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防渗墙施工(改)

枕头坝二期围堰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措施

1、施工概况

枕头坝二期围堰防渗墙轴线长393m(上游172m、下游221m),总计17240m2(上游6883 m2、下游10357 m2)其中上游最大槽深58.4米,平均槽深40米。下游最大槽深51.3米,平均槽深46.9米。混凝土防渗墙入岩1m,墙厚度1m。上游围堰施工面高程602m,下游围堰施工面高程594m。 1.1、上、下游围堰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围堰地基由河床含漂砂砾石层组成,一般厚35~50m。漂石块径20~70cm,表层靠岸坡一带有大孤石分布,最大块径达5.0m以上,卵砾石粒径一般4~9cm,成分复杂,以白云岩、砂岩、玄武岩及灰岩为主,磨圆度中等~较差,呈次圆状。由中粗砂及少量细砂充填,并间夹有3层相对较连续的砂层分布,据统计,河床砂卵砾石层中,卵砾石约占70%~90%,砂粒约占30%~10%,上部结构属中等密实,下部呈密实状态。

由抽水试验及室内渗透试验测得坝址河床砂卵砾石层的渗透系数K=2.28×10-2~7.5×10-2cm/s,属强透水层,经现场承载力试验,抗剪试验及触探试验并结合工程类比,建议允许承载力0.5~0.55MPa;压缩模量42~60MPa;内摩擦角φ=29°~32°。

围堰下伏基岩顶面高程548~533m,岩性为玄武岩,多为弱风化状态,裂隙中等~较发育,岩体总体较坚硬,基岩浅部呈中等透水性。

两岸堰基仍为玄武岩,其中,上游围堰两岸基岩裸露,多为强~弱风化,裂隙发育,部分裂隙卸荷张开成10~30cm宽缝。推测强卸荷带水平深10~20m,弱卸荷带水平深达50~60m,两岸地下水位低平,受裂隙及风化卸荷的影响,堰肩岩体水平向渗透性较强,下游围堰在600m高程以下均为覆盖层,其物质组成主要为碎块石及阶地砂卵砾石层构成,粘土含量较少,透水性较强。 1.2、气候特性

据峨边县气象站历年气象要素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6.4℃,各月平均气温在6.5℃~25.1℃之间,极端最高气温在35.7℃,极端最低气温-3.2℃,出现在12月。多年平均年蒸发量1209.8mm(口径20cm蒸发皿观测值),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6%,年平均风速2.0 m/s,最大风速17.3m/s,发生在8月份,相应风向为NNE。多年平

均年降水量837.5mm,1月平均降水量最小为3.5mm,7月平均降水量最大为199.9mm,历年最大日降水量157.4mm,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8.2%。 峨边县气象要素及降水量统计表

1.3、主要工程量

主要工程量清单

2、编制依据

本措施编制引用的标准和规范如下:

《水电水利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规范》(DL/T5199-2004)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

《二期上下游围堰布置及结构图》(GY131B-0944-611-01-1~4) 《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5100-1999 枕头坝一级大坝及发电厂房工程施工招、投标文件 枕头坝一级水电站二期围堰施工技术要求 3、防渗墙施工布置 3.1防渗墙平面布置

防渗墙成槽采用保定ZZ-5型冲击钻施工,拟将冲击钻机布置在防渗墙轴线上游,所需上游平台平行轴线距离7.0m;导向槽下游以外布置冲击钻倒浆平台、排浆沟、施工道路,所需下游工作场地平行轴线距离10m;浆管、水管、电源电缆布置在钻机背后。施工布置见《上下游围堰防渗墙施工平面布置示意图》 3.2钻机施工平台

钻机平台采用方木和钢轨铺设而成;泥浆沟、倒浆平台表面浇筑厚20cm的素C15混凝土。详见《上下游围堰防渗墙施工工作平台布置图》。 3.3导向槽施工

导向槽采用C15钢筋混凝土结构,断面为直角L型。

围堰填筑至导向槽底部高程后,开始导向槽施工,待导向槽两侧导向槽浇筑成型后,再继续填筑施工至防渗墙施工平台高程,注意需用反铲回填并压实导向槽外侧回填土方。导向槽模板采用钢模板,钢管支撑,对拉法固定,混凝土浇筑采用溜槽直接入仓。为了尽快开钻,保证防渗墙施工工期,导向槽能提前使用,在导向槽混凝土中加入早强剂。在导向槽底部基础明显较差部位,预埋灌浆管,待防渗墙平

台形成后进行灌浆加固处理。钻机轨道应平行于防渗墙轴线,地基不得产生过大或不均匀沉陷,轨枕间应充填石渣。倒渣平台宜采用现浇混凝土铺筑,其下可设置石渣垫层。导向槽主要是导正成槽方向、储存泥浆、控制墙顶墙底标高及支撑设备等作用。为保证垂直度,导向槽砼浇筑完毕后及时进行支撑,以防止受压变形。

导向槽应建造在坚实的地基上,如地基土较松散或较弱时,修筑导向槽前应采取加固措施

导向槽宜用现浇混凝土构筑,导向槽高度1.5m,顶部高出地面不应小于50mm。 导向槽的中心线与防渗墙轴线重合,导向槽内侧间距比防渗墙厚度大100mm。 导向槽外侧填土应夯实夯实填土时导向槽间应采取措施防止导向槽倾覆或位移。

防渗墙导向槽的质量要求:

导向槽平面轴线应与防渗墙轴线平行其允许偏差为±15mm。 导向槽内墙面应竖直墙顶高程允许偏差±20mm。 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导向槽的沉降、位移进行观测。 3.4电、水系统

3.4.1施工用水在河道取水,用2台3B33水泵敷设75mm供水管向上下游围堰防渗墙施工平台部位供水。供水管沿防渗墙轴线方向布置在钻机尾部,每15m开一接口,闸阀控制,用50mm的胶皮软管冲洗平台废渣。

3.4.2上游围堰两端各布置1台800KVA变压器,下游围堰两端各布置1台930KVA变压器,将引自变压器的电缆沿施工轴线上游侧架设,每25m安装配电柜一台,供4台钻机使用。 3.5泥浆系统

在上下游围堰防渗墙工作平台下游侧中间部位各布置一座制浆站和10m×10m×2m的储浆池,使用泥浆泵通过布设的75mm浆管供应至围堰防渗墙施工槽段处。围堰储浆池和沉淀池为砖砌结构,水泥砂浆抹面防止泥浆渗漏。制浆站灰台使用钢架管和扣件搭建,便于拆卸装运。

防渗墙施工过程中槽孔内泥浆浆液应保持在导墙顶面以下30~50cm的范围内。 排浆沟和沉淀池连通,沉淀池定期使用装载机清理淤积。 4、泥浆制备

施工用泥浆护壁预计使用当地粘土,如性能或数量不能满足施工使用,可采用

膨润土和粘土混合使用或者直接使用膨润土制浆。浆液性能指标满足规范要求。 4.1泥浆制备与检验

4.1.1泥浆拌制选用高效、低噪音的ZJ-400型高速回转搅拌机;

4.1.2每罐膨润土浆的搅拌时间为3~5min,实际搅拌时间可通过试验确定后适当调整。

4.1.3按规定的配合比配制泥浆,各种材料的加量误差不得大于5%。

4.1.4泥浆处理剂使用前,配成一定浓度的水溶液,以提高其效果。纯碱水溶液浓度为20%,CMC水溶液浓度为1.5%。

4.1.5泥浆站旁设膨润土泥浆试验室,新制膨润土泥浆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检测项目及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

新制膨润土泥浆性能指针表

4.1.6不得向孔内泥浆中倾注清水和废浆、废渣等杂物,停钻时,应经常搅拌孔内泥浆。新制膨润土泥浆需存放24h,经充分水化溶胀后方能使用。储浆池内的泥浆应经常搅动,防止离析沉淀,保持性能指标均一。 5、防渗墙施工工艺 5.1采用冲击钻机造孔

根据本工程地质特点,防渗墙造孔成槽采用 “钻劈法”,采用保定ZZ-5型冲击钻机造孔。钻机沿轴线平行摆设,将轴线划分为若干个槽孔,先施工一序槽孔段,再施工二序槽孔段。施工一序或二序槽孔段时,依次先钻主孔,然后再开副孔,最后凿掉小墙。

5.2工艺流程

防渗墙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防渗墙质量检查

6、主要施工方法 6.1造孔设备

钢绳冲击钻机(简称冲击钻): ZZ-5型钢绳冲击钻机由动力机、主轴、冲击机构、工具卷扬、抽筒卷扬、以及操作机构组成。最大造孔深度150m,最大冲击行程1.0m,冲击频次为40次/min,电动机功率55Kw,钻机重量8~9.5t。通过钻头向下的冲击运动破碎地基土,形成钻孔。它不仅适用于一般的软弱地层,亦可适用砾石、卵石、漂石和基岩。 6.2防渗墙施工方法 6.2.1 槽段划分

考虑地层条件及作业机械,根据投标文件技术部分《二、三期上下游围堰结构图》将槽孔划分成Ⅰ序槽和Ⅱ序槽,两序间隔施工。Ⅰ序槽长为6m,槽内分为3个

主孔、2个副孔。Ⅱ序槽长为8.5m,槽内分为4个主孔、3个副孔。

主孔

上游围堰共计划分为13个Ⅰ序槽段和12个Ⅱ序槽段施工,下游围堰共计划分

为18个Ⅰ序槽段和18个Ⅱ序槽段施工,施工时根据地层情况可适当延长或缩小槽段长度。详见《二期上游围堰防渗墙轴线槽孔划分图》、《二期下游围堰防渗墙轴线槽孔划分图》和附件《槽孔划分表》 6.2.2成槽工艺方法

成槽施工方法采用ZZ-5型钻机,先将槽段内的主孔冲击钻进到设计深度后,再对副孔冲击钻、劈到设计深度即成槽。为防止钻孔时出现潜在的钻孔不稳定因素,正常钻进时多投粘土、多抽浆、勤放、少放钢绳;对于成槽过程中严重漏浆、塌孔施工现象,积极快速采用粘土堵漏,采用粗纤维、锯末、渣石或建筑垃圾填充堵漏的方式处理。 6.2.3地质复勘

根据设计要求,施工时随时根据钻机造孔情况及预计深度及时取样,若与勘察报告不符时请求设计变更,由监理工程师、设计代表、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共同判定设计地层高程,确定钻孔深度。复勘孔的布置原则上间距20m布置一孔(特殊地质情况局部加密),深入基岩3m,复勘后编制槽位轴线剖面,查明槽段有无基岩陡坡或反坡以及大孤石分布特征等;编制槽位轴线剖面图、划分槽段、确定合拢段位置。将槽孔中心线定位测量记录报送监理人检查,经监理人同意后,方可施工。地质复勘配置XY-2地质钻机12台,采用泥浆护壁方式钻进至入岩3米。

由于本工程工期紧,工程量大,安排地质复勘工作和导向槽施工同时进行,生产性试验在上下游围堰各做1个槽段的试验段,目的为取得槽孔建造、固壁泥浆、混凝土浇筑等有关资料。上游围堰生产性试验拟安排在21号槽段,下游围堰生产性试验拟安排在1号槽段。

6.2.4终孔验收

各孔终孔后,其孔形和孔斜的验收采用钻具悬垂法验收,不合格的孔形和孔斜要立即纠正,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直至达到设计要求为止。

槽孔中心线与垂直度要求如下: 孔位中心允许偏差不大于30mm。

槽孔应平整垂直,防止偏斜,槽孔两端主孔要求严格控制孔斜率,不得大于3‰,其它槽孔(含漂石块球体等特殊情况)的孔斜率不得大于5‰,整个槽孔孔壁应当平整无梅花孔、探头石和波浪形小墙等。

一、二期槽孔套接孔的两次孔位中心线在任一深度的偏差值应能保证搭接墙厚95%的要求。

主孔应经检查合格后,方可钻劈副孔。对一期槽孔端孔应分段采用超声波测斜仪检测并记录其孔形、孔斜情况。 6.2.5清孔验收

采用抽筒换浆清孔,在换浆时应及时补充新浆,确保孔壁不塌陷、掉块。清孔至孔底淤积合格为止。清孔换浆结束1h后,应达到清孔要求:泥浆比重

Ⅱ序槽清孔换浆前,应用刷子钻头清除接头孔壁上的泥皮,以刷子钻头上基本不带泥屑、孔底淤积不再增加为止。 6.3水下浇筑 6.3.1原材料

配制混凝土的原料,在配制前应分批进行原材料性能检测,并于使用前5天报经监理人批准。已被批准使用的原材料在被使用之前应集中妥善保存,确保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化学性能保持不变。

原材料应满足如下性能指标:

水泥:不低于P.O 42.5水泥,粉煤灰不低于Ⅱ级,水泥用量不宜少于80kg/m3,膨润土用量不宜少于40kg/m3,水泥与膨润土的合计用量不宜少于160kg/m3,胶凝材料的总量不宜少于240kg/m3。

骨料:采用满足性能要求的人工骨料,最大粒径小于40mm;塑性混凝土宜采

用一级配骨料,当采用二级配骨料时,中石与小石的用量比不宜大于1.0。

砂:采用人工砂,细度模数2.68~3,砂率不宜小于45%; 膨润土或粘土:应满足制泥浆用土料要求;

外加剂:各种外加剂应通过试验确定,并符合《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5100-1999的有关规定;

水:符合拌制混凝土用水要求;在满足流动性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用水量。

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选用及其配制方法和拌制工艺流程,应经室内和现场施工试验验证并报经监理人批准。 6.3.2 混凝土施工物理特性指标

混凝土配合比根据设计要求经试验确定。混凝土主要物理性能指针:入槽坍落度18~22cm,坍落度保持15cm以上的时间应不小于1h,扩散度34~40cm。混凝土初凝时间不小于6h,终凝时间不大于24h;

6.3.3 防渗墙混凝土浇筑采用水下直升导管法。槽孔清孔验收后,下设2-3套φ250mm钢制导管,导管为螺纹连接。导管安装采用钻机,一期槽孔两端的导管中心距槽孔端应小于1.5m,二期槽孔两端的导管中心距槽孔端应小于1.0m,导管间距不得大于3.5m。

6.3.4 水下混凝土浇筑采用的隔水栓为球塞式,导管距孔底的距离大于球塞的直径。待混凝土料充满导管和分料斗后上提适当距离让混凝土一举封住导管底。根据本工程槽段长度,首次混凝土浇筑方量不少于6m3。

6.3.5首罐料浇筑时,先在浇筑漏斗内注入适量的水泥砂浆,并准备足够的砼, 以使导管内砼面上升速度不小于2m/h,导管埋深不小于1m,不大于6m,每30min测量一次砼面,每2h测定一次导管内砼面,使砼面均匀上升,高差控制在0.5m内;砼终浇高程,高出设计顶面高程0.5m以上;砼浇筑连续进行,因故中断时,中断时间不宜超过40min;浇筑过程中,发现特殊异常情况或质量事故时,报告监理,按照监理指示处理。 6.4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

6.4.1原材料的进货严格把好检验关,原材料的贮藏、标识要符合要求,超时必经复检,不合格料必须废弃。泥浆的拌制按配料比控制,编制作业指导书发到操作者手

中,泥浆的性能指针要经常检测。

6.4.2砼配比试验结果报监理工程师认可,砼拌和称量严格把关,熟料在机口或槽口取样试验,现场根据情况随时调整配合比,使之符合要求(主要是骨料含水率的调节、该指标受天气影响较大)

6.4.3验收过程严格执行三检制、各项验收指标符合规范要求、过程中发现问题随时纠正,确保一次终检合格率达100%。

6.4.4砼浇筑实施开仓证制度,浇筑过程中,在前台和后台安排专人连续监控,及时采样。

6.4.5混凝土和易性的好坏,是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关键,所以应设专人对每台混凝土车卸出的混凝土颜色、和易性、流动性、骨料的大小、均匀程度等进行检查,如对质量有疑问,应立即进行检查,不合格者不得使用。浇筑时,每班检查坍落度不得少于2次,每次间隔时间不得小于3h,每个槽段不少于2次。 6.5防渗墙槽段连接

防渗墙槽段连接采用钻凿套接法。

钻凿套接法施工:在一序槽混凝土终凝24h内,将钻机对准原孔位下钻,钻至原孔深,一、二期槽孔套接孔的两次孔位中心线在任一深度的偏差值应能保证搭接墙厚95%的要求。经验收合格,达到套接厚度后,施工二序槽(如同一序槽孔方法)连通成槽,浇注前应对接头孔用钢丝刷处理,经监理验收合格进行二序浇注成墙。 6.6特殊情况的处理与技术措施

6.6.1地质复勘和成槽过程中遇到大块石或孤石,难以成槽时,采用孔内聚能爆破或钻爆法处理。钻爆法为采用φ75mm金刚石钻头对准障碍物钻孔,通过导向管输入乳化炸药水下爆破除障;水下聚能爆破法用1-2mm厚铁皮制作定向聚能爆破筒,在爆破筒内装入1-3kg乳化炸药,将聚能面对准障碍物进行爆破。

根据勘探孔及设计提供的勘探资料,如判断某部位或区段存在块孤石集中的情况时,可用地质钻机加密钻孔先行进行爆破处理。

6.6.2漏浆处理:发生漏浆时要及时处理。如在地质复勘孔发现架空处大量漏浆可根据情况采用注浆法先行处理。

在槽内漏浆时处理方法有:

大量供浆,确保槽内浆面,直到不漏

在泥浆中投入黄土、锯末或刨花堵漏

回填粘土球或粘土渣土混合料,并冲击加固孔壁

6.6.3坍滑、坍方处理:施工平台、导向槽基座发生坍方时,采取槽内立模,在坍方处浇砼处理;如导向槽有裂缝,可改划槽段,浇筑砼单桩支撑。

6.6.4浇筑中断处理,原则上防渗墙不允许中断浇筑,因特殊原因中断,应及时恢复,具体采取措施:若浇筑导管拔脱、拔断或堵塞时,及时采用潜水泵插入浇筑混凝土面以下,抽取插入浇筑导管内的浆液后,继续混凝土浇筑;否则,应拔出导管,重新凿除已浇砼料成槽,然后浇筑砼,严禁墙体断桩现象发生。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导管堵塞、拔脱或者导管破裂漏浆,需要重新吊放导管时,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将事故导管全部拔出,重新吊放导管;

核对混凝土面高程及导管长度,确认导管的安全插入深度; 抽尽导管内泥浆,继续浇筑。

6.6.5 墙段连接未达到设计要求时,可选择下列方法处理:

在接缝迎水面采用水泥灌浆或高压喷射灌浆处理;

在接头处骑缝钻凿一个桩孔,钻孔直径根据接头孔的孔斜和设计墙厚选择,成孔后再浇筑混凝土。

6.6.6混凝土防渗墙发生断墙、混凝土严重漏浆或其他质量事故而影响质量时,应提交处理措施报监理人审批。可选择下列方法进行处理:

凿除已浇筑的混凝土,重新进行浇筑;

在需要处理的墙段迎水面补贴一段新墙,并保证与旧墙和两端槽孔混凝土连接完整,满足防渗要求;

在需要处理的墙段迎水面进行水泥灌浆或高压喷射灌浆处理;

用地质钻机在墙体内钻孔,对夹泥层用高压水冲洗,洗净后用水泥灌浆或高压喷射灌浆处理。 7、质量控制与检测 7.1 防渗墙造孔质量控制

7.1.1各单孔开孔中心位置在设计防渗墙中心线上,下游方向的误差不大于3cm。 7.1.2槽段端孔造孔质量控制:严格控制槽段端孔的偏斜率,保证端孔偏斜率在3.0‰内。造孔过程中坚持勤测斜、勤补钻具、交班交孔斜的过程控制原则,一旦发现孔

斜超标,采取措施及时纠偏,纠偏的措施有:扫孔、回填块石、爆破、下放纠偏器等,可依具体情况选用。孔斜部位的纠偏必须达到合格要求为止,端孔(主孔)不合格不能施工副孔。

7.1.3槽段副孔造孔质量控制:槽孔应平整垂直,防止偏斜,槽孔两端主孔要求严格控制孔斜率,不得大于3‰,其它槽孔的孔斜率不得大于4‰;含漂石块球体等特殊情况时,孔斜率应控制在5‰内,整个槽孔孔壁应当平整无梅花孔、探头石和波浪形小墙等。 7.2 槽孔检测

槽孔偏斜检测采用抽沙桶悬垂方法检测。 7.3 混凝土质量控制与检测 7.3.1开浇前原材料的控制与检测

槽段开浇前工地试验室必须对原材料进行常规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适当调整配合比,保证混凝土熟料的可操作性与适用性。 7.3.2机口、槽口取样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在机口或槽口由试验室试验员随机取样,测试混凝土熟料主要性能指针,取样数量满足规范要求并能指导混凝土浇筑施工和满足混凝土试验要求。

7.4 防渗墙成墙质量检查钻孔质量检查

7.4.1防渗墙成墙28d后进行钻孔检查,沿墙体轴线每20个槽段布置1个检查孔,具体孔位按监理工程师指示确定。

7.4.2钻机选用XY-2型地质钻机,孔径为φ75mm。检查孔深度与防渗墙深度相同,检查孔自上而下分段取芯钻进,分段压注水试验。分段长度一般为5.0m或监理人指示的长度。检查孔的岩芯编录装箱,由地质工程师作地质素描图和作工程拍照片。每孔取芯三组进行室内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试验项目按照设计指针或监理工程师指示进行。

7.4.3检查孔的封孔后,先用水轮换冲洗,经监理人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封孔作业。若孔内有水,用水泥∶砂=1∶3的水泥砂浆以机械压浆法封孔,若孔内无水,用高一级的一级配富浆混凝土填充。

7.4.4室内物理力学性能试验,试验项目按设计指标或监理人的要求进行。

合格标准:混凝土物理力学强度指标和抗渗标准达到设计值,合格率达95%以上,不合格部分的物理力学指标必须超过设计值的70%以上,并不得集中在相邻槽段;压(注)水检查的标准为渗透系数K≤i×10-7cm/s(1< i< 3)。 7.4.5不合格的槽孔段,按监理人指示进行处理,直至合格为止。 8、施工进度计划

二期围堰防渗墙总工程量17240m2,地层较为复杂,根据施工经验按平均日完成工作量4.0m2/台计算。地质复勘孔于围堰填筑至导向槽底面高程开始施工,上游共计11个孔,下游共计7个孔。安排12台XY-2地质钻机,计划在2011年12月15日前完成。同时在12月15日前完成导向槽及附属设施施工,具备防渗墙开钻条件。围堰主体工程施工期自2011年12月15日至2012年3月19日,共96个工作日。需配置48台套钻机可满足施工进度要求。

上游围堰25个槽孔布置 20台套冲击钻机,由于围堰两侧槽孔深度较浅,根据槽段工程量两侧各安排3-6个槽段/2台冲击钻机施工,其余较深部位均为2个槽段/2台冲击钻机施工。

下游围堰36个槽孔布置 28台套冲击钻机。左侧较浅部位安排3个槽段/2台钻机施工,右侧较浅部位安排3-8个槽段/2台冲击钻机施工。其余较深部位均为2台冲击钻机施工2个槽段。

槽孔划分及施工计划见附表。

9、项目组织机构 9.1项目机构矩阵图

10、主要资源配备

10.1主要施工机械、人力资源及主要材料供应计划表见下表。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计划表

10.2人力资源计划

人力资源计划见下表。

人力资源配备计划表

10.3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主要材料供应计划见下表。

主要材料供应计划表

11、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11.1质量保证体系

11.1.1 认真贯彻GB/T19000质量标准,建立完善质量体系。为保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实现工程质量创优目标,建立以工区主任和总工程师为核心,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质量管理委员会;建立质量责任制,以试验室试验结果为依据,积极开展创优活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和QC活动,保证工程质量创优目标实现。 11.1.2 工区技术部负责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和工程质量的总体控制,并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以工区技术部为中心,以施工机班组质检体系为主线,将质量管理工作做到横到面,纵到边,不留死角,确保质量体系正常运行和工程质量创全优。 11.1.3 建立健全质量检验收管理机构,设置专业质检工程师岗位,配备富有施工经验的工程师,各施工单位均配备专职质检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自上而下按照“跟踪检查一抽检”和“自检—复检—终检员检查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终验”等两

个层次分别实施质量检查任务。各类人员做到岗责相符,实施质量一票否决制。在严格内部“三检”制度的基础上,认真接受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监督,并自始至终密切配合,严格服从。 11.2质量保证措施

11.2.1 实行以工区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的质量责任制,项目总工为质量责任人,负责本单位施工项目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11.2.2 制定质量责任制,同各作业机组签订确保工程质量责任书,并将工程施工质量责任层层分解至每个施工人员。做到人人重视工程质量、人人干好工程质量。 11.2.3 健全各项质量管理规定和质量奖惩办法,依据质量管理规定和质量奖惩办法及时进行施工质量考核,按时兑现质量奖惩,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11.2.4 工程质量检验采用“三检”制,即:施工班组自检;施工队复检;施工单位工管部终检合格后,邀请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

11.2.5 各工序施工人员都必须通过岗位培训,培训方式采用组织学习,现场示范等方式进行,使上岗人员明确施工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施工技术要求。岗位培训合格者持证挂牌上岗,做到岗位职责明确,质量责任到人。 12、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12.1安全保证体系

12.1.1建立工区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责任制,工区常务副主任为安全主管责任人,组建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本项工程安全施工体系运行及施工过程中各工序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12.1.2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在现场建立安全委员会并设立主管安全和文明施工的部门——质安部。质安部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研究项目安全生产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逐级签定安全责任书,使各级明确自己的安全目标,制定好各自的安全规划,达到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目的,充分体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按照“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原则组织施工生产,做到消除事故隐患,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工区主任是本工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工区设安全副主任,协助工区主任抓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机组设安全

员,具体抓作业安全。建立完善保证体系。把安全生产纳入各级领导的责任目标,实行严格考核。

12.1.3定期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检查和考评,以全面提高和保证安全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12.2保证措施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2.2.1工区对本工区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负全责,基层各作业队,对承担施工项目的安全负责,配备兼职安全人员,负责工程项目各道工序的施工安全控制。 12.2.2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全员教育和培训,编印安全防护手册发给全体职工,工人上岗前进行安全操作的考试和考核,合格者才准上岗。把安全生产纳入计划管理目标,当施工进度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坚持施工进度服从安全生产。

12.2.3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安全教育和考核制度,安全月活动制度,安全检查评比制度,班组安全活动制度等。同时,根据工程特点和不同施工阶段,提出不同的安全重点和要求。若发生事故,严格按照“三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 12.2.4建立起有效的安全保障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网络,配备满足工程安全监察需要的专职安全人员。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保证有效实施。 12.2.5认真搞好施工道路的规范布置,尽量减少高坡度道路和弯道,并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设置限速标志牌、设置防撞墩、加强维护等)。坚持执行出车派车制度,驾驶员凭派车单出车,并执行谁派车谁负责,谁用车谁负责制度。加强对车辆的维修保养,加强对驾驶人员的安全行车和职业道德教育,以保证车辆行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