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代城市理论演变

摘 要

了解西方城市规划学的演变历史,是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的成功经验并

避免失误的捷径之一。本文通过对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汇总和梳理, 将西方城

市规划学的演变历史划分为5个阶段, 试图构建一个尽可能完善的城市规划理

论的发展框架。以便我国能从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变的过程中能更好的借

鉴。

关键词:

现代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理论;演变;对中国启迪

Abstract

To understand the evolution of western urban planning to learn history is to learn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urbanization and one of a shortcut to avoid mistakes.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western urban planning

theory summary and comb, the evolution of western urban planning study history is

divided into five stages, trying to build a perfect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planning

theory framework as much as possible. So that our country can learn from modern

western urban planning theory evolution process can be better.

Keywords:The modern city planning; The urban planning theory; Evolution; The Chinese enlightenment

目录

1 前言 ........................................................ 1

2 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演变历程 .................................. 1

2.1 19~20世纪之交:田园城市理论 .............................. 1

2.2 20世纪初~二次大战前:城市发展空间理论 .................... 1

2.3 20世纪40年代:战后城市的重建 ............................. 2

2.4 20世纪50年代:战后城市的扩展 ............................. 2

2.5 20世纪60年代至今:综合化、多元化、全球化 ............... 2

3 对中国的启迪 ................................................ 4

4 结语 ........................................................ 6

5 致谢 ........................................................ 7

6 参考文献 .................................................... 8

1前言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起步早于我国。 与我国古代城市规划不同的是: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起源于对民众生活质量的关注和对解决城市问题的探讨。 城市规划的真正成熟是在二战以后,二战后的欧洲面临着战后重建和发展问题。了解西方城市规划学的演变历史,是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的成功经验并避免失误的捷径之一。本文通过对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汇总和梳理, 将西方城市规划学的演变历史划分为5个阶段, 试图构建一个尽可能完善的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框架。[1]力求将演变的过程与当时的城市化问题和背景联系起来,以利于我们清晰的理解着西方城市规划的演变发展过程,以便我国借鉴利用。

2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演变历程

2.1 19~20世纪之交:田园城市理论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起源是多元和复杂的,但有的学者认为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柯布西埃的“当代城市”和赖特的“广亩城市”三者是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起源。 而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根源,则应追溯到更早的欧文、圣西门、傅利叶等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和社会平等等传统的思潮。[2] “田园城市”肯定是这个时期最具影响力的词汇。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 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论。他经过调查写了一本书:《明日:一条迈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指出“城市应与乡村结合”,他认为当城市发展到规定人口时,便可在离它不远的地方另建一个相同的城市。他强调要在城市周围永久保留一定绿地的原则。霍华德的理论把城市当成一个整体来研究,联系城乡的关系,提出适应现代工业的城市规划问题,对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城市绿化的重要性问题等都提出了见解,对城市规划学科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今天的规划界一般都把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方案的提出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2.2 20世纪初~二次大战前:城市发展空间理论

20世纪初,大城市的恶性膨胀,使如何控制及疏散大城市人口成为突出的问题。霍华德的 “田园城市”理论由恩维进一步发展成为在大城市的外围建立卫星城市,以疏散人口控制大城市规模的理论,并在1922年提出一种理论方案。同时期,美国规划建筑师惠依顿也提出在大城市周围用绿地围起来,限制其发展,在绿地之外建立卫星城镇,设有工业企业,和大城市保持一定联系,这就是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

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和欧洲出现一种“邻里单位”的居住区规划思想“邻里单位”思想要求在较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 “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 “细胞”。“邻里单位”内要设置小学,以次决定并控制“邻里单位”的规模,并在内部设置一些位居民服务的、日常使用的公共建筑及设施,使“邻里单位”内部和外部的道路有一定的分工, 防止外部交通在内部穿越。

这种思想因为适应了现代城市由于机动交通发展带来的规划结构上的变化,把居住的安静、朝向、卫生、安全放在重要的地位,因此对以后居住区规划影响很大。

2.3 20世纪40年代:战后城市的重建

二次世界大战后,刘易斯·凯博1952年出版的《城乡规划的原则与实践》全面阐述了理性主义的规划理论,该理论认为,规划方案是对城市现状问题的理性分析和推导的必然结果。[3]尤其是城市规划中系统工程的导入和数理分析使得大量调查数据的处理成为可能,并在城市规划工作中运用了大量的数理模型,包括用纯粹数理公式表达的城市发展模型和城市规划控制模型。在此现象之下城市规划编制的理论程序也就更加理性,理性主义成为主导的规划思想。

2.4 20世纪50年代:战后城市的扩展

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主要由规范理论主导,重点关注于应该创造什么样的城市环境,以及如何实现相应的城市规划方案两个方面。在价值观方面主要形成了4个广为接受的思想原则:①认为应以乌托邦综合的方式去规划和发展城市,认为应当将历史发展形成的现状城市进行全部或大部分清理,为新的城市发展让路:②对未来城市抱有渴望乡村田园景象的反城市美学思想;③主张适应现代汽车交通方式的城市分散发展和道路依交通性质分类的原则,以及对城市土地进行简洁明确的功能分区、并以能够自给的乡村般自治社区为基本单元建构树状结构的城市结构观点;④建立在“一致认同”的假设基础上,认为城市规划目标是特定的公共利益,城市规划实践是实现规划目标的技术过程,而规划蓝图则是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方式, 城市规划理论为此主要集中在对城市选址、规模与布局、城乡平衡、以及内部结构的研究等方面。

2.5 20世纪60年代至今:综合化、多元化、全球化

2.5.1 20世纪60~70年代:城市规划走向综合化

整个20世纪60~70年代的城市规划理论界对规划的社会学问题的关系超越了过去任何一个时期,Jane Jacobs于1961年发表的 《 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是这一时期开始的标志。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1965年Paul Davidoff 发表的《 规划中的倡导与多元主义》,及其在此之前的1962年与T.Refiner合著的《 规划选择理论》。Paul Davidoff在这两篇论文在当时的规划理论界取得了最高的荣誉。他对规划决策过程和文化模式的理论探讨,以及对规划中通过过程机制保证不同社会集团的利益尤其是弱势团体的利益的探索都在规划理论的发展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这一时期,系统方法、理性决策和控制论被引入到城市规划中来,宣告渊源流长的“物质形体设计”理念的城市规划主导地位的终结。1969年,麦柯劳林的经典著作《系统方法在城市与区域规划中的应用》 的出版成为这个转变的一

个重要标志。该书中论述的规划的标准理论已经完全超出了物质形态的设计,强调的是理性的分析、结构的控制和系统的战略。1977年,现代建筑国际会议在秘鲁利马的玛雅文化遗址地马丘比丘召开,并制订了著名的《马丘比丘宪章》。《马丘比丘宪章》修正了《雅典宪章》的缺陷,树立了城市规划的第二座里程碑。197年以后,世界建筑师协会先后召开了多次大会,并制订了多个宪章,包括《北京宪章》等。但至今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宪章能像《雅典宪章》 和 《马丘比丘宪章》那样, 深刻地洞察世界城市化过程中的弊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2.5.2 20世纪80年代:规划理论多元化

20世纪80年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展示给人们一个多元的倾向,学者逐步摆脱了20世纪60~70年代期间以批判和总结理性主义为重点,规划理论的发展形成了如下5个主要议题:城市的经济衰退和复苏;超出传统阶级视野并在更广范围内讨:论社会不公与公平机会;应对全球生态危机和响应可持续发展要求。 20世纪80年代,以英国的撒切尔主义和美国的里根主义为代表,古典自由主义的复苏开始遍及欧洲和北美,这一趋势又随着前苏联体系的崩溃进一步加快。尽管撒切尔政府并没有根本性地改变城市规划体系,但却要求城市规划更加积极地响应市场的发展要求。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城市规划理论的新进展主要有政体理论和规则理论。政体理论既反对经济基础决定论的主张,也反对多元决定论的主张,认为尽管经济关系仍然是核心决定力量,但是政治与经济是相互关系而非从属关系。规则理论认为,70年代中期以来,资本主义生产逐渐向新的规则模式转变,企业积极努力地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出以应对所面临的收益率危机,而跨国公司得以大力发展并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由此:一方面,城市经济的发展获得了新的竞争机会;但另一方面,固然有胜出者并将因此占据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主导地位, 但大多数城市将在这样的竞争中沦为失败者。

2.5.3 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规划理论的探讨出现了全新的局面。80年代讨论的现代主义之后迅速隐去,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对城市发展新趋势的研讨。大城市全球化方面最早的有影响的课题是J.Friedmann组织的世界大都市比较,这项研究形成的成果发表于Development and Change杂志的1986年第117期上,题为《世界城的假想》。1994年,吴志强在德国发表了《论千年纪转折点上的大都市全球化》,是关于大都市全球化研究方面的最早德文专著, 在分析了当时新马克思主义和其它西方研究中的集中在单个城市而未置于全球化的全球城市网络的问题后,针对当时全球化研究中单核单轨等理论问题、提出了以两元论为基础的大都市全球化理论。1990年代后半期关于大都市全球化的研究成果出现了快速的增长。在国际城市规划界出现了大量反映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理论的文献。

1992年,布雷赫尼编著了《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形态》,1993年布劳尔斯编著了《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而规划》等,这些文献从城市的总体空间布局、道路与工程系统规划等各个层面进行了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分析,提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和操作方法。

3.对中国的启迪

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的有益启迪。针对中国目前的现实,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4]

首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作为社会理性的代表,承担着避免和防止市场失效的职责。如果说市场代表着一种有效的资源分配方式,但并不代表着公平的资源分配方式,因此,市场经济下的城市规划核心问题是围绕着空间资源分配的社会公正。可以说,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历程就是探寻城市规划如何更合理更公平地界定社会公正、公众利益、的过程。但是,市场经济下城市规划的这一最重要职能目前尚未获得中国全体规划师的共识,中国的城市规划又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探求达成社会公正与效率的手段和方法更尚在起步研究阶段。

其次,公众利益的界定必然涉及价值观,西方规划界已经走过了单纯由技术专家决定的历程,尝试引入更民主的公众参与、讨论、协商从而达成一致的意见。但是,今天中国大多数城市规划的拟定尚停留在专家决定、领导决定的阶段,公众参与只停留在浅层面的向公众宣传阶段,公众意见的采集、吸收尚未形成系统有序的渠道和方法。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社会的转轨,个体利益多元化的倾向将日趋明显,公众对空间资源分配的导向性也将会日趋重视,由专家、领导负责界定公众利益的方式显然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

再次,西方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表明:市场存在失效,政府/规划干预也有失效。因此,一种辩证客观的态度是寻求一种混合体制:既能让市场发挥其效率,又能保障社会公平,因为可持续发展需要交融的效率和公平。应该说,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为效率和公平的兼顾创造了西方社会不具备的宏观政治经济架构:但是,如何在这样的宏观政治经济架构下找到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案和手段,是一个我们目前尚未找到答案的崭新问题。

最后,城市规划自身需要不断发展,西方的城市规划正是在回应各种社会需求、变革和挑战的背景下,不断地发展、壮大、成熟。中国惊人的发展速度加上体制转轨期的社会巨变,昭示着未来新的社会需求将不断出现,我们的规划再不能延续前面的老面孔,必须适时更新,寻找合适的理论、方法来适应变化越来越快的社会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规划界的专业构成急需多元化,我们规划师的知识

面急需进一步扩大 。划师需要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规划师需要了解变革引发的社会变化,规划师需要掌握规划作为一种政府干预的手段,以及一种有机的社会过程中的许多知识和技能。

4.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5个阶段的划分,使我们能清晰地看到现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已经出现变革:由单项的封闭型思想方法转向复合发散型的思想方法;由最终理想状态的思想方法转向现实可持续的思想方法;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柔性规划的思想方法;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引导型的思想方法。新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针对传统的城市规划思想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酝酿产生,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使得城市规划工作向更深入、更严谨、更切合实际的方向发展,在应用技术上,城市规划工作将向分析的广泛性、论证的严谨性、成果的柔性方面发展。当前,中国正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新城建设、旧城更新等城市建设工程量巨大。一方面,不仅要解决大规模的小城镇的建设问题,也要面对大城市的无序蔓延和郊区化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资源短缺、自然生态环境问题比较严重,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是当务之急。进入21世纪,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彻到城市规划工作的理论和实际工作中,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及管理体系,已成为下一步城市规划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

致谢

感谢冯老师对本次论文的指导与关心,也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过程中提供的帮助与关心。

参 考 文 献

[1]吴志强.百年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史纲[J].城市规划汇刊,2000,(02).

[2]吴志强.百年现代城市规划中不变的精神和责任— 纪念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概念100 周年[J].城市规划,1999,(1).

[3]于海漪.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历史与反思[J]华中建筑,1999,(03).

[4]王 凯.从西方规划理论看我国规划理论建设之不足[J].城市规划,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