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丰碑]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丰碑》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概括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安排

材料的写作方法。

4、学习军需处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学习作者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安排材料、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课题“丰碑”的深刻含义。

2、理解“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的内涵。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仪、图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从审题入手先说说“碑”有几种?为什么要建碑?“丰碑”的“丰”在这里

什么意思?那么这座丰碑是谁呢?是用什么雕刻的呢?我们就来看课文。

二、读课文,学习字、词

(一)教师范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自学要求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字义。

2、读通课文,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理清课文层次,

分段。

三、检查自学情况

(一)纠正字音

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字音。

如“呛”(qi àng)不读(c āng )

(二)学习字形

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

如:“碑”的笔顺,与“脾”“卑”“啤”区分;“倚”与“椅”区分;“豹”

的偏旁不是“犭”;“润”不要多写一点;“覆”下半部的“復”注意是“一横”。

(三)学习词义

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

(四)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的思考题

(课文记叙了红军在冰天雪地里行军,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都发给了战士

们,自己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被冻死了的感人故事。)

四、练习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一)抄写词语。

(二)朗读课文,质疑,做好记号。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问:军需处长是做什么的?军需处长是管理负责分发棉衣的处长,却因为没

有棉衣被冻死了。这是为什么呢?

二、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的前进。

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很多困难。

第三段(第3—12自然段):讲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是全文的重点段)

第四段(第13自然段):讲红军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

三、学习第一段

(一)自己朗读课文第一段。从哪儿看出环境恶劣残酷?读后在书上划出词、

句。

(二)讨论你是怎样理解的。

(三)这里对于环境天气的描写用的笔墨比一般的课文要多,这是为什么?

(衬托红军战士的坚强。)

四、学习第二段

(一)思考:为什么说红军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

1、画出重点词:可能„„可能„„可能„„可能、大冰坨、狂风呼啸、大

雪纷飞

2、边读边画出描写“冰天雪地”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严寒把云中山

冻成一个大冰坨。整个云中山被大雪覆盖,像一个巨大的冰块,战士的周围、脚

下都是冰,用这个比喻说明天气非常寒冷。再加上“狂风呼啸,大雪纷飞”说明

天气十分寒冷、恶劣,使得队伍行军十分困难。

3、连用四个“可能”,写出了红军在前进路上还会遇到的环境的恶劣和战斗

的残酷。

第一个“可能”是吃不上饭。冰雪封山,没有烧饭的柴火,没法做饭。带的

粮食路上吃完了,又不可能找到野菜和野果。

第二个“可能”是睡雪窝。茫茫风雪路,脚下一走一滑,一天不可能走过雪

山,过夜是自然而然的事。战士们又累又饿,一停下来,马上就会睡着。连棉衣

都很缺乏的情况下,上哪去弄棉被呢,只好睡在雪窝里。

第三个“可能”是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以稍加计算,体会一天走一百

几十里路的困难。

第四个“可能”是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红军在长征路上,一直是前有堵截,

后有追兵,天上还有敌机轰炸,敌人的追兵随时都可能追来。

4、还会遇到什么困难?想象回答:可能不小心滑倒摔伤,可能不小心掉进

山涧,还有可能遇到雪崩„„

(二)体会将军的心情:

将军很担心,说明考验的确很严峻。这支队伍在未来的道路上还会有很多的

可能存在。无论哪一种可能存在,都足以摧毁我们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更何况

是几种“可能”一起出现呢?

五、学习第三段

(一)重点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

1、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得通顺连贯。

2、小声自由读,弄清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板

书:形态、神态、衣着)

3、默读,观察投影图,思考:老战士冻僵在冰天雪地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从“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中,你体会出了什么?(学生充分讨论)

(启发联系1、2自然段写装备差、天气冷,联系军需处长自己负责发棉衣

的工作,体会如此安详的神态,说明他非常乐意把自己的棉衣让给战士穿,保护

战士的生命,这充分体现出军需处长毫不利己、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二)体会将军的感情的变化。

1、读8—10自然段面对冻僵的老战士,将军的心情怎样?联系“吼道、红

着眼睛、豹子、抖动”等重点词语理解。

2、读8—10自然段,体会将军愤怒的心情。

3、体会军礼的庄严及将军由衷的崇敬之情。

(三)对比下面两个句子

1、他举起右手,敬了一个军礼。

2、他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敬了一个军礼。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学习第12—13自然段,思考

(一)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晶莹”什么意

思?

(因为他有纯洁的心灵,崇高的品质。)

(二)分析句子。

(投影打出)讨论后进行朗读训练。

“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还会属于谁呢?”

1、“那声音”指的是什么?

那声音是指在军需处长精神鼓舞下,战士们充满胜利信心的坚定的脚步声。

2、为什么说“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因为(1)在红军队伍中有很多像军需处长一样的干部和战士。

(2)军需处长的精神鼓舞着大家,激励着战士们,使大家精神振奋,对胜利充满信心,有高度的凝聚力。因此一定会胜利。

(三)课文中两次出现“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各自包含什么意思?

第一次感到很突然,不知说什么好,想着看情况再说。第二次被军需处长的精神所感动,说不出话来。

(四)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侧面烘托,前后照应

三、总结

理解课题—丰碑

课文最后写军需处长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对这句话我们要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对于当时的环境,冰雪本身是晶莹的,而联系军需处长的做法和军长及其他战士的表现(泪水润湿了他的眼睛),我们又可以感受到这里“晶莹的丰碑”指的是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是军长和战友们心中永存的对这位伟大的红军战士的无比崇敬,是包括我们在内的后来者,对军需处长和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永远的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