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包括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安全、移动互联网、光通信与光信息技术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非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培养路线,培养符合以下要求的高级专门人才: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能够适应科学进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3、在科学研究或专门工程技术工作中具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4、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该语种的外文资料;

5、较全面掌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具有独立的科研开发能力,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能在现代通信网、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移动互联网、光通信与光信息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现代信号处理及应用、刑侦图像处理、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等专业领域内从事教学、科研与开发工作。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简称“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提前完成培养计划者,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毕业。硕士生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或参加硕士论文答辩的,可由本人提前三个月提出申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所属院系同意并报研究生院审核,可延长学习年限。延长年限一般不超过一年。 四、主要研究方向

1、现代通信网 2、宽带无线通信技术 3、移动互联网 4、光通信与光信息技术 5、网络与信息安全 6、通信信号处理及应用 7、刑侦图像处理

8、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硕士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硕士生应获得学分要求不低于31学分,不高于34学分。硕士生课程学习学分的基本组成为:

1、学位课程(不少于19学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3学分

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必修课,2学分,36学时。“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为选修课,1学分,18学时。

(2)第一外国语4学分

其中基础外语3学分,专业外语阅读1学分。 (3)专业基础和专业课12学分 一般应包括公共数学课6个学分。

2、非学位课程由专业方向课(不少于9学分)、选修课(含体育、科技论文写作、计算机应用、行业发展概论和人文素质类等课程,不少于3学分)组成。

对缺少本学科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硕士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选定1~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补修课程列入研究生培养计划,只记学时和成绩,不计学分。

六、培养方式和方法

1、硕士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可以成立指导教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共同进行指导。导师应根据本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硕士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制定好课程学习计划,第三学期制定好论文工作计划。

2、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与论文工作并重的原则,既要使之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又要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或独立从事开发设计工作的工程技术能力。

3、指导教师应既教书又育人,充分发挥指导教师与硕士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硕士生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硕士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硕士生培养的全过程中,无论是课程学习、论文工作或实践课程都要注意培养硕士生刻苦钻研的学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诚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

作精神。要重视硕士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硕士生应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活动。 七、实践环节

教学与社会实践是培养硕士生在实践中树立知识报国、服务人民的志向,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硕士生面向社会、面向基层,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使硕士生了解高等教育与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掌握教学的基本技能。教学实践活动可以采取讲课、辅导、批改作业、指导本科生的实验和毕业论文等形式。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硕士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采取深入社会基层从事与所学专业相近的知识培训、技术指导、科技咨询、社会服务、行政管理和调查研究等形式。

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任选之一参加。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论文答辩。

硕士生要积极参加学术活动。指导教师须定期组织研究例会,听取硕士生汇报研究进展,开展学术讨论,至少每月一次。硕士生在全校范围内至少选听、参加6次学术讲座或学术沙龙,结合学位论文选题,完成一篇学科发展综述报告。

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同时达到上述要求者方可参加论文答辩。 八、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工作进程安排如下:

信息与通信工程

研 究 方 向

1、现代通信网 2、宽带无线通信技术 3、移动互联网 4、光通信与光信息技术 5、网络与信息安全 6、通信信号处理及应用 7、刑侦图像处理 8、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课 程 设 置

额定学分:31 学位课学分:19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

认真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贯彻学院现阶段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要求,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培养路线,培养符合以下要求的高级专门人才: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 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三、培养方式与学制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简称“工程硕士生”)学习年限为3年。提前完成培养计划者,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毕业。工程硕士生一般不得延期毕业。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或参加硕士论文答辩的,可由本人提前三个月提出申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相关院系同意并报研究生院审核,可延长学习年限。延长年限一般不超过一年。 四、主要研究方向

1、通信网技术及应用 2、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 3、光通信技术及应用 4、信息处理技术及应用 5、刑侦图像处理及应用 6、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及应用 7、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工程硕士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工程硕士生应获得学分要求不低于31学分,不高于34学分。工程硕士生课程学习学分的基本组成为:

1、学位课程(不少于19学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3学分

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必修课,2学分,36学时。“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为选修课,1学分,18学时。

(2)第一外国语4学分

其中基础外语3学分,专业外语阅读1学分。 (3)专业基础和专业课12学分 一般应包括公共数学课6个学分。

2、非学位课程由专业方向课(不少于9学分)、选修课(含体育、科技论文写作、计算机应用、行业发展概论和人文素质类等课程,不少于3学分)组成。

对缺少本学科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硕士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选定1~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补修课程列入研究生培养计划,只记学时和成绩,不计学分。 六、 课程学习

(1)工程硕士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根据实际情况,工程硕士生的某些教学点可设在校外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为培养基地,由学校指派教师授课。应根据工程硕士生的特点。确定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

(2)工程硕士生学习成绩的考核采用考试方式。学位课程的考试采用笔试,成绩按百分制评定。非学位课程的考试可采用笔试或撰写读书报告、研究报告等形式,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级制评定。两种记分制换算如下: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合格):60~69分;不及格(不合格):59分以下。计学分课程考试成绩60分以上(含60分)可取得相应学分。

(3) 工程硕士生开设的公共课程教学由研究生院与相关院系共同组织。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方向课和选修课的教学由相关院系负责组织,研究生院负责协调和检查。

(4)任课教师要认真组织教学,有效地利用课内学时完成教学计划,对研究生课外自学和预习要提出明确要求。

(5)为保证课程教学质量,任课教师要坚持实行考勤制,对研究生的出勤、作业等情况进行记载。对于缺课三分之一或其它教学环节未能达到要求者,不准参加考试。 七、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工程硕士生到企业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工程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

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原则上不少于1年。全日制工程硕士生的实践教学可采用下列方式实施:

1、具有特定主题的系列实验课或以实验为主的专题课; 2、与所从事领域应用技术相关的硬件、软件设计或机构设计; 3、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的工程设计、项目研究等。

工程硕士生要提交实践学习计划,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要对工程硕士生实践环节实行全程管理、服务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实践的具体要求由培养单位根据实际规定并认真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论文答辩。 八、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

(1)论文选题

工程硕士生在课程结束前应与导师联系,选定将进行的研究课题。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践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所选定题目由导师提出课题调研和文献阅读的指导性意见。

(2)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是工程硕士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文献阅读既是培养科研能力的必要手段,又是开阔视野、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文献阅读又是解决研究中遇到问题的重要办法。工程硕士生的开题报告一般应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为开题准备的文献阅读量不少于20篇(至少含5篇外文文献) ,内容应包含所研究领域国内外研究情况,国内外前沿情况进行总结。开题报告主要内容包括:文献综述,课题研究的内容,意义,研究方案,预测达到目标及时间进度计划。开题报告由导师审查后组织3名以上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小组参加答辩,通过者可继续进行论文阶段工作。 九、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设计) 必须由工程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对一些源于大型研究课题和工程项目设计的论文,其研究人员或设计者不止一人,允许引用(必须注明) 他人工作,但自己承担部分必须独立完成。学位论文(设计) 由我校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研究生指导教师

指导和来自工矿企业、工程建设部门或其它主管部门推荐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工程管理人员联合指导。

十、学位论文的评阅与答辩

学位论文(设计) 的评阅应着重审核攻读工程硕士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设计) 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工程硕士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并经研究生院审查认可后,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设计) 答辩。

学位论文(设计) 应有2位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本领域相关的专家组成。 十一、学位授予

工程硕士生按照培养方案、学完规定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完成学位论文(设计) 通过答辩且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由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查并报校学位委员会,由校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并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全日制)

研 究 方 向

1.通信网技术及应用 2. 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 3.光通信技术及应用 4. 信息处理技术及应用

5.刑侦图像处理及应用 6.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及应用 7.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课 程 设 置

额定学分:31 学位课学分:19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非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方案—通信工程方向

二、培养目标

认真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贯彻学院现阶段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要求,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培养路线,培养符合以下要求的高级专门人才: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 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三、培养方式与学制

非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简称“工程硕士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进行培养。非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学习年限为2至5年,以进校不离岗、基本业余的方式在职攻读学位,要求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一般应在两年内完成规定学分。为保证工程硕士生的培养质量,其所在单位应保证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撰写(工程设计)工作。 四、主要研究方向

1、通信网技术及应用 2、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 3、光通信技术及应用 4、信息处理技术及应用 5、刑侦图像处理及应用 6、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及应用 7、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工程硕士生应获得学分要求不低于28学分,不高于34学分。工程硕士生课程学习学分的基本组成为:

1、学位课程(不少于19学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3学分

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必修课,2学分,36学时。“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为选修课,1学分,18学时。

(2)第一外国语4学分

其中基础外语3学分,专业外语阅读1学分。 (3)专业基础和专业课12学分 一般应包括公共数学课6个学分

2、非学位课程由专业方向课组成(不少于9学分)。 六、 课程学习

(1) 工程硕士生课程授课主要采用面授方式在学校或企业集中进行,课程开设时间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情况灵活安排。

(2)工程硕士生学习成绩的考核采用考试方式。学位课程的考试采用笔试,成绩按百分制评定。非学位课程的考试可采用笔试或撰写读书报告、研究报告等形式,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级制评定。两种记分制换算如下: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合格):60~69分;不及格(不合格):59分以下。计学分课程考试成绩60分以上(含60分)可取得相应学分。

(3) 工程硕士生开设的公共课程教学由研究生院与相关院系共同组织。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方向课和选修课的教学由相关院系负责组织,研究生院负责协调和检查。

(4) 任课教师要认真组织教学,有效地利用课内学时完成教学计划,对研究生课外自学和预习要提出明确要求。

(5) 为保证课程教学质量,任课教师要坚持实行考勤制,对研究生的出勤、作业等情况进行记载。对于缺课三分之一或其它教学环节未能达到要求者,不准参加考试。 七、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

(1)论文选题

工程硕士生在课程结束前应与导师联系,选定将进行的研究课题。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践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所选定题目有导师提出课题调研和文献阅读的指导性意见。

(2)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是工程硕士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文献阅读既是培养科研能力的必要手段,又是开阔视野、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文献阅读

又是解决研究中遇到问题的重要办法。工程硕士生的开题报告一般应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为开题准备的文献阅读量不少于20篇(至少含5篇外文文献) ,内容应包含所研究领域国内外研究情况,国内外前沿情况进行总结。开题报告主要内容包括:文献综述,课题研究的内容,意义,研究方案,预测达到目标及时间进度计划。开题报告由导师审查后组织3名以上具有副教授(高工、副研) 以上职称的专家小组参加答辩,通过者可继续进行论文阶段工作。 八、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设计) 必须由工程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对一些源于大型研究课题和工程项目设计的论文,其研究人员或设计者不止一人,允许引用(必须注明) 他人工作,但自己承担部分必须独立完成。学位论文(设计) 由我校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研究生指导教师指导和来自工矿企业、工程建设部门或其它主管部门推荐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工程管理人员联合指导。

九、学位论文的评阅与答辩

学位论文(设计) 的评阅应着重审核攻读工程硕士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设计) 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工程硕士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并经研究生院审查认可后,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设计) 答辩。

学位论文(设计) 应有2位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本领域相关的专家组成。 十、学位授予

工程硕士生按照培养方案、学完规定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完成学位论文(设计) 通过答辩且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由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查并报校学位委员会,由校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并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非全日制)

研 究 方 向

1.通信网技术及应用 2. 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 3.光通信技术及应用 4.信息处理技术与应用

5、刑侦图像处理及应用 6.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及应用 7.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课 程 设 置:

额定学分:28 学位课学分: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