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州市天河区初中生物新课程实验总结

广州市天河区初中生物新课程实验总结 天河区教育局教研室 郑雪萍

新课程的实施既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深刻变革,也是进一步推动教师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契机。从2003年开始,我区《初中生物》学科全面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4年来我区致力于改变目前的生物学教育状况。特别是围绕生物课堂教学变革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为主的教研活动,努力建构适应新课程的教研内容、教研方式、教研网络,编织新课程下教研的新篇章。同时利用“天河部部落”三位一体的网络平台进行生物学科资源的建设,为区教师的生物教学提供有效的帮助。共同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我区生物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一、 基本情况

1、初中生物教师的情况及实施新课程的情况

2005年9月我担任天河区初中生物的教研员,在接手后我对初中生物教师及实施新课程的情况作了初步了了解。广州市天河区共有中学46间,其中公立学校15间,共有初中生物教师约48人,初中生物教师队伍相对比较稳定,绝大部分教师素质比较高,教学经验丰富。每间学校都有足够的专职的生物教师,这对实施生物新课程改革提供有力的保障。初中生物新课程的实施才是第2年。很多老师对于新课程的把握还够多,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正在不断的探索中,从老师们反映看存在这样几个问题和困惑:

(1)初一课程内容多,课时不够,一般没有设臵3节课。

(2)新课程内容编排和旧版教材相差很远,给教师造成一定的难度。

(3)在实施过程中,生源差异大,探究的活动很难实施。

(4)探究活动的材料有些无法找到,影响学生的探究。

(5)实验设施、仪器难以配套,探究活动难以进行。

(6)教师新旧观念的冲击。教法、学法等的转变。

根据老师们对新课程提出的困难,我们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教研活动让老师们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新课程的实施为大家了新的挑战和反思过去的教学,努力寻找适合新课程的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实现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的目标。

2、加强新课程培训,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1)积极参加通识培训,对新课程形成共识。初中《生物学》课改全面启动以后,组织全区教师参加市、区的新课程通识培训,了解基础教育改革的指导纲要、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意义、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等,使大家的思想得到统一,更新观念,对新课程有了全面和初步的认识。

(2)注重教材、教法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初中生物新课程教材与旧教材的编写有很大的不同。新课程改变了以往以科学为中心的构建课程体系的思路,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改变了沿用多年的动物学、植物学、人体生理卫生这样的课程体系。为了促使教师教学理念的真正转变,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策略,用好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我区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人民教育出版社专家、编写初中生物教材的专家朱正威教授的教材教法培训,提高教师对新教材、新教法的理解,并要求教师积极运用到实践中。

(3)落实单元教材分析,抓小处的培训,提高培训实效性

组织骨干教师进行教材分析并向全区教师进行培训,从小处着手,通过单元教材分析培训,让教师把新课程理念和教学结合起来,不至于听完理论后不能指导自己具体的教学,这样才能够把新课程落实到实处。这样的培训才是更有效的。

除此之外还组织教师参加实验技能培训、如何开放式考查活动等专题培训提高教师全方位的能力,从而能够完成新课改的任务。

二、主要工作和成绩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构教研网络“主页”,保障新课程实验的实施

(1)建立三级教研网络,促进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 以教研员为引领,成立初中生物核心组,组建了中心组,通过创设良好的

流平台,

水平的发展。

实验做好,心组和中心组的,核心组一般由3—5人组成,是教研员的左右手,与教研员共同策划区的教研工作,每个核心组成员带领5-6个中心组开展具体的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专题研讨、课例观摩等等。初中生物中心组成员共有15人,成员都是生物学科中的骨干教师,她们不但是学校的人才,更是区的财富,建立起中心组这个团队,对开展区的教研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建构教研活动“主页”,推进课堂教学的变革

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主战场,改革是否有成效要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成败看教师,教师的发展是顺利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关键。为此我区紧紧围绕着课堂教学,抓生物课堂的变革和教师专业发展两个方面,开展课前、课中、课后的研究。采用传统教研和网络教研相结合,教研和科研相结合,集中研讨和分散研讨形式相结合,扶持薄弱和把握全局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教研员、骨干教师深入到基层与一线教师交流、对话、研讨,共同促进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变革。

(1)抓课前的集体备课,促使传统备课的变革

改变单一备课模式,形成教师跨区域合作集体备课的有效模式,并顺应时代的发展,利用网络拓展集体备课的空间,有效促进教师的交流和优秀教师资源

的整合。我区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一是把所有中学分成几个片组,每个片组负责一个章节的备课内容,先由个人进行备课,每人备一节,然后在学校科组内进行交流形成整章的教学设计,然后固定时间片组的老师集中研讨最后形成一个比较优秀的备课集上传到“天河部落”供老师们参考和使用。二是充分发挥中心组骨干教师的作用,每个中心组成员对一章书进行精备,然后上传天河部落,让一线的教师提出修改建议,共同完善教学设计。三是利用“天河部落”在网上进行集备,集备的内容与教师教学是同步的,每次网上集备有主持人和主讲人,主讲人要提前把教学设计电邮给教研员,教研员再把教学设计进行上传到天河部落集体备课研讨区,一线教师就在网上跟贴,提出修改的建议。最后由主持人撰写修改后的教学设计上传天河部落供老师参考。四是对教材中出现的比较新的栏目如:观察与思考、探究实验等进行专题集备,使教师对这样的课有了共同的认识,同时提供范例给大家参考。多样的备课样例、教学案例及不同课型的教学设计给教师提供了众多的参考资料,对教师用新教育指导教学有较强的作用。也做到了区内优秀资源的共享。

(2)集中组织课例研讨活动,加强教学上的研讨和交流。

集体备课以后,教学设计的质量如何,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去检验。另外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他们对新课程的了解也不多,所以他们关注新课程的各个领域的教学目标如何落实,教材怎样分析,新的教学方式怎样体现,探究活动如何组织。老师们需要的是课例,需要观摩。为此在区级教研中,课例研讨以新课程改革任务驱动,以问题为中心:如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师的角色,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学的方式等开展研讨活动。

①围绕主题组织研讨课。两年来我主要围绕以下主题开展研讨课活动:一是探究性教学在生物课堂中的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倡导探究性学习,一直以来传统的教学方式里的机械授课方式: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根深蒂固,为了让老师对探究性教学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和如何去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围绕探究性教学,共同探讨在课堂中如何进行探究性教学,选择一些课如《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实验。我区的骨干教师潘老师对传统的实验课进行了创新和改革,在传统教学中比较注重实验课的操作过程(按照老师的步骤进行实验),然后得出结论就行了。而在新课程中,要求学生能设计实验方案,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表达,并修正自己的实验结果。潘老师非常注重探究活动中的表达与交

流的环节,所以利用1、2节课的时间给学生提供一个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把所探究的问题、方案、实验材料、实验结果、结论、实验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个人体会等与大家一齐来分享。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实验后有充分的时间来进行交流、反思、总结,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潘老师的这节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老师们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同时也为老师们提供了可参考的范例。二是围绕教材里关于“观察与思考”如何上好,进行研讨,探讨出适合初中生的教学处理方法,我并把这些处理方法写成了教研综述上传到天河部落。

②围绕同一课的知识点,进行一课两讲。通过一课两讲展现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对新教材的不同理解和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去解决知识点的效果。提供更多的教学案例供大家参考如初一下册的《免疫和计划免疫》本课的概念多,比较枯燥,如何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和解决这么多得概念呢?一直是教师想解决的问题。为此我让两位教师同时上这个课,给老师观摩。课后教师集中研讨时非常赞同这种一课两讲的方式,他们说从中学习到很多,同时他们也意识到集体备课的重要性。

(3)友情链接,加强教师与其他区教师的学习与交流。

一个教研组的能力、智慧是有限的,基于地域、学校条件、教学特色等因素的考虑。加强与各区的交流是非常必要的,拓展老师的视野和思维空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本学期区组织初一、初二的老师到海珠区南武中学和海珠中学听课。了解其他区在实行生物课程改革的情况,课堂教学的变化。通过与其他区老师的交流,激发老师们更多的灵感和智慧。老师们虽然只听了两节课,但给他们的收获却不少,并马上把学到的教学方法运用在自己的教学中。而且老师们把教学资源如上课的课件拷回来放在天河部落的“初中生物资源”里让大家共享。

(4)利用“天河部落”,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开辟教研新途径

“天河部落”的开通,为开辟教研新思路提供了新的途径,这就是网络教研,网络教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灵活方便,是网络时代赋予教研更广阔的空间。网络教研推动了生物资源的优化和应用,改变了教师的学习和教学方式,发展了教师的生物教学,提升了生物教师的专业水平。

①专题交流,解决教学难题,促进教研的深入

新课程的实施,在实践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那么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教研,进行交流研讨。这样既方便、快捷,又能挖掘一线教师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集集体的智慧,比传统的教研由一位或两位主讲要更好,互动性更强,收获会更大,就象现在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对学生不要单向传播,要倡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同样我们通过网络教研,达到教师与教师的互动。我区每月每个学科都会进行一次网络教研,由中心组教师主持和主讲,从05年开始,网络教研研讨的主题有1、关注普通班的生物教学,如何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2、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3、如何开展初中生物开放性考查评比活动;4、如何进行有效复习等专题研讨。老师们在网上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各抒己见,有很多的碰撞和火花。

②观课议课,延续研究,深入交流

传统的观课和议课受到时间短、交互面小、教师不敢面对面点出缺点、研讨不深入的局限,我们小科学尝试着把观课后在网上进行议课。听完课后,把教师有关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思路放到网上,要求教师在“天河部落”里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在博克上可以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同时不受时间的限制,没有听课的教师也可以通过网上阅读执教者的教学设计和教师们的回复,了解各自的观点,参与研讨。哪怕是没有参与讨论通过阅读教学设计和回复也能从中学到很多的东西。扩大了观摩课的影响,指导的面也更加广泛了。当然这样的网上议课在刚开始阶段教师没有形成这种习惯,听完课回去以后就忘记了,或者产生惰性不愿意把要说的话变成文字写出来。随着这种新型教研方式的深入开展,教师们也会逐渐参与到其中来。

③网络集备,发挥集体智慧,使教研与教学同步

传统的集体备课,因受到时间、空间、规模、及时性差、互动窄等因素的限制,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网络集备,弥补了传统集备的不足。两者互相取长补短,将取得更好的效果。前面的已有介绍这里就不再重复。

(4)鼓励教师撰写教学反思,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反思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经验+反思+学习=成长,在这个公式里反思是关键,正如叶澜教授说的: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基于知识点的反思”是我室开展的项目研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同时也是针对在课堂中应该教给学生哪些最基础的知识(核心知识) ,如何去落实这些知识点的教学,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效果如何等而开展的课后反思。基于知识点的教学反思正好给新课程实施以来在学科(特别是小学科学)中出现的“过程热热闹闹,脑袋空空荡荡”的现象带来重新的冲击和思考。在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彼此渗透、融合、统一于学生发展之中的。现今教学过程中注重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却忽略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知识与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载体,没有了这个“载体”一切教学目标都是空谈,因此基于知识点的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对教学中如何去把握基础知识点、知识如何落实、效果如何(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情况如何)、采用哪些策略、组织哪些活动去实现等方面的反思。这与我们平时所说的课堂教学反思有所不同。我的做法如下:

①举办如何撰写教学反思的专题讲座,发动教师积极撰写教学反思。反思不简单对教学过程的回顾,教师往往对教学过程一些不是核心问题进行反思,主要是对管理和教学形式进行反思,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内容——知识点、目标是否达到的反思。为此我对教师进行了一次“如何撰写教学反思的培训”。并鼓励老师们课后多写教学反思,不一定要长篇大论,但是要有的放矢,要突出反思的重点,坚持写,多学,这样才能不断促进自己的教学水平。

②发挥中心组的骨干作用,撰写个人反思。中心组的教师在教学研究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许多教师来说撰写教学反思就是非常大的负担,平时他们的教学反思是非常形式的一、二句话:这节课效果不错,学生积极性较高等,如今要他们针对教学中的问题去反思,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尝试在中心组老师中开始,鼓励所有教师参与。这个学期以来。现共收集了30篇教学反思,基于知识点的教学反思有16篇(其中有12篇是涉及到非知识点的教学反思,就是很多反思教师是全面反思,没有突出重点的反思),我选取比较好的教学反思放到天河部落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③利用“天河部落”交流平台,进行反思交流。针对有些课比较难上,老师不容易把握,我利用天河部落每月一次的网路教研开展集体反思交流的活动。这些网路教研的反思交流都有主题、有主持人,有主讲的老师。如老师们提出七年级上册《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这一章书比较抽象、概念多、专业术语

多,难上。为此我组织了老师在网上进行交流。针对不同的知识点教师也非常积极发表自己的反思。

④及时组织研讨课后的听课反思交流。听课后进行的交流,其实也是一种反思,在听别人的课时,教师就会把别人上课和自己上课进行比较做出自己的反思,因此研讨课后的评课交流是很好的反思活动。通过共同的交流,激发教师的思维,抓住课的闪光点,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发展。如上面提到的课我除了及时交流外,还放在天河部落进行网络交流,使老师有行文的印象,而不至于听完就算了。

3、依托网络整合课改资源,构建资源共享“主页”,拓宽新课程资源

从05年起区各学科以课题的形式开展学科资源建设,生物学科资源建设由陈献雄、李轩老师牵头,带领年轻充满朝气的课题组成员,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作用,共同构建了初中生物资源。引导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化的课程资源,尤其是 “天河部落”上的优秀课程资源。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吸引了天河及其他地方千千万万的老师访问,截止2006年1月5日零点,日志数为618篇,网站访问量达200382人次,且每天以数百甚至上千人次增长。老师们都从学科资源中找到自己想要得资源,促使老师能更好地搞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更快地促进教师的成长。优秀的教学资源达到了资源共享,共同促进生物学科教研的开展。

4、组织初中生物开放性考查评比活动,构建评价“主页”,探究多元化评价方式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指导纲要》提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了突出这一点,广州市自实施新课程以来在初中生物开展开放式考查活动,旨在改变传统单一的考试形式,顺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潮流,突出学生的过程性表现。结合期末终结性评价,把开放性评价作为终结性评价的一部份(占20%的分数)调动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开放性考查的内容包括了模型制作、电脑制作、探究实验报告、调查报告、评价小论文等内容。这些内容能使学生动手动脑,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我区已经举办了3届的开放式考查活动,我们的做法是在开学初让老师做好实施的计划,然后收集作品,再在区举行初评,评选的方式是由中心组教师和全体教师投票产生优秀的作品。并把作品展出供老师们参观、学习。把优秀作品拍成片放到天河部落展示,供大

家交流提出自己的建议。这种评价方式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5、扶持薄弱学校,构建和谐“主页”,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我区为了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全面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要求教研元确立扶持对象,点对点进行扶持和帮助。确立学校以后,每学期至少到学校三次。教研员要了解学校生物教师师资情况和学生情况,针对学校、师资和学生的状况共同制定对策。教研员与教师一起备课,听课、评课共同探索提高学生生物成绩的办法,针对的学生现状,每个班是平行班,建议老师采用学案、分层的教学的方法及采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竞赛等办法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同时还组织中心组教师一起去观课议课,共同出谋划策,效果如何不是一朝一夕能得出来,正在积极地探索中。

6、新课程改革的成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我区《生物学》课程改革从各方面反映出新课程改革带来的一些可喜的变化:

(1)教师角色和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师由原来教学的主体和控制者转变为指导者、服务者、参与者、帮助者和组织者的角色。教学方式由传统的一言堂,填鸭式教学转向传统有意义教学与探究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更多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课堂呈现出新的面貌。

(2)教师突破了以学科为中心的思想。在课堂中,教师更多地体现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多满足学生的需求,而不是为了教知识而教,更多地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这正是新课程要求的关注学生,关注STS 教育。

(3)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课改的重点之一,也是最难突破的,一直以来学生习惯了被动学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为此通过不断的探索和不断强化,经过多年的努力,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一定的转变,趋向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

(4)评价方式的突破。改变了一张卷子评价学生的学习,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全面评价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

三、实验存在问题及今后工作的方向

回顾四年来的新课程改革之路,有了初步的成效,也存在一些问题。

1、 教师的教学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

2、 课堂教学虽然有一定的改变,但也需要进一步去加强教学的有效性。

3、 探究性学习如何进一步加强。

4、 学生对新教材中的植物部分比较不感兴趣,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呢?

5、 实验器材不充足,限制了探究实验的开展。

6、 学校领导不够重视,打击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针对以上问题,下一步将进行一下教研工作:继续开展集体备课、网络教研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走出去,与其他地区的教师进行交流,学习好的实践经验。开展课题研究以科研促教研,使生物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到底,任务是艰巨的,但我相信,只要有信心,一定能够做到最好。

2007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