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农村初中教师队伍现状的问题与反思

  农村教育始终是中国教育的主体部分,中国教育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村教育上。农村初中的问题既代表义务阶段教育,又代表中学阶段教育,可以综合反映出整个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特征,因而最具有代表性。从笔者所处的学校来看,我县属于贵州省北部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上坝乡地处郊区,经济文化在全县相对较好,农村教育特征非常典型。现就通过对上坝乡调查发现的全乡初中教师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后果、对策报告如下,希望反映出带有普遍性的农村初中教师队伍的问题。

  

  一、农村初中教师队伍目前的现状和问题

  

  1.学校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不利于人才成长

  校长负责制明确规定校长是学校的法人,有权以法律规定处理学校内部的人和事。但现实中却不可能做到,特别是对教师的聘用和工作调动,以及对违纪教师的处理,学校往往只有建议权,这使学校在管理教师时缺乏权威性。有人说:班主任工作辛苦,责任大,许多教师都不愿意当班主任,这是事实。但调查发现,学校中高层管理干部更有许多不能说出来的心酸。例如国家允许设置班主任岗位津贴,学校也相应提供了适当的补贴,却明文禁止学校管理干部不准设岗位津贴和其他补贴,所以造成从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师中选拔出来的管理干部职务升了、工作重了、责任大了、花消多了,待遇反而少了,评优推先的机会少了。很明显,这样的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不利于人才的成长。据调查,学校中高层管理干部认为当管理干部是人生价值的体现,这是合理的,占10%;认为这不合理,但可以接受的,占20%;认为这不合理,不能接受的,占30%;认为这不合理,明确表示不想当管理干部的,占40%。

  学校管理干部工作繁重,责任大,但却有“官”无权,有名无“利”,工作成就感不强,阻碍了人才的成长,同时也降低了学校管理的质量,不利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2.年龄结构极不合理,教师老龄化

  农村初中教师老龄化现象已经异常严重了。以我们上坝乡为例:全乡初中教师中,30岁以下教师仅占7.7%,30~45岁的占40%,45岁以上教师的占52.3%,50岁以上的占23.1%。全乡初中教师平均年龄已经达到42岁。

  农村初中教师老龄化的根源何在呢?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新教师难以分配到农村学校任教。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由于种种原因,县财政紧张,能保住现有教师的工资就不错了,无力再承担新分配教师的工资。因此,县政府就拒绝(或尽可能少的)接收新的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致使农村初中教师虽然十分紧缺,却无法补充新鲜血液。如近五年上坝乡基本没有分配新毕业的大专毕业生。

  二是城市学校和其他行业招考,优秀青年教师外流。由于农村教育长期投入不足,办学条件难以改善,农村教师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城市学校和其他行业招考,使很多优秀青年教师纷纷外流。

  教师只出不进,造成农村学校教师结构不能得到良性改善,并形成了恶性循环,农村初中教师老龄化便不可避免。而且这一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

  教师老龄化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教师由于年龄偏大,体力、精力不济。

  二是知识窄化让老教师选择安于现状。我乡初中教师相比城区学校教师观念陈旧、教学能力差、学历水平低,大多数转正的民办教师或老师范生没有进过正规大学学习,往往是通过函授、自考等形式取得合格学历;他们又不肯接受或难于接受新生事物。“年龄大了”,总是他们抵御各种新知识的托词;“记忆力减退”总是他们拒绝读书的理由;“几十年的教学经验”成了他们沾沾自喜的资本,所以一般不肯弯下腰来和青年教师切磋教学的成与败,更不肯直面个人的教学自我揭短。外界的信息无法储存到这些老龄教师的“语言的仓库”里,他们只知道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干吃老本,抱着课本教课本,和现在信息量日益丰富的学生很难相融。

  三是高级职称让他们无后顾之忧。由于人事制度改革不够深入,职称只上不下,让老龄教师无后顾之忧。在调查中,很多中老年教师坦诚反映:现在已经是中高级职称,也算达到了教学的顶峰,只要熬到一定的工作年限就可以在退休后领到全额工资。现实的确是这样,中老年教师90%都已评为中高级职称,在教学生涯中不可能再有所攀升。出人头地、争强好胜似乎已经脱离了他们的生活轨道;无论什么事“让青年人上”已经成了他们的口头禅。再有什么论文评比了、课题研究了都统统不再参与“凑热闹”。“年龄大了”“脑子笨了”“学不会了”成为他们为自己开脱的最好理由。所以他们的目标就是平平安安地送走每一届学生,平平安安地退休,别无所求!

  教师老龄化,不只是会影响农村教育质量,加剧城乡教育不均衡、不公平的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若干年后,农村初中教师队伍将出现老教师退休、大批青年教师被迫顶岗的青黄不接和中青年教师的断层现象。教师队伍的年龄、知识结构将严重失调,这样势必会制约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教师的职业观不适应教育的发展

  农村教师中常常存在这样的职业观:教书一为学生,如果学生有出息、学习刻苦,教师愿意为他付出一切,这种教师身上能够体现教师灵魂深处的职业责任感,但这样的学生太少,使教育不能面向全体学生;教书二为家长,如果家长对子女教育重视,时常与教师联系,即便学生较差,教师也会看在家长的面上,重视对学生的教育,但这样的教育往往不能尊重教育规律,不能深入实质;教书三为“人民币”,如果学生、家长都不行,教师则把教书当做一种求生职业,对待学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尊重客观事实,只求当时管理不出问题,不为学生发展担心,最终危害了学生的一生。

  4.教师专业化水平低,学科教师不配套现象严重

  目前上坝乡初中教师52人中,中文专业的28人,占53.8%,语文教师严重超编,而物理、化学、音乐、美术专业的教师根本没有,专业结构极不配套,中文专业教师教外语、数学、物理现象非常普遍。在一些学校,课程是按上级规定开设了,但教师不能保证到位,课表形同虚设。这样的师资结构不可能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5.教师继续教育不务实,教师专业成长慢

  由于学校经费困难,时间不能保障,农村小学教师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不多,“充电”较少,吸收新鲜东西不够。目前农村教师的继续教育也是务虚多于务实。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6.农村初中教师付出与回报反差太大,职业幸福感丧失

  对全乡初中教师调查“是否喜欢教初中?”其结果让人心忧,有60%的教师不愿从事初中教学。其原因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

  第一,“工作太忙,无暇顾及幸不幸福”。

  据调查显示,75%的教师每天工作时间在10―12个小时;20%的教师每天工作8―10个小时。以每周法定工作时间40小时为标准,90%的教师是超工作量的。如此超工作量,要老师具有所谓幸福感是不现实的。

  第二,“繁重的非教学工作”更让教师疲惫。

  这个“非教学工作”,一是各级各类行政机关的检查与验收。比如全乡学校马上要迎接“两基”国检和素质教育评估。为了迎接这些检查,我们中层以上干部连暑假也都没有多少时间休息。二是老师的各种培训、进修,这个更令老师们应接不暇。

  第三,待遇低,让教师苦中难以求乐。

  由于人事制度和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深入不够,行业差别、城乡差别和义务教育阶段与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差别太大,农村初中教师工作付出与回报反差太大(如初中学生管理难度大和教师工作时间长,但教师待遇极低。如我县规定的教师中级职称比例是县直初中为40%,县直小学为60%,农村小学为30%,农村初中为25%,这样就使农村初中学校许多教师取得中级职称资格而不能聘用),造成农村初中教师流动大(只出不进,新鲜血液补充难)、工作消极。另一个事实是由于学校的女老师很少愿意和男老师结婚,造成了农村初中男教师很难找一个大学毕业、有正式公职的配偶,其家庭生活无论物质还是精神都难以达到他们读大学时所向往的水平,使他们对教师职业幸福感丧失。

  第四,老师的工作没有成就感。

  老师没有幸福感在我看来并不只是物资上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上的。人除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外,更重要的是受人尊重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但后三种需要基本上是与中小学老师无缘的。同时农村初中老师很难成为真正的教学专家,他们的工作基本上是重复劳动。这种没有创造性的单调重复劳动只能使老师疲惫不堪,疾病丛生,何来“幸福感”?

  让人心忧的是,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能给教育者以“幸福感”,那么,作为教育者的老师是不可能给学生以多少“幸福感”的。没有“幸福感”的教育,是不能培养出具有“幸福感”的学生的。

  大多数人不愿从事初中教学,造成农村初中教师紧缺,教师年龄结构极不合理,教师素质整体较低。许多学科连开展教研活动讲公开课的教师都找不到,毫不夸张地说,农村初中教师队伍已经是青黄不接了!

  

  二、解决当前农村初中教师队伍状况的建议

  

  尽管农村初中教师队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认真思考,深入调研,探索出一条符合农村教育实际的路子,就能够解决制约农村初中师资队伍发展的问题,实现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1.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让教师队伍“活”起来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打破一潭死水。要大力推进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可以考虑采取四点措施:一是招聘一批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为农村初中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二是中高级职称比例向农村倾斜,吸引一批素质高、年纪轻的中高级教师到农村任教,缓解一下当前农村师资紧缺的矛盾;三是从城镇学校富余人员中,选派教师下到边远穷乡支教;四是改革教师内退制度,将农村教师的内退年龄提前,动员年龄偏大的教师提前退休。

  2.加大农村学校投入,让优秀教师扎根农村教育

  应该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等文件精神,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逐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大力宣传农村优秀教师的先进模范事迹,以待遇留人,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使农村青年教师安心从教,遏制农村青年教师外流的势头。

  3.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求真务实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外出学习向学校倾斜。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提高农村初中教师教学能力,使教师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成为全社会的表率。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道真县上坝中学)

  

  (责任编辑:朱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