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遗传判断类实验试题归纳及解题技巧

遗传判断类实验试题归纳及解题技巧

一、相对性状中显隐性判断

此类试题从表现型来看,是对性状的显、隐性作出判断;从基因水平看,是对基因的显、隐性作出判断。所以一旦判断出某种性状是由显性还是隐性基因控制,同时也就可以对个体的基因型作出判断。 方法1:杂交方式A X B后代只表现1个性状,则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得为隐性性状。 方法2:自交 A、B分别自交,若能发生性状分离,其亲本性状一定为显性;不能发生性状分离,则显隐性无法确定。

解题规律:(1)选择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如果后代出现了新的性状,且比例较大,则可以判定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2)选择相对性状的个体进行杂交,如果后代只表现某一种性状,则可以判定后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提示:第一种规律就植物而言可采用自交的方法;上述两种方法适用于动物时,要采用一雄多雌或多对杂交组合的方法,因为无论动物还是植物,依据后代进行判断时,后代的数目理论上应该是无限多的;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所以上述方法也可用于判断基因突变情况。

【例1】石刁柏是一种名贵蔬菜,属于XY型性别决定 。野生型石刁柏叶窄,产量低。在某野生种群中,发现生长着少数几株阔叶石刁柏,雌株、雄株均有,雄株的产量高于雌株。现已证明阔叶为基因突变所致,有两种可能:一是显性突变,二是隐性突变,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加以判定(要求写出杂交组合,杂交结果,结论)。

二、纯合体、杂合体的判断

判断纯合子与杂合子,即判断是否可以稳定遗传;还可以与基因突变相联系,对突变后的个体基因型进行判断。隐性性状的个体基因型为纯合子,所以判断个体基因型一定是对显性性状的个体进行判断。 方法1:自交让某些显性性状个体进行自交,若后代能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一定为杂合体,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可能为纯合体。这是适合于植物的最简单方法,对动物不适用。

方法2:测交让待测个体测交,若后代出现隐形性状,则一定为杂合体,否则为纯合体。

解题规律:(1)测交是最常用的方法,将显性性状的个体与隐性性状的个体进行杂交,后代出现隐性个体,则显性性状的个体为杂合子;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则显性性状的个体则为纯合子。(2)自交是最简单的一个方法,亲本为显性性状的个体,如果后代有性状分离,则亲本为杂合子,反之亲本为纯合子。

提示:自交的方法适用于植物,操作最为简单,且纯合个体不会消失,如果植物用测交,一旦基因型确定,则纯合子不再存在;测交适合于动物,但要注意测交后代个体数不能太少。

【例2】一个自然繁殖、表现型正常的果蝇种群,性别比例偏离较大,经研究发现该种群的基因为库中存在致死基因,它能引起某种基因型的个体死亡。从该种群中选取一对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1中202个雌性个体和98个雄性个体。请回答:

(1)导致上述结果致死基因具有________ 性致死效应,位于______ 染色体上。让F1中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出现致死的几率为__________ 。

(2)从该种群中任选一只果蝇,如何鉴别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例3】:经鉴定,玉米的红粒与黄粒是一对相对性状,且为常染色体完全显性遗传。请你用某株玉米果穗上的红粒与黄粒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以鉴定这一相对性状的显隐关系。

解析:方案一 自交法:若子代全部表现为黄粒或红粒,可认定黄粒或红粒为____种;再让________和________杂交,其后代表现出的性状为____性状,未表现出的性状为_____性状。若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___________为显性,_________为隐性。

方案二 杂交法:若后代表现出某一亲本性状,则该性状为______性状,未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为_____性状。若后代表现出两种亲本性状,可再进行____交,出现性状分离的为显性性状,未出现性状分离的为隐性性状。

方案三 将红粒和黄粒种植形成后的花粉粒进行________育种,取其_____和______(均为纯种)时行杂交,________________为显性,_________________为隐性。

【例4】将纯种黄色玉米种子搭载“神州五号”飞船进行失重和宇宙射线处理。将从太空返回的玉米种子种植后出现了从来没有见过的“红粒”性状。那么这一性状的出现是______结构改变引起的。经鉴定,红粒与黄粒是一对相对性状,且为常染色体完全显性遗传。可通过自交或杂交的方法,用穗上的红粒与黄粒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以鉴定这一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选用自交方法时行实验时,若黄粒的子代全部表现为黄粒,红粒的子代全部表现为红粒,可认定黄粒和红粒为_______;再让子代黄粒和红粒杂交,其后代表现出的性状为__________;若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新出现的性状为_________。

三、判断某基因所在的位置

1、探究某性状的遗传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

(1)正反交法

方法:判断某对相对性状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应该做正交实验和反交实验,若正交与反交的结果,子代的性状都与母本一致,说明属于细胞质遗传。若正交与反交的结果,子代性状表现相同,与母本无关(表现的都是显性性状),说明属于细胞核遗传。

【例5】有人发现某种花卉有红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花色的遗传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用图解和简洁语言问答。答案:略

(2) 核移植构建重组细胞法

方法:A细胞核+B细胞质→重组细胞甲 B细胞核+A细胞质→重组细胞乙

若重组细胞甲形态发生明显变化而重组细胞乙无变化,则调控基因存在细胞核中。

若重组细胞乙形态发生明显变化而重组细胞甲无变化,则调控基因存在细胞质中。

若重组细胞甲和乙形态均发生明显变化,则调控基因可能同时存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若重组细胞甲和乙形态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则调控基因发挥作用需要细胞自身的核质互相作用。

【例6】生物学家研究发现,癌细胞的无限增殖受某调控基因的控制,该调控基因能激发所有动物细胞大量增殖,为探究该调控基因是存在于细胞质还是细胞核上,应如何进行试验设计?

2、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

研究性状的遗传时,首先应该判断所研究性状是显性还是隐性,其次要明确控制相应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这是解决遗传类习题的规律。

解题规律:(1)若通过一次杂交就可以确定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则一定要选择雄性为显性性状,雌性为隐性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后代雄性只表现隐性性状,雌性均表现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如果后代雌、雄个体中表现型相同且都有显性和隐性性状或均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种群中个体随机杂交,如果后代雌雄中表现型及其比例相同,则为常染色体遗传,如果后代雌雄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不同,则为伴性遗传。(3)正交和反交法,正交和反交结果不同,且性状的出现与性别有关,则为伴性遗传,如果正交和反交结果不同,但性状的出现与性别无关,只与母本性状一致,则为细胞质遗传。

提示:在已知显性和隐性性状的前提下,第一种方法是最为快捷的方法;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最显著区别就是往往在后代不同性别中出现的情况不同,这是判断是否是伴性遗传的基本出发点,所有的方法都是在此基础上演绎出来的。解答问题时,应该就各种情况进行遗传图解演算,知道了常染色体遗传和伴性遗传后代出现的情况,只需将这些事实用文字表达出来,并给出相应结论即可。

【例7】已知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红眼W、白眼w),且雌雄果蝇均有红眼和白眼类型。

现有若干红眼和白眼的雌雄果蝇,若用一次交配实验证明这对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请选择交配亲本表现型 。实验预期及相应结论为: 。

3、特殊题型 正反交法分析真核生物果实、种子的胚和胚乳的性状遗传

①正反交与果实的性状遗传 这里所说的果实的性状是指由被子植物雌蕊子房壁发育而形成的果实中的果皮(果肉)部分的大小、色泽、口味、形态等特征,这些特征完全由母本的遗传物质决定,与父本无关。但杂交种子的胚由母本和父本共同决定。

【例8】已知玉米的黄色与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

马齿粒与硬粒是一对相对性状。现将白色马齿粒玉米与黄色硬粒玉米隔行种植。收获时发现在白色马齿粒玉米的植株上结出白色马齿粒玉米与黄色马齿粒玉米,在黄色硬粒玉米植株上结出的玉米全是黄色硬粒。正确的解释是( )

A.玉米的黄色对白色是显性属于细胞质遗传

B.玉米的黄色对白色是显性属于细胞核遗传,马齿粒与硬粒属于细胞质遗传

C.玉米的黄色与白色,马齿粒与硬粒的遗传,属于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定律遗传

D.玉米的黄色对白色是隐性,马齿粒对硬粒是显性都属于细胞核遗传

【例9】现有纯种紫色种皮和纯种白色种皮菜豆品系。请回答实验设计方案中的相关问题。

(1)证明菜豆这一性状是由核基因还是质基因控制的实验方案:

①杂交时,应选用的亲本组合是 、 。收获种子时,观察到种皮颜色是:前者

为 色,后者为 色。因此实验结果 (可以/不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因是 。 ②将上述杂交实验收获的种子分别种下去,预测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无论 ,如果F1代产生种子的种皮性状都只表现为紫色或白色的一种,则控制种皮颜色的基因是 。如果F1代产生种子的种皮性状只与亲本组合中的 ,则控制种皮颜色的基因是 。

(2)若这一对性状是由核基因控制的,则求证紫色与白色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并预测实验结果、说明相应结论。①实验方案:(用遗传图解表示) ②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如果 ,则 ; 如果 ,则 。

4、探究某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

方法:选择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个体进行交配。若后代中的所有雄性个体表现出显性性状,说明该基因位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若后代中的所有雄性个体表现出隐性性状,说明该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

【例10】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但不知显隐性,可以分别用B、b表示其控制基因。请你根据以下事实分别判断。

⑴红眼雄蝇和白眼雌蝇交配,子代雄蝇全为白眼,雌蝇全为红眼,则 是显性,亲本基因型为 。⑵红眼雄蝇和红眼雌蝇交配,子代雌蝇全是红眼,雄蝇一半红眼一半白眼,则 是显性,亲本基因型为 。

【例11】金鱼是重要的观赏鱼,可观赏的性状多种多样。请利用遗传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研究表明,金鱼的性别决定属于XY型。金鱼培育专家培育的珍贵品种----“蓝剑”,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XY。该金鱼所以珍贵,其原因之一是“蓝剑”不能直接产生后代,这是因为 ;“蓝剑”的产生可能是亲本中 在减数分裂第 次分裂时遗传物质分配异常所造成的。 ⑵基因A、a和B、b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

①两只金鱼杂交,若子代出现A :aa=1:1,B :bb=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

②两只金鱼杂交,若子代出现A的性状:a的性状=1:1,B的性状:b的性状=3:1,并且子代中雌鱼全表现B的性状,雄鱼既有表现B的性状又有b的性状,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

⑶如果已知金鱼眼睛的性状甲和乙是一对相对性状,并且控制甲、乙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甲性状雌、雄金鱼和乙性状雌、雄金鱼适量,请你设计一次实验判断甲、乙性状的显隐性。你选用 金鱼作为亲本交配,观察子代金鱼的性状和性别。你预测结果与结论是:

【例12】从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选出一部分未交配过的灰色和黄色两种体色的果蝇,这两种体色的果蝇数量相等每种体色的果蝇雌雄各半。已知灰色和黄色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所有果蝇均能正常生活,性状的分离符合基因的基本定律。

(1)种群中个体的繁殖将各自的 传递给后代。

(2)确定某性状由细胞核基因决定,还是由细胞质基因决定,可采用的杂交方法是 。

(3)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该自然果蝇的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 种;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该自然果蝇的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 种。

(4)现用两个杂交组合:灰色雌蝇×黄色雄蝇、黄色雌蝇×灰色雄蝇,只做一代杂交试验,每个杂交组合选用多对果蝇。推测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以此为依据,对哪一种体色为显性性状,以及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这两个问题,做出相应的推断。(要求:只写出子一代的性状表现和相应推断的结论)

四、判断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孟德尔遗传规律是指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即判断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还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问题。

解题规律:(1)从遗传规律的实质这一角度出发,可以通过鉴定花粉基因组成来判断是否符合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2)通过测交的方法判断。(3)通过自交的方法进行判断。 提示:无论测交还是自交,其实质都是通过配子种类和比例进行判断;无论哪种方法,材料的数量是制约因素。

【例13】某生态系统中的某种昆虫体色有绿色和灰色之分(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决定体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该昆虫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相同,两条性染色体上某些区段是同源区段,即在两条染色体上能存在桢基因或者等位基因;还有某些区段是非同源区段,即不同性染色体特有的区段,上面没有相同基因或者等位基因)。现有以下两组杂交方式:

第一组:雌性FF×雄性ff→F1绿色→F2绿色:灰色=3:1,且灰色为雄性

第二组:雌性ff×雄性FF→F1绿色→F2绿色:灰色=3:1,且灰色为雌性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这对遗传性状遵循的遗传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用遗传图解解释第二组遗传现象出现的原因。

五、判断是否是可遗传变异

生物的变异有可遗传和不同遗传两种情况,遗传物质的改变或环境条件的改变都可以引起变异,所以判断生物的变异是遗传变异还是不可遗传变异,相当于判断是受环境因素还是遗传因素影响。解题规律:改变生物的生活环境以观察其性状是否改变。

提示:将引起变异的环境条件改变以便对照,则可以得出正确结论。如果变异是染色体则还可以通过制片显微观察,观察其染色体的结构或数目是否发生改变。

【例14】某生物兴趣小组饲养了一批纯合的长翅红眼果蝇幼虫,分装在10支试管中,准备放在25°C培养箱中培养(果蝇生长的最适温度),同于疏忽,其中有2支试管未放入培养箱,当时气温高达37°C,十天后观察发现,培养箱中的果蝇全为长翅,而未放入培养箱中的果蝇出现了残翅。

(1)残翅性状的出现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你认为了现残翅的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

(2)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推测。(简要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实验步骤:a 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