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对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33号提案的答复

对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33 号提案的答复

孟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的意见和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办收到您在政协十届第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的意见和建议》(以下简称《意见和建议》)提案后,高度重视,立即组织班子成员、相关科室、相关人员对《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的学习研究,一致认为:《意见和建议》肯定了我市在“十一五”服务业发展所取得成效,提出了当前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十二五”目标的差距,同时站在全市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从营造良好经营环境、提升中心城区功能环境、创新招商模式、用足用活政策和推进公共服务和政务环境建设等多个层面提出了要推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必须进一步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高屋建瓴,宏观指导性强,措施切实可行,对我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针对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办做了认真的调查研究,现结合我办工作职能,将近年来围绕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所作的几项工作以及今后进一步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措施及建议,汇报如下:

一、关于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的工作开展情况

“十一五”以来,我办围绕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重点抓了流通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治理、研究制定扶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督导各级严格落实国家及省市有关政策、积极对上争取政策和围绕重点项目抓好协调服务等各项工作,通过这些工作地深入开展,进一步优化了我市服务业发展环境,促进了全市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201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4.7%,比2005年提高5.6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38.63 %,比上年提高8.16个百分点,拉动生产总值增长5.3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服务业实现国地税78.55亿元,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到23.56%,比2005年提高4.03个百分点。其中,服务业地税完成45.34亿元,占全部地税的比重达到44.26%,比2005年提高4.85个百分点;服务业实现地方税收留成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达42.34%,比2005年提高9.94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90.44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35.19%。

(一)积极研究制定激励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十一五”以来,依据国家及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研究制约和影响我市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问题和因素,紧密结合服务业发展实际,代市委、市政府研究起草了一系列激励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综合性和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了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组织体系、考核体系、统计体系,为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十一五”以来,我办共研究起草了《中共淄博市委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淄发〔2006〕27号)、《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鲁政发〔2010〕80 号文件加快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意见》(淄政发〔2010〕106 号)、《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意见》(淄政发〔2009〕83号)、《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见》(淄政发〔2009〕50号)、《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工作的实施方案》(淄政办发〔2010〕131 号)等对全市服务业具有重大支持作用的政策性、规范性文件近20件,对服务业的市场准入、融资、财政、税收、行政收费、价格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引导作用强,激励作用大的诸多优惠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加强政策督导落实,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强化工作考核。一是进一步加强对政策落实的宣传和督导。围绕国家和省市一系列政策的贯彻落实,一方面抓宣传。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台等媒体加大对各项政策宣传力度,切实提高了政策宣传的覆盖面。同时将国家及省市制定的政策文件统一汇编成册,利用会议、下基层等形式将编制的1000余册《服务业政策汇编》全部发放到了基层、企业和项目单位,使政策真正宣传落实到了基层。另一方面抓督导。每年组织一次政策落实调研活动,通过调研督查,从基层了解了大量的关于政策落实的情况和问题,根据梳理汇总的情况,组织研究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督导各有关政策执行部门加大政策宣传和执行的力度,保证了各项政策的落实到位。第三是抓好过时政策清理。发挥综合部门和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作用,积极督导服务业相关部门认真清理过时的服务业政策,研究制定各项政策措施的具体实施意见,从而使各项政策进一步适合服务业发展的新形势,促进了政策的时效性,发挥了其应有的促进作用。二是进一步完善服务业重点产业和重点工作协调推进制度。为进一步推进服务业各重点产业和重点工作统筹协调发展,形成加快发展的合力,我们及时研究出台了《淄博市服务业重点产业和重点工作协调推进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各重点行业的牵头部门、配合部门以及具体工作职责,为聚集全市之力加快服务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体制机制基础。三是强化工作考核。把服务业考核列入了对区县和市直部门考核的重点,加大考核力度,进一步激发了各级加快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进一步适应服务业发展的新形势,近期我们专门研究制定了《淄博市服务业四大载体考核办法》和《淄博市服务业发展部门绩效考核办法》,计划纳入服务业单项考核,以进一步推动服务业重点工作的开展。通过强化政策落实、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工作考核,为全市服务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加强部门协调配合,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一是进一步强化对企业的融资服务。协调各大银行和企业,组织银企合作会议,增进企业和银行联系,为企业融资尤其是服务业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一个银企共享共赢的平台。二是规范市场环境。联合质检、工商、公安等部门,大力整顿市场秩序,先后组织开展了“百城万店无假货”等活动,维护了肉食品、奶粉等重要生活消费品的卫生安全,进一步规范了市场秩序,营造了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配合市整规办建立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引导服务业企业参与信用认证和网上信用登记等工作,服务业企业信用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四是加强服务业品牌建设。以提升服务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积极引导服务业企业创立服务名牌和品牌,以淄博商厦的“远方”和新星集团的“新星”为代表的服务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高,以周村烧饼、石蛤蟆等为代表的中华老字号和山东老字号品牌分别达到了5个和6个,位于全省前列。2008年在全省名小吃评选认定会上,有68个“淄博名小吃”被认定为“山东名小吃”。五是大力加强服务业人才培训。近年来,我办积极适应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新形势,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办法大力加强了服务业人才的培训。一方面组织全市服务业行业部门开展现代服务业知识讲座,积极参加国家发改委组织的现代服务业知识培训班,另一方面选派素质高的机关工作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到香港和东南沿海服务业发达城市考察学习,进一步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为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智力支持。

(四)狠抓对重点项目的协调服务。服务业项目是服务业规模扩张和层次提升的重要载体。“十一五”以来,我办按照市政府“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鲁中物流旱码头”的总体部署,坚持规模膨胀和层次提升并举,积极实施服务业项目带动战略,每年都策划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列入市服务业重点项目进行重点调度和管理,建立了重点项目领导挂包制度,党组成员和科室科长每人挂包3-5个投资过3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定期到项目单位了解情况,协调有关部门加快项目环评、用地、规划等建设条件的落实速度,积极争取有关项目落地的优惠政策,有力地促进了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近三年来,全市共实施服务业重点项目280余个,完成投资250多亿元,对膨胀我市服务业总量、优化服务业产业结构发挥了巨大作用。在项目协调服务的过程中,积极协助项目单位向省和国家争取优惠政策,近三年实现对上争取项目26个,争取资金4200多万元,对全市服务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支持引导作用。通过强化对重点项目的协调服务,有力地推动了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促进了全市服务业投入的快速增长和结构的进一步优化。2010年全市服务业投资达到608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3.47%,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到47.1%,比2005年提高14.5个百分点,其中现代服务业投资完成399亿元,占全市的比重达到65.7%。

二、下一步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的几点措施

根据您提出的关于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我办工作职能,提出如下几点措施:

(一)加强服务业法规和诚信体系建设,优化现代服务业经营环境。加强服务业法规建设是我办的重要职能之一。下一步围绕优化经营环境建设,一是积极探索研究制定服务业行业法规规章。认真搞好服务业法律法规方面的调查研究,发挥我市具有地方立法权的优势,积极争取市法制办的支持,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加大重点行业法规规章的研究力度,加快服务业地方立法进程,积极探索研究制定行业法规规章,建立起符合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法律保障体系。二是加快服务业行业标准体系建设。积极协调配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切实搞好服务业行业标准体系建设,逐步提高服务业发展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全方位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效率和水平。三是加快服务业诚信体系建设。要在加快立法进程的基础上,积极引导企业抓好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传媒在企业诚信方面的舆论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商会和行业协会的作用,构建企业信用档案等服务体系。

(二)落实服务业规划,优化中心城区功能环境。把中心城区服务业作为全市重点城区服务业的重点来抓,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中心城区服务业规划和商业网点规划,在规划建设中央商务区及其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时,要认真做好集聚区规划与中心城区城市规划的衔接工作,尤其是现代化的商务中心对城区交通和停车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规划设计得好,可以有效地缓解交通拥挤和停车难的问题。积极引导市商务主管部门和中心城区政府,在今后编制和执行城区商业网点规划时,要借鉴先进国家和先进城市建设商务中心的经验,把商务中心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变传统的商业设施沿路带状分布为块状分布,发挥城市商务中心(CBD)对城市交通的缓冲作用,解决行车难和停车难的问题。同时要积极引导集聚区完善功能,切实完善集聚区道路、管网和停车场等市政公共服务设施,逐步提升城市功能和城市整体运转效能。

(三)创新招商模式,优化投资环境。招商引资是引进现代服务业新型业态、新型经营方式和现代管理理念、解决发展融资难等问题的重要抓手。优化投资环境除了要抓好软硬件环境建设外,必须把创新招商模式作为优化投资环境的重要着力点。一是要制定招商引资导向目录。要根据我市服务业“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发展重点,研究制定招商引资产业导向目录,着力引进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大企业、大集团。二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以产业集聚为重点,变过去的单个项目招商为集聚区招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集聚区已入驻企业等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灵活推进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强化二次招商,积极配合开发主体做好业态培育和引进。三是优化招商引资服务。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政府协调服务的招商新机制,加大政府协调服务的力度,发挥督导、协调、推进招商引资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充分调动企业和相关部门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四)进一步加大政策研究和落实力度,优化服务业政策环境。一是要用足用活政策。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国家和省一系列关于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找出这些政策与我市服务业发展的结合点,结合我市的发展重点,有针对性地对上级争取各项政策,真正使政策做到用足、用活、用好。二是加强新政策的研究制定。要不断适应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形势,研究国家产业发展战略,有的放矢地研究制定服务业综合政策和各行业专项政策,形成各类政策相互配套、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三是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要认真做好国家和省市鼓励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的汇总整理工作,使其更加系统化、集成化,方便基层研究落实和运用。充分运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和会议、专题培训等形式加大各项政策的宣传力度,扩大政策宣传面。四是切实抓好政策落实。建立政策落实工作督导的长效工作机制,发挥市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积极督导各政策执行部门加大各项政策执行力度,切实提高投资者信心。

(五)积极引导和推进大众公共服务环境建设。公共服务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重要产业或事业。一是要加大公共服务供给。要积极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切实加大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供给力度,切实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面、满意度,营造公平全面的公共服务环境。二是要积极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消费需求,按照市场化、产业化的要求,积极引导各公共服务行业大力发展以社会养老、物业服务、家政服务和社区商业等为重点的社区服务业,加快发展以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中介和职业培训为重点的职业教育服务业,加快发展以医疗保健为重点的健康服务业和以新闻传媒、文化旅游和休闲娱乐为重点的文化旅游服务业,切实适应广大居民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扩大消费。三是为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高层次公共服务。适度开发一批高档次住宅生活区,为高技术服务业人才提供高端住房、子女入学等的公共服务保障,为高端服务业人才提供最佳创业投资环境。

(六)加强作风效能建设,积极推进政务环境建设。一是按照认真专业务实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要认真做好对机关公务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的培训,加强定期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使其不断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工作需要,做到政治过硬、业务不落伍。二是积极引进高层次服务业人才。既要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按照公务员考录规定,大力引进高层次现代服务业管理人才,充实机关公务员队伍,优化服务业综合管理和行业管理的人才结构,又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现代服务业优秀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力度,切实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三是继续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切实提高电子信息技术在政务工作中的应用,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为基层企业和项目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四是进一步加大服务业统计调度工作力度。积极配合统计部门做好服务业统计工作,通过进一步提高统计信息质量,确保服务业运行分析工作的宏观指导性,为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决策提供第一手可靠的资料。

二〇一一年七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