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州市花都区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摸底情况汇报 | 广东省情信息库

根据省地方志办《关于印发〈广东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花都区地方志办于10月19日-11月4日组织两位编修村志的热心人士,对花城街东边村的东成里、西成里、溶和里、溶华里、南昌里、南洲里、三龙、上元里、老鸦塘、松园10条自然旧村落,以及改革开放后形成的东成新庄、南一新庄、南二新庄、上元新庄、松园一期新庄、松园二期新庄6条新庄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工作开展情况

东边村在狮岭镇东部,面积为5.8平方公里。东邻长岗村,西邻杨二村、北邻旗岭居委、南邻杨一村。村民住宅主要分布在芙蓉大道西面。全村分松园社、三龙社、西城社、南一社、上元社、南二社、榕和社、东成社、昌一社、昌二社、榕华社11个经济社。共有徐、叶、谭、邓、温等五个姓。户籍人口3200人,890户。该村以发展农业为主,耕地面积2500亩,有花卉种植场、蔬菜种植场、700多亩渔塘。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出外打工赚钱,外来落户企业有20间。

为高效高质完成东边村普查测试工作,10月19日始,普查人员对照《广东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表》的内容,首先整理有关资料,制定实施方案,并根据花都区国土部门的“花都区村庄图”与“花都区行政区域图”粗略制定出东边村卫星边界图。根据地图,初步了解该行政村交通地理、自然概况,及《花县志》上记载的东边村自然村落名称等资料。然后到东边村与村干部洽谈,核实自然村落的村名与数量,通过村干部锁定该村自然村落普查的联络人,再通过联络人选出对本村情况较为清楚的老人作为走访对象。其后,与村干部及熟悉村情况的老人进行多次有针对性的座谈,听他们讲述家族史、村史,经济发展史,了解东边村的人文历史与历年经济情况。掌握了基本情况后,再由熟悉情况的老人带领,实地走访一些古宅、古庙、古墓、祠堂、门楼等处。并通过收集、研读一些古籍、族谱等民间史料,查阅各种资料、志书、文物普查材料,结合采访的内容,填写普查表。

二、关于调查表所列问题的意见

第一部分

☆关于地理位置

1.第一处填空“镇”的后面应补上(街道办)。

2.与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距离,以村头、村尾、村面还是村心为准?是直线距离还是交通距离?因一些村庄面积较大,如果测距标准不确定,数字会出入较大。建议以村头或村面为准,因随着民居的扩建,村面、村心的位置会有变动。

3.作为自然村,村域面积是无法统计的。因为集体土地所有权是细分到生产队或经济社的,可能是一条自然村分为几个生产队,也可能是几条自然村合为一个生产队。自然村不存在拥有土地的问题。建议取消或以行政村为单位回答。

☆关于村名沿革

村名的来由多数村庄可考,但也有不可考的,鉴别其是否可考,要做细致耐心的功夫,要广泛调查。“曾用名”一说不尽妥善,因为作为自然村落,并无法定的名称,在民间,有的村同时有多个叫法。建议改为“别名”或增加“别名”。

☆关于村落由来

关于村落始建年代,估计相当一部分村庄已难考究。而“形成原因”后所列的选项,“中原人口迁入”与“分村等”,似乎不应是非此即彼的选项。理应表达清晰。

☆关于自然环境

第二项的“山岭”:此项与“地理位置”的第三个问题的症结一样,没有属于自然村的山岭,所以该项没法回答。建议取消或以行政村为单位回答。

第三项的“河流”,症结也与上面一样,且就算是生产队,他们的田往往也没有边界,许多是“插花地”,或者是“飞地”,只有当地人才能指得出哪片田属自己生产队,所以此项也没法回法。建议取消或以行政村为单位回答。

第三项的“水库”,症结也与上面一样,建议取消或以行政村为单位回答。如果属于多条行政村,是否也应表述清楚?

第四项的“水塘”,水塘通常是没有名称的,是回答多少眼,还是水塘名称。与上几项的回答稍有差异,因为每条自然村的村前,几乎都有一眼水塘,谓之风水塘,这眼塘,传统上是属于该自然村所有。但所谓属是权属,界线仍是划到生产队的。事实上,一些水塘归多个生产队共同拥有,有的甚至是多条行政村共同拥有。年底网鱼,也是村与村之间,按所占水塘面积的比例分成。故该项如果一定要回答,也只能回答风水塘。且表述上只能说是“村前的水塘”,不能说是“这条村的水塘”。

☆关于主要姓氏及源流

此项的设问似是对行政村而言,且与“村落由来”有矛盾。因为广东多为聚族而居,不同姓氏开庄时间不同,尽管村庄很近,通常村面的朝向也不同。在自然村,通常以一姓为多。故应改为:

姓氏及源流

姓氏为           ,         (时间)从           (地点)迁移至广东            (地点),          (时间)从            迁移至本地。(注:如有别姓,可补充说明)

☆关于人口状况

户籍人口作为自然村没法统计,村委一般没这个数据,连公安局也没有这方面的统计数。到自然村问也只能是约略数。至于“实际在村人口”的标准是什么?有在城镇购屋,有在城镇租屋,有在城镇打工,或三头两日回乡的,或每周末回乡的,或年节才回乡的,如果界定?何为实际?只有“选举权人数”比较略定能回答。

农业收入这一项,如果界定?如果村已无人耕田,靠征地款年底分红算不算?土地已对外发包,分租金生活算不算?抑或是发包搞工业的就不算,发包搞农业搞种养的才算?

农村留守儿童,此项本地不存在。

非户籍外来人口一项,外来人口管理是以行政村为单位的,也不属于自然村。而且外来人口是流动的,年年不同季季不同。唯一可问的是,这条村有多少间出租屋,虽然这个问题,也是约略数字。

☆关于港澳台同胞

港澳台同胞数量方面,村委全无数据。1988年,广州侨办曾进行过相关统计,记录在《广州市归侨侨眷港澳同胞亲属登记表》上。有些村委有保存这些资料,但未必能提取出来。况且提出来,也未必记录其所居自然村落。更多村委则无保留。侨办未知有无保留。至于2015年的数据,就更难提取了,采访也只能是粗略的估计。比方说,“建国前,我村有几成人出外谋生”之类。以采访罗仙村为例,问到90年代曾回乡捐资上百万元建祠助教修路的海外同胞,宗族之人连他们生死也不清楚,说这几年未回来过。更遑论一般的海外同胞。所以,只能是不完全统计数或比例数。

☆关于华人华侨

华人华侨问题如港澳台同胞一样。只能是不完全统计数或比例数。

☆关于公共设施

通电话的年份,指的是自然村里的村民安装电话,还是村委的公家电话?如果这条自然村是村委所在地,是写普及百姓的电话,还是官方的电话?

☆关于文体设施

关于小学幼儿园,都是行政村才有的数据。

“村属体育场”说法有问题。只能说,这条自然村内是否建有体育场。

“广场”如何定义?多大有空地面积,或者说,具备功能才数广场?

关于“公园”等问题,可改成这条自然村内是否有公园。是否有村民活动中心。

自然村通常不会设图书室,只有行政村才有。藏书只有大约数。

第二部分

☆其他传统建筑

除了传统民居、宗祠、寺庙,其他传统建筑是指什么?雕楼、炮楼、门楼?

雕楼是揉合了西方建筑的特色的,不能视为传统建筑吧?或者表述为“其它特色古建筑”?

☆关于重要碑刻、楹联、匾额

此项有无年代限制?现代人所撰的碑刻、楹联、匾额算不算?如果不算,因原件已坏,仿制品算不算?

☆关于家谱、族谱

是否只记纂修人是本自然村的人所修的族谱?抑或要记内容涉及这条村的族谱?族谱多是同姓同宗的多村合修,又或别的宗主村附带提及,是否记录?如《中华邓氏族谱(粤港澳卷)》,记下广东的数百村落,花都的邓姓村几乎囊括其中,算不算?如果是多村合修谱,附复印件,是否只复印与该自然村相关的部分?

分房所撰的民间简谱,有时就是一两页纸,该不该要提取?

家谱方面,往往一谱难求,民间收藏者,往往视为珍宝。就是村干部,也往往不清楚,有些村同姓宗族想修谱,问了几年也不肯拿出来。

☆关于重要文献

有无时间年限?是否建国前的才收录?

☆关于乡规民约

有无时间年限?是否建国前的才收录?现在的乡村,几乎每一任村官都对村规民约有所修改,要哪一份?

☆关于宗族活动

宗族活动主要是拜太公山一类,现非清明,如何提供照片?根据平时对这方面接触的经验,可行的只有请人带上山拍太公墓一项。其它同姓联宗的活动,早年的多没保留照片,就算现代的想要一张,也不容易。

☆关于宗教(民间)信仰

乡村寺庙等,偶像大多已在五、六十年代捣毁,现代人对神祗了解有限,多已说不清所供奉的神灵。统一只知道了是“神”或“菩萨”。除非对这方面有足够的专业知识,通过对庙宇的考究,或做足采访与搜查资料的功夫,才能回答。

三、关于调查操作问题的报告

关于以下问题,大致可分为四类:

A.在村委可以找到答案。

B.到自然村实地采访,才可问到答案。

C.可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找到答案(包括通过卫星地图)。

D.不可答。

第一部分

☆地理位置

方位与距离:C(在核准该村的地理情况后,可通过卫星地图测距)

村域总面积:D

☆村名沿革

A或B(以东边村老鸦塘为例,因为这条村并入溶华经济社管理,村委的人只知道这条村叫姓温村,只有进入这条自然村,村人才说出村名,该村《花县志》也有记载)

☆村落由来    B

☆自然环境

地形:C (可查镇志或地理志一类)

山岭名称:B或C(国土局方面应有资料可查,村里的山岭名称,通常不止一个,会有多个土名)

山岭高度:C(查国土部分的等高线)

河流名称:A

河长:D

河方位:C(查卫星地图)

水库A或:B

水塘:D

☆隶属关系演变

C (该项村里不回答不了的,可查镇志或县志一类)

☆主要姓氏及源流

姓氏: A

南迁时间:C(该项通常乡人说不出来,要查对方提供的族谱)

开基时间:C

分支的村庄:B(乡人虽说不上时间,但大多能说出是从何地迁移至本地)

☆人口状况

户籍人口:D(绝大多数村委都不能提供这个数据。如果下村调查,费时费力亦未必准确)

农业收入的人口:C(只能是大约数或者比例数)

常年在城镇生活和打工人口:C(只能是大约数或者比例数)

农村留守儿童(无)

现村中最年长者年龄、性别A(村委配合的前提下)

海外留学人员:C

非户籍外来人口:C(只能是大约数或者比例数;如果一条自然村刚好 是一条自然村,则村治保方面可能有数据)

☆民族

世居民族有:A

☆所属民系

所属民系:A

☆方言:A

☆港澳台同胞

2015年港澳台同胞:C(只能是大约数或者比例数)

☆华人华侨

2015年华人华侨数:C(只能是大约数或者比例数)

主要分布国家或地区:C(多是粗略数)

归侨:C(可能是不完全统计)

☆生产经营

传统经营:A

村(居)民主要收入来源:A

☆物产资源

自然资源:A

特色农产品:A

特色传统(节庆)食品:A

特色工艺品:A

☆公共设施

国道、省道、县道、乡道经过本村:C(可查卫星地图)

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A

通自来水:C(可查镇志)

通电:C(可查镇志)

通电话:C(可查镇志或电力志)

通网络:C(可查镇志)

☆文体设施

学校名称,班级:A

在校学生、教职工数:B (采访学校,村里或有资料,但没人会愿意帮你查的,只愿带你去学校)

幼儿园:B

村属体育场、 公园、村民活动中心、图书室:A

第二部分

☆传统民居 B

☆现存宗祠

A或C(村委能提供,但未必准确,因为他们通常只注意成为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的可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材料)

☆他传统建筑 B

☆重要碑刻、楹联、匾额 B

☆家谱、族谱  B

☆重要文献    A

☆乡规民约 A

☆族规与家训 C(通常查族谱)

☆宗族活动   B

☆宗教(民间)信仰 B

☆本村特色民俗、技艺   B

☆主要文物遗迹

C(可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材料)

☆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

C(可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材料)

☆主要历史事件   A\B\C

☆掌故、民间传说

B(采访历史老人)\C(查方志)

☆主要人物

A(采访村委,但要其配合,召集村里的知情人士,开座谈会,群策群力)\C(查方志)

四、调查总结

作这样的摸查资料,其实已是一部村志的雏形。不可能几天时间就能从村里找到答案。要做好这方面的调查,需要对此表进行修正,并需要多方面资源整合与有关部门的配合,以下从下面几方面分述之。

(一)从可行性看

普查表宜分两类,一类是行政村的,将内文只有行政村才能回答的问题,归入此类。一类是自然村的,将行政村才能答的剔除出去。况且,调查宜应先从行政村入手。没有行政村的配合,不少填项寸步难行。

(二)从操作步骤看

1.宜先根据国土部门的村庄位置图,锁定行政村界,并圈出图中的自然村落,进村委核实自然村落名称,村委不能核实名称的(这种现象其实挺多,以东边村为例,整个村领导班子,只换剩一人,要他们提供资料,只能是他们知道的,而他们往往所知有限,没人会愿意帮你查,最多是让自己入档案室查资料,自查村资料往往是事倍功半),再根据地图入村考察(卫星地图也有部分村落名称,但不齐全,且百度存在标注位置不准的问题,谷歌有时搜索不到,且常常出错,就算有名称,仍要核实)。

2.请村提供每条自然村所采访的对象地址与电话(通常是族中长老或民国年间读过些书关心宗族事务地方文化的老人),最好是由村出头,分头组织各自然的耆老开座谈会,调查了解。

3.下列采访找不到答案的,还可通过查资料。包括花县境内的新旧县志、区志、市志、镇志、村志、文物普查资料、族谱、碑刻、报纸、杂志、期刊、各部门所修志(如《华侨志》有村的海外名人简介),政协所编的文史资料(有部分地方人物、地方掌故)、国土局地形图、等高线图等。

(三)从工作态度看

该调查表的不少项,都是良心项。可以是细查的,详答的;也可以是粗查的,简答的。是否摸查清楚,摸到什么程度才算过关,实无标准。故从事该工作的人,做事踏实认真为要。

(四)从工作能力看

该调查表的不少项填答是否完善,亦由摸查者的专业水平决定,决不是培训一下就能解决的,也不是认真就能做好。

(五)从摸查所须时间看

视似摸查者所拥有的资源与资料整理能力,村委的配合程度以及摸查的深度而定。基本上一条自然村,除了掌故、名人、族谱、历史事件这些良心项,两天时间可以完成。完成这项工作,外行人肯定不行,临时培训也只是解决部分问题,其它问题,谁跟首尾?每个镇都有些爱好文史,在宣传口工作的人,找这些人做比较靠谱。

五、关于调查摸底工作的设想

(一)在每个镇物色几个爱好文史,在宣传口工作过多年的人,如报社以前的资深通讯员,已退休的亦可,请他们协助完成。他们拥有文字方面、地情方面的优势。

(二)可尝试找各镇的中学语文科组洽谈,让他们组织学生回村调查部分项目,作为一个课外活动内容。再出具一个综合报告。再设立一个赞助金,这样调查面、信息面就广多了,可从中去粗取精。对有价值的线索,再定点采访,或可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