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

第一套试题

一、(每题3分,共24分)

1.B(奴颜婢bì膝 迫不及待 C滂pāng沱 滔天罪行 D炽chì烈 蔚为壮观)

2.C(①如饥似渴:形容要求很迫切,常用于学习知识。如琢如磨:这里比喻反复学习和研究。②推脱:推卸、开脱责任。推托:借故拒绝或推辞。③延长:向长的方面发展。延伸:在宽度、大小、范围上延长伸展。)

3.D(A成分残缺,缺主语,应删去“使”。B语序不当,应先说“在道路两旁种树”,再说“有效地阻挡了风沙线推进”。C搭配不当,应为“做出努力”,“付出代价”。)

4.C(体例应为纪传体,《汉书》记载了西汉的历史)

5.A(“相知”古今都是相熟识、有交情的意思。)

6.B(两个“何”都是代词,“什么”的意思。A之:①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②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其:①副词,表示反问;②代词,它的。D所以:①用来„„的;②„„的原因。)

7.A(“善”是形容词用作动词,“与„„交好”的意思。)

8.D(A应为:我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B“访诸蹇叔”应为“向蹇叔咨询这件事”。C应为: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

二、9.(8分。任选四句,每空1分,句中有错该空不得分)

①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② 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③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王之蔽甚矣

④ 门庭若市 时时而间进

⑤ 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

⑥ 秋毫不敢有所近 籍吏民

三、(8分)

10.A(意在表明这些包身工永无和外界接触的机会,没有自由,无法接受革命思想。)

11.写“外头工人”衬托了“包身工”的生存状态,突出包身工既没有正常生活的物质条件,更没有精神方面的自由。(3分。要点:“衬托”或“对比”,“物质”,“自由”。)也表明了不同身份工人之间不能相互理解,缺乏相互的了解与沟通;这也是包身工们与世隔绝、没有机会接受新的思想的原因之一,因而她们可以被放心的使用和剥削。(2分。要点:不同的工人间不能沟通,导致包身工的被隔绝。意思对即可。若答“表达了作者对包身工的同情”之类的答案可以得1分。)

四、微写作。(10分)

【评分参考】

第①题。

符合题目要求,以7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符合要求是指:内容是自然之物,表达方式以描写为主。符合这两点的即可得7分。上浮的依据有三个:(1)语言流畅、清晰、不罗嗦,(2)描写细致,(3)将对象描写得鲜活可感。符合其中一条的得8分,符合两条的9分,符合三条的10分。

下浮的根据有:(1)内容不准确(写的不是自然之物或不是一种自然之物),(2)不

是以描写为主,(3)内容不集中(有很多内容与描写对象无关),(4)表达混乱、有语病。以7分为基准分扣分,前两条每条扣2分,后两条每条扣1分。

超过字数不扣分,字数不足酌情扣分。

第②题。

符合题目要求,以7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符合要求是指:能呈现自然之物的品格,有明显的抒情成分。符合这两点的即可得7分。上浮的依据有三个:(1)语言流畅、清晰、不罗嗦,(2)感情真挚,(3)有文采。符合其中一条的得8分,符合两条的9分,符合三条的10分。

下浮的根据有:(1)自然之物的品格不正确或不明显,(2)抒情成分不明显,(3)内容不集中,(4)表达混乱、有语病。以7分为基准分扣分,前两条每条扣2分,后两条每条扣1分。

超过字数不扣分,字数不足酌情扣分。

五、(每题3分,共12分)

13.D (“恨”的意思是“遗憾”。)

14.B(B项都是介词,用。A前者是介词,表被动“被”;后者是动词,做、担任C前者表

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却;后者表示修饰关系。D项前者是代词,与“急”构成所字结构;后者是名词,地方。)

15.A(“谢焉”是向范滂道歉。)

16.C(母亲深明大义,理解儿子的行为,她不是被儿子说服的,反而对儿子进行了安慰和

教诲。)

【参考译文】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从小就磨砺出高洁的节操,被州里人饮佩,因品行孝顺、正直而被提拔。当时冀州地区发生饥荒,盗贼纷纷而起,于是(朝廷)任用范滂为清诏使,派他前去巡行查办。范滂走马赴任,慷慨激昂有澄清天下污秽的志向。等到到了冀州境内,太守、县令知道自己贪污受贿,听说范滂来了,都自动辞官而离去。

(范滂)升迁为光禄勋主事。当时陈蕃担任光禄勋,范滂执行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拜访陈蕃,陈蕃没有阻止他,范滂觉得很遗憾,扔下笏板弃官而去。郭林宗听说后,责备陈蕃说:“像范滂这样的人才,难道应该用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来要求他吗?现在你成全他辞官成就了他美名,莫非是自己选择了不好的议论吗?陈蕃于是向范滂道歉。

(范滂)又被太尉黄琼征召。不久皇上下诏三府衙门的属官呈报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范滂举奏了二十多个刺史和享有二千石俸禄的权贵。尚书责备范滂弹劾的人太多了,怀疑他有私心。范滂回答说:“我检举的,是深深地祸害百姓的人,(我)难道会因为私心而使奏章受到玷污吗?加之因为召开三公会议的日子迫近了,所以我先举奏了最紧要的;那些没有查清的,将要进一步查实。我听说农夫除掉杂草后,好的禾苗才会茂盛;忠臣除掉奸贼后,皇上的周围才会变得干净。如果我的话有不符合事实的,甘愿受死刑。”范滂看到当时的时势正处于混乱的时候,知道自己的志向不能实现,于是辞掉官职离开了。

太守宗资听说范滂美好的名声,(于是)请求朝廷让范滂暂任功曹,并把政事交给他处理。范滂在任功曹期间,严厉地整治他痛恶的人和事。那些在行为上不孝顺长辈、不尊敬兄长,不遵循仁义礼制要求的人,一律清除、驱逐出官府,不与和他们同朝共事。推荐品

德特别高尚的人,使他们能够显贵,提拔贫寒之士,使他们能够身居高位。范滂外甥西平人李颂,是王侯之家的子弟,却被同乡的人所不齿。中常侍唐衡把李颂请托给宗资,宗资任命他做小官。范滂却认为他外甥李颂不是合适人选,就把这件事压下不办。宗资把怒气转嫁到书佐朱零的身上,鞭打书佐朱零。朱零仰起头说:“范滂(这样做)是公正的裁断,好像用锋利的刀刃切割腐朽的东西。今天宁肯被棒打而死,也不能违背范滂。”宗资这才作罢。郡中才能中等以下的人,没有不怨恨范滂的,便共同指责范滂所用之人为“范党”。 建宁二年,朝廷大肆诛杀钩党之人。诏书下达,紧急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到县,手捧诏书,(把自己)关在驿舍中,伏床哭泣。范滂听说这件事后,说:“(这)一定是因为我呀!”当即赶到县狱。县令郭揖十分吃惊,走出官衙,丢下官印,拉着范滂要和他一起逃走,说到:“天下这么大,你为什么偏偏在这里?”范滂说:“我死了灾祸就可以平息了,怎么敢因为我的罪名连累您,又使得我的老母流离他乡呢!”范母前来和滂诀别,范滂告诉母亲:“有弟弟仲博孝敬您就够了,我跟随先父去黄泉,是死得其所。只是希望母亲大人割舍这难以割舍的恩情,不要再增添悲伤了。”他的母亲说:“你现在能够与李膺、杜密齐名,死也无遗憾了!已有好名声,再求长寿,可兼得吗?”滂下跪受教,拜了两拜辞别母亲。回头对他儿子说:“我想要你为恶吧,则恶不可为;要你为善吧,我不为恶,(而结果如此!)”经过的人听见了,没有人不被感动得流泪。这一年,范滂三十三岁。

六、(12分)

17.D(“客观再现”有误,实为夸张手法极言别家之远,以衬乡愁之浓。)

18.B E (4分,每答对一项得2分,答案超过两项本题不得分)

19.参考答案:两首诗末句均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或以景结情),使情感的抒发显得含蓄、深沉。韦诗:“山月斜”,诗人从思乡的梦中惊醒,所见的是山边的斜月,清幽、冷寂,更增添了羁旅思乡的惆怅。陈诗:结尾一句先用“一声新雁”,渲染了凄冷、静寂的氛围,然后又用“九江秋”描绘了秋色的苍茫景象,把诗人无限的忧愁寄托在无边的秋色中。 评分标准:点明两诗末句抒情方式上的“异曲同工”之处1分;结合诗句分析各2分,分析符合诗意、阐述合理即可。

七、(26分)

20. AC(4分,每答对一项得2分,答案超过两项本题不得分。 A项意在表现卢梭不接受任何拘束的本性。C项 “忘我”错,他“完全融入自然”感受到心灵的充实,并非达到“忘我”之境;“才能”一词也不妥当,卢梭“远离外界的喧嚣和攻击”的主要原因是他具有拒绝孤独、排除欲望纠缠的思想境界。)

21.参考要点:

(1)异乡的梦幻:指作者作为一个外国人,来到瑞士日内瓦湖的卢梭岛,秋色中的卢梭岛景致独特,如梦似幻;站在卢梭铜像前似乎在倾听伟人卢梭的诉说,似真似梦,卢梭如在眼前。

(2)灵魂的追求:指作者内心深处在追寻着卢梭的境界,追慕着大师情怀。

(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22.参考要点:

(1)卢梭岛环境优美,静谧自然,使人内心宁静。 (2分。要点:环境,内心。)

(2)在岛上瞻仰卢梭铜像,能感受到卢梭高雅的心灵世界——尽管条件有限还能对新

领域潜心研究且成果显著;融于自然,排除欲望的纠缠,获得心灵的充实与幸福;能完成因生活不断产生的需要给他们规定了的义务。(2分。要点:高雅指的是卢梭的精神或心灵,在新领域成果显著,心灵的充实与幸福,完成义务。答出这四点中的任何两点即可得2分。)

(3)人们因此领略到卢梭岛丰富的文化内涵,给人无限遐想空间和丰富的联想,并获得心灵的启迪。(2分。要点:文化内涵,想象空间(或心灵启迪)。)

23.(12分)【评分说明】

明确观点2分。

联系文章或其他材料3分。有联系1分,联系的内容具体清晰1分,联系的内容有质量或有价值1分。

分析4分。有分析1分,分析能证明观点1分,分析充分1分,分析透彻、逻辑性强或思考有创意1分。

表达3分。准确1分,即顺畅、没有语病;简洁1分,即干净、不啰嗦;层次清晰1分。

24.(50分) 作文评分参考

【第二套试题答案】

一、基础知识(共12分)

1. A(B绰chuò 泥nì;C煊xuān 雩yú;D砌qì)

2. D(A喧,辐,既;B箭,清;C费)

3. B(“非但/反而”表示反方向递进或出乎意料,句中有“反方向递进”的意思,因此应选择“非但/反而”。)

4. A(C形容固执、蛮横,不通情理 D比喻人将会遇到什么糟糕情况无法预知。)

5. A(B不合逻辑;C成分残缺;D语序不当,“最大的”应在“以来的”后面。)

6. D(A《吕氏春秋》为诸子散文;B《伶官传序》选自《新五代史》;C王国维为近代。)

二、文言阅读(共16分,每小题2分)

7. A 8. B 9. D 10. B

11. B(“巧”是“擅长”“善于”的意思,“巧于使民”指“擅长管理百姓”。)

12. C(A. “于”介词,对、向;在。 B. “之”助词,取独;代词,他。 C. “则”连词,于是。 D. “其”,其中;语气词,千万)

13. A(B、C两项是鲁定公认为“善”的原因,D项只是交代情况。)

14. B(A项改变鲁定公对颜回的看法的不是“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转述有误,C中的错误在于“他同造父一样”,D项“孔子分析了颜回之所以成为颜回的心理原因”不当。)

译文:

鲁定公问颜回说:“先生你也听说东野毕擅长驭马吗?”颜回回答说:“擅长是擅长。但是,他的马将来一定会逃走。”定公面色不高兴,对左右随从说:“君子也会有陷害别人的。”颜回退回。

过了三天,饲马人来陈述说:“东野毕的马逃走了,两匹骖马拉着两匹服马进了马厩。”鲁定公听说了这件事,离开坐席站起来,派人把颜回招回来。颜回到了,定公说:“前两天我向先生你询问东野毕驭马,先生你说‘擅长是擅长。但是,他的马将来一定会逃走’,不知道先生凭什么能够知道这件事呢?”颜回回答说:“凭治理国家可以知道。从前帝舜擅长管理百姓,造父擅长驭马。舜不穷尽百姓的力,造父不穷尽马力。因此舜没有逃亡的百姓,造父没有逃跑的马。现在东野毕驭马,登车执辔,正体端坐;急速驾驶,用尽朝礼;经历危险的地方到达远方,马力用尽了,然而还不停的苛求马。我凭这知道。”定公说:“对,的确像先生你所说的那样。先生的话,意义很大啊,希望你再说一些?”颜回说:“我听说,鸟急了就会乱咬,兽急了就会乱抓,人急了就会叛乱,马急了就会逃跑。从古到今,没有听说使他的臣民穷困而国家没有危险的啊。”定公很高兴,把这件事告诉孔子。孔子回答说:“他之所以是颜回,就是这样。不值得去夸奖。”

三、诗歌鉴赏(共10分)

1. D

2. 同意。“含”字用拟人手法(1分),生动地写出了风的轻微,有爱怜之意,富有情

趣(1分);显示出诗人清静和愉悦的心境(若答显示诗人的达观心态也可,1分)。

3. 诗的前四句传神地描写了幽美宜人的草堂环境(1分),烘托了狂夫疏放旷达、贫困不移的精神(1分);五六句诗人描写自己潦倒的生活和贫困处境(1分),以世态炎凉,反衬狂夫的乐观旷达(1分);而七八句直接表达心志,突出狂夫贫困不移的高贵品质(1分)。

(后四句能答出用环境烘托人物和用生活处境反衬人物就可给分)

四、大阅读答案

18. B D(4分)

19. ①说明仙人掌生命力强(2分)。 ②说明昆明雨季空气湿润(2分)。

20. ①这些植物生长旺盛(或“多”)(1分)、肥大(1分)、滋润(或“水分多”)(1分)。

②以此来表现(或“侧面描写了”、“衬托出”、“证明了”等)(1分)昆明的雨季时间长(或“持续时间长”)(1分)、雨水均匀(或“下下停停、停停下下”)(1分)(如将后两点概括成“昆明雨水多”,给1分)。

21. 这种“情味”中含有一丝乡愁(1分,答“一点寂寥”也可)和对历史人物的感慨(1分),但更多的是对宁静、清新、平淡、闲适、柔和(1分,答出意思对的一点即可)的生活情调的喜爱(1分,要点“喜爱”)。

五、默写:

1. 凌余阵兮鬣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天时怼兮威灵怒

2.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皓腕凝霜雪;

3. 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4. 夜深干帐灯;聒碎乡心梦不成;

5.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

6. 消溽暑,侵晓窥檐语。

7. 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

8. 红藕香残玉簟秋;花自飘零水自流

9.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蜂房水涡;架梁之椽;多余在庾之粟粒;直栏横槛;日益骄固;函谷举;

【第三套试题答案】

【1—14题答案】1—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1. C 忧:为父母亲守孝。

12. B

13. C“始见知于欧阳公”,应为“才被欧阳公所赏识”。

14. B

“自己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的说法有违文意。

【诗歌鉴赏答案】

15. (3分)①“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由乌云密布到满山青翠欲滴,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愉悦的心情。作者抓住了夏日降雨阴晴变化迅速的特点,与“慌忙”、“急”形成鲜明对照,饶有情味。

(4分)②不好。首尾充分切题。开篇写骤雨突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的重心,冲淡了艺术效果。

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与骤雨初至的紧张场面形成对比,从牧童的角度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以上答案仅供参考,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6. (每小题1分,共8分)答案略。

【现代文阅读答案】

17.解析:A.小说并未体现作者把改革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的意思。E.未能

把握D的主要性格特征。

答案:AE

18.答案:①共同的经历:海龟一次次为了香蕉把人驮过海;D一次次为了职

称不断地苦干。②共同的命运:海龟始终得不到应该得到的香蕉;D也没有评上应该评上的职称。③共同的性格:实干苦干,任劳任怨。

19.答案:小说通过塑造与海龟有一样特点的D的形象,反映出当代社会竞争

的不公平不合理现象。D不把海龟真实的结果告诉女儿,是他不想让不公平的现实伤害女儿心中美好的情感。

20.答案:示例1:小说明线写D给女儿讲海龟的故事,暗线写D评职称的进

展情况,这样双线安排很好。明暗线交替进行,虚实结合使小说内容更丰富,不单调;D和海龟又有共同的地方,交替进行叙述描写,能互相映衬,更好地塑造与海

龟有一样特点的D的形象;能含蓄地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主题。

示例2:这样叙述内容混乱,一会写D给女儿讲海龟的故事,一会写D评职称

的进展情况。使小说的内容混乱而松散,线索不明晰,小说不停地变换叙述使人物的刻画不集中,主题不能在完整的情节和人物的刻画中清晰地表现出来。(观点要明确,论述要完整)

【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写农村中夏日急雨之壮观:一个家住溪西的牧童,一早就骑着牛去溪北放牧。正在放牧时,忽然乌云翻滚,风雨骤至。牧童慌忙冒雨向西南方向渡溪回村,可是雨又“骤晴”,“山又绿”了。

作者巧妙地把风雨骤至之场景提到开头,突兀而起,使人惊心动魄。“泼浓墨”,喻云色之黑;“翻车轴”的“车”是水车,水车戽水,轴翻水涌,发出声音,这里用以形容风雨之声。一以喻色,一以喻声。一以写暴雨将至未至;一以写风雨已经到来。而两者相距,只有牛头牛尾之间,突出了夏雨特征。

三四句进一步用多种比喻写风雨之势。“顷刻”言来势之猛,“十万军声”状雨声之壮。“怒涛卷”上“沙滩”,借潮水之汹涌,一喻雨势奔腾。“军声吼”如“鸣瀑”,以“鸣瀑(瀑布)”喻“军声”,又以“军声”喻风雨之声。后三句是补笔。“溪西”应指西南,“溪北”应指西北,即修辞学上所谓“互文”。牧童迎着风雨向西南走,故牛头已经下雨,而牛尾还只是乌云。点得清楚,补得必要。尤妙的是第四句忽又一转,写出雨晴山绿,夏日阴晴瞬息变化的奇观。作者刻画壮观,自见豪气,转折自如,多用口语,朴素清新,富有生活气息。

【参考译文】

庆历三年,我刚入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

嘉祐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

是命运(的安排)吗! ”这一年(我)考中进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把自己排在他的学生的后面,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

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乐毅这些人,他们辅佐仁君称王称霸的谋略,都本来在乡野之中就确立了,不是做官后学习的。淮阴侯在汉中见汉高帝,评论刘邦、项羽的长短,谋划取得三秦,像在手掌上比划,等到辅佐汉高帝平定天下,汉中的言论,没有一样不得到实现的。诸葛孔明隐居茅庐之中,与先主(刘备)评论曹操、孙权,谋划攻取刘璋,依靠蜀地的资本,争夺天下,终身不改变他的见解。这难道是道听途说尝试着做而侥幸成功的?

范文正公在天圣年间,为母亲守孝,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太平的心愿,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天下人都传诵它。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考查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没有超出这万言书的。他对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像饥渴的人对于饮食,想要片刻忘记都不可能。像火的热,像水的湿,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这样的地方。即使是执笔戏言,顺着本性写作,一定归结到这种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诚,争相像对待老师那样尊崇他。

第四套试题

一、(20分)

1.D 2.B 3.B 4.D 5.C

6.(10分)答案略,见课文。②答出“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即可。

二、(40分)

7.(4分)要点:①准确解说“没”或“舞”的表层意思(1分),②能结合诗文内容体味其深层含意(2分),③分析“没”或“舞”两字所体现出的清隽或雄奇的特点(1分)。(意思对即可)

示例:诗词中的“没”字描写出江南烟雨中孤鸿渐渐远去的景象,表现出江南苍远浩阔、水天一色的特点,诗人借此突出快哉亭前江流浩瀚无际、江面壮阔的雄浑景象,折射出词人虽遭贬谪,却旷达超脱的心态。

示例:“舞”字刻画出白头翁在风掀浪涌的江面上搏风击浪、从容潇洒的形象,诗人借此形象表达了在凶险困厄的人生境遇中应豁达、洒脱、坦然面对的人生态度,“舞”优美、轻松的姿态与词人旷达、豪迈的心胸相得益彰,可谓雄奇。

8.(7分)要点:准确理解诗句所寄寓的作者的思想情怀(2分),明确表达自己的感悟(2分),对自己的感悟能够加以分析或说明理由(2分),语言表达通顺(1分)。

9.(4分)①即:如果,假如 ②若:你 ③遇:对待 ④谬:哄骗,假装

10.(2分)我宁愿受苦受累(让自己筋骨受苦)到死报答您,可您怎么忍心离我而去呢!

11.(2分)公孙杵臼

12.(5分)要点:观点明确(1分),依据可靠(2分),对依据作具体分析(2分)。

13.(4分)由于诗人把繁复的生活现象加以高度的凝练概括(1分),创造出诗歌的形象并在其中寄寓诗人情感(1分),因此读诗要通过想像(1分),还原诗歌的形象,体味诗歌中寄寓的诗人的情感(答出任1点就可得1分)。(意思对即可)

14.(6分)从诗歌的角度:诗歌具有高度概括(凝练、简约)的特点;诗歌具有含蓄的特点;诗歌具有跳动性(3分)。从诗人的角度:诗人通过想像创作诗歌(1分)。从读者的角度:读者通过想像把握诗人的艺术构思,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把自己的情感、经验、思考寄托在诗作中(答出任意两点得2分)。

15.(6分)具体分析例子具有的跳动性特点。2分),分析能够体现出创造性欣赏就是关联(想像)的观点(2分),能够指出例子跳动处之间的关联(2分)。

示例:诗人由自己在异地他乡孤独思念家中的亲人,转而描写家中兄弟重阳之日登高插茱萸想念自己,诗人借想像兄弟想念自己的情景来强化自己对兄弟的思念之情,使诗人对兄弟的相思之情更加浓郁深厚,进一步突出了诗歌“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主题。

三、(40分)

16.以高考评分标准为标准。

人大附中“盘点”作文优秀立意一览

1、人分两种:有往事的,和没有往事的。 有往事的人,细数着昨天的阳光,曾经的感动,在盘点的过程中愈发地感到自己精神的富足,然后更加珍惜地活着。没有往事的人,每天忙忙碌碌却依旧空洞。他们一面抱怨着幸福账户空空如也,一面将往事贴上“已过期”的标签随手扔掉。然而,他们不知道,是对往事的盘点让我们收获精神的富足。(徐紫萱)

2、 盘点是沙里淘金的喜悦,沙垢被清除,独留那些耀眼的星光;盘点是清扫橱柜的欣慰,去除了尘土,那些珍贵的藏品散发淡淡清香;盘点是回忆,是整理,是清除,也是擦拭。盘点点滴,生活会更为美好。

3、 人生好比是一条漫漫长路,一路上或是鸟语花香,或是狂风骤雨,有些人能停下奔忙的脚步,细数经历过的快乐和悲伤;有些人却浑浑噩噩地走完了一生,岂不可惜?时时盘点生活,才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4、 我们的生活或许是烦杂的,或许是平淡的,但大多时候它是春雨,润物细无声;它是青草,近看才知绿。而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愈加提速,他们或在名利场中摸爬滚打、或

忙于生计,孰不知盘点生活才能让你在自省的同时收获一份感动、美好。盘点,成就智慧人生。

5、在我们盘点历史时,常常发现前人也在盘点更早的前人,而我们的参与使自己感到我便是历史的推动者,而自己所盘点的思想正是千百年来被盘点过无数次的 结晶,自己认同的观点正是经无数次认同沉积下来的精华,不由得有种穿越时空与古人惺惺相惜的感觉。所以盘点历史,能让我们获得智慧,认识世界。

6、 盘点我们的生活时,遇到种种美好我们会幸福地咀嚼,但是遇到困难时请注意:千万不要逃避!盘点生活中的苦难,可以让我们征服苦难。苦难的外衣总是比 本质更可怖,抛开它的外衣去盘点它的内在,便不再带来恐惧,甚至会奉上财富。如同怕黑的小孩,敢于走进夜幕时,便会收获夜的宁静。

7、 时光匆匆,有谁从生活的长河中盘点一尾尾活泼的鱼,又有谁从世界的星空中细数一颗颗灿烂的星?当作家俯身河中,仰望星空,盘点便给了他们一双发现生活的眼睛,一杆书写人世的妙笔,盘点筑就创作的根基。

附录:译文

晋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贾要诛杀赵氏家族。屠岸贾这个人,起初受灵公宠信。到景公的时候,他做了司寇,将要挑起祸端,惩治灵公时作乱祸国的人,以加罪于赵盾。韩厥就告知赵朔赶快逃跑。赵朔不肯逃跑,他说:“您如果能不使赵氏的香火断绝,我死了也没有遗恨的。”韩厥答应了他的请求,谎称有病不出门。屠岸贾不请示国君就擅自和将领们在下宫攻袭赵氏,杀死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并且灭绝了他们的家族。

赵朔的妻子是成公的姐姐,有赵朔遗腹子,她逃到景公宫里躲藏起来。赵朔的一位门客名叫公孙杵臼,杵臼对赵朔的朋友程婴说:“你为什么不死?”程婴说:“赵朔的妻子有身孕,如果幸运的生了男孩,我就养活他;如果是女孩,我再安心死去。”过了不久,赵朔的妻子分娩,生下男孩。屠岸贾听到后,到宫中去搜查。夫人把婴儿放在裤子里,祷告说:“赵氏宗族要是灭绝,你就大哭;如果不会灭绝,你就不要出声。”搜查到这里的时候,婴儿竟然没有声音。脱险以后,程婴对公孙杵臼说:“今天一次搜查没有找到,以后一定要再来搜查,怎么办呢?”公孙杵臼说:“扶立遗孤和死哪件事更难?”程婴说:“死很容易,扶立遗孤很难啊。”公孙杵臼说:“赵氏的先君待您不薄,您就勉为其难吧,我去做那件容易的,让我先死吧。”于是两人设法得到别人家的婴儿背着,给他包上漂亮的小花被,藏到深山里。程婴从山里出来,假意对将领们说:“我程婴没出息,不能扶养赵氏孤儿,谁能给我千金,我就告诉他赵氏孤儿藏在哪里。”将领们都很高兴,答应了他,就派兵跟随程婴去攻打公孙杵臼。杵臼假意说:“程婴,你这个小人哪!当初下宫之难你不能去死,跟我商量隐藏赵氏孤儿,如今你却出卖了我。即使你不能抚养,怎能忍心出卖他呢!”他抱着婴儿大叫道:“天哪!天哪!赵氏孤儿有什么罪?请你们让他活下来,只杀我杵臼可以吧。”将领们不答应,立刻杀了杵臼和孤儿。将领们以为赵氏孤儿确实已经死了,都很高兴。然而真的赵氏孤儿却仍然活着,程婴终于和他一起隐藏到深山里。

过了十五年。景公问韩厥,韩厥知道赵氏孤儿还在世,韩厥就把实情完全告诉了景公。赵氏孤儿名叫赵武。于是景公就与韩厥商量扶立赵氏孤儿,召见赵武、程婴一一拜见各位将领,将领们又反过来与程婴、赵武攻打屠岸贾,诛灭了他的家族。景公重把原属赵氏的封地照旧赐给赵武。

到赵武行了加冠礼,已是成人了,程婴就拜别了各位大夫,然后对赵武说:“当初下宫事变,人人都能死难。我并非不能去死,我是想扶立赵氏的后代。如今赵武已经承袭祖业,长大成人,恢复了原来的爵位,我要到地下去报告给赵宣孟和公孙杵臼。”赵武啼哭叩头,坚定的请求说:“我宁愿受苦受累(让自己筋骨受苦)到死报答您,可您怎么忍心离我而去呢!”程婴说:“不行。他认为我能完成大事,所以在我之前死去;如今我不去复命,就会以为我的任务没有完成。”于是就自杀了。赵武为程婴守孝三年,给他安排了祭祀用的土地,每年祭祀他,世代不绝。

第五套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