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发展支撑体系

四、科技创新要素支撑体系

(一)科技人才支撑体系

1、构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正面临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科技密集型、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经济及产业的发展对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剧增,为此我国颁布了†人事部„关于重点资助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开展科技活动‟的通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绿色通道的意见‡、†中组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中组发[2008]28号)、†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等相关高层次人才培育及引进政策办法,加快培育我国科技创新人才体系。

当前,成都正处于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建设世界田园城市的阶段中,在瞄准‚两个高端‛的发展过程中,成都市面临着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领军人才的规模与现实需求不相适应,急需的各领域各行业发挥支撑、保障乃至引领作用的领军人才短缺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为成都市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成都市招引及培育专业技术人才迫在眉睫。

2、构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探索内容

(1)聚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成都人才计划、创新创业人才资助)

一直以来,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紧扣重点优势产业发展需求,实施了‚成都人才计划‛,大力选拔、扶持重点产业领域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在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方面,成都市主要通过直接引进人才、建设人才特区、出台人才激励措施等途径来吸引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来蓉落户。

在引进高端人才及团队方面,成都市实施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计划,支持和鼓励企业、科技园区面向世界,重点引进带技术、带项目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孵化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培育一批高科技企业,带动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在建设人才特区方面,成都市在高新区、经开区及重点产业功能区推进人才特区建设,实施研发、产业、人才管理与服务等一系列特殊政策,培育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化水平的孵化器、中试基地等,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教育、医疗、生活服务等配套设施,推动高端人才聚集。在加大人才激励方面,成都市对重点产业特别急需的顶尖人才及团队,采取特别措施,在聘用和任职方面给予更加灵活的政策,探索执行与国际接轨的薪酬待遇,实行股权、期权激励等,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

(2)激励高校、科研院所人才服务地方经济

为‚盘活‛智力资源,成都充分利用自身高校荟萃、科研院所云集的优势,在实践中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引导鼓励重点企业与多所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科研平台、组建产业联盟,灵活采取兼职聘用、定期服务等方式,优化人资源配臵,提高人才资源利用率,促使高校及科研院所人才服务地方经济。

此外,新能源产业研究院还设立有相应的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战略产业发展提供专家智库。

产业研究院具有以下四大功能:一是提供产业发展资讯功能。通过整合理事会成员、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技术创新资源,进行专门的行业发展研究,为园区的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提供技术资讯服务。

密切联系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加强与英中贸易协会的接洽,积极参与四川-英国诺丁汉大学科技交流会,进一步加强我市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在人才培养、联合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加强与以色列使馆商务处的良好合作关系,邀请以色列Ofer 高科技集团副总裁Assif Stoffman先生、英飞尼迪投资集团Andrew Tsaran先生等来蓉合作与考察。利用在蓉企业和海外高层次归国人员的渠道,邀请德国拜耳药业莫妮卡•施密特博士、美国礼来制药公司全球药物化学部驻中国总负责人陈界豪博士等来蓉考察和洽谈项目合作。配合市侨办成功举办‚2011海外高新科技暨高端人才洽谈会和华侨华人商会峰会‛,为招商引资、高端人才的引进牵线搭桥。组织我市企业参加由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省科技厅和以色列贸工部首席科学家办公室在成都市举办的‚以色列高新生物技术中国巡回展洽会‛以及省科技厅、罗马尼亚科技部在成都和布加勒斯特举办的科技交流活动。

如今,成都拥有各类人才300多万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99名,四川省‚百人计划‛专家210名,‚成都人才计划‛专家114名、顶尖创新创业团队5个。据不完全统计,5个顶尖团队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4.7亿元,创造税收总额达9408万元;114名‚成都人才计划‛专家手握380余项发明专利,填补了多项国际空白。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工程博硕士)

在人才培养方面,成都市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政企、校企人才联合培养。通过建立联合培养中心,成立人才培训联盟,市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硕士等途径,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丰富本土创新人才体系,实现人才与产业的无缝对接。

就有现成的熟手可用,便于节省招聘和培训的时间,从而实现生产上的无缝衔接。参加‚中意气候变化应对与减缓能力建设培训班‛,学习了解欧盟及意大利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与政策、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与成功经验。深入推进‚奥地利——成都科技管理培训中心‛建设,签订了‚奥地利-成都焊接培训中心‛项目合作意向书,并在蓉签署了‚共建奥地利-成都国际焊接技术培训中心协议书‛,联合组建了‚奥地利-成都国际焊接技术培训中心‛,引进奥地利先进焊接技术,为成都市汽车产业发展培养高级焊接人才,推动实现国际标准(ISO )认证。参加‚2011年澳门国际环保合作

发展论坛及展览‛,为我市在环保领域加强国际合作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沟通。

‚成都软件人才培训联盟是一家非盈利性质的公益机构,专注于满足成都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产业的人才需要。‛成都天府软件园副总经理翟国辰表示,人才联盟在培养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人才方面出台了多项举措。

‚针对目前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人才联盟创新性地实施BOT 人才培养模式,即由公司来储备并管理人才,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并将他们提供给企业。如果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企业来成都投资,就有现成的熟手可用,便于节省招聘和培训的时间,从而实现生产上的无缝衔接。进入企业的人才如果获得认可,可以转换为企业员工,也可以在脱离企业后,回到人才联盟从事一些项目开发工作等。‛翟国辰补充介绍,‚今年,我们还计划走出国门,实现国际‘人才并购’。‛

从多家国际知名品牌培训机构入驻,到组织企业员工再培训,再到BOT 人才培养模式,人才联盟不断创新,帮助企业优化人员配臵,减少创业成本,促进了园区企业的快速发展。而筑好的‚巢‛,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前来‚栖息‛。

Eschool 就是被吸引到园区入驻的企业之一,该公司主要从事提供软件与服务外包培训资源等业务。‚新的办公场所正在紧锣密鼓的装修,预计下月就可完工。‛Eschool 企划

总监刘嘉博说,‚选择成都,选择高新区,是因为这里的市场潜力更大,而且高校多,本土人才储备丰富。‛Eschool 渠道总监吴迪也表示:‚软件与服务外包是高产能、低消耗的环保产业,当地政府扶持力度非常大,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我们将与政府、企业、高校展开合作,争取在年内培养1000名专业人才以及100名企业高级管理人才。‛

记者2010年1月7日从成都市科技局了解到,为加快生物医药行业人才培育,成都将实施政府、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制药工程硕士计划,并对学员每人给予1. 5万元的学费资助。这些学员将围绕所在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需求,进行研究课题选择。

成都市科技局与四川大学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市校企联合培养制药工程硕士计划的暂行办法‡,提出对成都市生物医药企业在职人员攻读四川大学制药工程硕士给予学费资助。办法明确,成都市科技局给予学员每人1.5万元的学费资助,入学报到后经审查合格,发放首笔资助金5000元,待获得学位证书后再发放1万元。

成都市科技局副局长丁小斌说,成都具有较强的生物医药创新资源,目前已形成以64所高校、科研机构,7个国家级、省级实验室,12个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50多家研发型企业等组成的生物医药创新体系。成都将通过与高校联合,加强生物医药企业高层次制药工程人才的培养,促进企业留住人才,提高企业的新药研发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这些学员将主要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参加硕士课程的学习及进行相关的技能培养锻炼。在读期间,学员将围绕所在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需求,进行研究课题选择。

学员培养将采取‚双导师制‛的方式,通过遴选、聘请在成都市生物医药企业内具备丰富新药研发、企业管理等经验的人员,与校方教师共同担任导师。

3、构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意义与作用

(1)丰富的创新科技人才推动成都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推进,产业发展对信息、技术、知识、人才等战略资源的需求日益上升。战略资源的核心和

载体是人才,尤其是与产业发展高度相关的人才。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是推进成都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2009年,我市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人才分布调查结果显示,重点产业中,电子信息产业有4.14万人、机械(含汽车、航空航天等)产业有4.3万人、食品(含烟草)产业有0.4万人、生物医药产业有3.8万人、冶金建材产业有2.1万人、石油化工产业有1.2万人;新兴产业中,新能源、新材料、软件(含服务外包)、电子商务有9.4万人。机械(含汽车、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软件(含服务外包)产业是我市人才最为集中的支柱产业。新兴产业与传统重点产业的人才占有比达到0.59:1,为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的稳步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2)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为建设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和世界生态田园城市提供强劲的科技人才和智力支撑。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才强市战略,以推进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以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着力建设产业急需的高科技创新创业团队,推动成都天府新区人才特区建设,努力把我市建成中西部领先、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才高地,为建设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和世界生态田园城市提供强劲的科技人才和智力支撑。

(3)‚人才洼地‛效应促区域形成‚创新极核‛

‚人才洼地效应‛推动成都高新区加速成长为四川省和成都市的‚创新极核‛。 面对全球高端产业继续调整布局,国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四川和成都大力设天府新区的历史机遇,成都高新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中国成都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后工作站‛等人才基地的建设,搭建了良好的创新创业平台,完善的人才政策体系及大孵化科技服务体系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实现产业和创新报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未来,成都高新区将继续大力实施招才引智工程,着力打造未来的天府新区人才聚集高地,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和支持。‛通过20年的发展,成都高新区在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成果孵化、体制创新、对外开放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2011年,预计成都高新区集中建设区完成产业增加值720亿元,同比增长25.2%,占成都市经济总量的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3亿元,增长2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9亿元,增长25.2%;全口径财政收入215亿元,增长36%;外贸出口110亿美元,增长205.6%;到位外资13.9亿美元,增长54.1%。设在高新区内的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出口总额达到88亿美元,位居中西部第一。

这种人才储备的意义,同样适用于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理解。比如,让大学生劳有其位,实际上就是一种人才储备。通过1年或者2年缓冲期后,他们提高了技能,增长了见识,就是这个城市更加丰富的人才资源。如果他们失业,不但谈不上人才储备,相反还是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意见‡中对于招聘成都生源大学生的各类企业,会给予一定的补贴。同时,†意见‡还在年初推出的‚就业培训券计划‛基础上,对参加培训后在成都就业的毕业生给予最高4000元的培训补贴。在这个意义上,大学生创业具有双重人才储备的意义,因为做大做强的企业可以招聘更多的大学生。

夯基层,注入人才新鲜血液

大学生下乡构建城乡一体化人才格局

对于大学生张勇来说,他在金堂县赵家镇创业的西瓜基地,不只是带动更多大学生就业,而是带动更多大学生创业,以及带动更多农民的就业。

张勇2005年9月就加入成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在2007年10月被公推直选为三烈社区党支部书记后,他召集赵家镇‚一村一名大学生‛志愿者一起,经过半年的调查分析和精心策划,搞起了200亩蔬菜基地。基地共筹资金95万元,形成了4名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团队,还解决了当地41人就业。

这样的自主创业实现了倍增效应。据目前掌握的部分区(市) 县50个创业项目的粗略统计,参与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共有96人,共为社会开发就业岗位1171个,其中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186名,实现土地流转5797亩。

成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从2005年开始启动,目前已经实现全市满覆盖,项目总人数达4092人。无论从启动时间,还是就业规模、覆盖面来说,都在全国领先。‚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的开展,在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同时,还推进了土地规模经营,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周围农户思想观念的更新和农民增收,也带来了人才资源在城乡间的流动。比如,张勇创业团队流转了土地200亩,形成了种植早春大棚西瓜的现代农业;带来了农民增收,基地聘用的当地农民,每月可得到700~800元工资。

与此同时,成都还于2007年启动了‚农村中小学特设教师岗位计划‛,2008年启动了‚基层卫生机构大学生志愿者(支医) 计划‛,促进了更多大学生人才资源的城乡流动。目前,在成都城乡基层服务的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到5322人,从农村社会管理领域扩展到公共服务领域,既拓宽了大学生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大学生就业矛盾,也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正是在这种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此次的†意见‡提出,‚一村(社区) 两名大学生计划‛等四大计划,要在2009年分别招募2600名、2000名、1500名、600名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 、农村中小学、乡镇公立医院、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就业,使得在城乡基层服务的大学生达到12000名。

归根结底,统筹城乡的人才流动,打破了城乡二元的人才格局,这同成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一致,同时对破解‚三农‛难题也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王永会说,原有的人才二元结构下,城乡人力资本的失衡,正是城乡发展失衡的重要根源。因此,要统筹城乡发展,就要改变这种人力资本流向、对农村进行‚人才反哺‛。这对于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成都,尤其重要。因为,

现在农村的硬件越来越好,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了,对‚软件‛也就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都离不开人才的补给。

高端引领 形成‚乘数效应‛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各地把引进用好海外高端人才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重点,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关键支撑和团队核心作用,形成了‚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带来一个创新团队、催生一个新兴产业、培育一个经济增长点‛的倍增效应。

引领技术自主创新。各地发挥海外高层次人才科研技术水平领先优势,加快技术革新和自主研发,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浙江宁波江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力军带领他的研究团队累计申请专利117项,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成为继美、日企业之后首家掌握超高纯金属及溅射靶材关键技术并产业化的中国企业。上海凯世通半导体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炯带领的科研团队,自主研发了用于太阳能光伏设备的离子注入机

核心技术和集成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安徽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依靠海外高层次人才,坚持走自主创新发展之路,公司拥有的2000多项专利中,海归专家负责或参与的就占一半。广东引进的‚光启团队‛,继2010年自主成功研发全球

第一款高增益、小型化9频射频器件后,2011年又研发出居全球领先地位的应用型亿级结构隐形超材料,短短2年多申请知识产权专利1179件,占全球过去10年超材料技术专利申请总量的80%。

引领新兴产业发展。首批国家‚千人计划‛人才俞昌博士创办的安集微电子有限公司,成为国内率先实现商业化的高端IC 材料企业,带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成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IC 产业集群高地。浙江杭州高新区引进的杨立友博士等‚千人计划‛人选,先后领衔创办了正泰、普尼等太阳能企业,使该区太阳能光伏产业迅速发展。江苏泰州新世纪造船集团投资2亿元设立船舶设计研发中心,引进20多名国际顶尖船舶设计师加盟,使企业一跃成为全国船舶行业销售第二、利税第一的领军型企业,使该市的船舶产业跃居全国第二。

引领创新团队集聚。各地坚持以才引才、以才聚才,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带动引进和培育创新研发团队。广东实施

‚百团千人‛引才行动,通过引进包括3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一批顶尖人才,带动引进创新科研团队31个,汇聚高层次人才500余人。浙江从2009年开始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建设‚121‛工程,在全省企业中培育了100个瞄准国际技术研发前沿、200个具有国内同行先进水平、1000个瞄准国内技术研发前沿的技术创新团队,为经济增长、转型升级装上‚新发动机‛。四川成都海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姜和博士,带动引进10多名具备国际专业资质的高级人才,建立了近百人的技术骨干队伍。江西新余市引进的彭小峰,创办了赛维LDK 公司,集聚全球300多名高层次光伏产业人才,成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多晶硅片生产企业,吸引20多家下游企业落户,形成了全国知名的光伏产业集群。

(二)科技金融支撑体系

1、构建完善的科技金融支撑体系的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由于自主创新风险大、信息不对称,融资难一直是制约科技创新和科技企业发展的最大难题。为此,近年来成都致力于建立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科技金融产品,提供多阶段金融服务,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为企业创新提供持续动力。

2、构建完善的科技金融支撑体系的探索内容

(1)‚一平台四体系‛

二是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积极开展国家科技和金融结合创新试点,促进产权交易、资产评估、产业基金等专业机构和中介服务组织落户发展。深化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国家科技保险试点,进一步发挥科技银行作用,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发挥种子资金、创业投资引导和风险投资补偿资金作用,扩大股权投资规模,完善科技创业投资链。

一平台: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四体系:建立多层次的科技银行体系、科技担保体系、科技保险体系、科技创投体系

加快以‚一平台四体系‛为内容的自主创新金融支撑体系建设。一是搭建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2009年8月,我市成立了科技金融服务平台,集中发挥政府引导资金作用,整合多种金融资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政策、金融产品创新、中介、信息等全流程、多层次、全业务的综合性融资服务。二是建立多层次的科技银行体系。成立了成都银行科技支行等科技银行,加强与兴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商业银行的沟通与协调,争取各类银行为科技企业提供更多金融支持,努力构建多层次的科技银行体系。三是建立科技担保体系。发挥不同所有制担保机构的不同作用,初步形成了以中小担、小担、金控信用担保公司等国有担保公司为主体,民营担保公司为补充的科技担保体系。四是建立科技保险体系。积极进行科技保险试点,着力构建由信保、人保

等多家保险公司共同组成的科技保险体系。五是建立科技创投体系。采取‚内育外引‛的方式推动科技创投机构发展;依托市投控集团、高新创投等机构,积极培育壮大本土创业投资品牌;以成都市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为载体,以科技项目为纽带,加强与国内外著名创投机构的合作,着力构建多层次的科技创投体系。

成立成都科技金融促进会,建成科技金融平台郫县工作站;举办物联网、IT 行业等科技金融专场对接会,促进意向投资2.5亿元,为24家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5500万元;推出高新技术企业小额贷款保险,补贴科技保险企业100家,补贴金额550万元,引导企业投保100亿元。

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我市科技保险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主要体现在:

(一)政府引导是试点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为推进科技保险工作,市政府自2008年起每年设立1000万元‚成都市科技保险补贴资金‛进行专项支持,出台了†成都市科技保险补贴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成都市科技保险工作方案‡,对参加科技保险的高新技术企业涉及财险或寿险类的按其实际保费支出的50%给予补贴,涉及出口信用类的按其实际保费支出的40%给予补贴,每个企业每年最高补贴额度不超过20万元。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提升了保险公司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参保。组织探索了科技保险产

品创新、渠道创新及运营机制创新,不断加快推进我市科技保险业务发展,促进保险公司积极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更多、更优质、更个性化的科技保险服务,充分发挥科技保险的风险化解和融资功能,为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事业提供保障和动力,引领科技保险试点工作发展。

(二)政企合作是试点工作顺利推进的有效途径。在四川省科技厅和四川保监局的支持下,市科技局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四川分公司、华泰财产保险公司四川分公司以及北京中金保险经纪公司建立了联合工作机制,确定了各单位的工作联络员,定期召开联系会议,研究、商讨开展科技保险的有关措施和整体推进原则,参与试点的保险公司之间、总部与分部之间理顺好利益关系,没有抢保单等不良行为的出现。推动保险公司制定科技保险内控工作制度。定期组织保险公司到高新技术企业调研和提供咨询服务。引导、支持保险公司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科技保险理念、产品、服务流程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保险公司也积极加强与政府的沟通,积极协助各区(市)县召开高新技术企业座谈会,实行一对一的科技保险咨询,提升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意识。

(三)精细管理是试点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抓手。保险公司在大力建设专业化科技保险管理和服务团队的基础上,狠抓精细管理,明确了主管部门和相关人员,制定了工作目

标、工作任务,保障工作落实,协同配合,系统推进,确保业务开展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强化对高科技风险特征的研究与把握,加强业务进展的实时跟踪和定期分析,注重积累高科技风险管理经验和风险数据,有效防范和控制高科技领域的各种风险。比如,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充分整合现有资源,成立科技保险领导小组,指定青羊支公司作为科技保险专业经营机构,抽调素质高、技能全面、展业能力强的营销人员组成科技保险专业团队,实行专业化经营,并从内部机制上完善科技保险咨询、投保、理赔一条龙的专业化流程,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保险服务。

(四)虚实结合是试点工作顺利推进的强大动力。在试点工作推进过程中,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日常定期会商有关科技保险试点工作外,启动了†成都市科技保险试点现状与发展对策‡课题研究,用于回顾工作,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课题组对我市9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和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500份,对企业的保险需求、科技保险服务满意度等多方面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发现了科技保险工作的不足,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更好地开展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础。

(2)多元化金融产品

实施多元化金融产品创新,着力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

多元化创新包括:一是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企业以核心商标权、专利权、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为质押品,由成都市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等担保机构提供相应的贷款担保,最终从银行获取贷款。目前,平台已获得银行授信额度22亿多元,向24家企业提供贷款担保2380万元。二是实施科技型企业信用贷款试点。由市中小企业局和高新区联合设立符合条件的信用评级机构库,库内机构评定的连续三年信用评级在A 级以上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将获得科技支行发放的信用贷款,单户额度最高可达到200万。该模式凸显了企业的信用价值,突破了银行以抵、质押为主要条件的贷款方式。三是探索集合融资贷款模式。成都市经委、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高新区政府共同出资设立软件企业担保基金,由银行向担保基金统一授信,担保基金接受软件企业贷款申请并审批,通过审批的企业将获得银行发放的委托贷款。四是实施科技项目短期借款。为帮助急需短期流动资金的科技企业解决资金周转的问题,科技平台推出了科技项目短期借款融资服务。截止2010年3月,累计提供短期借款190多项,投资额4.4亿元。

(3)金融扶持计划

为强化科技金融扶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金融服务平台启动了分阶段融资扶持计划。一是实施‚科技企业金融扶持计划‛,为企业提供多方位的科技金融服务整体解决方案。

在开展创业投资引导、科技项目短期贷款和深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既有业务的基础上,整合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等资源,创新和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积极推进应收账款融资、信用互保、联合担保、类可转债等融资产品和政策咨询、信息服务、管理培训、项目对接等增值服务。二是实施‚初创期企业创业加速计划‛,帮助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根据种子期、初创期企业轻资产、融资难、管理不规范等特点,一方面通过引进社会资金合作组建创业加速投资基金、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等方式,为其提供股权投资、贷款扶持等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法人治理、财务管理、营销策划等配套服务。三是实施‚成长期企业跃升计划‛,培育和引导成长期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做大做强。针对成长期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一方面通过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组建创投基金等方式,引导创投机构为成长期的科技企业提供股权投资;另一方面,通过集合券商、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上市辅导、股份改造、并购重组等配套服务,使其在规模、质量和竞争力上得到跃升。

成都市通过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有效促进了科技金融市场全面发展。一是银行融资支持力度加大。通过‚一平台四体系‛建设,由担保、科技保险等共同参与的风险分担机制加快形成,科技贷款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银行对科技中

小企业的信心显著增强,科技贷款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仅成都银行科技支行就新增科技贷款3亿元,新增信贷客户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占比超过71.23%。二是风投等股权融资快速发展。以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为纽带,已成功吸引一大批国有、民间投资和风险投资公司,为科技中小企业的股权融资超过2.3亿元(含意向投资)。三是科技保险规模不断扩大。运用政府保费补贴资金,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科技保险,收到显著成效,参保企业明显增多,保险额度不断扩大。目前,成都市科技保险的保险额度已达70多亿元,补贴企业102家,发放保费补贴近500万元,引导企业投入600多万元,在全国第二批科技保险试点城市中名列前茅。

依托科技金融服务,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一是推动企业技术改造。通过技改贴息等办法,多渠道筹集企业技术改造资金,推动机械、石化、建材等行业重点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并支持新筑路桥等多家重点企业建设技术中心,以企业为核心的自主创新主体建设进一步加快。二是促进科研成果转化。通过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设立风险投资基金,与国内外著名的风投机构合作,多渠道筹集创投资金,有效推动‚制浆造纸漂白专用二氧化氯制备系统装臵‛等多项重要科技成果转化。2009年,‚制浆造纸漂白专用二氧化氯制备系统装臵‛项目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支持下首次成功运营投产,目前已签订合同金额达4200万元,并成功国内外投资机构超过5000万元的意向投资。

通过强化科技金融服务支持,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实现快速发展。一是促进了一大批科技企业快速崛起。四川电器、成都金盘电子科大多媒体技术公司、成都领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本土高新技术企业在各大银行的科技贷款支持下,快速发展,成为了成都高新技术企业的成功代表。成都泰格微波技术有限公司依靠股权投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科技金融支持,实现了高速发展,短短3年时间已成为国内民营微波企业的龙头企业和创业板上市重点扶持企业之一。二是推动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结合我市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银行科技贷款、创投基金、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服务重点支持软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有效解决了这些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如成都银行科技支行通过实施软件企业集合贷款支持软件产业发展收到实效,仅一年多时间,就累计为软件企业发放集合贷款及衍生贷款超过2.5亿元,支持软件企业50余户。

3、构建完善的科技金融支撑体系的意义与作用

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科技金融创新,进一步增强了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西部科技中心建设。

(一)推动了科技金融市场发展

科技金融市场发育不充分是导致科技企业融资难的主要问题。成都市通过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有效促进了科技金融市场全面发展。一是银行融资支持力度加大。通过‚一平台四体系‛建设,由担保、科技保险等共同参与的风险分担机制加快形成,科技贷款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银行对科技中小企业的信心显著增强,科技贷款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仅成都银行科技支行就新增科技贷款3亿元,新增信贷客户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占比超过71.23%。二是风投等股权融资快速发展。以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为纽带,已成功吸引一大批国有、民间投资和风险投资公司,为科技中小企业的股权融资超过2.3亿元(含意向投资)。三是科技保险规模不断扩大。运用政府保费补贴资金,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科技保险,收到显著成效,参保企业明显增多,保险额度不断扩大。目前,成都市科技保险的保险额度已达70多亿元,补贴企业102家,发放保费补贴近500万元,引导企业投入600多万元,在全国第二批科技保险试点城市中名列前茅。

(二)加快了自主创新步伐

依托科技金融服务,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一是推动企业技术改造。通过技改贴息等办法,多渠道筹集企业技术改造资金,推动机械、石化、建材等行业重点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并支持新筑路桥等多家重点企业建设技术中心,以企业为核心的自主创新主体建设进一步加快。二是促进科研成果转化。通过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设立风险投资基金,与国内外著名的风投机构合作,多渠道筹集创投资金,有效推动‚制浆造纸漂白专用二氧化氯制备系统装臵‛等多项重要科技成果转化。2009年,‚制浆造纸漂白专用二氧化氯制备系统装臵‛项目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支持下首次成功运营投产,目前已签订合同金额达4200万元,并成功国内外投资机构超过5000万元的意向投资。

(三)助推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通过强化科技金融服务支持,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实现快速发展。一是促进了一大批科技企业快速崛起。四川电器、成都金盘电子科大多媒体技术公司、成都领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本土高新技术企业在各大银行的科技贷款支持下,快速发展,成为了成都高新技术企业的成功代表。成都泰格微波技术有限公司依靠股权投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科技金融支持,实现了高速发展,短短3年时间,已成为国内民营微波企业的龙头企业和创业板上市重点扶持企业之一。二是推动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结合我市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银行科技贷款、创投基金、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服务重点支持软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有效解决了这些产业发展资金不足

的问题,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如成都银行科技支行通过实施软件企业集合贷款支持软件产业发展收到实效,仅一年多时间,就累计为软件企业发放集合贷款及衍生贷款超过2.5亿元,支持软件企业50余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