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泰山观日出

《登泰山观日出》一文是五年级下第四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体会爱国情怀,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而本课记叙的是“我”登泰山观日出的过程,描绘了泰山的绮丽风光和泰山日出的壮观景象,课文的宗旨正合单元教学目标。

这篇课文的脉络清晰,可以分成“登泰山”和“观日出”两部分,按游览顺序以时间推移、地点变换为主线,将登山的苦与乐和对自然风光的美妙体验紧密结合,情景交融。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我们在教学设计中把“登泰山”这部分的教学重点落在学法上的指导,而“观日出” 这部分的教学重点落在学生在对对学法的运用上。因为对学生来说,教师的教只是学生学好的外部条件,是一种别动的认知,往往缺乏热情、动力;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使新知识与其所积累的知识、经验加以整合,才能发挥作用。如果作为发展变化主体的学生,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充分运用或不能以正确的方法运用自己的感官,开动脑筋,去认识教师的教,那么,教师教得再好,也不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对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正确指导,并促其内化,把教师教的外因转化为学生自己进一步发展变化的内因,是高年级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

7.课外阅读的习惯。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学子的起步阶段,其知识基础与行为习惯往往要影响学生的一生,培养学生相对独立且又合作的思维方式与人格也就尤为重要。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强。但同时,他们做事又易缺乏持久性,往往虎头蛇尾。家长必须帮助并指导孩子的学习,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如何预习:

初读课文,要有圈画生字、词的习惯,不明白意思的字词,要学会自己查字典解决;第二遍读课文时,要试着弄清楚每一自然的中心句在哪里,不理解的地方,打个问号,便于课堂上从老师和同学那里弄清楚。对于课后习题,不能只是看看就算了,要动笔写一写,实在不会的,得学会自己查资料试着解决。这样上新课,学习效率才会高。

二、怎样听课:

上课前要做好听课准备,准备好笔记本放好。到重难点,尤其是自己没弄懂打问号的地方一定要注意听,听的同时一定要自己动脑筋想问题,要养成自己会提出问题的能力,凡事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且要心到、眼到、手到。下课后,要养成仔细回忆的习惯。

三、怎样做课堂笔记:

咱们的学生现在就没有课堂记笔记的习惯,不单单是语文课,其他学科包括数学课也要有记笔记的习惯,这样才行。而且还要学会“注书”,找准知识点要做到圈点划,作旁注,这样复习时才会有依据。

四、怎样发言:

课堂要积极参与,敢于举手发言,这也是验证自己有疑难问题的最好时机。当然回答问题的前提是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抓住问题的关键,并能在自己的头脑中很快地加工整理,这也是最为主要的一种能力。

五、怎样复习:

复习的时候要再一次地通读课文,先查缺补漏;再进行精读,攻破自己所谓的难点。

这时课堂记录的笔记就派上用场了,课后仔细回忆的内容也要再现出来了。再有隔一段时间反复练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学过的知识才会记得牢。

六、怎样做读书笔记:

读书时要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记的内容包括:记书名,记日期,要自定格式,有规律地记笔记。遇到好词佳句,就先把它圈起,还要做旁注。而且要自列提纲,自己概括内容,找到问题的中心,并试着谈自己的感受。这是表达的基础。

八、多读、多问、多想

当然,说了这么多,没有读书的好习惯是绝对不行的。要想学好语文,就得多读书,多积累。读书的方法也很多,有的可以泛泛未读过,只在精彩处做一些标记以备再读时重点感悟,有的就得精读了,而且一些需要积累的一定要牢牢地记在脑中,这就又涉及一个记忆和背诵的问题了,要经常性地做“记忆体操。”并做到勤做摘记,这是关键。再要提的就是读书的时候要学会自己提问题,而且要多提问,这就是所谓的“会质疑”。可能有人要问了,在书上写什么?怎样写?咋做旁注?这个我在以上都提到了,就得需要你再读一遍这篇文章喽!总之你得学会―――处处问,时时问,问中学,学中问。

二、教会学生学语文,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就要深化教学改革

陶行知先生说道:“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妥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由此可见,教会学生学语文,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就是要帮助学生掌握为完成语文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手段、途径和策略。为此,要根据语文教学实际认真抓好以下基础工作,开展以下教学改革。

(一)转变语文教学观念

教会学生学语文,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不仅仅是个方法问题,也是教学指导思想问题。为此,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教师要从提高学生素质出发,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出发,从有利于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势出发,把教学的内部规律和教育目标,作为教什么和怎样教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中,不仅注重传授语文知识,而且要注重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这是因为学习方法本身也是一种认识和改造客观事物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条件,也是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素质基础。教师要充分认识教会学生学语文、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确立“以学为本”“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形成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内因,教则是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手段的基本观点。

(二)改进语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占学生在校时间的绝大部分,是学校中最有规律的教学活动形式,是教学的主战场,也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思想水平的主渠道。同样也是落实学法指导的主渠道和必不可少的条件。为此,教师必须在掌握学生一般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语文教学任务和语文学科特点,克服语文教学弊端,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改变语文课开设的时间最长、

占据的课时最多、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不强的局面。一是要改变僵化机械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现在教师一讲课总是教生字,解词汇,讲课文,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介绍写作特点,抄写字词练习等,把生动的语文课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纯技巧的训练课。而没有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兼顾教材思路、教法思路和学生思路设计安排教学。二是要改变教师当主角,唱“独脚戏”,一讲到底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没有让学生实现耳、眼、口、手、脑“全频道”式的参与和接受,没有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三是要改变只注重课内学习,忽视课外阅读的倾向。事实证明,语文学习强调长期积累,强调在广泛阅读和大量作文的基础上形成综合能力。“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能用正确的方法选择阅读课外文章和书籍,从中汲取营养来不断充实自己,其得益将是不可估量的。

(三)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积极趋近的心理倾向。如果学生对所学学科感到兴趣以至入迷,就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情愉快地学习,其潜力就能主动开掘和发挥,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能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常以兴趣为转移。而学生学习兴趣或转移、或加强、或削弱,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密切的关系。语文原本是集纳古今中外名篇美文,融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韵律美于一身,深受广大中小学生欢迎和喜爱的一门课。然而,由于有些教师教学时,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纯技巧的训练课,越来越不受学生欢迎。因此,教师首先要从自己做起,下功夫,花力气,精备教材,精备学生,设计安排好每一堂课,运用生动活泼、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并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方法施教,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全神贯注而又轻松愉快地上好语文课。

(四)指导语文学习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而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儿童时期打下基础至关重要。”因此,学习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思想情操是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要求在训练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而小学语文教学则要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打好听说读写和思想道德两方面的基础。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及其教学基本任务,语文学习方法有着广泛的内容,包括学习程序、学习技能方面和学习心理、学习习惯方面,每个方面又有许许多多的具体内容。教师平时在课堂上进行学法指导,可结合课文教学点点滴滴地渗透,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到一定阶段,则要进行归纳总结,直接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尽管语文学习方法指导内容广泛,但主要还应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听说能力,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来进行,最终使学生达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目的。

(五)加强语文能力训练

训练不是单纯的练习,是指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学生具有某种特长和技能。训练的内容包括字、词、句、篇等基础知识,以及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教师要教育学生在课堂或课外学习时,都要争取机会多动脑、动口、动手、动笔,多加实践,多加锻炼,特别要注意了解、学习他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会学生学语文,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就要落实到学生会思考上,以发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积极思维,

是学生会学的核心。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加强实践锻炼,让学生在展开思维的过程中学会思维。