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青少年信仰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当前青少年信仰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道德信仰就是对道德理想及其价值依据的笃信和奉行。道德信仰具有广泛的渗透性、高度自觉性、形上性和价值整合性。道德信仰对个体的作用非常重要, 它能提升个体的道德境界, 塑造个体的道德人格, 激发个人的道德行为; 帮助个体进行价值定向, 现代的中国社会正处于转轨时期, 针对当代青少年群体中出现的道德信仰危机,值得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重视。

道德信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某种道德价值体系及其价值理想目标的构建和信服;二是人们信服这种道德价值体系及其价值理想目标的依据或理由。当代青少年道德信仰危机主要表现为他们对社会倡导的道德价值体系及价值理想目标的怀疑和对这种道德价值体系及价值理想目标依据或理由的背叛。具体表现为:

在道德信仰出现危机的时候,道德情感往往逐渐淡化、消失甚至走向反面。对原来的道德价值系统的崇敬感缺位,会使人感到困惑:善恶是非分辨不清,价值标准多元化,不再满腔热情地称颂道德行为。当代青少年道德情感麻木主要表现在:他们不再仰慕道德人格的高尚,也不再疾恶如仇地去揭露、谴责坏人坏事并与之展开斗争,而是臵若罔闻,避而远之。有时甚至自己作了损人利己的事,因未被发现,还会暗自窃喜,并把它当作一种成就感对待。

市场经济在激励人们在开拓进取、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使得人受利益支配,为物欲所困,出现价值观念的变异,功利主义的泛滥。当代青年人做事情时,总要处于自身的考虑:一是趋利,是否有利可图;

二是避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件事情有没有做的必要性源自于它能否替自己消灾避祸,给自己带来利益,道德信仰动力匮乏,社会道德行为越来越少,道德价值标准发生扭曲,甚至部分道德精神被看成了“傻帽”的做法。他们不愿意遵从原有的道德规范,蔑视原有的道德楷模,亵渎原来视为神圣的道德人格。

思想是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的整合,思路决定出路。道德思想出现矛盾,就会使道德理想混乱、甚至发生动摇,价值目标被扭曲,整个道德生活没有一个支撑点。其根源是理想道德思想与现实道德行为相互背弃,因而失去了对生活价值的判断能力,对未来生活没有目标,感到无聊、空虚、烦恼与无奈。学校道德教育与社会道德行为发生分离,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心理问题突出,道德精神软弱,不堪一击,出现“厌烦”、“郁闷”,自杀事件滋生,道德精神动力奄奄一息,随之而来的精神困境也越来越多。马加爵式的大学生就是典型例子。

道德行为失范就是对原有的生活规范的道德价值系统怀疑,动摇乃至否定。在没有建立起新的价值系统及其规范要求来取代原有的价值系统及其规范要求时,就会出现了规范要求的“真空”,造成行为规范的空虚状态。这样,就导致青年人在道德行为选择方面出现困惑,具体表现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盛行。其根源在于道德失范为道德价值标准多元化的存在和滋生提供了生存空间,青年人总会感到无论哪一种标准都有一定的“合法性”,出现“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状况,自私自利,惟利是图,损害整体利益。“一切向钱看”

思想的滋长,破坏了单纯的人际关系,“拜金主义”、“金钱至上”思想的蔓延污染了社会空

造成当代青少年信仰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和学校思想教育部门的原因,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随着1989年苏联解体和苏东巨变,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受到的极大的削弱,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仰也开始动摇。尤其是自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看到资本主义国家人们的生活水平远远高于我国,于是出现了崇洋媚外的倾向,80年代的美国热就是这一思潮的反映。同时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刚刚起步,在建设过程中难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些人不能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挫折和失败,把这都归因于社会主义的弊端,这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来说,容易造成他们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使他们产生信仰的困惑。一些地区迷信势力兴风作浪,他们大建庙宇,大肆宣扬迷信,看风水、看手相,迷信吉利数字风靡一时,更有甚者公开在互联网上宣扬星相、占卜之术,公开发行迷信书籍,他们打着科学的旗号宣传着伪科学的东西,给青少年的道德信仰认知造成误导。

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手段大多是单方面“灌输式”的静态沟通( 念文件、读报纸、听大课等 ),受教育者只能处于被接受的“不平等”地位上,因而对其思想认识触动有限,甚至有时还会出现“拒受”的情况,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越来越多的学校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而不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把信仰教育放到最低的位臵,以至于学生们对这方面的教育出现抵触情绪。许多青少年都把父母和

老师作为自己的偶像,但现代社会一些消极的价值观、人生观也影响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为人师表的作用不付存在,代之而来的是社会上请客、送礼等等不正常的现象。而许多青少年的父母更是受这些思想影响,青少年从父母和老师身上学到了这些东西,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极其不利。

利益是道德的基础,道德就是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准则或规范。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把代表自己阶级利益的道德说成全社会的道德,要求个体社会成员遵守,这就必然造成社会道德要求与个人道德观念的不一致,由于共同利益实际上并不代表每个个人的利益,是一种虚幻的共同形式,因此,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不可避免发生冲突、矛盾,对于个人来说,所谓共同利益成了种异化的东西,成了一种外在于自身利益又控制自身利益的异己力量。他对这种所谓的“共同利益”是持否定态度的,对以维护这种“共同利益”的道德要求当然也是难以接受的,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道德危机。因此,为了避免或者消除由此引发的道德信仰危机,就只能着力于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促使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协调一致。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公有制,形成了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为处理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提供了条件。但由于我们的社会主义还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多层次性,就决定了现实中人们利益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就使得道德信仰也必然呈现多层性。因此,要协调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关系,保持道德信仰的持久性,就必须正确对待自我利益追求与道德信仰的关系。

总之,当代青少年的道德信仰危机问题既是一个重大思想政治问题,又是一个严重的社会教育问题。它的出现有极为深刻的社会根源。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及时给予解决,这不仅有利于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而且对社会稳定和良性运行也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