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手外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手外伤患者围手术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统计临床住院病例165例,根据临床观察总结护理方法。结果:外伤及手术应激使手外伤患者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不同类别的心理问题。结论:术前评估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实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尤为重要。

  【关键词】手外伤;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4-0563-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手具有复杂、精细、灵巧的功能。在生产劳动和日常工作中,手部随时都有可能受到各种有害因素的伤害,手外伤给受伤者带来很大的痛苦,甚至造成终身残疾,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多数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当反应过于强烈时,会严重影响手术和麻醉的顺利进行、术后身体的康复。因此,对手外伤患者应注重心理的评估和对症护理。

  

  1临床资料

  2005年我院共收治手外伤患者165例,平均年龄35.3岁。职业:工人、农民、学生等。受伤原因:重物砸伤、车祸致伤、挤压伤、刀割伤、爆炸伤及其他。我们对患者的心理进行了调查,发现以下几种心理反应:焦虑、恐惧、抑郁、悲观、怕痛,担心手术效果及预后,担心失去工作,担心影响家庭,担心医疗费用增加负担,渴望受到同情、重视。

  

  2护理对策

  2.1焦虑、恐惧及担心手术效果患者的心理护理:护士应详细向患者介绍手术和麻醉过程及手术时的感受,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告诉他们手术室的环境,现代化设备及医师、麻醉师的经验及技术水平,以消除其对麻醉和手术的顾虑,同时劝说家属要控制自己的焦虑情绪,要多陪伴、安抚患者,以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2抑郁、悲观患者的心理护理:要了解其思想变化,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向他们介绍医院先进的医疗设备及技术力量,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帮助患者了解损伤程度和治疗结果,并介绍一些治疗成功的病例,启发他们要正确对待病残,以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在与患者沟通时,避免使用消极暗示性语言,防止加重其负面心理。术中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以免刺激患者,造成紧张情绪,从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并告诉患者不良情绪会影响病情的转归。

  

  3术后观察及护理

  3.1一般护理:手部受伤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护理人员要同情、体贴患者,帮助患者进食,协助大小便,劝患者戒烟,因为吸烟可引起手部毛细血管痉挛收缩,影响指端血液循环。

  3.2心理护理:手外伤多为意外伤,突然的打击,尤其是重伤患者会产生一些特殊的心理变化,如焦虑、紧张、恐惧等。担心致残、费用高等切身问题而流露出烦躁不安、焦急、期望值过高等情绪。护士要注意语言的技巧和语言内容的分寸,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估自己的伤、病、残程度,树立实事求是的态度,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克服消极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4心理护理

  手外伤患者,特别是严重手外伤患者,大多数首先出现情绪休克期。外伤为突发事件引起,患者对瞬间发生的事件毫无思想准备,极度恐慌、惊愕,有的甚至有濒死感。剧烈的疼痛,尤其是目睹自己开放的创面后,出现全身颤抖、精神崩溃。部分患者出现明显的恐惧焦虑心理,抱怨他人,埋怨医务人员动作太慢等,并迫切要求减轻疼痛及了解是否发生残废或缺陷。这是患者最痛苦、最紧张的时候,此时必须给予有力的心理支持,态度亲切,迅速稳定其情绪,尽量避免任何的语言冲突。应做到接诊步骤有条不紊,忙而不乱,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及信任感,消除恐惧心理并配合治疗,切不可惊慌失措,使患者增加恐惧。因此,护士既要有娴熟的技术,又要有全心全意为患者的思想。

  术前应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需做带蒂皮瓣的患者,手术后患肢将长时间固定在某一体位,生活不能自理;显微外科患者手术所需时间较长,患者比较疲劳,术后需绝对卧床休息;再植患者术后可因疼痛及恐惧引起小动脉痉挛,易发生动脉危象。通过护理工作,使患者了解手术的方法和目的以及手术后的体位等,患者有思想准备克服术后的不适。术后使患者的注意力转移到对疾病的治疗,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的信心。

  

  5出院指导及预防

  出院时,告戒患者注意门诊复查,按医嘱进行功能锻炼,注意手部主动活动及被动活动的时机,循序渐进,通过功能锻炼,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防止肌肉萎缩,功能锻炼切忌暴力,再植患者一定要注意防寒及戒烟。要充分利用医护人员在患者心目中的“权威性”,教育患者加强安全观,积极做好预防工作,杜绝再次受伤。

  收稿日期:2006-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