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年度质量报告20**年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52015)

二〇一五年一月八日 一五年一月八日

目录

第一章 教育基本情况..........................................................................................................................3 一、学校概况...................................................................................................................................................3 二、办学定位...................................................................................................................................................3 三、专业设置...................................................................................................................................................3 四、全日制在校生情况....................................................................................................................................4 五、招生工作...................................................................................................................................................4

第二章 师资队伍与教学条件.................................................................................................................5 一、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5 二、师资队伍发展状况....................................................................................................................................5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5 四、教学条件...................................................................................................................................................6

第三章 教学建设与改革.......................................................................................................................6 一、专业建设...................................................................................................................................................6 二、课程建设...................................................................................................................................................8 三、教材建设...................................................................................................................................................9 四、实践教学.................................................................................................................................................11 五、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及应用.......................................................................................................................12 六、质量工程建设情况..................................................................................................................................13

第四章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15 一、牢固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15 二、加强教学关键环节质量标准建设............................................................................................................16 三、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16

第五章 学生发展..................................................................................................................................17 一、规范学生管理体系..................................................................................................................................17 二、构建就业指导体系..................................................................................................................................18 三、实施创新创业教育..................................................................................................................................19

第六章 社会服务................................................................................................................................20 一、承担的社会培训......................................................................................................................................20 二、承办专业技能培训和大赛.......................................................................................................................21 三、开展农村在岗卫生技术人员成人大专学历教育.....................................................................................21 四、援疆工作.................................................................................................................................................22

第七章 院校治理能力..........................................................................................................................22 一、领导班子结构优化互补,领导班子结构优化互补,统筹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能力强..................................................................22 二、启动学校章程建设,启动学校章程建设,做到依法按章办学................................................................................................22 三、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着力开展现代大学制度建设..........................................................................22 四、培育优良校园文化,培育优良校园文化,营造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氛围..........................................................................23

第八章 政府(政府(主办方)主办方)履职.................................................................................................................23 第九章 特色发展..................................................................................................................................23 一、深入构建“深入构建“五度合一”五度合一”的教职融合育人格局,的教职融合育人格局,破解学校教学与用人需求间的时空障碍.....................24 二、弘扬“弘扬“四为”四为”办学宗旨,办学宗旨,办政府和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24 三、统筹推进质量工程、统筹推进质量工程、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大体系”三大体系”建设,建设,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24 四、以“能力提升、能力提升、专业匹配”专业匹配”为根本目标,为根本目标,打造“打造“双师型”双师型”专兼职师资队伍........................................25 五、积极构建医学职业教育“积极构建医学职业教育“立交桥”立交桥”,拓宽学生接受多层次高等职业教育通道拓宽学生接受多层次高等职业教育通道....................................25

第十章 第十章 需要解决的问题 需要解决的问题.....................................................................................................................25 一、存在的问题..............................................................................................................................................26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26 附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1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4年度人才培养计分卡.................................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2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4年度人才培养资源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3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3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4年度服务贡献指标年度服务贡献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52015)

第一章 教育基本情况

一、学校概况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是合肥卫校,始建于1955年。2002年,经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安徽医学高等医学专科学校,隶属安徽省卫生和

计划生育委员会领导、省教育厅指导。是安徽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2年以优秀等次通过安徽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连续多年被评为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2012-2013年获教育部就业工作经验交流典型50强高校,连续9年获省卫生厅直属单位年度目标任务考核优秀等次。

学校设有基础部、思政教研部、临床医学系、口腔医学系、医学技术系、护理学部、公共卫生与卫生管理系和药学系等8个教学系部。有3所附属医院(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宁国市人民医院、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所教学医院(望江县人民医院、舒城县人民医院);拥有120余所稳定的临床教学实习医院、医药企业等实习单位。有6个经省卫生厅、省教育厅批准的教学培训科研机构,即安徽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安徽省卫生职工培训中心、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护理类省级培训中心、安徽省优生优育医学中心、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安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研究所等机构。

二、办学定位

学校的办学定位是:坚持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医药卫生改革与发展,把教育办到基层和农村卫生人才建设的需求点上、办到行业、医院、企业关注点上、办到健康产业拓展点上,坚持按需求驱动设置专业,坚持“校院融合、校企结合、产学联动”发展模式,形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职前与职后相贯通的卫生职业教育格局,服务安徽崛起,服务农村和基层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

三、专业设置

学校目前招生专业覆盖了医、护、药、技、管五大岗位群的15个专业,分别为临床医学、康复治疗技术、口腔医学、口腔医学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眼视光技术、医疗电子工程、护理、助产、医疗保险实务、卫生信息管理、公共卫生管理、药学、生物制药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等专业。

四、全日制在校生情况

截止2014年8月31日,在校学生数7775人,其中,高中起点普通专科学生7223人、五年制高职552人。

五、招生工作

(一)规范管理,圆满完成任务

2014年我校计划招生3200人,且首次参加安徽省的自主招生计划,生源分布在安徽、天津、山西、吉林、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广西、重庆、陕西、新疆等16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安徽省普通文理科2780人,免费医学定向生70人,共计2850人;省外350人,实际录取人数为3200人。平行志愿文科投档线434分,位于我省高职高专院校第二名,理科投档线380分,位于我省高职高专院校第四名。2014年新生报到率87.29%。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成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招生办,负责招生具体工作,在经费上予以充分保障。在今年招生录取期间,校领导多次亲临招生现场指导工作,帮助解决招生工作中的实际困难。

根据《安徽医专录取工作实施细则》要求,进一步明确录取工作流程及责任人。各省的投档、阅档、预分专业、数据上传等工作均由专人负责,建立了每项工作均有负责领导审批的制度,保证了录取工作科学、高效、规范运行。

(三)加强监督,规范招生行为 在招生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省招生委员会《关于做好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准确把握各生源地省、市招生工作的相关规定,这些规章制度为我校编制招生计划、制定招生章程、实施远程网上录取等招生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

远程录取期间我校采取特别安全防范措施,确定专人保管密钥以及各省的用户名及密码,专人操作信息的上传和下载;将下载的数据及时备份与转存,建立招生电子档案。

(四)阳光操作,尝试自主招生 根据省教育厅教学〔2013〕3号和皖教办〔2014〕2号文精神,学校2014年起首次在安徽省内开展自主招生工作,计划招生300人。其中面向高中毕业生:护理、卫生信息管理、医疗保险和医疗电子工程分别计划招生各50人,共计计划招生200人;面向中职毕业生(对口):护理和医学检验技术各招生50人,共计划招生100人。招生工作积极采用网络宣传及报名,共893人通过报名审核,参加我校自主招生考试考生770人。我校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阳光操作,所有专业均完成录取,录取率100%,报到率96%,顺利完成2014自主招生录取工作。

第二章 师资队伍师资队伍与教学条件队伍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

学校现有教师393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8人,副高级专业

技术职务84人,占校内专任教师的26%;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176人,占校内专任教师的45%;年龄分布上,35岁以下青年教师174人,36-50岁的中青年教师115人,51岁及以上的教师105人,分别占总人数的44.6%, 29.5%,26.9%。学校还聘有校外兼职教师327人,校外兼课教师61人。具有双师素质教师共139人。

二、师资队伍发展状况

(一)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引进

2014年度,学校有1人晋升为教授,8人晋升为副教授;10人取得讲师任职资格;8人取得助理实验师任职资格;2名教师申报2014年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人才项目获得立项,1名副教授获得2014年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带头人培养资助;安排2名副教授参加教育部“国培项目”美国高职教学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培训,选派3名教师分别到中国科技大学(2人)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参加国内访问学者进修;聘请1名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教授、美国医学会会员担任客座教授并完成2次讲座;组织6名教师参加“省培”,11名教师参加其他“国内培训”、“顶岗培训”和“企业挂职锻炼”。

(二)教师队伍结构优化

2014年度,16人取得硕士学位,新资助3人攻读硕士学位,6人申请报考博士入学考试;组织完成7名教师申请高校教师资格认定,7人参加了教育厅组织的2014年度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编制外招聘1名专业教师,1名实验教师,推荐申报省级教学名师1人、教坛新秀2人;经省教育厅评审,1名教授评为全省模范教师、1名讲师评为全省优秀教师。

(三)高质量兼职教师队伍不断壮大 学校附属医院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有22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纳入临床教师培养范围;满足临床医学教改需要,学校聘任了宁国市人民医院、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个非直属附属医院和舒城县人民医院、望江县人民医院2所教学医院共计147名医务人员为兼职教师。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2014年度总收入9601.168万元,年度总支出9551.530万元,其中日常教学经费1093.2 万元(含实验耗材74.2万,实习经费424.8万,教学改革及研究300万元);师资队伍建设39.611万元,购置图书91.21万元,采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780.5万元,其他支出499.1万元。学校日常教学科研备支出达到总支出的11.45%以上。

四、教学条件

截止到目前,教学行政用房用房总计12,7952.01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6.46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767.56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6131.91元。2014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780.5万元。

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种类齐全。2014年底,图书馆建筑面积19911.8平方米,馆藏各类纸质图书达53.8万册,电子图书10300GB,较2013年底新增图书5.08万册,生均年进书量为7册;现有中外文纸质期刊505种,电子期刊8756种;拥有电子阅览室1个共150台计算机、150个座位;阅览室1500平方米、492个座位,自修室800平方米。校图书馆可访问的电子资源包括:中国知网、万方、书生、EBM、Springer Link等18个中外文数据库和高校资源共享平台。学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均对社会开放。

第三章 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

学校以省示范校建设为契机,狠抓三个省级特色(示范)专业建设,以示范建设专业为引领带动其他专业发展。学校2014年招生专业有临床医学、护理、生物制药技术、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医学检验技术、医疗电子工程、眼视光技术、医疗保险实务、口腔医学、助产、康复治疗技术、卫生信息管理、公共卫生管理等14个专业。经过建设,目前已立项省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学校现有专业布局符合行业对紧缺型、技能型卫生人才的需求,密切贴近行业企业岗位实际。

学校先后选派40余人次骨干教师参加了国内有关行指委举办的专业与课程建设培训,更新专业建设理念,拓宽建设思路。在此基础上学校积极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结合卫生职业教育规律和市场需求规律,各专业均开展了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强化了能力导向和综合素质培养及职业素养的训练。

(一)校企合作

学校多年不断整合和利用行业、医院、企业的资源,采取校院融合、校企联办等方式,形成了“学校、行业、医院、企业结合、共同培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14个招生专业中有7个专业与行业协会、学会密切结合、其他专业均与医药卫技单位建立密切合作关系,行业、企业、学校在人才培养上形成了“符合度、支撑度、吻合度、满意度、保障度”五度合一的育人格局。

临床医学专业与宁国市人民医院等五家二级甲等医院联合培养双师型师资和适用性学生,使教育教学更贴近农村和基层,联合培养组建了一支高素质、具有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在此基础上,校院合作联合培养,

使经过两年临床实践的毕业生均熟悉了基层卫生工作特点,能在农村和城镇社区卫生保健第一线“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具备熟悉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知识与技能,有基本医疗服务的素质、知识与能力;承担省卫计委下达的任务,联合合作医院、校内的实训基地和“双师型”师资进行了全科骨干医师培训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培训工作,培训了全省16个地市、87个县(市、区)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通过以上努力,真正实现了“合作共赢”的合作目标。以上措施的有效实施,促使临床医学专业面向农村基层的 “校院合作”机制得到进一步落实,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得到进一步充实,成为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基层临床医疗人才的培训基地。

护理专业与安徽省护理学会、安徽省立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合肥市口腔医院等学会、医院“联合办学”,形成了“教-学-做-创”一体化的“院校联合办学”人才培养体系,结合生源特点完善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到中高职有机对接,避免中专和大专知识技能的简单重复。目前临床护理课程均由临床护理人员和双师型教师共同承担,共学共研,每届学生均从中受益匪浅,毕业生供不应求。

药学类专业与合肥立方制药集团等三家单位形成密切合作育人、产学联动发展关系,通过企业人员与教师“结对子”形式加强了双师型队伍培养,“双轮实训,学训交替”的校企合作模式成果获得诸多荣誉,同时学校也为合肥立方制药集团企业员工资格培训证书的获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其中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依托安徽立方制药集团的行业龙头优势,联合安徽安科药业有限公司和安徽省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共同建设我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使其成为我省生物制药企业培养人才的省级特色专业。

案例 案例 “ “金斯瑞订单班”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生物制药专业2009年开始与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深度合作。每年向其输送实习生20多名,已有两届订单班学生,已经稳定就业60名毕业生于基因部、引物合成部、抗体部、蛋白工程部等。订单班的教学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在校内教学期间,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选派3名骨干技术人员到我校,给药学系生物制药专业“金斯瑞订单班”学生授课。3名企业兼职教师胡栋、吴崇兵、丁力分别来自基因部、抗体部、蛋白部。教学前几名老师分别与我校相关课程教师对接座谈,并参观药学系实验实训室,了解学生知识与技能基础,进一步确定企业承担的两门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内容。企业兼职教师给学生讲授《生物制药综合应用技术》等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企业兼职教师严谨认真,其中胡栋老师因教学业绩突出被评为2013-2014年度“优秀教师”。学生在学习期间也表现出很大的学习热情,教学秩序井然有序,企业兼职教师授课内容针对性强,课程内容与实践技能与实习、就业内容零对接。企业还为学生设置了“金斯瑞”奖学金,包括一、二、三等奖,结合学生在校各学期的综合成绩与生物制药综合应用技术实训成绩来评定,有30%同学获得奖学金,金额达6000元,极大地鼓舞了订单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对外合作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相关部门的通力支持下,外事工作紧紧围绕学校工作中心及“走出去”发展战略,学校与新加坡政府合作,承办了全额奖学金项目,与韩国中源大学护理专业开展了合作办学项目,并与韩国白石大学、德国汉诺威中国中心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在年内,学校通过培训,经新方英语笔试面试,选拔了11名同学赴新加坡学习护理专业,并获得新方医科全额奖学金资助,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满额并超额录取的院校;中韩合作班48名学生已开班学习;同期与台湾元培大学合作,继续选派3名学生赴台湾作为交换生学习;目前学校正积极推动对德合作举办养老护理专业。

表1 2014届毕业生分专业就业率统计表 统计表

专业代码 630201 630101 630405 620108 630504 630502 530401 530302 530403 630401 580304 630404 630102 630406

专业名称 护理 临床医学 康复治疗技术 医疗保险实务 医学文秘 卫生信息管理

药学 生物制药技术 药品经营与管理 医学检验技术 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

眼视光技术 口腔医学 口腔医学技术

毕业生数(业生数(人)

1,060 501 92 76 53 79 166 46 135 161 85 28 193 32

就业率(%)

98.40 95.41 97.83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二、课程建设

(一)各专业课程开设情况

本年度全校共开设课程2815门(其中必修课2556门,选、辅修课259余门),完成了10.44万学时的教学安排工作。 (二)精品课程建设

截止到目前,我校共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7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校级精品课程31门。2014年我校新增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

表2 省级以上精品(资源共享、视频公开)课程名单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课程名称 内科护理技术 内科护理技术 内科护理技术 药用有机化学

病理学 预防医学 护理学基础技术 传染病护理技术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药用基础化学实用技术

免疫学检验 儿童护理技术 临床常用诊断技术 大学实用英语 外科护理技术 药物化学实用技术

主持人/职称 张小来/教授 张小来/教授 张小来/教授 宋海南/教授 张薇/教授 朱霖/教授 张小来/教授 张小来/教授 陈命家/教授 周建庆/副教授 曹元应/副教授 潘正群/副教授 刘付平/副教授 刘爽/副教授 葛红/副教授 宋海南/教授

立项年份 2010 2013 2009 2009 2006 2006 2006 2012 2012 2012 2012 2012 2013 2013 2014 2014

级别 国家精品课程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省级精品课程 省级精品课程 省级精品课程 省级精品课程 省级精品课程 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 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三、教材建设

学校支持教师参与各级各类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出台了教材建设管理办法,建立了教材编写和选用等制度,除支持教师主编或参编高级别教材,还鼓励教师参加高等教育出版社或人民卫生出版社教学资源库、网络增值资源和立体教材建设。

2014年,学校入选并出版国家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7部;1名教师已参加人民卫生出版社MOOCs平台建设。

表3 安徽医学高3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4年教材编写情况一览表

编写职务 职务

姓名 陈命家 曹元应 张小来 张小来 陈涛 夏晓萍 刘爽 曹元应 夏晓萍 刘梅梅 刘梅梅 刘梅梅 方欣 朋彩虹 胡凤琴 王齐 刘侠 吴义春 张敏 宋先兵 安梅 安梅 安梅 赵森 汪晓庆 黄丽君 李兰 黄丽 黄丽 张建军 楼研

教材名称

(主编、副主编)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传染病护理 内科护理实训指导 《Access 2010数据库应

用技术》 全科医学概论 21世纪实用英语视听说

教程1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老年护理学 人体解剖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程 内科护理实训指导 内科护理实训指导

社区护理 生物化学 传染病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生理学 人体解剖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程

人体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传染病护理 护理心理 妇产科学(第7版) 成人护理学(第2版)

诊断学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训

主编 主编 主编 主编 主编 主编 主编 副主编 副主编 副主编 副主编 副主编 副主编 副主编 副主编 副主编 编者 编者 编者 编者 编者 编者 编者 编者 编者 编者 编者 编者 编者 编者 编者

卫生类 卫生类 卫生类 卫生类 非卫生类 卫生类 非卫生类 卫生类 卫生类 卫生类 卫生类 卫生类 卫生类 卫生类 卫生类 卫生类 卫生类 卫生类 卫生类 卫生类 卫生类 卫生类 卫生类 卫生类 卫生类 卫生类 卫生类 卫生类 卫生类 卫生类 卫生类 教材类型

教材性质

出版社

(是否规划教材)教材) 国家级规划教材 国家级规划教材 国家级规划教材 国家级规划教材 国家级规划教材 国家级规划教材 国家级规划教材 国家级规划教材 国家级规划教材 国家级规划教材 国家级规划教材 国家级规划教材 国家级规划教材 国家级规划教材 国家级规划教材 国家级规划教材 国家级规划教材 国家级规划教材 国家级规划教材 国家级规划教材 国家级规划教材 国家级规划教材 国家级规划教材 国家级规划教材 国家级规划教材 国家级规划教材 国家级规划教材 国家级规划教材 国家级规划教材 国家级规划教材 省级规划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科学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人民卫生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四、实践教学 (一)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学校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需要,按照“整合资源、突出优势、发展特色”的建设思路,统筹规划,建设校内外实训(开放)基地。近年来,共投入2263.7万元用于实训条件建设,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策划,已建设了9个专业特色明显、教学科研服务功能齐全的校内实训基地,基地(中心)具有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设备先进,软硬件配套,总面积达到15400平方米,共计77个实验实训室。特别是药学类专业的实训基地年内新增面积约1500平方米,新开发综合实训项目数十个,配套出台了系列规章制度;护理实训基地全部面向校内学生开放,满足教学需要和学生课后训练、岗前强化训练、考前培训的需要。各基地同时可为护理、药学、医学检验等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提供培训场所。

案例 学校与医院共建临床医学实训基地典型案例

自2007年起将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为教学医院实训基地与学校深度合作、工学结合的“1+1+1”模式(学生第1年在学校学习基础课,第2年在医院学习专业课,第3年在医院顶岗实习)。其中第2个“1”在教学医院实训基地采用“床边教学”、“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边上课边在实训基地临床见习,进行临床诊疗工作现场观摩。在工学结合培养人才同时,还围绕以农村基层卫生岗位需求,加强学生服务于农村基层卫生院的意识,教学计划中安排学生去乡镇卫生院实训中心见习2周,让学生较早熟悉未来自已的工作岗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临床医学生 “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培养;注重临床技能提高;注重对农村基层卫生院的早期认识。目前承担我校临床医学专业 “1+1+1”教学模式的校院合作单位有: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宁国市人民医院、望江县人民医院和舒城县医院等5家医院。2014年学校为每家医院增配了30万的临床实训设备,医院为此专门增加了实训室的面积和场地,学校与医院共建,进一步完善了教改医院的临床实训基地条件,为我校临床专业学生临床技能培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实验实训教学

学校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构建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聘请了一大批医院、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来校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尤其是实践课教学。除教改班外,部分班级通过订单班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培养综合动手能力。各专业实训(实验)大纲完备,自主开发了一批校本特色实训教材,部分教材已转化为公开出版推广。各专业目前实际开设的实践类课时占总教学时数的55%;必修实验、实训课开出率达到100%。

为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保证实践教学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学校继续强化日常教学检查,实时掌握各系部各实验实训室实践课程及实验实训项目的开设情况。为规范校内课程实践考核,制定了一系列实训课程考核管理办法,对各系部报送的实践考核方案进行了严格审核。

开展了实验实训室文化建设。结合示范校校园文化建设,为营造良好的学术型实践教学氛围,通过广泛调研,组织指导各系部从专业、学科和实验实训室自身特点等方面,分阶段开展了实验实训室文化建设工作。现已完成118块展板的审查与制作。

(三)毕业实习管理

目前,学校拥有附属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所,教学医院2所;拥有稳定的各专业实习基地120余个,分布于省内、京津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学校与实习基地均建立了合作协议关系,实现了从学校学生向社会职业劳动者的转变,社会适应能力大大增强。

学校实习管理规章制度健全,实习管理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建立了校、系和专业组三级实习管理组织,强化了实习的过程管理。实习期间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实习生的劳动纪律和安全管理,督促实习队长做好实习月报填写报送,及时解决实习生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实习检查时注意加强与实习单位的交流与沟通,不断提高实习信息反馈的质量水平;重视实习材料的归档工作,特别是实习全过程监控方面的材料。

我校学生毕业前需要完成至少8个月实习教学。医学及护理类专业学生实施了8~10个月的毕业轮岗实习,药学类、医学技术类专业学生实行为期8个月的顶岗实习。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实习质量。校领导人均每学年至少赴2所以上省内外重要实习基地开展检查巡视,深入带教科室,与指导教师和实习生座谈,听取实习单位和学生意见和建议,确保实习轮转岗位到位、实习住宿交通环境安全、实习质量得到保障;学校今年把国家卫计委行风“九不准”纳入实习教育与管理,培养学生廉洁从严;鼓励实习生参与实习单位学术活动。各实习基地普遍反映:我校实习生遵守劳动纪律,服从双重管理,能够吃苦耐劳,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动手能力和主动服务意识较强。

五、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及应用

学校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2014年累计投入220万元,完成了四大项学校信息化建设,为学校日常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提供了数字化技术保障。

(一)完成了学校网站群系统改版设计,新系统简化了学校网站信息审核程序,优化了网站栏目结构,完善了网站模块功能,使得学校网站信息发布平台更加能够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更加人性化。

(二)完成了学校所有多媒体教室的系统更新,全年度承担全校多媒体辅助教学任务达到了50109学时。新建了一套高清智能录播系统,满足日常多媒体教

学需要和录像需求,为教师微课制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提升了学校MOOCs平台建设的水平;

(三)针对教学管理系统和学生管理系统兼容性问题,学校推出了学生管理与服务一体化系统,目前该项工作完成了基础数据准备和流程定义阶段,即将正式进入信息化服务阶段。

(四)完成了数字化校园三大基础平台(数据交换中心、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与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的建设与数据整合,构建了从外到里、全方位、立体化的安全防护体系,建设网络审计与灾备系统,提升了学校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将信息化应用服务推到每一位教职员工和学生的面前,覆盖了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六、质量工程建设情况

(一)示范校特色专业建设成功得到推广

特色专业建设是示范校建设和推广的重要内容。我校通过建设,临床医学专业建设成果获得省级振兴计划项目支持,列为教学成果推广项目。该专业基于“1+1+1”人才培养模式,2014年重点加强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质量监控,通过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跟堂听课,教师与学生座谈会,教学质量分析,意见反馈,再督导等反复多次的“戴明”循环,使教学改革的教学质量提高效果显著。召开了2014年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五家教学医院的代表从教学管理、实训中心建设、学生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展示了各家医院的教学改革成果,并针对教改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2014年,临床技能实训中心拓展社会服务范围,面积扩大至1000平方米,即将建成能够开展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三站式考核、全科远程会诊等全科医疗综合性教学模拟训练中心。2014年7月“全国卫生职业院校临床医学教育教改与实践研讨班”上,我校郭毅教授做了《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大会发言。“1+1+1”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了学生的临床技能掌握,使毕业生更加适应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积极争取教育振兴计划项目支持

经过积极申报,省教育厅评审,2014年我校获得省级立项的振兴计划项目有:重大教学改革项目3项、专业带头人资助培养1人。共获得资助经费60万元。

(三)加强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

做好“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检查验收工作2014年学校择优向省教育厅推荐省级质量工程立项21项,其中:教研项目5项、教学团队2项、特色专业2项、示范实训中心2项、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项、MOOCs示范项目2项、名师工作室2项、教学名师1项、教坛新秀2项。2014年12月31日省教育厅正式下文,合计立项省级质量工程19项:教研项目5项、教学团队2项、特色专业2项、示范实训中心2项、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项、MOOCs示范项目1项、名师工作室1项、教学名师1项、教坛新秀2项。

2014年10月,学校按照省教育厅要求对我校2008年以来立项的省级及以上质量工程项目进行了检查验收,验收专家经过查阅原始任务书、进展报告(结项报告)、登录网站等方式,确定了检查验收结论:优秀34项,良好15项,合格11项。两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按程序组织专家进行了检查,执行情况良好。

表4 2014年度获得省级以上质量工程(质量工程(振兴计划)立项的项目一览表 项目名称

全科医生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建设标准的研

究与实践

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分赛点赛事组织与实施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多元主体联合、多维途径运

作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认证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带头人资助培养

康复治疗技术

医疗保险实务

外科护理技术

药物化学实用技术(独立实训课) 负责人 牛丽娟 陈命家 胡吉芬 周建庆 郭彦 吴晓红 葛虹 宋海南 申请类别名称 振兴计划重大教学研究项目 振兴计划重大教学研究项目 振兴计划重大教学研究项目 振兴计划带头人资助培养 特色专业 特色专业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

范项目

教学研究项目 立项级别 重大 重大 重大 临床常用诊断技术 刘付平 高仿真模拟医学教学的研究及应用

基于卫生职业教育集团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

模式研究

多资料整合的病理标本库的构建

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

体系研究与改革 刘付平 重点 鲍道林 教学研究项目 一般 潘献柱 教学研究项目 一般 严家来 教学研究项目 一般

项目名称

基层岗位胜任力导向的口腔医学专科生实践教

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

教坛新秀

教坛新秀

教学名师

公共卫生管理与预防医学教学团队

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教学团队

名师工作室

口腔医学系实训中心

康复治疗技术实训中心

卓越护理技能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负责人 申请类别名称 立项级别 倪成励 教学研究项目 一般 陈涛 贾娟娟 周建庆 朱霖 周卫凤 王万荣 周孟平 张薇 严继贵

教坛新秀 教坛新秀 教学名师 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 名师(大师)工作室 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第四章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牢固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牢固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学校各项工作安排均将教学作为优先保障的工作,牢固确立了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每次校长办公会首项议题是近2周教学工作汇报,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等均向教学倾斜。

(一)坚持教学中心地位 学校通过召开中心组学习、务虚会等,对国家及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等文件进行了认真学习;通过学习,提高了校领导和中层干部自身的政策和理论水平,进一步深化了卫生高职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认识,各级领导依法依规治理学校的能力和意识进一步增强,出台一系列政策来保障教学中心工作的落实到位。

(二)深入一线解决实际问题 校党政领导和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结合日常听课和教学巡视,深入教学场所检查课堂教学工作,了解课堂运行、教师到岗、学生到课、教学秩序、教学环境等情况,及时解决教师和学生存在的问题,保证了正常教学平稳有序地运行。

(三)持续改善教学条件 本年度学校继续加大教学条件硬件建设,通过省财政支持高校发展项目、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投入,学校加大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年内累计投入780.5万元重点建设临床医学、药学类实训基地,完善体育运动设施,促进学生身心素质提高。

二、加强教学关键环节质量标准建设

学校制定了《教学工作管理与运行规范》、《分专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专业课程标准汇编》、《分专业实验实训课程教学大纲》、《实习大纲》、《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毕业生质量标准》、《考试工作细则》、《学生学业成绩考核规定》、《实习检查注意事项》等一系列明确、具体的教学管理规程、质量环节标准和要求,对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教学与毕业实习要求、成绩考核均有明确规定。这些措施继续得以有效实施,确保了教学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三、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一)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网络 学校建立了由校教学督导组、教务处、系部教学督导小组及学生教学信息员组成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网络。形成了一套体系完善、运行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二)坚持听课制度 学校制定了《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听课制度》,每学期严格落实并与部门和个人考核挂钩。2014年,校系两级党政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教研室主任、教师、辅导员等均结合教学质量考核和职责要求深入课堂听课,将听课意见现场反馈给相关任课教师本人,促进了教师针对性的改进教学。年度内校领导累计听课21人次,相关部门负责人、系部领导、教研室主任等累计听课按规定标准进行,未完成听课的在教学考核和绩效考核中相应进行减分。

(三)坚持督导巡查制度 2014年学校共组织校督导组成员督导听课756节次,其中理论642节次,实验63节次,试讲51节次;为保障教改医院的教学质量,完成了12人次的教学督查任务。督导对象覆盖了80%以上的专兼职授课教师。

(四)坚持教学效果网评及学生座谈会制度 2014年,学校继续开展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网上测评工作和学生座谈会,学生网上评教分85分以上占比达到90%以上;对测评结果、学生评价反映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所在系部和任课教师进行督促整改。

(五)加强考试管理,严肃考风考纪 学校制定有严格的考试管理规定,对命题分量和质量有明确的量化要求,确保份量足够、质量达标;考前组织督导组抽查10~20%试卷进行命题质量核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相关系部处理。在考核方法上,学校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务处和学生处每学期均集中开展考风考纪宣传和教育工作,并在校园橱窗张贴警示,严肃教育和处理。学校考风考纪建设成效良好,被省卫计委确定为国家级考试常设考点。

第五章 学生发展

一、规范学生管理体系

(一)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以设立思政教研部、实施思政课建设工程为重点,夯实课堂教育平台;以深化“三下乡”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为载体,搭建社会实践平台;以建立医专讲坛、读书报告会、优秀学生事迹交流会、校园文化节等为载体,构建校园文化思想互动平台;以完善校园网络建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扶结队“三困”生活动为载体,完善服务咨询平台;以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创建文明班级宿舍为重点,形成自我教育平台;以个性化指导、多渠道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平台为重点,建立就业与创业教育平台;以建设专业化辅导员队伍、实施安全稳定包保责任制为重点,落实组织保障平台。通过实施上述“七个平台”建设,开展“医专讲坛”活动,促使学校各方面工作有了较为明显的进展和提高。

(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学生日常管理

建立和完善了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包括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学校学生教育管理文件24个,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社会实践、奖、惩和综合评价、学生校园治安、公寓、早操及晚自习管理等方面。为实施教育管理提供了基本依据,也为学生健康发展起到积极导向作用,充分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学生工作理念,有效地促进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圆满完成2014级2800余名新生的迎新接待、军训和入学教育工作;完成大学生应征入伍和直招士官工作,通过积极组织、宣传动员,1名男生光荣入伍、1名女生通过体检、政审,光荣入伍成为大学生士官。

2014年度,学校创新了学生综合测评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基础上,评选校“三好学生”309人、“优秀学生干部”107人、“先进班集体”14个,“优秀学生奖学金”1013人,“优秀毕业生”990人,省“品学兼优毕业生”90人。

(三)健全工作机制,提高学生自治能力

建立了“学校、系部、班级”三级学生工作联动机制,构建了“党政共同负责,校系齐抓共管”的学生工作格局。通过实施“四位一体”的学生工作模式,建立辅导员联系家长、新生家长恳谈会等制度,加强家校联系,提高学生管理成效,达到学生、学校、家庭及社会共同育人的目标。通过定期召开学生自律委员会、学生工作信息员会议,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需求,不断提高学生的知情权、话语权、参与权。组织学生团体主动参与学校教学、管理、服务等工作,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增强、主体地位得到提升,学生“三自”能力明显提高。

(四)完善资助体系,做好贫困学生帮扶

规范国家奖助学金评审,严格落实国家资助政策。2014年评选出国家助学金2218名,发放助学金608.6万元;评选出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34名,发放国家励志奖学金117万元;评选出国家奖学金6名,发放奖学金4.8万元;评审中职助学金60人,发放4.5万元。在整个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审发放过程中,自觉接受监察审计部门和全校师生及社会的监督,未发生一例投诉事件。

完善校内资助体系,足额提取经费。2014年共471名学生通过“绿色通道”入学,缓缴学费303万元;为19名孤儿生免学费7.37万元;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访工作,支付慰问费1.507万元;为激励先进,学校评选出校“优秀学生奖学金” 1013人,发放奖学金80.48万元;通过业务培训、集体活动和评优奖励等方式,加强勤工助学队伍建设,本年度安排勤工助学1300多人次,累计发放勤工助学工资30余万元。进一步提高生源地贷款的指导及服务工作。2014年为900多名学生申请助学贷款提供相关服务,贷款金额为600余万元。

(五)注重心理关怀,促进全面健康发展

充分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圆满完成了2014年教育厅布置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自查工作。全面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大力营造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氛围,开展校园心理健康宣传周活动,举办两场大型心理健康宣教活动。

组织学校第八届校园心理剧大赛、第三届多米诺骨牌大赛和第二届磁力魔棒创意拼装大赛;做好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健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做到心理问题早筛查、早评估、早发现、早干预,完成2014级新生心理普测工作,建立心理健康普查与心理健康档案2515人次;排查新生心理问题,通过310人次心理访谈,发现严重心理问题学生5人;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机制。

二、构建就业指导体系

2014年我校毕业生数2707人,截止10月份统计,就业率为92.02%,签约率为76.56%。城乡基层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及签约率不断攀升。学校就业工作得到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2011年、2012年获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获教育部表彰2012-2013年度就业工作50强单位; “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安徽日报》、《安徽青年报》均对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了报道。学校连续九年组织参加职业生涯规划暨创业大赛,获得全国最佳组织奖1次、全省最佳组织奖9次,学生取得了9金、12银、24铜、全省规划设计之星的佳绩。

(一)创建职业咨询中心,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为适应新时期高校就业工作的需要,学校率先创建大学生职业发展咨询中心和素质教育教研室,形成了“以就业指导课程为主,以职业咨询为辅”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一是每周开展团队咨询活动,集中解决学生普遍出现的职业发展与就业困惑;二是开辟系统的“医专大讲堂”活动,统一谋划学校的讲座和论坛,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三是开放职业咨询室,为学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测评、“一对一”咨询服务。

(二)开展个性化指导,重点服务“双困”毕业生

学校组织辅导员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库,实施“一对一”个性化就业指导与服务;建立“双困”毕业生信息库,制定详细的帮扶计划,开展就业援助。2014年对176名双困毕业生进行了就业补助32.3万元,人社厅补助14.8万元。

学校连续五年开展“家长见面会”活动11次,个性化服务到家长,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学校的办学定位、专业特点、就业方向等,为今后毕业生选择就业方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举办多元化市场,满足不同层面的就业需求

通过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为毕业生提供足额的就业岗位,2014年共提供就业岗位1.04万个,与毕业生比例为2.4:1。

学校已连续九年承办全国医药类专科毕业生就业市场安徽省分市场,同时学校不定期开展中小型招聘活动,举办校内小型招聘会40余场。

重视并积极利用网络信息,使网上招聘常态化,实现远程面试。每年共计发布招聘信息400余条,提供岗位数3000余个,每条信息点击率平均200余次。

三、实施创新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积极支持创新意识培养。护理专业结合专业技能教育,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每年开展“小发明、小革新、小创造”活动,截止2014年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844项。累计获得合肥市知识产权局给予的专利补助30.4万元。《安徽日报》、《安徽青年报》均以“一个系学生四年获得217项国家专利”为题进行专题报道。

学校注重利用实践来培养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能力。2013年6月申报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面,遴选出15组创业团队入驻孵化基地。2014年,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各项工作:建立合理机制,实施全面管理;研

究扶持政策,指导项目孵化;免费提供场地,配备相关设施;聚集可利用资源,全程指导服务。

学校重视对创业师资的培养,举办6次以上专题培训会议,1次暑期培训会。目前学校已有27名中高级职业指导师;经人社部门培训认可,3名教师获创业意识培训资格,8名教师获创办企业培训资格,15名教师获得创业模拟实训资格。学校建设了6个创业培训教室,2014年开展创业模拟实训360人次。 案例 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创业典型

口腔医学专业2007届毕业生黄智慧同学从安徽医专口腔系毕业后先后在上海、安庆等地的民营口腔医院、诊所工作,学习业务、管理、用工等知识,2011年回家乡宣城市旌德县租赁门面创办智慧口腔诊所经过不断的摸索与实践,门诊深受当地百姓的信任,拥有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业务不断扩大,2014年8月智慧口腔新门诊建成,占地面积300多平米,共有7张口腔综合治疗椅,是一家集口腔医疗、口腔保健、口腔美容于一体的口腔诊疗机构,门诊业务涵盖洁牙、牙齿治疗、皓齿美白、牙齿矫正、修复等多重诊疗项目。智慧口腔门诊先后聘请我校6名毕业生共同发展口腔事业,工作虽然忙碌,但是非常的充实。新开业的智慧口腔门诊为我校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8月16日,在新门诊开业之际我校授予 智慧口腔门诊“安徽医专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称号。

第六章 社会服务

一、承担的承担的社会培训

(一)全科医学培训与督导

受省卫计委委托,挂靠在安徽医专的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组织相关专家分四组对全省16市和2个省管县的2013年度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项目、2012年度乡镇卫生院招聘人员全科医生岗位/转岗培训项目、2010-2014年度全科方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的落实和进展情况进行全面督导。协助省卫计委组织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项目综合督导工作。分六期举办全省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班,对1105人进行了培训,进一步充实了我省全科医生培养师资队伍,提高临床和实践基地全科医生培养的带教能力,促进培训质量改善。承办“2014年全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培训班(合肥片区)”,对188名合肥市等七个市县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进行了培训。举办四期“2013年全科医生转岗理论强化培训班”,累计培训学员710人。

承办了“全科医疗与公共卫生”、“社区护理”二个项目的省级决赛,16个市和2个省直管县共72名选手参加了决赛。

(二)职业技能鉴定

2014年实施职业技能鉴定782人次,其中,卫生行业技能鉴定174人次,人社厅职业技能鉴定608人次。

(三)行业继续教育培训

药学系承办了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办的“2014年合肥市药学专业初级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来自合肥地区的医药公司、社会药房、医疗机构等40多家单位的药学专业初级技术人员参加了此次继续教育培训。

二、承办专业技能培训和承办专业技能培训和大赛

学校依托专业资源优势,充分对社会开放,主动承接社会技能大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先后开展了护理、医学检验、药学等多场专业人才培训与技能比赛。

案例 案例 承办 承办护理技能大赛 理技能大赛

为响应国家关于加强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号召,发挥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护理学部充分利用自身软、硬件优势,发挥为企业服务的功能。2014年4月,由省教育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同举办的2014年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护理技能竞赛在我校举行,为圆满完成赛事,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专门领导小组,责成教务处、护理学部、校长办公室、后勤等多部门协同工作,为体现比赛的公平公正,经由安徽省护理学会聘请临床护理专家作为评委。比赛历时一天,共决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部分优秀选手代表安徽省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2014年7月,由省劳动竞赛委员会、省卫生计生委联合主办,安徽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承办的安徽省首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知识技能竞赛(护理项目组)在我校护理学部护理实训中心举行,经过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比赛圆满完成,共决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安徽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三、开展农村在岗卫生技术人员成人大专学历教育

2014年,学校按照省卫计委要求,继续开展面向乡镇卫生院基层医生的农村在岗卫生技术人员大专学历教育。完成了2014年招生录取工作,顺利录取学员153人(其中临床医学专业139人、中医学专业14人)。656名学员顺利毕业。按计划完成了2012级—2014级13个班级912名学员的24门课程、2000余学时面授课程的教学任务,并按期完成了2012级和2013级学员2013/2014学年度24门课程期末考试考务及成绩统计工作。

与东南大学医学院合作,作为其校外网络教育教学点,开展了护理专科、护理本科、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电气工程自动化本科等专业和学历层次的教育教学工作,目前有在校生169人。开展了成人高等教育护理专业专科学历教育,目前在校学生90人。

四、援疆工作

根据省援疆工作安排,学校承担了五年制护理班(在校生4个年级11人)、和田地区医学未就业大学生岗前培训班(33人)、医疗卫生人员进修班(17人)三类援疆人才培养任务。学校始终坚持立足大局,加强民族团结,强化思想教育,维护安定团结。同时为促进新疆班毕业生顺利通过护士执业考试,提高民族学员就业、从业能力,实行课证融合,改革传统五年制高职4+1人才培养模式,实行

3.5+1+0.5人才培养模式。为及时研判学情,增强针对性、主动性和前瞻性,定期召开援疆工作例会,密切“教”与“管”的协作配合,努力提升援疆人才培养质量。省教育厅网、安徽青年报电子报纸对学校援疆工作进行了8次专题报道。

第七章 院校治理能力院校治理能力

一、领导班子结构优化互补,领导班子结构优化互补,统筹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能力强

学校现有党政领导6人,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1人,班子在专业结构、学缘关系、专业专长、年龄结构等方面优化互补;班子成员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意识,开放的国际视野,宽广的包容胸怀;具有较高的卫生教育工作政策水平,鲜明的面向基层办学理念,深化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识,统筹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能力;把学校基本建成了在领导能力、综合水平、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领先的省级示范性院校。

二、启动学校章程建设,启动学校章程建设,做到依法按章办学

学校党委于2014年6月对章程的建设进行了专门的部署,成立章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章程草拟工作组,制订了详实的章程建设方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与学校办学有关的法律法规与部门规章,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和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大学章程建设的通知》、《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章程核准办法(试行)》有关高校章程建设的文件精神、上级部门印发的有关学校办学的批复、文件,结合学校的办学基础、特色与发展开展的章程建设工作正在实施,拟于2015年9月20日前上报教育厅核准。

三、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着力开展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学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校系两级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的保障机制建设,本年度制订出台了《党委会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系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试行)》等3个议事制度,“三重一大”决策行为更加规范;制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办法,汇编《安徽医专内部控制规范手册》,预防腐败风险防控机制得到加强;积极探索教授治学、坚守学术自由,成立了安徽医专首届学术委员会,制

订印发了《安徽医专学术委员会章程》,完善了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权力体系;大力开展劳动分配制度、校系两级财务预决算管理、内设机构和岗位设置管理、后勤服务社会化制度改革,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制度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着力推进适应现代大学治理的管理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师生员工依法依规治校的意识,保障制度的执行力。

四、培育优良校园文化,培育优良校园文化,营造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氛围

学校紧紧围绕 “构建理念识别系统、构建视觉形象识别系统、构建行为识别系统、凝炼特色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扎实开展以共识共行为重点的大学精神培育与弘扬计划、以文化符号建设为重点的形象识别系统建设与推广计划、以实践育人为重点的立德树人计划、以繁荣学术文化活动为重点的学风、教风建设计划、以传承创新为重点的文化交流服务计划、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创业创新计划“六项建设计划”,着力实施以制度文化建设、平安校园建设、文化阵地建设为内容的 “三项配套建设”,打造赋有医疗卫生行业精神内涵的校园文化品牌,开发一套规范、合理、科学、具有医学特点的多维识别系统,努力构建彰显学校特点、时代特征、医学特色的大学精神,营造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氛围。

第八章 政府(政府(主办方)主办方)履职

学校为全日制普通专科学校,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举办,行政主管部门为安徽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业务指导部门为安徽省教育厅。

学校与举办者、主管部门、业务指导部门之间的关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确定。

学校举办者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保障学校行使办学自主权;保障学校开展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等各项活动;任免学校负责人,保障学校办学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提供必备的办学保障条件和必要的政策支持等。

学校依法自主管理和使用举办者提供的财产、政府财政性资助、受捐赠财产以及合法拥有的其他资产,实行统一领导、集中核算、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和学校统筹、集约高效的资源配置模式,按照国家和安徽省有关法律法规收取学费,自主处置学校所有的科技成果及其他无形资产。

第九章 特色发展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指引下,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

育的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给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契机,注入了活力,面向医疗、健康等现代服务业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我校,必须敏锐果断地抢抓机遇,立足于巩固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成果,按照下列“五四三二一”的思路着力打造学校发展特色,服务美好安徽建设:

一、深入构建“深入构建“五度合一”五度合一”的教职融合育人格局,的教职融合育人格局,破解学校教学与用人需求间的时空障碍

借助政府推动的企业与职业院校紧密合作技术技能创新平台建设规划、“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计划”,依据行业、企业、学校在人才培养上的符合度、支撑度、吻合度、满意度、保障度“五度合一”的育人格局要求,制订教职融合紧密合作伙伴遴选计划与标准,在现有的120余处实习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企业基础上,遴选一批毕业生就业岗位群集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大型医药企业、养老服务机构,建立紧密合作伙伴关系,挂牌设立师生实训实习基地,增加非直属附属医院数量,在学生实习与职业素质能力培养、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师资交流与培训、科技创新、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促进学校教育教学与用人需求、岗位能力素质需求零距离对接。

二、弘扬“弘扬“四为”四为”办学宗旨,办学宗旨,办政府和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

“为学生铺设成才之路,为家庭点燃希望之光,为行业培养适宜人才,为社会造就健康卫士”,是我校在近60年办学历史中凝练形成的办学宗旨,要把“四为”办学宗旨进一步贯穿到学校管理制度改革、教育教学改革设计,以及教职工职业理念和教学服务行为之中,创新学生成才之路的铺设措施、方法和路径,科学完善行业适宜人才培养的标准、方案和教学条件建设,努力把学校办成学生、社会和政府“三满意”的高等医学职业教育院校。

三、统筹推进质量工程、统筹推进质量工程、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想政治教育“三大体系”建设,建设,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

按照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政策要求,大力推进质量强校、科研强校、改革强校战略,加大投入,深入推进国家、省、校三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体系建设,力争在特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精品课程建设、特色教材建设、教学名师培养、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标志性成果;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建设,健全全过程、全环节监督评价制度,科学有效的监控标准与措施;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落实思想文化建设463计划,构建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加强辅导员队伍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队伍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用上述“三大体系”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四、以“能力提升、能力提升、专业匹配”专业匹配”为根本目标,为根本目标,打造“打造“双师型”双师型”专兼职师资队伍

结合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制订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加大投入,完善激励性制度环境,坚持岗位培养和人才引进相结合,坚持专业课教师定期专业实践和企业能工巧匠进校园相结合,打造“双师型”专兼职师资队伍。在持续改善生师比的同时,重点提升专兼职教师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能力,特别是企业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字化教程和教学平台开发能力等。在优化教师队伍学历、职称、学缘等结构的同时,重点加大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促进专业师资团队与专业建设发展、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相匹配,加大专业带头人培养投入,积极引进高学历和行业专家级人才,优化团队创新能力结构,建设符合国家级、省级标准的专业教学团队。

五、积极构建医学职业教育“积极构建医学职业教育“立交桥”立交桥”,拓宽学生接受多层次高等职业教育通道

坚持现代职业教育开放合作办学理念,多层次、多渠道建立合作办学机制。依托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发挥卫生职业教育示范引领作用,扩大五年制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建设本科学历教育助学考试中心,合作开展远程本科教育,推行学分互认,为在校学生提升学历层次、取得双学历证书搭建平台。与行业合作,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扩大“双证书”教育。继续承担农村在岗卫生技术人员成人专科学历教育、免费定向医学生教育、岗位技能培训、再就业职业教育,搭建职业教育和继续职业教育立交桥。增加中外职业院校合作办学点,引进或合作开发与国际接轨的职业教育标准和认证体系,拓宽学生出国学习渠道。

第十章 需要解决的问题 需要解决的问题 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校党委和校行政的领导下,在全校教职工共同努力下,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并且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学校与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对高等医学教育高质量要求和社会的较高期望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和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和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一)办学条件需进一步改善。

(二)校企合作需进一步深化。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提供必要的经费来源与支持

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强化预算执行的控制与分析,严格控制校园建设中的资源消耗,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合理创收作用。

通过政府支持建设的经费投入、银行贷款、引入社会资本和相关企业资源、学校自筹等多渠道筹措途径,来解决“硬件”建设必要的资金需要,加快学校办学条件的进一步改善。

(二)建立健全校院(企)合作的体制机制。

一是建立校院充分融合、校企深度合作、“政府、行业、医疗卫生单位、企业、学校”多元合作这三种校企合作形式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验区,探索“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取得经验,供其他专业借鉴与应用。二是建立产学研为一体的校企合作项目,以项目为导向,建立董事会管理体制,探索实现产学联动、合作共建、利益共享、责任共享的的发展机制和体制。三是探索校企深层次合作的组织、政策和制度保障机制。①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委员会,以此促进学校与企业合作并为企业提供服务;②建立校企师资合作制度和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制度;提高校企合作培养人才质量;③建立保障校企合作运行的基础文件、合作育人模式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