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教学行动研究报告

与素质教育握手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体会 应试教育的“刹车”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可能。然而应试教育的惯性在教学过程中依然以其巨大的能量冲击着我们的课堂。学生情感及创造力的缺失让我们深感“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必须成为教师教学的主导思想,否则,中国教育的悲剧将无法终止。当我们为现在的学生成为知识的容器而哀伤时,当我们为学生能力丧失而担忧时,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行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教育的天空终于现出和煦而明媚的阳光。

本人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十余年,其间经历了语文教学的艰难,品尝了语文教学的辛酸,直至从语文教学的泥淖中走出,方感素质教育乃是中国教育向前发展的必然。

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语文教学首先是人的培养,然后才是传道授业解惑。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后世之人把此作为经典。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技能的培养,而学生终归要走向社会,仅仅拥有学识而缺少能力,是难以立足于现代社会的,更谈不上奉献与创造的问题了,因而摒弃传统的教育思想代之以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重视对人的能力的培养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必须清醒认识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不能仅仅把自己的工作局限在对知识的传授

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确定对真、善、美的追求,养成坚强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我们必须看到“成人”是“成才”的基础和前提。只追求“成才”甚至是“速成”,必然丧失人之成为社会之人的最重要的东西,因而“高分低能”的哀叹也就在所难免了。故而“成人”教育是我们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确定的观点。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重视,我们看到不少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热情空前高涨,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各类指导班如雨后春笋兴办起来。其结果是学生的学业负担较从前更加沉重。最为关键的是这些针对学生的各类补习班、兴趣班、指导班,其根本意图并不在对人的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上,而是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因而这种状态的素质教育也就失去了意义。

真正的素质教育应该是抛开功利性而遵从对人格的培养,也就是说,什么时候人格教育在中国教育界成为一种共识,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人格培养放在首位,素质教育之花才有在中国大地全面开放的可能。语文教学在每次教学改革浪潮中,都是积极的弄潮儿,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指导思想,决定着语文教学改革的命运,这绝非危言耸听。看看目前中国教育的现状吧,有人感叹现在大学生的整体水平下降了,有人说农村教师的素质太低了,其实,大学生整体水平的下降正说明我们的教育水

平的下滑,农村教师素质太低,正说明我们缺少合格的教师,这种现状不加以改变,中国教育改革的成功便让人怀疑。

二、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尊师之风的形成由来已久,尊师作为社会之功德应该大力提倡,但教育界所谓的尊师,是指唯师命是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越雷池半步,稍有不慎,便被视为行为不检,以致被他人另眼相看,成为大家眼中的异端分子。把师道尊严发挥到极致的大概是朱熹吧,我们相信他的本意是出于创建良好的社会道德秩序,但良好的愿望未必带来满意的结果。在他的倡导下,尊师之风倒是如他所愿形成了,但却扼杀了青年人活跃的思想,创造的天性,这种影响至今阴霾不散。前些年语文学科的标准化试题,是对语文人文性的极大的伤害。单一固定的答案使语文教学陷入僵化教条的沼泽之中,近阶段把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并举,使我们看到了语文教学走出沼泽的希望。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师生关系上,体现为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真正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突出“以人为本”,素质教育才不致落于形式。比如在讲《项链》一文时,如果只是充当他人的传声筒,说什么“本文尖锐地讽刺了贪图虚荣,追求享乐的思想,深刻地揭示了当时法国社会崇尚浮华势利的风气对人们的影响”。教师只顾口若悬河而不是让学生去体会路瓦栽夫人的思想、性格,不去引导学生对借项链而后失项链的认识与感受,不让学生大胆评价这场悲剧的社会意义,整

个教学过程把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部分学生的立体性自然无法得到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去谈什么人文关怀,去谈什么素质教育只能是做做表面文章罢了。什么才是新型的师生关系呢?这让我想起了《论语》中的一段话,“莫春者,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与学生之间的座谈,其融洽的气氛,让当今的学生是何等的羡慕啊。历史真是跟我们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

三、建立的语文观,是现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必须。 “以人为本,以纲为纲”,这是过去许多老师坚定不移的指导思想。形成这种思想的根源就在于应试教育,在于社会的评价制度。我们不能否认考试是社会选拔人才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但我们也不能把考试作为我们教育的目的。从重视人的发展的角度看,教师的教学绝不可拘泥于大纲、拘泥于教材。在语文教学中,除了重视语文教材的示范性之外,还要认识到至少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思想对学生人生观的影响,如果只把教材当作知识的载体,而忽视其思想载体的功能,我们就很难从应试教育的阴影中走出来。

中国文化浩如烟海,教材中的几篇文章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把语文教学限定在教材之中,无异于把学生囚禁于一间小室之中。我们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教材中的文章为何会成为经典,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这只是冰山之一角,巨大的冰山需要通过更多的努力去了解。因此,语文教师要不断开拓学生的

视野,让他们通过课本所掌握的知识与能力,去打开丰富的文化宝藏,去感受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绚丽多姿。

另外,建立大的语文观,还要求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去认识世界,了解生活,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部大书,这部书的容量任何人穷其一生也难以读尽。脱离了社会的学习只能是一文不名的书呆子。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要教会学生认识社会,从社会这部大书中不断汲取营养,充实自己,丰富自己。这样才有可能最终成为一个社会的人,有价值的人。比如,在写作练习中,我们要指导学生一定要从自己身边的生活去选取材料,去写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那种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而把别人的生活移植、嫁接、复制、克隆过来的文章,只能是缺乏思想,缺乏个性的一堆毫无生机的文字而已。因此,坚持个性化写作是在写作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

大的语文观,不只是知识面的拓展,而是精神领域的开疆拓土,语文教师在这种扩张之中,不是占有者,而是引导者。

总之,我坚信,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只要坚守阵地,不断创新,我们的教学改革就有希望,我国的教育就有希望。

阜阳二中 谭胜杰

教育教学行动研究报告

阜阳二中

阮宜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