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锡伯族历史源远流长

锡伯族历史源远流长,其先民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古代鲜卑人。鲜卑属于上古东胡的一支,西周时期,东胡被匈奴击败,散居鲜卑山(大兴安岭)者便以鲜卑为名。东汉以前,其祖先拓拔鲜卑主要活动在以大兴安岭“嘎仙洞”为中心的地带,以渔猎为生。原臣属匈奴的鲜卑人,逐渐强大起来,到两晋南北朝时期,鲜卑形成几个大的部落,陆续扩张南迁至中原地区,并建有国家政权。慕容氏建有前燕、后燕、南燕、西燕。秃发氏建有南凉。拓跋氏建有代,后改称魏,史称北魏。自北魏以后,入主中原的鲜卑在汉族文化的强大影响下,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并融入汉族。 当拓跋鲜卑(北部鲜卑)的主体不断南迁并入主中原时,其中一部分仍居留在大兴安岭嘎仙洞及黑龙江、嫩江、辽河流域一带,这部分人后来被称为“失韦”,也就是今天锡伯族的来源。锡伯族现有人口近19万人。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地区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和辽宁、吉林等省。新疆锡伯族人口为4万余人(其中查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为2万余人),辽宁沈阳约5万

人,其余主要分散居住在北方各省及全国各地。

锡伯族民间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只有锡伯族才有的节日:西迁节和抹黑节。西迁节是锡伯族人民不可忘记的民族传统节日。16世纪之前,锡伯族先民世世代代

生活在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上。1764年,清朝从盛京(沈阳)等地征调锡伯族官兵1018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共3275人,由满族官员率领,西迁伊犁进行屯垦戍边。这一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西迁伊犁的锡伯族和留居东北的锡伯族的男女老少,聚集在盛京的锡伯族家庙-太平寺,祭奠祖先,聚餐话别。次日清晨,锡伯族官兵及其家属,告别了家乡的父老乡亲,踏上了西迁的漫漫征程。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艰苦跋涉,到达了伊犁。 200多年过去了,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锡伯族都隆重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并把这一天定为自己的传统节日。这一天,锡伯族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节日盛装,欢聚在一起,弹响“东布尔”,吹起“墨克调”,尽情地跳起姿态刚健、节拍明快的贝伦舞,载歌载舞,并举行射箭、摔跤、赛马等活动,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而有关抹黑节的来历,锡伯族中更是流传着许多传说。民间流传到,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这天“五谷之神”要下凡巡视,锡伯人民曾深受小麦黑穗病害之苦,人们为了祈求五谷丰登,请“五谷之神”不要把黑穗病传到人间,人们便互相往脸上抹黑,以求得“五谷之神”的宽恕,使小麦丰收,百姓平安。所以,每年正月十六日太阳未升起之时,锡伯族群众就要用预先准备好的锅底黑灰往脸上涂抹。亲朋邻居还相互串门,晚辈首先给老人施礼请安,用锅灰往其前额点一点,以示尊重;然后,平辈之间开始相互乱涂,直到一个个

都成为黑脸蛋为止。只有青年妇女不提倡脸上抹黑。这一习俗的用意在祈求老天爷开恩,不要让小麦染上黑穗病。如今,

抹黑节已成为青少年的一项娱乐活动。

锡伯语属于阿尔泰语系中的满-通古斯语中的满语分支,80%以上词汇都来自满语。清代以前,锡伯族使用一种“非清非蒙”的语言,锡伯族被编入满洲八旗后,开始改用满语,随着西迁到伊犁河谷一直使用满语。1948年,一部分锡伯仁人志士,根据锡伯语百余年的发展特点,将传统使用的满文加以改革成为锡伯文。现在锡伯族在文字上使用改良后的满文,目前在中国境内能使用满文的也只有锡伯人了。锡伯人使用的满文为自上至下、从右向左书写。居住在伊犁河谷的锡伯人处于多民族语言包围的环境中,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学习其他民族的语言,包括学习俄语。所以锡伯人一般都会讲汉语、俄语、维语。因此,伊犁的锡伯人被人们誉为“天才翻译”。《察布查尔报》是中国目前惟一出版的锡伯文报纸。 尊重老人是锡伯族传袭至今的美德,在传统的哈拉莫昆制度中,把尊重老人作为一条重要的“家规”。平时在节庆和红白喜事上,都要先让老人坐上席。在路上遇到老人,要侧立路旁,或下马下车向老人问候“请安”,等老人应声后才能离去。晚上老人没有睡觉前不能先就寝。与长辈同行时,要在老人后面随行,进出门时,要抢先几步,先为开门,让长

辈先进或先出;进屋后,老人不先坐,年轻人不能坐。老人谈话时,晚辈不能随便插话,应束手聆听。晚辈不能和长辈同桌饮酒。吃饭时,上每一道菜,长辈不伸筷,晚辈不能先吃,饭后必须等长辈放下筷子离席,其他人才能离席。晚辈不能直呼长辈的姓名。过年时,要先给家族中最年长者拜年,然后才去别处拜年。给小孩起名时,要请老人来起。锡伯族十分注重礼仪,也有一些禁忌。比如睡觉时脱下的鞋袜不能放在高处;不能在炕上横卧;吃饭是不能坐门槛或站立行走,严禁拍桌打碗;族内禁止通婚等。

锡伯族的青年男女在社交中以弓箭结缘。小伙子向姑娘求爱,要以高超的射箭技艺博得姑娘的芳心。如果姑娘看中了哪个小伙子,就主动同他一道拉弓射箭,以此沟通情感,结为良缘。锡伯族男女青年结婚时,新郎、新娘必须向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敬酒,以表示对客人的答谢。远亲近邻都可割一些肉拿回家中食用,主人不记帐,也不收钱。

锡伯族能歌善舞。最喜爱的弹拨乐器叫"冬布尔",演奏时,将琴抱在怀侧,用右手指弹拨。音色近似冬不拉,用于独奏、合奏和舞蹈伴奏。口弦也是锡伯人爱用的吹奏乐器,又称口琴、口簧、响蔑,锡伯语称为"玛肯"。演奏时,左手将口弦置于唇间,右手弹拨簧舌尖端,以气振颤发育。曲调

一般是即兴创作,音域较窄,音色优美,是锡伯族儿童和妇女喜爱的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