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合理定位

网络财富・E互囫

Intemetfortune・ManagementVision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合理定位

杨海芳

(华东交通大学,江西南昌330013)

【摘要】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已经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得到普遍的重视,但是,在该专业的社会认可一直不高,以至影响了学科建设和学生的专业学习及就业。本文就公

共事业管理的学科定位出发,从课程设置、教学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学科定位;iit[;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我国是一门新兴专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生活动丰富,1998年教育部在正式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列入普通高校本科教育专业目录时,明确规定这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通过专业建设与发展为国家培养新型的复合型公共管理人才,加强公共政策与管理的深入研究,以促进国家的改革与发展,满足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

1.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的状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改革正在逐渐深入,各级政府在推动经济及社会协调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管理手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广大人民群众作为相对独立的权利主体,其自主意识和民主参与意识也有所增强。这些变化意味着对各级政府公务员及其他公共部门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也对公共政策及管理的研究提出了挑战。原先由政府令权管控的各类社会公共事务日益趋于社会化管理的形势F,在实现政府的社会管理体制从“大政府,小社会”到“小政府,大社会”转变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设置和发展势在必行。

作为我国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却十分惊人。从1999年东北大学,云南大学

两所大学在全国率先招收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开始,迄今为止,全国已有300多所院校开设了该专业,涉及师范类、农林类、艺术类、财政类、综合类等各类院校。出现了开办高校多,招生规模大的局面。

2.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的困境

一个专业从设置到现今如此之大的规模,其发展之速度实属罕见。但其在社会适应和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很多尴尬之处。

2.1社会认可度低

相对于经济改革,公共事业的改革及市场化的进程比一般企业起步晚,发展慢。直到今天,社会对公共事业的认识仍不全面。对于这门新专业,社会上很多人没听说过,或是将之与行政管理、公共管理混淆,甚至还受到一些误解或曲视,影响了专业发展中的社会资源利用。不少企事业单位由于各种原冈,不愿与高校合作,或没有规范的合作体制,所以本专业在发展上就缺少了相当蕈嘤的实践堆地。在人员聘用上,对本专业的陌生则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在种种招聘会上,极少看到招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简章)。

2.2师资不合理基于学科自身发展为晚,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硕士点,更谈不上博士点,所以师资队伍师资力营薄弱,专业教师尤为不足。在这门新兴学科中,很多教师都是从马列主义、思政教育、政治经济学等专qp转入,知识结构不合理,对公共事业管理理论积累不足。并且,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年轻教师,很多是从校

门到校门,缺乏实践经验,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往往力不从心。在整个教学中,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作为授业解惑的教师,自己对于本专业若是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势必会影响对学生的培养。

2.3就业不理想

由于以上的影响,再加之公共事业管理行业的覆盖面非常广,这就增加了学生专业学习和就业方向的困惑。其实有关资料表明,近20多年来,美国高层管理人员中具有公共管理硕士学位的比例不断上升,美国联邦政府就职的公务员lO%一20%具有MPA或相关学位,而在公共政策领域工作的公

务员509卜_6096具-fiwm或相关学位∞。但本人

在教学中却发现,学生们对于他们的将来一直很迷惑,几乎每学年都有一些学生转专业,或是毕业后从事非本专业的工作。在当前的社会政府部门的人员精简,企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工矿人员下岗,新近人员指标减少等大环境下,公共管理专业毕业牛的专业优势在求职中也就更加难以直接体现出来。

3.公共事业管理的科学定位要走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的困境,首先就要明确自身的定位。

3.1学科定位

在西方发达国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开设已具有较长的历史,形成了以公共部门管理问题的解决为核心,融合多种学科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在公共行政学、经济学、政策分析、管理学等学科领域基础

生的一系列问题:工资偏低,被拖欠现象严重;劳动时间长,安全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培训就业、子女上学、生活居住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困难,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解决农民工问题的主要是消除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以及不断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

三、结语

笔者认为有效地促进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只有通过政府、社会和失地农民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圆满解决。政府在解决失地农

民问题中应处于一个主导地位,积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给失地农民进行培训,并给予其资金支持等来促进农民自主创业,而社会应该消除对这~弱势群体的歧视,以积极的姿态来接受他们,给他们的创业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失地农民自身则应该抛除旧的观念,戒掉“等吃拿”的惰性心态,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创业大潮中去。可以说,经验与精神收获是自主就业的无形结果。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创业过程中的知识积累和精神满足推动了失地农民的未来创业,也促进了现代“新型农民”的形

成。因此,应积极引导并推广各类创业经验与精神,通过互助合作与成果共享,进一步提高农民自主创业的能力与信心。

参考文献

【1】1刘和平.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损失及其保障Ⅱ】.调研世界20050o).

【21陆迁,叶小雯.关于我国失地农民的安置和补偿的思考田.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

【3】陈晓宏.失地农民创业的主体性、现实路径及对策研究Ⅱ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02).

【4l王思萌.失地农民谋生方式的经济——社会学分析田.

南方论刊,2007圆.

万方数据

ManagementVision・Intemetfortune

之E的专业。经历了从公共行政学到政策科学再到公共管理学这样的三个阶段,并已旱细化的趋势。即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不仪分成师范类与非师范类专业,而且分成环境保护机构管理专业、卫生机构行政管理专业、体育机构管理专业以及社会保险机构管理专业等。并辅以相应的背景知识训练与培养,以真正培养专业化人才。

我国的学术界对于公共事业管理的定位则尚存分歧,但一般而言,都认为公共事业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一个子领域,即是公共管理的一个分支,或者说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附属领域,其目的是较为集中地研究公共管理领域的公共事业管理I’uJ题,在公共事业纽织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公共事业组织的活动和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其目的是要提高公共事业组织活动绩效,促使公共事业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据此理解,此专业应涉及教育、科学、文化、体育、人口、卫生、资源于环境保护、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以及水、电、煤气、邮电、通讯和公共交通等公用企业的管理。除具备“公共性”和“管理性”之外,还带有明显的跨学科性、综合性和交叉性等特征。

3.2专业设置定位

在专业设置中,应合理配置基础课程与专业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比例。

2003年“全圉公共管理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了公共管理类学科课程体系的大小四门平台课的指导意见(即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学和公共事业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公共

学校要扩大联系的范围和种类,探索与地方政府及其某些事业单位进行“订单模式”培养,使学生得到锻炼的同时,解决政府基层部门与事业单位的人才危机,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可谓一举多得。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从社会上的各企事业单位邀请专家学者讲座,加强与社会事务管理的联系,充实实践教学的内容。

3.3人才培养模式定位

根据本专业的要求,公共事业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应足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理论应用能力。

实践中,不少高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在这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讨,如浙江工业大学的“‘2.5+1.5’复合型公共事业管理人才”:从在校工程类专业的三年级学生中公开选拔招收学习成绩优秀、管理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突出、具有一定领导潜力的学习作为培养对象,用三个学期的时间系统进行公共事qk管理专业的理论与知识教学,旨在培养具有工程背景的既懂公共管理科学、又懂相关领域专业知识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罾从一些成功的经验中,我们可以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概括为:培养能够从事科研工作,而且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社会公共管理人才。因此,在学生培养上,要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目标,针对应用型管理人才,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选择更适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授课体系。在学校自身的基础E,针对学生特性,对人才培养设定为多个目标,多条途径。如对于那些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往经营管理者方面培养,将希零从事政府T作的学生往公务员方面培养,将善于专研的学生往研究生方面培养。

总之,要使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工作相互一致,特别是增强学生的实践锻炼和动手能力,使其能在毕业时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4.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展望

虽然受诸多原因的影响,但相对于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实际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颇有潜力。据有关部门统计,最近几年公共事业管理的毕业生就业率为79.53%,明显高于平均。随着我国社会体制的逐渐完善,公共事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未来的国家管理机构队伍中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本专业培养的高级号门人才。根据前几年的就qk情况和对未来热门走向预测,本专业的就业前景主要到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就Ⅵk单位涵盖大中小学校、政府机关、国有或民营、私营企业、医疗卫生单位、科研设计单位、部队、其他金融单位等,职业面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育部公布的2004年高招新增热门专业情况中,公共事业管理与物

流、信息工程、电子商务、软件工程等专业“榜上有名”,成为当年高招的大热门。

另外,攻读硕士研究生也是不错的出路。虽然目前在我国没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硕士点和博士点,但由于该学科的综合性、文理互通性、实务件等特征,又使得它具备了其他学科不及的灵活性。在硕士研究牛目录中,公共管理学科(一级学科)下分为五大专业(二级学科),分别为:①行政管理。②社会保障。③土地资源管理。④教育经济与管理。⑤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这无疑增加了学生攻硕的方向,开拓了学生今后的发展途径。在更深一层的博士点目录中,可选择同属公共管理类学科,与公共事业管理专qk相近的学科,如公共绎济与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博士生。

为了使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得到健康长远的发展,这些专业存在的现状和将来发展的前景都必须让社会公众清楚,尤其是通过学校和专业教师,纠正一些人的错误看法,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社会认可度。

首先学校要从整体上清醒地把握本专业的定位,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增加实践课时,调整教学计划。如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确定公共政策和城市管理为专业发展方向,特别城市管理,以适应目前城市化过程中对城市管理人才的大量需求。根据前城市管理中对社区管理重要性的突出,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合设置,积极与当地基层政府和社区建立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其次教师要爱岗敬业,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授课过程中,还有与学生进行解释和宣传,帮助学生正确看待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如召开新生见面会,定期进行师生会谈等,还可借用社会公共平台的力量,发挥其现有的优势,使之真正符合“厚基础,宽口径,多方面”的专业原则。

高素质的公共事业管理队伍,能提升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而其根本就在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合理定位和科学教育。

注释:

①纪丕霞.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发展的现实问题思考

Ⅱ1.莱阳农学院学报,200s(3).

财物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

共事业管理的核心课程以政治、管理、社会和经济为主线,但在专业特色L不明朗,不能满足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在各高校的实践教学中,以哪个标准构建课程体系,如何依据本院校自身的特点与强势,培养“有理实干”的“通才”或“专才”,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明确。

本人认为,在一所具体高校内,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应该在保证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占教学主体基础之上,还应依托本院校的专业与优势,打破专业壁垒,加强文理渗透。按照培养方向,有选择、目的性地开设相关特色课程,提高以广泛适应性为基础的针对性。如我校这样的以工科为主的综合类学校,又有铁道交通方面的联系,则可加开工程管理、交通法规、公共交通等相关课程,建议此类课占总课时的15%左右,也可作为双专业、选修课开设,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对学生进行“宽口径”培养。

同时,还要继续加强实践教学的质量,提高其与理论教学的衔接和配合,完善实践教学文件和管理水平,特别是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教学单位应积极与有意向的单位进行合作交流,在教学基地的选择上,

②宣勇,何作井.。2.5+1.5”复合型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Ⅱ】.中国行政管理’2002@.参考文献

【1l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2版【M1.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6.

【2】娄成武.关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探讨Ⅱ】.

中国高教研究,2000(2).

[3]陈华平.公共事业管理学科体系的构建与发晨难题探析Ⅱ】.江西社会科学2006(1).

作者简介:杨海芳(1978一),女,上海人,硬士,讲师,研究方向:应用社会学。

———————————————————■

万方数据

41

2010年5,q网络财富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