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浅谈中药现代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第27卷第10期

2007年12月绍兴文理学院学报JOURNALOFSHAOXINGUNIVERSnYV01.27No.10Dee.2007

浅谈中药现代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任天颖1郑大恒2

(1.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浙江绍兴312000;2.绍兴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摘要:中药现代化是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的必由之路.目前国内关于中药现代化的研究已取得较大成就,并得到国内外的广泛认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弱点,有待解决.文章主要从药材来源,中药的炮制,化学成分,制剂工艺,质量标准,药理和毒理以及临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药现代化;中药发展现状;中药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1t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93X(2007)10—0063—05

中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千百年医疗实践的结晶,也是世界优秀文化的精华.我国中药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研发能力,在中药材、中药饮片和剂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我国加入WTO,医药市场的日趋国际化,使我国中药产业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机遇和挑战并存,因此,充分了解我国中药现代化的发展现状,并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大力发展中药产业,才能使现代化的中药产业成为一件功在民族,利在国家,造福人类,继往开来的伟大事业.

1实行中药资源普查和宏观调控,规范药材来源,实现中药的现代化

中药材主要来源于动植物和矿物.我国现有中药资源种类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类11146种,药用动物类1581种,药用矿物类80种,总储藏量也非常可观【l】.然而近年来,我国中药材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贵重药材、道地药材越来越少,大量伪劣药材充斥市场.药材生产中存在种质不清、退化、种植加工粗放、药材内在质量差异过大等问题,使我国中药材在国际市场上失去竞争力.如国际市场的人参有90%来自韩国,高丽参的价格是我国人参价格的10倍左右【2】.因此,加强对中药材种植、采制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是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实现中药材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为了保证提供高质量、稳定可控的中药原料,我们要从源头抓起,科学选择生产基地,合理规划药材种植,积极实施药材生产管理规范(GAP),对药材的生产从种植、环境、栽培方法、田问管理、采收加工、储存等方面进行控制,保证生产出质量均一的优质药材【3】.生产企业对中药材进行质量监控,除了常规检查外,应逐步过渡到有效成分的定量检测.对炮制后的中药材实施质量监控,除了应用形、色、气、味等感观方法外,应使用现代测试方法从净度、水分、灰分、有效成分、有毒成分、浸出物、生物测定等几方面进行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在加强中药资源的研究、保护的同时,我们可采取定点生产、建立规范化的中药材生产基地(4].目前,我国许多大型中药企业已拥有了自己的药材基地,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另外,我们应不断地进行药用动植物养殖、栽培和引种研究,将无性繁殖技术、遗传育种技术、植物生长调节技术等广泛地应用于中药材的生产中.如安徽阜阳白云山中药厂板蓝根栽培基地,广州香雪制药厂石牌藿香的引种等就是极好的先例.我们在有计划地开发利用天然药物资源的同时,有组织地开展中药材的人工种植,对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品种进行有效的迁地保护【5J,开展人工种植、养殖和人工替代品研究,保留尽可能多的遗传多样性.在引种之前,筛选出最有用的遗传资源,以便在消耗同等数量物资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产品.【6’n8】这样一来,我们不仅保证了中药材质量和来源,而且保护了天然的药材资源,改善了生态环境.

与此同时,国家应适当加强对于中药材资源开发的宏观指导,建立资源普查工作系统,建立基本中药+收稿日期:2007—09—19

作者简介:1.任天颖(1985一),女,汉,浙江嵊州人,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04级学生.2.郑大恒(1976一),女,汉,吉林省四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微生物学、中药学.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第27卷

材目录,合理利用、开发资源.发挥行业协会协调作用,配合政府在布局、种植、药材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一些实际的工作.在进行中药资源普查、开发中药的同时,注意资源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保障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炮制理论研究,提升炮制工艺,统一标准,实现中药的现代化

中药的炮制加工是中医药宝库的精华和魅力部分,经过千年锤炼,形成了有别于其他药物的理论,炮制加工后的中药饮片对增强处方药效、减轻毒副作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至今我们对传统的中药炮制理论仍缺乏系统、科学的研究,更不能有效地做到升华和提升.为此,我们应尽快建立一批专业队伍,进一步加强炮制理论的研究,系统地归纳总结前人留下的理论,并采用现代技术完善和发展这些理论,便于现代化研究和实践,努力实现中药炮制的现代化.

在我国,传统的炮制完全手工操作,全凭经验掌握,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同时存在粉尘污染问题.现在随着机械制造技术的进步,已采用机械操作,主要有药材筛选时应用振荡式筛药机和小型电动筛药机,饮片切制时应用剁刀式切药机和旋转式切药机,饮片炒制时应用滚筒式炒药机和中药微机程控炒药机等‘引.将来,我们可以再研制出一批电子或全自动的新机械,以提高中药的炮制工艺和科技含量.在充分了解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药代动力学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制药设备和技术及药品的现代化管理(引,促使现代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达到国际普遍认可的高标准.

另外,在中药炮制中,如中药饮片的加工工艺与标准一直处于各地各法、各自为政的状态,不仅影响其交流和流通,而且严重阻碍了中药饮片的继承与发展.因此,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中药饮片标准,对中药材的加工实行GMP管理,消除品种混乱加工及有效成分的流失,杜绝混药、二次污染等人为质量问题[引.这虽然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但我们可以考虑从简单、常用的人手,使现代化中药更加符合现代人生活的需要,促进中药走向国际,更好地为世界人民的健康服务.

3坚持药效学和化学成分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中药复方,实现中药的现代化

国内外对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对中药复方进行药味的拆分[1引,证明其配伍的合理性,或采用总提取物和分提取物,或测定中药复方中的几个化学成分的粗略做法,较少开展药效学与化学成分相结合的研究,无法说明中药复方药效的整体性和成分的复杂性.而中药化学成分是中药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中药药理作用、药性以及方剂配伍规律等都与中药化学成分紧密相连…],因而有必要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中药复方少则四五味,多则十几味,化学成分少则几十种,多则上百种.它是一个复杂体系,起疗效作用的物质,应是广义的化学成分,包括无机物、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如挥发油、生物碱、黄酮、皂甙等)以及生物大分子(如肽、蛋白、糖肽、多糖等)等[12l,中药依赖这些化学成分,起到有主次的、多靶点、有机的、整体协同的治疗效果.由于中药复方具有化学成分高度复杂和治疗整体性两大特点,对中药化学成分研究不能仅以单味中药化学成分相加,而应该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中药复方中多味中药进行系统的研究[n).同时我们还应重点结合药效学,系统地研究各药化学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以药效学和化学成分相结合对中药复方进行研究的方式,必将为实现中药现代化带来新的契机.

为了能阐明中药复方的复杂性和整体性,有必要在药物(药材、复方)、有效部分和有效成分三个化学层次上进行高效、现代的分离、分析及鉴定研究,并在整体动物实验、组织器官、细胞亚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水平上进行药效和作用机理研究,研究“君臣佐使”各有效部分和各有效成分,阐明中药复方配伍理论的化学物质基础【13’141.确定各有效部分的药效作用之后如有必要则可将有效部分再分离成各个单一的化学成分,从某有效部分分离所得各化学成分,结合该部分的药理作用,再次进行药理水平上的药效、作用机理的研究,就可确定各个成分所起的作用及相互配伍规律.对此深入的研究,我们应采用一整套研究体系和引进现代化学、分子生物学、信息学等领域先进的技术来解决相应的问题.如有效部分和有效成分的提取时采用超临界萃取、超滤、逆流色谱、双水相萃取等技术;在满足药理实验所需的大量样品时,要借助现代化学、工程学进行制备分离;中药复杂体系中化学成分和复合体的组成、结构、构象、状态、形态、过程变化等

第10期任天颖郑大恒:浅谈中药现代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65各种化学信息更有赖于各种色谱及波谱技术,统计学、模糊数学、聚类分析及人工智能等信息科学[12,13}.总之,我们坚持药效学和化学成分相结合的研究路线,运用一切现代魄新技术、新方法研究中药复方,实现中药的现代化.

4完善中药制剂工艺,开发中药新剂型,实现中药的现代化

中药制剂和工艺水平直接影响药物中有效成分在体内的种类、数量和存在形式,进而决定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疗效和毒性.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一系列考究的中药制剂工艺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向前发展,这不能不说是中药产业发展的一大契机.对此,我们一方面应注意利用现代新技术进行分离提取,设计科学的浸出工艺,将药材中所含有效中药成份都浸出,以保证中药复方的疗效特色,达到充分利用药材的目的;另一方面应尽量减少制剂中非有效成份,力争将其不良反应降到最低程度,还应在药品说明书中做出明确的表述.

与此同时,要注意采用新剂型,鼓励中药新剂型的开发.传统的中药剂型主要是膏、丹、丸、散(H】,还有水煎剂,存在使用量大、口感差、作用缓慢、不适于急症等缺点;而现代制剂如颗粒、胶囊、片剂等多为提取制剂【1引,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中药剂型存在的一些不足,但从疗效上来讲,现代制剂却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制剂.对于这一点,在我们研发新剂型的过程中,应引起高度的重视.我们鼓励中药新剂型的开发,但绝不是盲目追求中药西制,我们研究的重点在于处方的疗效和制剂的技术.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制剂技术开发多种新剂型,如泡腾片、肠溶胶囊、缓释胶囊、浓缩滴丸、注射剂及经皮给药剂等[引.使中药的服用量减少、服用方便、疗效加快,易于吸收,实现传统中药产业向现代中药产业的跨越,积极推进中药的现代化.5加速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实现中药的现代化

药品的质量标准是药品生产和管理技术水平先进程度的重要标志.中药是否有疗效,除处方对证准确之外,其关键是中药的质量.由于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成分复杂,其质量控制较化学合成药物更为困难,致使很多中药质量标准还不能与国际接轨.自六十年代初以来,质量标准已从当时没有发展到性状鉴别,从显微和一般理化鉴别发展到色谱法鉴别和含量测定[1引,检查手段的科学性、准确性及灵敏性不断提高,但中药的质量标准还只是对其中部分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控制,专属性不强,标准也不够全面,不能取得医药界的公认,这已成为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的一大瓶颈.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公认的中药质量标准,因此建立符合中药特点的、科学的、能为国际公认的现代中药标准,这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亦是一项严峻的挑战.我们可以从中药的宏观效应出发,运用多指标对中药的质量进行整体评价.对道地药材,从缺乏检测标准和检验手段,到建立道地药材生产规范,确立科学可行的标准;对目前仪器检测尚有困难的一些品种,可以沿寻传统的感官、一般理化鉴别的方法控制其质量.

总之,加速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建立符合中药特色的中药系列质量标准规范化体系已迫在眉睫.

6增进中药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实现中药的现代化

随着中药现代化的实施,中药药理学研究亟待加强.现有中药,包括单味药、复方等,有许多疗效不够确切,临床上许多病人,尤其慢性疾病患者使用中药后没有疗效或者疗效不明显.对于急性病、重病患者,确实有效的中药更是寥寥无几.所以许多患者只是在患有慢性病,而服用化学药物疗效不佳时,才考虑使用中药来进行调理,至于有效无效,并未抱多大的希望.目前,我国市场上流通的中成药大约有5000多个品种【2J,因此十分有必要对其中一些疗效不确切的进行相应的药理学研究,重新筛选与评价,选出真正有效,品质优良的品种,造福社会.

另外长期以来,我们对中药的认识还存在一个误区.我们坚信中药的毒副作用小或无,更以此作为中药的重要特色,以至于大家在进行中药研究时,注重新剂型、疗效的研究,而忽视了毒理的研究,由此造成中药中毒而被禁用的现象屡屡发生.如美国禁止含汞、铅、朱砂等成份的中药进口,禁用安宫降压丸、黄连素片、中药救心丸等多种中成药;在英国,禁止使用附子、马钱子、川乌、蝉衣、蜈松等[2】.所以在加强中药药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第27卷

开展中药毒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建立中药临床及毒理实验基地,用可靠的科学数据和现代理论来阐述中药的安全性、有效性,使其真正安全有效地走向国际市场.

7开展中药临床不良反应的研究,实现中药的现代化

随着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中药上市后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的不良反应监测有着不同于西药的特点.中药往往为复方制剂,不良反应的判别与诊治更为不易.因此如何开展对中药的不良反应监测,使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药产品更加成熟、完善,更快地打入国际市场,为全人类的健康服务,是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

关于这个问题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已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他们在国内首次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并运用试验免疫学技术,对葛根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研究,并初步明确了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DT,lS).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起步较晚,法规制度和监测体系还不完善,并且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主要来自医疗机构,并没有充分调动起药品生产企业的积极性,很多药品生产企业不能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质量跟踪,从而错失了大量的临床信息和数据,制约了其产品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我们应当学习和借鉴国外药品上市后监测的经验,做到政府、企业、医疗机构等社会各方面共同协作,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先进技术,针对中药特点建立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为中药现代化、为中药走向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

古老的中药产业当务之急是实现现代化,不能再一味依靠“祖传”,大胆创新才有出路.我们将继承和发扬中药的特色和优势,加强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及产品创新,以创新为核心,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以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为目标,加快传统中药产业的升级改造与结构调整,要紧紧围绕“提高中药产业竞争力”为核心,重点培育一批拥有雄厚资本和强劲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和具有特色优势的中药生产企业,如正大青春宝、康恩贝等五家大型企业集团,康莱特、天一堂等五家特色优势企业.在此基础上,通过市场竞争和政府支持,形成二三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集团公司.

要以“企业为主体、科技为依托”的运作模式,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建设中药材GAP种植基地、中药饮片加工基地、中药提取物加工基地【l引.规划和组建若干个国家级或省级研究开发中心,从事中药成分研究、中药药理和毒理研究、中药制药工艺及机械研究、药材生产规范化研究和中药信息研究.在中药筛选、药效评价、安全评价、临床评价、不良反应监测啪】等方面不断提升.同时,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主体,广泛吸纳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建立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培养一支年轻的中药科技人才队伍,为中药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我们的国粹中药在克服了种种弱点之后,一定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实现现代化,造福全人类.

参考文献:

l赵映前.我国当前中药现代化研究工作的现状与思考[J].湖北中医杂志,2005,27(7):46.

沈雪梅,何伟.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思考[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21(2):200.

吕裔刚,王红,孟宪超.中药现代化发展综述[J].黑龙江医药,2006,19(4):278—279.2赵万红,朱克刚,赵军礼,陈吉炎.也谈中药现代化[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5):61—62.34

10

11葛树建,李军.现代科技革命背景下的中药现代化[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6,19(2):71.冯霞.浅议实现中药现代化的若干问题[J].药业论坛,2003,12(12):20.曾令杰,陈悦.阜阳百云山板兰根基地建设与GAP研究[JJ.中医药现代化,2003,5(增刊):31.周启仲.新技术的应用与中药现代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7,1(5):33.粱军.中药现代化研究概述EJ3.黑龙江医药,2004,17(5):384.韩光,韩紫岩,孙嘉璐.中药现代化的若干思考[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3,17(6):6.许招懂.中药现代化需要走二次开发之路[J],2003,5(6):15—16.

第10期

12任天颖郑大恒:浅谈中药现代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67郭素华,廖华军.中药研究与中药现代化(J].海峡药学,2006,18(2):94.

13陈泽乃,陆阳,化学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应用(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5,25(3):209—210.14李今玉.开创中药现代化的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20(9):75—76.

陈冲.中药现代化的研究思路与方法[M].中药现代化研究,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闰炜.正确认识中药不良反应推进中药现代化(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6,4(6):53.

邓培媛,等.葛根素注射剂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5,14(1):14—17.吕国昌.浙江省中药现代化的现状和对策[J].今日科技,2003,4:15—16.15郑燕鹏。倪玉娟.中药发展的潜力与瓶颈[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5,7(2):33.16171819

20王林.实现中药现代化的措施与重点(J].河南知识,2003,10(上):10.

TheCurrentConditionsof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andMeasuresforItsModernization

RenTianyin91

(1.YuanpeiCollege,ShaoxingZhengDahen92312000;2.CollegeofLifeSciences,ShaoxingUni—University,Shaoxing,Zhejiang

versity,Shaoxing,Zhejiang312000)

Abstract:Themoderniz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toenterMedicine(TCM)istheonlyproperwayfortraditionalChineseoninternationalmarket.Currently,ithasobtainedsomeachievements

atdomesticresearches.AndtheoradvantagesweIewidelyacceptedbothhomeandabroad.However.therewerealsosomeproblemsweakness

ontobesolved.Hereby,hearticleconcernedmanyaspectsofresearch,suchastheoriginofTCM,thetechnologiesdrug

un—preparing,chemicalcomposition,preparationtechnology,qualitystandard,pharmacologyandtoxicology,clinical

healthyreaction.Some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wereproposed.

Keywords: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modemization;currentcondition;mea.gul陀s

第10期

12任天颖郑大恒:浅谈中药现代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67郭素华,廖华军.中药研究与中药现代化(J].海峡药学,2006,18(2):94.

13陈泽乃,陆阳,化学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应用(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5,25(3):209—210.14李今玉.开创中药现代化的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20(9):75—76.

陈冲.中药现代化的研究思路与方法[M].中药现代化研究,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闰炜.正确认识中药不良反应推进中药现代化(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6,4(6):53.

邓培媛,等.葛根素注射剂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5,14(1):14—17.吕国昌.浙江省中药现代化的现状和对策[J].今日科技,2003,4:15—16.15郑燕鹏。倪玉娟.中药发展的潜力与瓶颈[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5,7(2):33.16171819

20王林.实现中药现代化的措施与重点(J].河南知识,2003,10(上):10.

TheCurrentConditionsof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andMeasuresforItsModernization

RenTianyin91

(1.YuanpeiCollege,ShaoxingZhengDahen92312000;2.CollegeofLifeSciences,ShaoxingUni—University,Shaoxing,Zhejiang

versity,Shaoxing,Zhejiang312000)

Abstract:Themoderniz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toenterMedicine(TCM)istheonlyproperwayfortraditionalChineseoninternationalmarket.Currently,ithasobtainedsomeachievements

atdomesticresearches.AndtheoradvantagesweIewidelyacceptedbothhomeandabroad.However.therewerealsosomeproblemsweakness

ontobesolved.Hereby,hearticleconcernedmanyaspectsofresearch,suchastheoriginofTCM,thetechnologiesdrug

un—preparing,chemicalcomposition,preparationtechnology,qualitystandard,pharmacologyandtoxicology,clinical

healthyreaction.Some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wereproposed.

Keywords: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modemization;currentcondition;mea.gul陀s

万方数据 

浅谈中药现代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任天颖, 郑大恒, Ren Tianying, Zheng Daheng任天颖,Ren Tianying(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郑大恒,ZhengDaheng(绍兴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浙江,绍兴,312000)绍兴文理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OXING UNIVERSITY2007,27(10)1次

参考文献(20条)

1.赵映前 我国当前中药现代化研究工作的现状与思考[期刊论文]-湖北中医杂志 2005(07)

2.赵万红;朱克刚;赵军礼;陈吉炎 也谈中药现代化[期刊论文]-医学与哲学 2006(05)

3.沈雪梅;何伟 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思考[期刊论文]-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5(02)

4.吕裔刚;王红;孟宪超 中药现代化发展综述[期刊论文]-黑龙江医药 2006(04)

5.葛树建;李军 现代科技革命背景下的中药现代化[期刊论文]-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06(02)

6.冯霞 浅议实现中药现代化的若干问题[期刊论文]-药业论坛 2003(12)

7.曾令杰;陈悦 阜阳百云山板兰根基地建设与GAP研究 2003(zk)

8.周启仲 新技术的应用与中药现代化[期刊论文]-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7(01)

9.粱军 中药现代化研究概述[期刊论文]-黑龙江医药 2004(05)

10.韩光;韩紫岩;孙嘉璐 中药现代化的若干思考[期刊论文]-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03(06)

11.许招懂 中药现代化需要走二次开发之路[期刊论文]-中药研究与信息 2003(06)

12.郭素华;廖华军 中药研究与中药现代化[期刊论文]-海峡药学 2006(02)

13.陈泽乃;陆阳 化学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005(03)

14.李今玉 开创中药现代化的探讨[期刊论文]-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6(09)

15.郑燕鹏;倪玉娟 中药发展的潜力与瓶颈[期刊论文]-中药研究与信息 2005(02)

16.陈冲 中药现代化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2006

17.闫炜 正确认识中药不良反应推进中药现代化[期刊论文]-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06(06)

18.邓培媛 葛根素注射剂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期刊论文]-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05(01)

19.吕国昌 浙江省中药现代化的现状和对策[期刊论文]-今日科技 2003(04)

20.王林 实现中药现代化的措施与重点[期刊论文]-河南知识 2003(19)

本文读者也读过(4条)

1. 姚震宇 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7,38(10)

2. 苏珊 中药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期刊论文]-环球中医药2008,1(5)

3. 戎文慧.詹正嵩.朴淳一.魏永堂.刘丽华.张晓燕 中药发展现状与思考[期刊论文]-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09(3)

4. 董志林 FHH首届国际论坛欧盟的中药发展现状[期刊论文]-中药研究与信息2004,6(10)

引证文献(1条)

1.魏元锋.张宁.冯怡.林晓 中药缓控释给药系统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9(5)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xwlxyxb20071001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