但是,在实施新体育课程标准时不少体育教师矫枉过正,使得体育课堂教学步入另一个误区。其实,蕴含着先进教学理念的体育新课标并不是与过去体育教学的决裂,更不是过去体育教学的对立面,更多的是对过去的继承与发展、扬弃与创新。说真的,改革不能搞所谓的“矫枉过正”,也许《中庸》中的“极高明而道中庸”,正是我们要把握的秘诀──寻求平衡,在平衡中求深化,在平衡中寻求突破。说得直白些,平衡就是不要绝对化,不要形式化;说得哲理些,课程改革要进入关系范畴的研究、把握关系的和谐。反思当前的体育新课程改革实践,确实存在着一些误区,分述如下。

一、偏激的课程理念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使人们对一直以来所从事的习以为常的体育教学工作进行审视与反思,一些过去视为宝贵经验的做法受到质疑甚至是批判。长期受到原有体育课程体系束缚的体育教师面对新课程普遍感到欢欣鼓舞。但是应该看到,不少体育教师在欢欣鼓舞地接纳体育新课程时,还只是凭着一种直觉,是基于对旧有体育课程体系、结构中限制和束缚成分太多的不满情绪的一种释放,对新体育课程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和浮于表面。所以,对体育新课程的认识,不少体育教师过于偏激。不少人将体育基础教育课程划分为“新课程”与“旧课程”,强调新课程是对旧课程的绝对否定。有的提出“旧课程观认为:课程就是知识,体育教师是知识、技术的传授者,教师是中心,学生是体育知识技术的接受者;课程就是教材,教材又是体育知识、技术的载体,因而教材是中心;课程与体育教学是相互分离的,体育教师只有

教材意识。”这些将“新课程”与“旧课程”截然分开的观念,模糊了不少体育教师的认识。事实上,体育新课程绝不是对以往课程的简单否定,而是对以往体育课程的继承与发展。体育新课程的出现是建立在对以往体育课程的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而加以改进,使之更趋完善的。体育新课程是在以往课程的基础上酝酿产生的,它不是空中楼阁。另起炉灶,和过去没有任何联系的“新课程”是没有存在的可能的。试图完全摆脱以往体育课程的“新课程”是不可能有生命力的,这样做也是徒劳的。目前的体育课程改革,恰恰表明我们对课程的研究在原有基础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以往体育课程中那些不适应时代需要的部分有了清醒的认识,进行了扬弃与创新。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体育课程分为势不两立的“新课程”与“旧课程”,不能人为地强调新课程和以往课程的“天壤之别”。

二、扭曲的师生关系

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些表述强调体育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一种辩证的统一。但是,新课标下的体育课堂却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现象:强调“讨论式”是体现学生主动探究的好形式,提倡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就贬低教师的存在价值,甚至硬性规定一堂体育课教师的讲解不得超过10分钟,体育教师必要的传授、点拨也被视作没有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过去是体育教师问学生,现在是整堂课学生问教师,课堂似乎成了为体现学生主体而进行的教师“答记者问”。纯粹的学生为主体、完全贬低教师作用,师生互动又如何能实现。要最优化地发挥教与学的基本功能,既要把以学生为主体作为实施教学的基本点,又要使体育教师为主导成为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根本保障。体育教师要教学生不知道的、

教学生体会不到的、教学生不可能想到的,也就是说在学生最需要之时最需要之处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使学生迈上一个更高的认识层次,为学生以后的发展铺设台阶、注入动力、奠定基础,由此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在体育教师引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应该是体育教师的天职。

三、虚化的教学目标

体育新课程标准设计了三维目标模式,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了体育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从体育课程标准的性质和特点出发,突出了体育课程目标的实践性,将“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也作为体育目标的组成部分;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的素质要求出发,对体育的“知识和能力”这一维度也进行了新的要求。体育课程目标的表述中描述性的、弹性的居多,刚性的较少,这为我们的体育教学留下了创造的空间。但是,具体到某一课时时我们不少体育教师对目标也实行了虚化的处理,出现了淡化双基教学、对文本进行架空的分析、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进行笼统的处理等现象。有时,为了每一堂体育课都体现三维目标,就不管是哪一课时,都加上三个方面的目标,甚至再将这三个方面的目标分解成更多的子目标,企图在一堂课实现,殊不知,目标的达成是循序渐进的,有些目标在一课时内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如此求全求大虚空地处理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是无法实现体育课程的总目标的。

总之,我们要以积极的姿态,投身体育新课程改革,但我们不能搞矫枉过正,而应该“极高明而道中庸”,把握各种关键问题的对立和统一,寻求平衡,促进发展,使体育课程改革健康地向深层次推进。

课程改革先进经验及做法

刘海涛

“健康第一”的目标提出来以后,很多学校忽视了运动素质的练习,我个人认为,在义务教育阶段,身体的运动素质必须强化,必须是规定动作,不能是自选动作。

第一是提高课程效益与教学质量。当前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还比较低,集中体现在体育辛辛苦苦教了12年,最后学生什么都没教会,身体锻炼效果也不理想。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蜻蜓点水,教学过程低级重复,学生毕业后既没有参加体育的意识也没有能力,终身体育成为空话,此外,体育在本应有优越条件进行培养的意志品质、集体性和文明行为方面也不尽如人意,因此,体育人期望通过课程改革工程来提高一下课程的效益与质量。

第二是提高课程的可行性。也就是体育课程要求与各种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更加适应的问题,过去的《体育教学大纲》一直努力想解决这个问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现在体育课程依旧面对这个问题,因为中国地区的差异比过去更大。如何让体育课程更加弹性,更加有适应性,是当前阶段体育课程要通过改善管理方式必须予以解决的。

第三是提高学生积极性。随着应试压力和各种非运动性游戏的剧增,从上世纪末开始,学生参与体育积极性不高,参与体育课积极性更低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虽然这个问题并不都是课程的问题,但通过课改可以缓解的余地还很大,因此,学校体育人也期望通过体育课程内容的更新和教学的改善能让学生更加热爱体育,更喜欢体育课,并在体育课里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四是提升体育教学条件。体育的教学条件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比较,但要求比较高,多年来,体育条件的“欠债”更多,场地、设施、器材,师资、活动经费都差得很多。因此,体育人很希望通过课程改革工程来促进条件的改善。

我认为,上述“提高教学效益与质量”、“探求更有弹性的课程

管理方式”、“大幅度提高学生的体育积极性”“全面提升体育教学条件”四个方面应是现阶段我国体育课程最有必要的初衷,也是最可能实现的目标。

第一,增加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不应是我们的初衷。《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设了200多个“内容标准”,这实际就是目标,搞得体育教师不知道应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落实,甚至连体育课都不会上了,我们过去的目标已经够多了,多得已经落实不了了,而且,不是我们的目标多了体育的效益就高了,有可能是目标多了,体育更不能凝神聚气了,效益更差了。

第二,提出许多过去没有的概念和新语言表现不应是我们的初衷。任何新的工作和新的思想,可能需要新的概念和说法来表达,但真正的进步不是新概念的提出,而是能有效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论的出现,而前一阶段的体育课改中新概念新词满天飞,许多体育教师天天在讨论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那个概念怎么理解,太多的概念和理念反而把解决真问题的工作给耽误了。

第三,提导教学的轻松化和师生关系的表面温情化不应是我们的初衷。体育课程的紧要任务是提高以运动技能和身体锻炼为核心的教学效益,是提高技能教学效果和加大锻炼的负荷,而不能将体育课教学引向松散自由、引向缺乏教育的“你好我好”,更不能引向放羊,即便是所谓的“科学放羊”也不行。

第四,弱化和模糊化对学生体育学业评价不应是我们的初衷。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强化对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的评价,我们可以让学生参与评价,更应该在评价时关注学生的品行、态度和意志等,但我们绝不可以因为这些追求而“舍本求末”,弱化了对学生技能和体能的评价,更不能用自欺欺人的所谓“无劣评价”来取消对教学双方态度与效果的监督。

第五,盲目的表面化的体育教学内容花样翻新不应是我们的初衷。体育需要新的、具有时代性和体育活力的教学内容,体育更有必要删除一些不理想的内容,体育内容资源的开发也应该提

倡,但这些都必须是在科学论证基础上进行的。而前一阶段体育课改却是大量引进非体育性游戏、引进所谓生活性内容和情境类内容,这只能使教学内容更加庞杂混乱,教学更加浮躁肤浅,过程更加蜻蜓点水,学习质量更加低下。

我认为上面的几个初衷在前一阶段课改中明显可以感受到,是今后课改要力戒和加以纠正的,我们要防止这些不正确的初中和目标干扰以后的体育课程改革。

最后,我还想清醒所有参与体育课程改革的同人要注意以下的几个“不要”:

第一,不要把外国人的课改初衷当成中国体育课改的初衷,中国有中国的改革课题,课改是要解决中国课程的紧要问题,我们要洞察世界的课程趋势,要学习他人的方法论,但不能把别人的问题错当成自己的问题,把别人的初衷错当成自己的初衷。 第二,不要把大教育的改革初衷全当作体育的初衷,体育有体育的改革课题,体育课改是要解决体育课程的问题,我们要追踪基础教育的整体趋势,要为教育的整体改革做贡献,但不能把整个教育的事情都揽在体育的身上,更不能在盲目地随从中忘记了自己的任务。

第三,不要把想象的改革初衷错当现实的初衷,我们一定要明确体育真问题,不要想当然地设立一些虚幻的改革目标。 第四,把小的改革问题当做大的改革课题,体育中有许多的问题,其层次不一样,对全局的影响度也不一样,我们不能忘记主要矛盾,要找到改革的“攻坚点”,不能捡芝麻丢西瓜。

所以,在今后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必须充分吸收前一阶段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回到体育课程问题的原点,冷静地思考解决问题各种方法和路径,不断确认改革的初衷,一步一步地坚实地迈向体育课改的既定目标。

课程改革先进经验及

刘海涛

我们的课改将来就一个目标,就是把现在的青少年毕业以后养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具有体育意识,能主动参加锻炼的成人。那么体育改革课程就给了我们一些方向。

我以为实施体育课程改革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其一,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改进、提高体育教学方法。其实不管是新兴运动项目还是传统运动项目,一名优秀的教师都可以把课上得有声有色,学生学得不亦乐乎,能够轻松自如地完成体育课程的目标。而关键还是教师是否有这样的教学技能,是否掌握了有效的教学方法。实际中,很多优秀的一线体育教师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某些运动项目或内容的教学上积累大量的教学技巧或者方式方法,如何能够把他们各自的好教法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给其他体育教师提供参考,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且为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作用。

其二,引起多方关注,改善体育课程的地位。引起社会对体育教育的关注,对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的关注,引起社会以及广大教育部门对体育教师的关注。实际上,我国很多地区的体育教学被严重忽视,体育教师地位低下,工作条件和环境恶劣,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去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如何去谈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化要求,可能很多一线教师本来就不想干呢。因此,体育课程改革应该吸引更多的人来重视体育教育,关注体育教育,支持体育教育,支持体育教师。通过课程改革切实改变体育教学的现状和地位也是至关重要的。

其三,与时俱进,补充知识,更新体育教育教学观念。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受到不同的时代背景的影响,在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很多思想观念也随之改变,因此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同样面

临着调整、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体育教师更新观念、补充相关知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实施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健康第一”不仅是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更是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绝大部分参评课,特别是优秀课,都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合理地安排课的运动负荷,力求从发展学生的身体和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意志及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竞争能力、创新意识、人际交往等方面全面体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指导思想。犹为可喜的是有些课还能把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与教学内容、组织教法及学习评价较好地结合起来。

二、突出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体育与健康标准》强调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参评课对这一点都很重视。主要表现在:比较重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运用,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和锻炼;重视组织教法的创新,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重视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的运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生动活泼和主动地进行学习的前提之一,也是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的重要因素。在很多课中可以看到,教师关心学生,以身作则,发扬教学民主,倾听学生意见;学生尊敬教师,自觉维护课堂教学秩序,在课堂讨论中畅所欲言;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洋溢着团结友爱、互帮互学、教学相长的良好气氛。

四、关注学生的运动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是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与习惯的关键,是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学习的重要条件,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有效保证。多数教师都力图根据学生活动的规律来组织教学,结合教材特点选用教法,使学生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满足。

虽然在新课改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实践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

1.在制定课的学习目标方面,有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具体,难以进行检查评价;有的学习目标没有体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原则;有的学习目标过多,把五个方面的目标都通通搬到一堂课上;在学习目标的书写表述上也不够规范。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制定学习目标方面存在的困惑。

2.对运动技能教学有所忽视。主要表现:一是,偏重选用技术含量较低的教材;二是,在运动技能教学中缺少必要的指导;三是,用于运动技能学习的时间偏少;四是,对学习质量缺乏明确的要求。

3.在运用新的学习方式时,有些教师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理解不够深,比较关注外在的形式,对其实际效果重视不够。

4.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上,对各种资源的整合重视不够,对已有资源的有效运用不够充分,有的课在资源利用上还存在一定的浪费现象。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教师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需要有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尽快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体育教师也要认清形势,牢固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认真地学习、贯彻《课程标准》,在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勇于实践,积极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课程改革先进经验及做法

刘海涛 伴随着近几年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课程标准给整个教育界带来了无限生机,提出了新的体育课程理念:全面提高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方面的综合素质,正确把握这一变化的体育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期。以下我想就体育课程的变化谈一点体会。

一、教师的变化

作为体育教师更注重自己的仪表和行为,爱岗,敬业。只有为人师表才能统领学生,取悦学生。一方面,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外还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补充新知识新技能);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地进取才能跟上现代化教育步伐,才能做一个与时俱进的学校体育工作者,成为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1、由知识技能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体育的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谛,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

2、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已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因为学生身体健康的形成,是一个主体的建构过程,不是在整齐划一的批量加工中能完成的。我们要尊重差异性,尊重多样性,尊重创造性。作为引导者,教师要具有如下一些角色行为:教师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不能对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成见。在体育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练习机会,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要尽量公开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在实施奖励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要常常了解学生意见,随时审视,随时修正。

二、教学的变化

1、课堂控制方式的变化

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往往倾向于结构式、封闭式,控制方式,强调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强调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这种控制方式是维持式的,运动技能占绝对优势,阻碍教师个人知识的发挥,几乎没有师生互动知识的产生。在体育新课程标准中,教师将更多采取非结构、开放式的控制方式,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新品质的培养。这样一种控制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挑战。新课程强调:一是改变原有单一、陈旧、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二是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三是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四是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2、课程教学经验的变化

当教师以知识技能传授为重点时候,做法是: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有组织地加以呈现,学生通过观察、练习,再现由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当教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时候,做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教师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活动,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方法和步骤。教师在课堂的位置,将不再是

固定位置—讲解、示范,而是在操场上和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感受运动的喜悦。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做一个决策者,而不是一个执行者。在这种课程环境下,教师具有创造某种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活动,表现自己的教育理念。

三、学生的变化

在了解学生掌握体育技能的基础上及新标准的指引下,做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感到自己有着极大的创新空间,要努力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变革教学方式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努力创造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氛围,使原来可能枯燥、乏味的体育课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爱上体育课

1、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创新小能手

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对象联系建立起新的过程,对于他们来说,跑、跳、投等运动技能并不陌生,而且学生会经常表现出探究的愿望

2、学生由个体学习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体育综合素质。我边教边摸索,通过实践,我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可以进行合作式学习。在合作之前,我们应先找准合作点,教会学生合作讨论问题,同进也要注意合作人数不宜过多,成为学习小主人。如在学习立定跳远时,学生只知道向前跳却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跳得轻松、跳得远,我没有着急地教授,而是鼓励他们两人一组试一试跳,想一想哪一种跳法更合适,学生先茫然地望着我,不知怎样进行,这时我请了一位同学出来,和他一起组织小组示范,在我的带动下,学生纷纷起来,并积极开动脑筋,跳的动作越做越好,有些学生甚至还评说这个跳得好,那个动作不优美,课堂上,他们的眼里、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