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下

第五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 第1课 开运河 创新举

一、隋朝统一南北

②、隋的统一

③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客观条件: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

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主观条件: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赋税收入增加,粮仓丰实。

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⑥隋的灭亡:

二、大运河的开通

1、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②开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2、大运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三点:

四段:

五河: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六省:

流通七省区:

3、大运河开通的巨大作用

三、科举制度的创立

1、隋文帝通过分科考试选拨人才(开先河)

开科举制的先河。

2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隋朝以前选官看门第的高低,一般人很难有做官的机会。

3、科举制作用和影响

从地方集中到中央,为统治者吸收、笼络人才拓宽了道路 ②影响: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以后各朝都相继沿用。

★ 第2课 “贞观之治”

一、玄武门之变

③思考: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 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相同点:①秦隋都是在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的。秦隋后期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灭亡的原因都是统治者残暴道,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经济倒退,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②汉唐的兴起都是统治者吸取前朝的教训,都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且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汉唐两朝初的统治者,都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都整吏治,任用贤良。

二、轻摇薄赋————经济上

①原因:吸取隋灭教训

③影响(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三、知人善任、重视纳谏————政治上(组织人事上)

致安之本,惟在得才。

四、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

节省财政开支、提高行政效率。

五、完善科举制度————教育、思想文化上

做官主要途径。

六、评价: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①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②中国古代出现治世的原因:①政策因素:农民战争的作用(农民起义迫使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②政治交往因素:民族间融合和中外交往的加强。③群众作用:人民的辛勤劳动。④个体作用:杰出帝王将相的个人政治品质。

★ 第3课 开元盛世

一、女皇武则天 1、武则天掌权和称帝

2、贞观遗风 纪,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

二、开元盛世 1、唐玄宗统治前期的政绩

3、农业和手工业发展

⑴农业方面: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③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④生产工具的改

4、唐都长安

100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

唐朝长安城布局严整的表现:棋盘式的街道,建筑规模雄伟,城内宫殿、衙署、坊、市分开,井然有序,布局严整。

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和发展的共同原因:⑴继承性因素:前朝经济基础的继承。⑵社会环境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安定。⑶政治因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⑷经济政策因素:统治者调整经济政策,鼓励发展生产。⑸经济交

往因素: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和中外交往的加强。⑹群众作用:人民的辛勤劳动。⑺生产力(科技)因素:生产技术革新(生产工具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水利的兴修。

★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一、天可汗

1、唐朝的疆域(四至)

家之一。

2、唐玄宗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8世纪中期,后来,

回纥改名为“回鹘”

。——— 北方

②7领

一了

周围各部,建立政权。8-东北 西南

3、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

4、唐对西域的管辖 唐朝时,

二、唐蕃和亲与会盟 1、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吐蕃慨况:西南──吐蕃(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吐蕃人是

2、文成公主入藏:

3、金城公主入藏:8

4、唐蕃会盟汉藏两族友好的象征。

唐朝的民族关系表格

★ 第5课 唐代的中外关系

一、遣唐使——————唐与日本的关系

1、唐朝的对外交通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人称

2、唐开放的对外政策

当时先进的经济文化有巨大的吸引力,中外交往出现了盛

3

隋唐时,中日两国交往密切。贞观年间,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遣唐使回国后很受

的某些风尚(日常生活习惯:饮食、服装、饮茶、过端午节、重阳节)。

4、天竺、大食、新罗的遣唐使节

①方式:①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②新罗商人来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②表现有: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官吏、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二、鉴真东渡——————唐与日本的关系

1、鉴真东渡的艰辛历程

三、玄奘西游——————唐与天竺的关系

1、玄奘西游的艰辛历程

1、玄奘西游的贡献:

Ⅰ弘扬了中华文明,在天竺游历16年,介绍了中国的种植、经济文化、艺术情况;Ⅱ《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Ⅲ带回657部佛经回到长安,经过19年努力,译成佛经1300多卷。

这部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问答题:

1、唐朝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答:唐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周边各国有强大的吸引力,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发扬国威,同时吸收外国先进的经济文化来丰富和发展自己。

2、唐朝实行对外开放需要的条件?

思考: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教材内容,说说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吗?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什么呢?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允许他们长期居住。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四、唐与新罗的关系

★ 第6课 隋唐的科学技术

一、赵州桥

1300多年,该桥建造七百多年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法国泰克河上的塞雷桥) 。

3。

二、雕版印刷术

1、印章与拓碑 2、隋唐的雕版印刷的方法

3、晚唐印刷的《金刚经》

4、雕版印刷术发明的意义

三、僧一行测量子午线 唐代、僧一行(张遂)四、药王”孙思邈

1、“药王”孙思邈高尚品德:

2、

3、㊣657年,唐政府组织一批文臣和医官集体编修本草,与659

★ 第7课 隋唐的文学艺术

汉字书体的发展————————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一)唐宋诗人美誉

(二)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三)唐宋八大家:韩愈 ( 唐朝 ) 柳宗元 ( 唐朝 ) 王安石 ( 宋朝 ) 曾巩 ( 宋朝 )

苏轼 ( 宋朝 ) 苏辙 ( 宋朝 ) 苏洵 ( 宋朝 ) 欧阳修 ( 宋朝 )

为什么到唐代会出现诗歌的黄金时代?

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 第9课 辽、夏与北宋的和战

一、契丹的兴起

1、五代十国——(907~960年),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黄巢起义后,唐朝名存实亡,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960年,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北宋;979年灭北汉,自此基本结束了自晚唐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中原政权;十国是指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十国乃称其“大”者,实际上还有不少割据政权。关于五代十国的理解,狭义上为五代十国本身,广义上一般以此代指这一历史时期。

2 34、辽的历史地位——辽对于我国北部地区的开发和北方各族联系的加强,以及对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都起了重要作用。

二、陈桥兵变

1

960

年,后周大将赵匡,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了五代十国割据政权,结束了黄河流域分裂局面。2、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

三、澶渊之盟

1、澶州之战

2、澶渊之盟 (1

(2)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

(3)评价:一分为二评价。①宋每年给辽岁币,增加了负担老百姓,对宋来说也是屈辱的。②但这个条约也使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边境和平,这样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双方在边境地区贸易的发展。

四、宋夏和战

1、党项族的崛起

2

3、宋夏和议 ——1044年,宋夏订立和议。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 第10课

宋金对峙

一、靖康之变

1、女真的兴起 11世纪,完颜部统一了女真各部,女真族逐渐强大起来。

2

、金国的建立 12

江阿城)

3、东京保卫战

4、靖康之变 。

二、岳飞抗金

1、南宋的建立

2、岳飞抗金(岳飞与岳家军)岳飞率领的岳家军在抗金战斗中所向披靡,金军中流传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

3、郾城大捷(1140

年) 4、岳飞被害

三、宋金和议(1141年)

1、宋金和议内容:25万辆,绢25万匹)。

2、宋金和议影响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后来,金迁都燕京

★ 第11课 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一、经济重心南移

1、原因——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

①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得到了开发 ② 南方政局相对安定 ③ 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④ 南方的自然条件

相对优越 ⑤ 统治者采取了有利经济发展的政策 ⑥

北方南迁人民和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2、表现——①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②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③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许多茶园。

二、农工商业的发展

1. 农业的发展

(1)农具的改进 宋 (2)农作物品种的推广——见上

2. 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 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丝绸产量高;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出现了经营专业户,苏州、杭州、成都 的官营织锦院各有工匠几千人。

(2)制瓷业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纸的冰裂纹瓷器,给人别致美感。北宋兴起

五大名瓷:钧窑瓷花盆、汝窑薰炉、定窑梅瓶、哥窑瓷盘、官窑瓷瓶 (3

)采矿业

(4)造船业

3.

商业的繁荣 (1)货币的发展

形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2)城镇的发展

(3

)海外贸易的繁荣

扩大;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三、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会普遍的社会风气。

1、“瓦子”和“勾栏”:东京城内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瓦子”。瓦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它们的出现是宋朝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的结果。 2、宋代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除夕夜,百姓要祭祖、迎神功佛、挂年画、贴“桃符”、守岁等。

①宋蹴鞠铜镜

\②丁都赛戏曲雕砖\③傀儡戏铜镜\④宋代相扑图

★ 第12课

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 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及建立政权

2. 成吉思汗和继任者的扩张战争 成吉思汗和他的继任者先后灭西夏、金,降伏畏兀儿、吐蕃,攻占大理。

二、元朝大统一

1、忽必烈建元朝

1272

2、元灭南宋和文天祥抗元

3、元巩固统一的措施 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行省制的内容:1、中央—中书省—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2、地方—行中书省(行省或省) —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管辖11个行省(包括管理北方的岭北行省、管理东北的辽阳行省和西南的云南行省等) 。3、在中央设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4、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4 . 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 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种植,北方农业得以恢复和发展。为了便利南粮北运,他下令开凿两段新运河,与原有的运河连同,使粮船从杭州直通大都。还开辟规模空前的海运。

三、民族关系的发展

国家统一,疆域辽阔

2、表现:①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 ②一个新的民族

3、作用: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4、特点:元朝的民族融合,是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开始,中经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到元朝时,民族融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也就是说元朝的民族大融合是在前代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在更广的范围内,更高的程度上的融合,这种融合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更高的程度。

5、元朝在我国历史上贡献:①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北宋以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辽阔。②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③元政府设有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④元朝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⑤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 第13课 宋元的科学技术

一、指南针的发明与使用

它是现在所用指南针的始祖。

2

二、火药的发明与使用 我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

1、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

2

j

三、毕昇发明活字印刷

1.

2.

3.

了解一下我们现在学习的课本和书籍是用什么方法印刷的?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①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是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②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改变了欧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③指南针发明及应用于航海,促进了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进行发现美洲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④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五、两位杰出科学家

365.2425天,与现在公历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三百年。

★ 第14课 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

一、两司马:史书(表格)

二、宋词----元曲----绘画(表格)

(一)按照体例分类★ 体例---著作的编写格式或文章的组织形式叫体例。体例包括的具体内容有:标题、断限、序言、评议、注解、目录、凡例、索引等项内容。

,它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用“本纪”叙述帝王;用“世家”记叙王侯封国和特殊人物;用“表”统系年代、世系及人物;用“书”或“志”记载典章制度;用“列传”记人物、民族及外国。历代修正史都以此为典范。又如《汉书》。有个别的正史没有书或者志,比如《三国志》

、《资治通鉴》等都属于这一类。

。这种体裁的特点是以历史事件为纲,重要史事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现有九部纪事本末体的古籍。

。国别体史书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分载多国历史。如《战国策》都属于这一类。

(二)按时间和空间分类★

。因为他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

。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其余都属断代史。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史书。如《战国策》。 另外,还有记载各种专门学科历史的史书称专史,如经济史、思想史、文学史、史学史等。

(三)纪传体史书的体裁 简史,以记载帝王的言行为中心,兼述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重大事件。

国以及历史上重要人物的活动。

《乐志》等,志在正史的地位很重要又比较深刻难写,梁朝江淹说过:“修史之难,无出于志。”《宋书》的《志序》是一篇不可不读的好文章,

书•载记》后用来指称那些曾立名号而又被斥为僭伪者的历史记载。

-----细说体的发端可以追溯到1944年,黎东方在大后方售票开讲三国史事,继而以《新三国》的讲义形式面世。《新三国》虽已有细说体之实,但细说体其名之立则迟至十余年后《细说清朝》的问世。其后,黎东方虽不再作口头的讲史,却仍将治史所得,以讲史形式,写细说历朝的著作。

第六单元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 第16课 明朝皇权高度集中

一、明朝的建立 1、元末红巾军大起义 2、朱元璋建立明朝

地点(都城)

二、废丞相 设三司(政治上)

4、军事:设五军都督府:前、后、左、中、右五军都督府,调兵权授予兵部

三、厂卫制度(政治上) 1 2

四、八股取士(思想文化上) 明朝建立后,科举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这就是八股取士制度。

1

3五、明朝(明太祖)

加强皇权的措施:

(1)废丞相 设三司 (2

)厂卫制度 (3)八股取士 (4)文字狱

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1。朱

化君权,继续执行削藩政策。③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一种表现。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一、郑和下西洋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1、条件和目的

印度河美洲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影响:郑和下西洋,促进了南洋的开发。

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及危害

2、戚继光抗倭

3

★ 第18课 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

一、清朝建立

1、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3、清兵入关统一全国 1627年明末农民战争在陕北爆发。

2)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3二、军机处

12三、文字狱 目的:清朝统治者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对反清思想严加防范和压制。

1.文字狱的兴起

2.文字狱的危害 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份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 列举下列朝代与清朝文字狱相类似的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的措施

我国封建社会战国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各个主要历史时期相关的政治制度:(简单了解)

①战国时期,韩非子提出中央集权和“法治”思想,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商鞅废分封、行县制,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②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后,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嬴政建立起一套内容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集权的三公九卿制、地方机构的郡县制和体现地主阶级意志的《秦律》在内的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与措施。

③汉初,郡县制和封国制并存,诸侯王尾大不掉,逐渐威胁中央;汉景帝和汉武帝相继采取“削藩”和“推恩令”

以及“附益之法”等措施,成功地解决了王国问题;接着,汉武帝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立刺史制度,形成“大一统”局面,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④隋唐时,继承并发展汉魏以来政治制度,实行三省六部制,将秦以来的丞相职权一分为三,使之互相牵制和监督;把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职权分散给六部,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开创并完善科举制。这些都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⑤北宋建立后,吸取唐朝后期藩镇割据、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政权更迭频繁的历史教训,采取强干弱枝的措施,将地方军权、行政权和财权收归中央,消除了割据因素,并发展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⑥元朝建立后,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实行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地方设行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这既是古代郡县制的发展,又是后代省级行政机构之始。

⑦明清时期进一步强化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明初,中央废除了秦汉以来的丞相制度,权力分属六部,由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实现了皇权和相权的合一;地方废除元朝以来的行省,设三司分权;并实行特务统治、八股取士等措施,加强集权;清朝沿用明制,设内阁、置六部,但还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后增设军机处,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决策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还强化八股取士,屡兴文字狱。至此,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 第19课 抗击西方殖民者入侵

一、 西方殖民者侵扰我国东南沿海

1、葡萄牙殖民者侵入澳门

2

二、 郑成功收复台湾

1、郑成功抗清 原因:为取得反清复明的根据地

2

3、郑成功开发、建设台湾

三、 雅克萨之战 1、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 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建城堡。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击毙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

2、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

思考:中国清军取得雅克萨之战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清军取得雅克萨之战胜利的原因是:①康熙决心大,部署周密;②军民众志成城,为正义而战;③人数和武器装备占有优势等。

3、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定

★ 第20课 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一、设置台湾府

1、郑氏政权的归顺 。

2、台湾府的设置(1684年)

二、平叛和反分裂斗争

1、平定三藩叛乱

平定三藩是正确的:

2、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3、平定回部叛乱

平定准噶儿部、回部贵族叛乱 准噶尔:蒙古族的一支,17世纪上半叶逐渐强大。1690年,在沙俄的支持下,噶尔丹寻找借口进攻内蒙古,并扬言要攻打北京。康熙御驾亲征,在乌兰布通击溃噶尔丹。18世纪中叶(

乾隆皇帝统治时期)平定叛乱的意义:重新统一了新疆,促进了维吾尔族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对巩固西北边疆起到重大作用。

4、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领导下,摆脱了俄国的控制和压迫,踏上了回归祖国的征途。土尔扈特部的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三、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1、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

。 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正式册封。

小知识————确吉杰布,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俗名坚赞诺布。1995年11月29日,在拉萨大昭寺的佛祖释迦牟尼像前,通过金瓶掣签,并经国务院批准,被确任为十世班禅转世灵童真身。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2、设置驻藏大臣 1727

年,设立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3、创设了“金瓶掣鉴制”

四、清朝前期的疆域

清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斗争可用图示归纳为:

清朝的疆域四至用图示可表示为:

★ 第22课 盛世危机

一、康乾盛世

1、康乾盛世产生的原因 2、康乾盛世的表现

(一)经济方面

农业上:(1)开垦荒地(2)兴修水利、治黄治淮(3)精耕细作、提高产量(4)推广种植高产作物(5)大量栽培经济作物 明代从国外引进的新物种──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

手工业上:(1)矿冶业、(2)丝织业、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南京后来居上(3)棉纺织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 (4)制瓷业、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商业上:出现许多商业中心和繁华的商业街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贸易城市。

(二)政治方面 国家统一 疆域辽阔 社会安定

(三)军事方面 反击外来侵略 平定叛乱

二、闭关锁国

1、闭关锁国政策及其产生原因 原因:(1)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2)清朝前期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3)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表现:①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②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③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其它港口。

2、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一定程度上起到自卫作用,限制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影响:要一分为二的评价:①正面: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②反面: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不能适时地向外国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三、社会危机

清朝的社会危机有那些表现?

(1)国内:清朝由强盛逐渐走向衰落 (2)国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崛起,开始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 第23课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科学技术

一、明长城和北京故宫 1、明长城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秦统一后,将先秦长城加以修葺并

廷至一万多里,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有“边陲锁钥”、“长城主宰”、 “天下雄关”之美誉。

①想一想,长城为什么是东西走向? 长城的走向基本上与我国的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它说明长城是我国湿润区和干燥区的分界线,也是农耕区与游牧区的分界线。

②想一想,长城在历史上曾经起了什么作用? 历史上的长城作为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两大经济区域文化冲撞与融合的产物,为推动中原地区经济发展及文明进程,稳固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保障中西交通要道“丝绸之路”的畅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③在今天来说,你能说说长城的象征意义吗?

长城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

2、北京故宫 20北京城的建筑体现了我国古代都市建筑的最高成就,是世界城市建筑艺术的杰作。

④北京紫禁城: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始建于明朝皇帝朱棣,用3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0米,宽750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有房屋9999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地位: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二、《本草纲目》 ① ②内容:《本草纲目》全书190多万字,收 入药物1892种,新增药物370多种,收入药方11096个,并附有插图1100多幅,记述了各种药物的复杂形态和功效。

三、《天工开物》 ①字长庚,奉新(今属江西) 人。自幼聪慧,熟读经史和诸子,喜农工天文诸学。作坊的生产面貌。 ③地位:该书译成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四、徐光启和利玛窦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明朝进士、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第24课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术

一、《三国演义》二、《水浒传》三、《西游记》四\、《红楼梦》

五、绘画:

1、

擅长泼墨,擅长泼墨,其作品《墨葡萄图》;

2、明朝书法家董其昌的作品,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3、清朝画派“扬州八怪”,最著名者郑板桥,其作品有《兰竹图》。

4、“八怪”

六、京剧形成

, 各有寓意:红色寓赤胆忠心; 紫色寓智勇刚毅; 黑色寓忠正耿直; 白色寓奸诈狠毒;蓝色寓刚强勇猛; 绿色寓侠骨义肠; 黄色寓凶狠残暴。此外, 还有老红、瓦灰、金、银等色, 各有寓意。

1、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是《牡丹亭》。

2、清朝中后期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它剧种的一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