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国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路径

  【摘要】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夹缝中生存,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制约其发展壮大,最主要的原因是融资难,使许多企业面临较大的经济困难,影响和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并不是银行不支持,而是大多数中小企业不知道如何才能得到银行的支持。本文就这个问题与中小企业商榷。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贷融资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仍然处于不利地位,这是由它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由此决定的信息的获得与使用能力等方面的不同造成的。中小企业人、财、物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国有大型企业利用其政策,信用优势获取了大部分资金,而中小企业得不到银行资金的支持,要得到发展是很困难的。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窄

  银行贷款是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进行融资的首选方式,自筹、内部集资、股票筹资、债券等融资方式都难以筹到资金。2008年以来,原材料、劳动力、煤电油运等要素价格持续上涨,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小企业的销售压力不断加大,大量流动资金滞留在生产环节、应收账款增多、存货占用资金上升,企业资金需求量呈快速增加,而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收缩,随着国家从紧货币政策的持续实施,中小企业信贷供给明显趋紧。

  (二)商业信用是中小企业融资的普遍方式

  中小企业之间互相担保,申请贷款,一旦一家公司因经营不善而蒙受损失,则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短期资金需求,会互相拆借,或通过内部融资方式解决,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一些原本效益较好的中小企业经营面临困境甚至倒闭,无法偿还借贷资金,原本较为活跃的民间融资也明显收缩。

  (三)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急剧上升,抗风险能力低

  大多数中小企业是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产业层次低、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不高、中小企业经营规模一般较低、技术水平落后,难以适应不断更新的市场需求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风险较大。

  (四)因贷款交易和监控成本高,银行不愿对中小企业放贷

  同时,中小企业因资信等级低,缺乏抵押资产、融资成本等原因。所以获得信贷支持少,难以得到银行资金支持。

  (五)流动负债所占的比例较大,而长期负债则占很少的部分

  主要由于银行一般只会为中小企业提供短期贷款,而一般不会提供长期贷款。

  (六)内部集资和民间借款是中小企业融资的常见方式

  在急需资金而正规融资又无法获得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往往采用民间借款的方式获取资金,我国大多数家族式民营中小企业在创业之初靠这种方式融资。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困难的原因

  (一)中小企业的增长速度与全社会的资金供求形成矛盾

  中小企业发展速度迅猛,在资金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利用其政策优势、信用优势获取了大部分资金,而广大中小企业却因规模小、信用等级低、知名度不高,可供抵押的物品少、财务制度不健全、破产率高等因素难以获得资金,面对不断发展的企业群,现有资金供给能力远远没法满足其资金需求。

  (二)市场经济体制微观运行基础

  如企业、银行等经济主体还未完全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运行机制所带来的制度摩擦,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中小企业担保难、抵押难、企业要办理一笔财产抵押需办理财产评估、登记、保险、公证等手续,涉及许多职能部门,并要提供多种相关资料,对于习惯进行灵活经营的中小企业而言,无疑会带来很大的制约。

  (三)部分非国有中小企业经营效益相对低下,资信普遍不高

  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落后,难以适应不断更新的市场需求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风险增大,中小企业原有的优势已逐步丧失,亏损企业增加。

  (四)部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规范

  有的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制度落后,信息不透明,缺乏审计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业绩,增加了银行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审查难度,银行经营面临的风险较大。

  三、中小企业信贷融资路径

  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家高度重视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笔者从银行角度与中小企业一起解析信贷融资的路径。

  (一)了解商业银行信贷、融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

  首先,要收集信息资料。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不外乎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公开发布的信息资料,主要是指通过各种书刊、报纸、杂志、其他公开物以及电视、广播等媒体公开发布的信息。二是计算机(网络)储存的信息资料。三是通过实地访查获得的信息资料。这样获得的信息最直接最实用。其次,了解国家的产业政策。在国家产业政策中那些属于高新技术、先进技术,能够改造产品性能、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提高企业技术经济效益或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属于综合利用资源和再生资源以及防治污染环境的新技术、新设备产业是国家支持鼓励的产业,也是银行支持的产业,而这些产业又很适合中小企业经营。

  (二)读懂商业银行贷款前调查和贷时审查

  企业向银行信贷融资首先必须提交申贷报告,这是信贷融资的前提条件。银行在实施贷款前必须对企业经营状况和存在的风险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以便决策是否对企业进行融资,调查人员将调查报告送达信贷审查部门审批,通常商业银行对融资企业调查和审查是围绕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的。

  1.调查融资企业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一是要了解融资企业是否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二是要了解融资企业经营合法性。三是要了解融资企业的经营历史。四是要了解融资企业资信程度。

  2.用指标分析法评价融资企业。具体操作可借助于三类指标进行分析。第一,评价融资企业偿还能力。主要通过四个指标测试。(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这个比率表明在特定时间企业可变现的资产用来偿还流动负债的程度,指标一般应大于或等于2。(2)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是流动资产减存贷后与流动负债之比。这个比率表明企业不依赖出售存贷即可偿还债务的能力,指标一般大于1,说明企业信用状况良好。(3)已获利息倍数,已获利息倍数是企业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这个指标是衡量企业偿还负债利息的能力,倍数越大,说明企业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越强。(4)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企业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这个指标值最高不能超过75%,比率越小越好,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经营面临的风险越大。

  第二,评价融资企业的营运能力。主要通过三个指标测试。

  (1)资产周转率。资产周转率是企业销售收入与资产平均占用额之比。这个比率用来分析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比率较低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的效率较差,最终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2)存贷周转率。存贷周转率是企业销售收入与存贷余额之比。这个指标是衡量企业销售能力及考核存货量是否适宜,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流动状况越好,获利能力越强。(3)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销售收入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之比,这个比率反映企业应收账款变现速度的快慢及管理效率的高低,指标值高,说明收款迅速,账龄较短,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

  第三,评价融资企业盈利能力。主要通过三个指标测试。(1)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是企业利润总额与销售收入净额之比。这个比率是衡量企业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比率越大,说明经营成果越好。(2)成本费用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之比。这个比率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耗费与获得的收益之间的关系,企业耗费所取得的收益越高,说明企业增收节支,增产节约效益越好。(3)资产利润率;资产利用率是企业利润总额与资产平均占用额之比,这个比率越高,表明资产利用效益越好,盈利能力越强,经营管理水平越高。

  (三)读懂企业三张财务报表

  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报表很多,但主要的有三个,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对融资企业来说,一份好的财务报表就等于获得了商业银行信贷融资的一半。那么,如何才能读懂上述三张财务报表呢?

  1.理解报表的意义和作用。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企业在特定的时间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化以及对应关系,以考察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结构是否合理,用以计算企业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等进行偿还能力分析。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利润总额、所得税及税后利润分配情况,用以计算企业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已获利息倍数等进行盈利分析。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计算期内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动态,分析企业获得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和盈利能力。

  2.理解报表之间关系。三张财务报表虽然所起的作用和意义各不相同,但它们之间是联系紧密的,尤其是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银行在分析评价融资企业时,往往是将这两张报表结合起来看,将两张报表的数字进行指标测试。如考察企业营运能力时,就对企业资产周转率、存贷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进行测试,这就要同时用到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的相关数字。

  3.财会人员要不断地监测财务指标的变化。将不利的变化结果和影响因素及时向企业主管反映。一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及时调整生产、经营行为;二是财会人员应使企业财务报表保持一种良性状态,就资产负债表来说,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要保持一定的比例,流动资产与总资产要保持一定比例,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要保持一定的倍数关系,存货不能形成增长趋势,应收账款应呈下降趋势,无形资产(除土地使用权外)数量不能过大等。如果企业财务报表未能保持这种状态,财务人员就应该查找原因。三是企业应加强财务管理,如对资产、负债管理、应收账款管理,期间三项费用管理等等。

  

  参考文献

  [1]熊泽森、秦燕江,解析中小企业信贷融资路径[J],会计之友,2005年3月

  [2]洪晖晖,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J],会计之友,200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