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历程中"小课题研究"的研究文献综述

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历程中“小课题研究”的研究文献综述[1][①]

来源:灌云教科网 发布时间:2012-11-10 21:24:42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呼声日益响亮,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的积极性、自觉性在不断增强,研究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效度的融会结合日益紧密。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有关专家对教师的研究类型做了详细的划分,力求在指导教师研究实践方面能够给予切中肯綮的帮助。叙事研究、行动研究、田野化研究等一系列借鉴与社会学研究的名目接踵而来。教师在学习、模仿、借鉴、创新教育研究的实践过程中,渐次对研究范式有了自己的思考。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结合自身的职业生存环境以及专业发展、教育实践的需要,选择了一种研究周期短、与教育实践融合紧密、便于小范围合作的研究范式——小课题研究,对整体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水平,催生适合农村教育需要的研究成果,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尝试与探索。小课题研究这一现象也引起了教育研究者的关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探讨热流中,有关小课题研究的研究也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势头,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经不完全索引,截至目前,有关小课题研究的研究的文章达七十余篇,部分研究者还出版了关于小课题研究的专著。为了给自身的小课题研究及对小课题研究的研究指明方向,寻找借鉴,现对新课改以来小课题研究的研究文献做综述如下。

一、小课题研究溯源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该从哪里开始。”如同任何事物的起源都会引起研究者的寻根究底,“小课题”研究虽是一个不起眼,不登大雅之堂的研究,但因其“特殊性”,顾其“起点”同样也逃不出研究者追溯的兴趣。

1.国外关于“小课题”研究的研究

国外关于“小课题研究”的研究比我们起步早、进程快,以有关“教师行动研究”的研究为主要内容。20世纪90年代,人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教育的具体情境性、临场性和丰富性不能通过实证研究表现出来,教育理论和实践脱节,缺少当事人参与等,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鸿沟,窒息了教育理论发展,教师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活动,研究与实践、研究者与实践者在此融合。教师行动研究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一种研究方式,起点是对自身实践的不满意和反思,对象是现实中出现的具体真实问题,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是为了改善现实的实践,结果是切实改变了现状。教师行动研究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1)有效解决新课程实验中具体问题;(2)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专业化水平;(3)促进学校形成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可见,教师行动研究所涵盖的众多课题就是我们所说的小课题。目前介绍引进的有英国James McKiernan  的《课程行动研究》、香港徐碧美的《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美国Joanne M.Arther等人著的《教师行动研究》等著作。[2][②]

2.我国关于“小课题”研究的研究现状

⑴小课题研究。罗炜主编的《校本教研教师行动研究案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在第三部分提到“小课题研究”。

2005年8月16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江苏省海安县白甸镇中心小学王存宝题为《微型课题,教育研究“快乐便桥”》[3][③]一文,作者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研究经历,介绍了一种适合一线教师从事的研究方式——微型课题研究。文章发表之后,引起了多方关注,并在网上展开了讨论。

至此,专家学者、教育科研骨干、一线教师都广泛地加入到小课题研究。关于“小课题”研究的文章逐渐增多,趋于密集。特别是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教科所的参与、指导、推广,将“小课题”研究作为教师的科研工作而全面展开。

对“小课题”研究的集体研讨,从记录来看,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5月24日,南通市教育科学微型课题研讨会在海安县召开,有200多名专家学者观摩海安的微型课题。另一个是在2006年暑期连云港教科所的专家到各县区的中小学开展的“小课题”研究的专题讲座。

⑵小课题研究的研究。明确提出针对农村小学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行为本身进行的研究,此项研究有一定的填补空白的价值。[4][④]

二、小课题研究的内容与主要观点述评

小课题研究是对小课题的本质、特征、规律、途径的探究性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小课题”,既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专门概念”,更是在特定教育理念指引下的多元化的教育实践方式;它不是先在的,预定的,而是创造性生成的,随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而发展的。小课题研究的研究更是一项具有创新性认识和实践创造性的活动。浏览70余篇文献资料,仔细研读了其中若干主要篇章,归纳出小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关于研究意义与价值的探讨

这方面的内容在论述的层次、角度各不相同,但结论都趋于一致。研究者普遍认为,“小课题”研究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学校“科研兴校”方针的落实。

小课题研究先是作为我国研究性学习课程引入视为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教育科学研究领域引入的“小课题”,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发生的具体现象和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问题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很多研究者认为,小课题研究对教师成长和专业业绩有重要的意义。有人称为“教师个人研究”、也有称为“微型课题”、“小课题”、“学期课题”。有人指出,“研究”首先是一种“活动”,一种人类所特有的活动形态,一种以实践方式为主导的穷究事理的活动。[5][⑤]小课题研究是教师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的研究,这在以往的研究活动是不多见的。有论者叙述,小课题研究是一种草根化、平民化、大众化的群众性研究,它存活于教师日复一日的工作生活中,没有固有的研究模式,没有严格的操作规程,人人都可以研究,时时都可以开展,处处都可以进行。在兴趣中生根,在实践中开花,在过程中结果。[6][⑥]可见小课题研究与教师的教育日常生活是多么地密切。

还有关注到了小课题研究对学校发展的推动作用,认为小课题研究是当今学校发展的需要。有论者指出,“小课题研究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师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新课程改革深化的必然要求;是激发工作积极性的有利条件。”[7][⑦]

还有人认为,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是一种适合教师的研究范式,是一种“师本”的研究方式。有人认为,小课题研究,正是一条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幸福之路,是一种走向师本的研究方式。它能引领教师进入一种研究状态,经历教育问题的发现、反思、解决的过程,在实践中触摸一种本原的研究方式,使得教师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主体。[8][⑧]

2.关于基本概念的探讨

概念是构成理念的最基本的元素。概念研究是理论研究的起始环节。小课题研究也是如此。

首先是对小课题的概念的溯源与教育学改造。小课题原为国内外基础教育教学中特别是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任务和钻研的专题。美国称小课题为project(译为项目)。教育科学研究领域引入的“小课题”概念,是指以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现象和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研究的主体是指教师。以后的小课题研究中的主体专指教师。

其次是对“小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以小课题为核心对象开展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一般以教师个人或几人合作为研究组织形式,涉及的人员小;直接为教育教学的实践服务,许多情况下研究并不要求大样本,研究的时间短,研究的结果可以迅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应用,收到实效。

还有对“小课题研究的研究”进行研究的。其是对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行为本身的研究,属于元研究范畴。[9][⑨]如“小课题产生和选定的情景机制;小课题研究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方法;小课题研究的管理激励机制;小课题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验证机制;小课题研究的规律性等等。”

3.关于研究内容与途径的探讨

小课题研究的可贵之处在于论者一直强调“教师是研究的主体,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是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成果直接服务于教育教学”。综观70余种文献资料,小课题研究内容涉及“研究步骤、策略、校本教研、管理评价”等诸多方面。

在小课题研究实施的操作层面,有论者提出小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一般包括“选题、搜集资料、确定研究目标与内容、表达研究成果”五部分。[10][⑩]

有针对小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导研究策略的。有论者对“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出现题目过大、内容空洞、方法混淆、措施不详、档案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提出了对策。[11][11]也有“对教师研究的内动力不足,从教师自身来讲,需要正确对待教育科研,树立教育科研的一系列正确观念。”[12][12]提出建议,也有针对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的方法进行专题指导的,如“中小学教师怎样进行课题研究的”系列文章,是山西太原市教科所教研中心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上系统地介绍了“教育文献法、教育调查研究法、教育实验法、教育个案研究法、教育观摩法、教育经验总结法”等,给课题研究者以“方法论”的指导。

有相当多的论者及实践者指出小课题研究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基于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特点的分析,以小课题为抓手,可以较快,高质量地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13][13]

有的从校本教研的角度来研究小课题的开展途径,并把它提高到一定的高度。“有人把学习、课堂和教研看作教师生命的三部分,而教研是统领其他且是最富有生命的。”[14][14]也有对小课题研究的实效性进行了反思,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是“从始至终采取监控措施,自上而下营造研究氛围;科研选题求真务实,课题立项严格把关;认证指导科学,过程方法正确,研究方显真果;保证研究时空,联结教学实践与课题研究,构建教学科研一体化。”[15][15]

4.对小课题研究管理与评价的研究

对小课题研究进行管理与评价,是小课题研究得以良性发展的保障,管理包括对“小课题研究的各个环节进行外在的督促,保证小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有较多的论者都认为在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应规范管理,从小课题的“申报——立项——过程评估——结题”等方面建章立制,以一系列的制度来约束、督促小课题的研究者。也有论者对小课题研究提出“量化管理”要注意一些因素。“量化内容要从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量化标准要考虑教师的承受能力;量化管理应与研究目标相结合。”[16][16]也有论者提出“建立激励机制,确定教学法研究目标”,[17][17]以利于小课题研究的健康发展。

有论者对小课题如何评价提出了看法。“评价小课题研究的成果。首先要看教师有没有进入一种研究的状态,经历了怎样的研究过程,研究的成效怎样,以什么样的视角,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评价的。”从搜集的文献来看,对小课题研究进行评价的文献较少,可见小课题研究正处于发展中,一些评价机制还不够完善;也可见小课题研究的评价问题难度较大,研究成果还不够丰富。

从总体来看,一般性论述小课题研究的概念、意义,在近期的文献中减少了,似乎说明教育研究的工作者对这些问题已经形成了共识。小课题研究的实践性论文趋于增多,特别是中小学教师以小课题研究者的身份逐渐增多,此乃小课题研究发展使然。

三、小课题研究的进展

服务于教育改革,服务于学校的发展,服务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小课题研究的基本取向与价值体现。近几年来,小课题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正表现在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两个方面。

(一)实践探索:探明了小课题研究的实施路径

小课题研究在“问题即课题、实践即探索、过程即收获”的思路指引下,经历了一个“实践——反思——总结——实践”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运作过程。

1.小课题研究的“问题”。任何研究都是从问题的发现开始的,因此提出问题是小课题研究的第一步。有论者提出“问题在情境中产生”。如“教师的预设与实际效果之间的差距;教师与学生在目标或价值取向之间的冲突与对立;对教育教学中‘两难’情境的抉择。”[18][18]还有论者说问题产生是“扫描教育教学原生态,及时提炼小课题”,如“从学生生活中提炼课题;从课堂教学中提炼课题;从谈话交流中提炼课题;从自我完善中提炼课题。”[19][19]可见,小课题在学科的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只要做一个有心人,多探讨,多感悟,就会发现取之不尽的课题资源。

2.小课题研究的步骤。不同论者从操作与实践的层面进行划分小课题研究步骤。小课题研究一般要经历五个步骤。问题意识——读书找出方法——验证方法有效性——进行总结——指导实践。[20][20]也有论者认为是“确定研究问题——筛选研究对象——进入研究情境——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五个步骤。[21][21]

当然,在研究的具体过程中还要应用规范的科研方法论等知识,如课题界定、案例分析、文献综述、结题报告等。

(二)理论研究:促进小课题研究方法的生成与完善

从教育教学生活中来,再回到教育教学生活中去,应该说是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功能所在与价值体现。因此,为更好地指导小课题研究,有必要对小课题研究进行理论研究。

1.理论基础思想渊源的拓展使小课题研究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小课题研究的提出是基于教师的行动研究理论,归于教师的培养模式和专业化发展,将“小课题研究”放到这么大的空间来看,这么高的层次来研究,无疑是为“小课题研究”注入了“源头活水”。

2.基本概念渐趋清晰,认识渐趋一致

小课题研究的概念已达成共识,在这里不再赘述。对小课题研究的特点各种文献呈现出很大的统一性。如有论者指出“小课题研究具有‘短、平、快、活’的特点。短,即周期短;平,即平实;快,即收效快;活,即灵活。”[22][22]又有论者指出,小课题研究具有“实、小、快”的特点。实,指的是教师教育科研具有“实效性”、“实用性”;小是说教师研究的课题大都是小的;快是说由于内容比较具体,取的样本比较小,参与的教师也少。[23][23]还有论者对“小、实”的特点作了更深层次的分析。小是指研究范围小,研究规模小,科研方法要求低;实,即实在,表现为“真实、朴实、效果研究的实在”。

从论者的言论中,可见“小课题研究”的特点已很明朗。

3.小课题研究已初步形成一个有待进一步完善的理论框架

科学理论是一个结构严密的逻辑系统。小课题研究从诞生之日起,就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有论者称其为“草根式”的小课题研究,历经诞生、发展、推广等阶段,小课题研究正在以其勃勃生机使得小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日趋完善。

⑴小课题研究的相关环节进行了细化研究。小课题研究者从初期肤浅的认识逐渐提升到对其特点、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把握,并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方面研究的论者较多,如对“研究方案的撰写、结题报告的撰写、文献综述的撰写、课题的界定”等方面都有详细的描述并给了范例。

⑵小课题研究机制的构建研究。学校作为管理者为小课题的研究良性动作进行了规范管理,出台了系列的管理制度,从课题的申报、立项、研究过程、结题与推广等方面都有相关的制度;教科所等研究机构作为引领者,也在以“小课题研究考核积分表”等规范形式来引领研究者,并整合各种资源为小课题研究者提供理论方面的指导。

从文献资料来看,关于小课题研究的长效机制,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的生存研究状态,关注还是比较少的。

四、小课题研究的基本特色

小课题研究属于一种草根式的研究,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研究方式,是教师的“自我研究”,与以往“学院式”的课题研究完全不同,它具有独特的鲜明特色。

1.共同的需要使“小课题研究”活动成为“全师”运动

小课题研究是以教师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解决、经验总结为研究目标,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经验、知识、方法,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题研究。[24][24]正是基于此,小课题研究越来越深得人心,成为教师的“最爱”,演化为一场轰轰烈烈的“全师”研究运动。

2.创新精神与民主精神贯穿始终

创新精神可从研究的内容、成果的表述方式等方面来看。由于中小学教师少了“教育科学规训制度”的羁绊,而更显得洒脱。研究的内容涉及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如课堂教学、学生的生活细节、学生的习惯、心理、自理能力等等;表现的形式有案例、课例、随笔、叙事故事、教育日记等。

民主精神表现为无论是专门从事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还是一线的教师,都是讨论平台中的一员,谁都有话语权。从诸多文献来看,参与“小课题研究”的人员不乏一线的农村小学教师,他们以鲜活的事例将“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农村教师的独特生存现状以及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呈现出来,以期获得专家的指导

3.小课题研究过程的批判性、生成性特征

小课题研究尽管没有设计统一的研究方案,却在不断地进展深化。细加考察不难发现,研究过程中的质疑、反思、梳理、总结的对立统一的运动,在推动着小课题研究进程的生成与深化。

小课题研究进程中,不时有论者自觉地审视研究过程,提出一些中肯的设想与建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指出在研究中出现一些偏差现象的:“申报时热情很高,立项后冷落一旁;科研选题花大空浮,研究操作无从下手;任凭热情蛮干,偏离主题无果;重两头轻中间,架空研究过程”;同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25][25]

再如有论者指出“学校实施小课题研究”要有“教育意识”、“实施方案”、“管理策略”[26][26],以促进小课题研究在学校中规范有序,科学高效地实施。还有比较委婉地提出建议,如郑金洲教授给“教师做科研的十条建议”。

纵观整个小课题研究,虽然无人主持,无人组织,但在理论发展的自身逻辑的引领下,仍呈现出不断向纵深发展的轨迹,呈现出一个从含糊到清晰,从笼统到精细,从比较肤浅到相对深刻的过程。

五、小课题研究面临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一)小课题研究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矛盾是不容回避的研究课题

小课题实施的长效机制和评价制度及与小课题实践的关系并没有很好解决;现有的教育条件和体制结构制约着小课题研究的推进;小课题推进的力度与取得的成效不平衡;升学竞争压力高居不下;实施小课题研究的制度建设仍不完善,各项政策措施的推进还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等等。这些理论和实践难题,是小课题研究工作不容回避的问题。惟有通过持久深入地研究,才可能获得逐步解决。

(二)小课题研究自身的若干问题亟待解决

小课题研究的问题不仅来自实践,也来自反思。回顾和反思近几年来的小课题研究,尽管取得了不小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从作用方面来看,很多文章都论证了“小课题研究”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促进作用,但小课题研究在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起多大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化到什么程度,是否需要与其他的研究形式结合起来,共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现在还没有文献来专门论述。

2.从管理与实践的关系方面来看,在小课题研究的管理过程中,论者一致认为要加强对小课题研究的管理,诸如各种管理制度,但在“实施”的环节中,将遇到什么样的难度,收效怎么样,这仍是当前一个阶段小课题研究能否真正实施的关键。

3.从组织角度看,小课题研究缺少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缺少全盘性的规划和协作的组织行为,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如小课题研究成果对教师的评优级晋级起到多大的作用),未能形成较为稳定的骨干队伍和研究基地。小课题研究自身的效度,以及研究效率,都亟待提高。

(三)小课题研究发展趋势展望

结合70余种文献资料,再审视身边小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一项课题的研究价值与发展前途,最根本的是由课题自身蕴藏的问题决定的。著名科学家波普尔说过:“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大量新问题的问题。”可想,小课题研究目前的理论和实践虽存在大量的问题或难题,而且还肯定仍会不断有新的问题产生,也说明了小课题研究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有较强的生命力,仍能呼唤大批有责任感,有良知的研究者全身心地投入,推动小课题研究的良性发展。

为此,我们课题组通过反思,讨论,认为未来的小课题研究可能会出现以下趋势:

1.以问题解答与解决为主要研究取向。小课题研究从教育教学中来,到教育教学中去,直接为教育教学服务。小课题研究“直面实践”,正视、揭示、研究、解答实践中的问题,这既需要研究者理性的思考,但也离不开研究者参与的激情。

2.在小课题研究自身的发展基础上,将向“教育科研规范化”靠拢。小课题研究经过热情后的反思,进入一个理性化的思考阶段,小课题研究有什么样的研究流程、有什么样的评价标准等需要科研部门做出引导,以期冀进入更良性的发展轨道。

[①] 本文为课题《关于农村小学开展小课题研究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阶段成果。

[②] 王连华.《农村小学小课题研究之研究的思考》[J]  .《教育前沿》,2008.5

[③] 王存宝 .《微型课题,教育研究的“快乐便桥”》[N] .《中国教育报》,2005年8月16日

[④] 王连华.《农村小学开展小课题研究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开题报告

[⑤] 柳汐浪.《教师研究的意蕴》[M].北京.科学研究出版社.

[⑥] 杨淑娟.《微型课题,教师专业发展的“便捷之径”》[J].《基础教育》,2007.4

[⑦] 张虎奎.《开展“小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甘肃教育》,2008.8(B)

[⑧] 王锋.《微型课题研究——走向师本的教研方式》[J].《江苏教育研究实践版》,2008.2

[⑨]王连华.《农村小学小课题研究之研究的思考》[J]  .《教育前沿》,2008.5

[⑩] 徐洁.《如何开展“草根式”小课题研究[J]》.《基础教育》,2008.1.

[11] 李永霞.《课题研究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

[12] 郑金洲.《教师做科研的十条建议》[J].《人民教育》,2008.5

[13]陆雯、潘东良.《小课题研究: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8.3

[14] 王水玉.《立足校本  催生个人课题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8.8

[15] 李自天.《中小学课题研究实践性的思考》[J].《教学管理》,2008.6

[16] 徐洁.《谈“草根式”小课题研究的量化管理》[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9

[17] 王水玉.《立足校本,催生个人课题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8

[18] 王锋.《微型课题研究:走向师本的教研方式》[J].《江苏教育研究实践版》,200.2.57

[19] 杨建亭.《开展微型课题研究 提升教研组活力》[J].《教学与管理》,2008.10

[20] 陈贇.《小课题研究的探析[J]》.《教育科学论坛》,2007.3

[21] 赵洁.《微型课题研究的步骤》[J].《四川教育》,2008.10

[22] 杨淑娟.《微型课题研究“四特点”》[J]. 《四川教育》,2006.10

[23] 王兴举.《学校教育科研的新视点:教师个人课题研究》[J].《青年教师,2006.1(44)

[24] 徐洁.《如何开展“草根式”小课题研究》[J].《基础教育》,2008.1.

[25] 李自天.《中小学课题研究实效性的思考》[J].《教学管理》,2008.6

[26] 车言勇.《学校实施“小课题研究”的理念与策略》[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